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地区人群附红细胞体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多形态微生物。1928年Schillins等首次在啮齿类动物中查到’‘’。以后相继在其它动物和家畜中也证实了有附红体感染的存在‘’·‘’。迄今为上,已发现并命名的附红体有14种“’。目前国际上将附红体列入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siales)、无形体科(A。plasmataceac)、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人畜感染了附红体,可引起附红体病。它流行的范围广,目前动