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空肠弯曲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从病原学及药代动力学角度为患儿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我院1680份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并对其进行空肠弯曲菌培养,同时对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相关抗生素耐药分析。结果分离出146株空肠弯曲菌,检出率为8.7%;其中123例为婴幼儿(年龄<1岁),占分离菌株患者的84.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空肠弯曲菌对头孢哌酮、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最敏感。结论空肠弯曲菌常见于婴幼儿腹泻人群,夏秋季节高发,耐药率呈增加的趋势,临床上针对空肠弯曲菌感染的患儿应当重视耐药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9年佛山地区住院患者沙门菌感染的临床分离株,对血清型,耐药性及感染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佛山地区共检出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感染者46例,主要在7~12月秋冬季节检出。感染人群集中在≤1岁幼儿,感染症状以发热腹泻为主。针对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的感染,儿童腹泻推荐第四代头孢吡肟(敏感率91.1%)。除大便标本外,其他标本类型分离出的菌株表现为敏感菌株,推荐第三代头孢头孢他啶(敏感率100%)或头孢曲松(敏感率100%)。结论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主要从儿童大便标本中分离出,整体上大便分离株对所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其他标本类型分离株。对于临床分离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胎儿弯曲菌引起肠炎已被公认,尤其是由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引起腹泻及菌血症等报导较多。在国内已提出由类似胎儿弯曲菌肠道亚种引起腹泻的报告。为了进一步研究腹泻的病因,在1981年度婴幼儿腹泻病因调查中,开展了弯曲菌的分离培养工作,并从腹泻病例便中分离出三株胎儿弯曲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2月诊治的296例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96例患儿中,男171例,女125例,男女比为1.37∶1;5岁以下儿童239例,占80.74%;发病时间集中于5~9月(79.39%);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腹痛、黏液糊便,部分表现为血便,大便次数以5~10次居多;沙门菌166例(56.08%),大肠埃希菌73例(24.66%),类志贺邻单胞菌41例(13.85%),副溶血弧菌15例(5.07%),志贺菌1例(0.34%)。所有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敏感率100%);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75.00%、93.55%,对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分别为67.31%、80.65%,对三代头孢菌素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副溶血弧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发病率高,传播快,耐药率高。临床应尽早完善病原学检查,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弯曲菌以前棱称为胎儿弧苗,一般认为引起家畜流产病原菌,是引起腹泻的重要致病菌之一。1972年比利时Butzler等人从腹泻患粪便中检出空肠弯曲菌,此后英国人skirrow(1977)报告了同样事实,空肠弯曲菌引起肠道内感染,危害性日趋严重,对其分离方法多是直接分离,较少用增菌法。为此,我们从1992年6月以来选用在直接分离前先增苗方法,提高对空肠弯曲菌的检出率,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儿童与成人常见病原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监测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细菌耐药状况,以Whonet 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儿童与成人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差异。结果:从儿童中分离得到致病菌2324株,其中G+菌945株,占40.66%,G-菌1379株,占59.34%;数量居前6位的分离细菌依次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从成人中分离得到致病菌2288株,其中G+菌743株,占32.47%,G-菌1545株,占67.53%;数量居前6位的分离细菌依次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球菌属。在儿童与成人两组病人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13.9%和19.4%。从儿童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要远低于成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成人,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结论:儿童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点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异,应持续地进行细菌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82年11月至1984年3月,随机收集在我院附儿院就诊的797例城市急性腹泻儿童粪便标本进行空肠弯曲菌分离培养,同时对空肠弯曲菌培养阳性的病人家庭及疫源地内的家禽家畜(鸡猫狗鸭鹅)采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本院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病原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研究对象是2010-01~2011-12本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腹泻患儿,采集这些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并统计分析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状况。结果从6 279份标本中检出348株病原菌,检出率5.54%。其主要病原菌有沙门菌19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18株。2种主要致病菌(沙门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仍高(>7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加酶抑制剂的复方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3%左右,对亚胺培南无耐药性。结论肠道病原菌检出数量大幅上升,沙门菌检出量最多;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加酶抑制剂的复方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2年6月至10月,对儿科3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了粪便培养,检出空肠弯曲菌25例,阳性率为10.6%,现报告如下: 一、病原菌的检测对236例3岁以上,病程在7天以内(仅1例是半月)的急性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全部作常规检查及其他肠道病原菌和空肠弯曲菌的培养。空肠弯曲菌检查系将粪便标本保存于Cary-Blair,氏运送管中,并采用简易微需氧封闭袋(由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研制)法进行分离培养。结果检出空肠弯曲菌25例,阳性率为10.6%,其中2例同时培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O126B_6。共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8例(3.4%),志贺氏痢疾杆菌属18例(7.5%),说明空肠弯曲菌亦是腹泻的主要病原菌。21株空肠弯曲菌在42℃微需氧环镜下进行纸片法药物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岛市2013年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预防以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526份粪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6种80株,检出率为15.2%(80/526)。检出沙门菌38株(47.5%),志贺菌8株(10.0%),致泻性大肠杆菌8株(10.0%),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5.0%),铜绿假单胞菌19株(23.7%),白假丝酵母菌3株(3.75%)。8株志贺菌7株为福氏志贺菌,1株鲍氏志贺菌。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68.7%、76.9%)、复方新诺明(21.1%、38.5%)、环丙沙星(15.8%、15.4%)、头孢曲松(6.25%、15.3%)。526份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107份。结论2013年青岛市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以沙门菌为主,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腹泻主要是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所导致;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细菌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1.
1983年5月~1984年3月我们发现5例由鸡感染的空肠弯曲菌肠炎,5例发病前均有宰鸡、养鸡等与鸡的接触史。其中例1和例2为家庭内爆发。例1女性,49岁,教师,于1984年1月31日宰鸡,10天后出现腹痛、腹泻、粪便培养空肠弯曲菌阳性。例2为例1之■,于宰鸡后5天出现腹痛、腹泻。当时未引起注意,后因其母培养到变曲菌时,再作肛拭培养,也获阳性。例1的爱人在例1发病时也曾腹痛、腹泻,因外出而未能及时作大便培养。从该2例及鸡分离到的菌株、血清型别均为2/18,说明例1、2空肠弯曲菌感染来自宰杀的鸡。例3女性,40岁,教师,家中养鸡2只,每天由例3喂养及清扫鸡粪。于1984年2月10日起,全家4口人突然先后发生腹泻,水样便。仅例3及鸡分离到2型空肠弯曲菌。例4女婴,55天,1983年5月9日腹泻,其粪便及家中饲养的母鸡粪标术均分离到11型空肠弯曲菌。例5男孩,1■岁,1984年3月9日腹泻。家中养鸡两只,放养于院内,病孩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84年7~10月收集了肠道门诊385人份腹泻标本进行了致腹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其中检查出致腹泻病原菌99株,阳性检出率为25.7%。99株致病菌中志贺氏菌为主,有83株,占83.8%;其次为空肠弯曲菌7株(7.1%),侵袭性大肠杆菌4株(4.0%);致病性大肠杆菌3株(3%);不凝集孤菌、沙门氏茵各1株(各1%)。志贺氏菌属中又以B 群占绝对优势(61.4%,51/83);其次为A 群(28.9%,24/83);其中以志贺氏Ⅰ型为多见(87.5%,21/24);D 群为7.2%(6/83);分离到2株C 群,分别为5型及9型。对分离出的51株B 群菌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其中以3a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2015—2019年就诊于丽水市中心医院患儿粪便沙门菌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为我院儿童合理用 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丽水市中心医院儿科送检粪便标本中沙门菌的分离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 的耐药性结果。结果 2015—2019年共从儿童粪便中分离出169株沙门菌。患儿男女比例为1.25:1;患儿年龄段呈偏态分布,以 <3岁的婴幼儿为主,占80.5%(136/169);季节分布以秋季为主,夏季次之;81.7%(138/169)的患儿因胃肠道不适就诊。169株沙 门菌共检测到22个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分离率最高,为51.5%(87/169),其次为肠炎沙门菌,为16.6%(28/169)。对氨苄西 林、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氯霉素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85.8%、42.6%、19.5%、8.3%和39.1%,5年间沙门菌 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P<0.05),未分离到碳 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结论 本院感染沙门菌的患儿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夏秋季为多发季节;分离到的沙门菌中最常见为鼠 伤寒沙门菌;同时对一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改变。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相关部门应加强 对儿童沙门菌感染的监控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高寒地区家畜、家禽胆汁与肠内容物中弯曲菌的分布情况。方法对12种家畜、家禽胆汁与肠内容物中的弯曲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并观察7种家畜、家禽胆汁弯曲菌的存活时间。结果在1814份家畜、家禽胆汁中发现,猪、牛、马、羊、狗、猫、鸡、鹅、鸭、鹌鹑、鸽子、家兔的胆汁中弯曲菌带菌率分别为6.67%、4.17%、4.94%、3.64%、8.93%、19.05%、6.41%、2.78%、6.48%、24.39%、5.66%、0。体外实验证明,弯曲菌在胆汁中可存活4~7周。结论高寒地区家畜、家禽肠内容物的带菌率均高于同种家畜、家禽的胆汁带菌率,提示该区家畜、家禽是弯曲菌的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心血管病医院儿童心脏术后下呼吸道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参考。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术后送检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致病菌做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共分离出762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占69.29%,革兰阳性菌占21.65%,真菌占7.87%,排名前5位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38株)、大肠埃希菌(95株)、肺炎克雷伯菌(9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6株)和肺炎链球菌(64株)。药敏结果显示非发酵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为0.72%~8.57%但对碳青霉烯类≥4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16.13%~24.21%,远高于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的0~2.44%;阴沟肠杆菌的整体耐药率低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29.23%,其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8.41%,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4.06%,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结论 儿童心脏术后下呼吸道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非发酵菌的高耐药率值得高度重视;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6—2017年西部地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自动化仪器MIC法、 纸片扩散法(KB法)和E-Test法结合对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并按2017年CLSI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6 软 件,对我国西部10家医院(贵州、新疆、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云南、青海、重庆 、甘肃)呼吸道标本分离菌作回顾性 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7年西部十家医院呼吸道标本共分离49643株细菌,革兰阴性菌占81.9%,革兰阳性菌为18.1%。 常见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8.7%)、鲍曼不动杆菌(14.6%)、铜绿假单胞菌(12.2%)、金黄色葡萄球菌(11.3%)、肺炎链球菌 (6.8%)、流感嗜血菌(6.7%)、大肠埃希菌(6.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4.8%)、阴沟肠杆菌(4.3%)等。药敏结果显示对于肺炎链球 菌儿童分离株中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头孢曲松7.8%、头孢噻肟7.1%)高于成人分离株(头孢曲松7.3%、头孢噻肟6.2%),但对 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株较成人组少(儿童1%、成人2.8%)。两年MRSA检出率分别为39.5%和37.2%。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 替考拉宁耐药株。流感嗜血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在45.5%左右。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 为31%和65%。对3种碳氢酶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肺炎克雷伯菌在8%左右。铜绿假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低于<30%,对 碳氢酶烯类药物耐药率在23%左右。鲍曼不动杆菌除了米诺环素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50%,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在70%左 右。结论 呼吸道分离菌以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率呈增长趋势,临床应重视耐药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8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并对其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共检出70株病原菌,其中志贺菌所占的比例最高,共38株,占总比的54.29%,弧菌属、气单胞菌次之,分别占总比的31.43%(22/70)和14.29%(10/70);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志贺菌是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且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以减少临床耐药情况,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深入调查2015-2017年荆州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菌株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3年临床菌株药敏数据,结果判读根据2017年CLSI。3年我院临床分离株共110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30.2%和69.8%。耐甲氧西林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3.4%和75.6%。MRSA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率92%~95.9%;MRCNS对利福平敏感率90.7%~90.8%,耐甲氧西林株(MRSA和MRCNS)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均高。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较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除四环素外)的耐药率均高,两者中均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儿童株中青霉素敏感株逐年下降,中介株的检出率有所上升。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从1.1%上升到4.5%,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从1%上升到3.8%,耐药率稳步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65.5%升高到80.3%,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65.4%升高到80.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从13.1%升高到21.2% ,对美罗培耐药率从8.3%升高到20.1%。临床分离的耐药菌呈增长趋势,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增长趋势明显,应持续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加强与临床和院感沟通,共同促进院感控制和规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儿童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等标本检出的701株大肠埃希菌,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测定采用K-B法,并比较不同标本所检出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结果:701株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检出标本中最常见为痰液标本356株(50.8%)、尿液标本252株(35.9%)、血液标本78株(11.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最敏感,耐药率均为0.2%,其次为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7.3%、9.4%、22.1%、35.9%;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93.3%,其次是头孢菌素类,绝大部分耐药率高于75.0%。结果显示69.2%的大肠埃希菌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结论:大肠埃希菌在儿童感染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但是儿童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或加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仍较敏感,提示尽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监测,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产生更多耐药株。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目的探讨成人粪白细胞1–14个/HPF的非血便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因学及抗生素应用的参考条件。在成人肠道门诊筛选粪检白细胞1–14个/HPF的非血性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留取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196例患者参加了研究,平均年龄(37.9±17.4)岁,女性42.3%。细菌的检出率为63(32.1%),病毒的检出率为21(10.7%)。分离的细菌中,弯曲菌14(22.0%)为最常见菌。病毒分离中,杯状病毒10(47.6%)占第一位。实验室诊断的单一病原感染的侵袭腹泻46例,非侵袭腹泻26例,侵袭腹泻的发热患者体温显著高于非侵袭腹泻的发热患者((38.4±0.7)oC vs(37.7±0.4)oC,P=0.002)。T>38.4 oC的患者为侵袭性腹泻的几率高于T≤38.4 oC的患者(RR=1.5)。成人粪白细胞1–14/HPF的非血性腹泻人群如采用T>38.4 oC作为抗生素应用的界限值,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将由26.9%下降至3.8%(P=0.021)。成人粪白细胞1–14/HPF的急性非血性腹泻患者,T>38.4 oC可一定程度上作为应用抗生素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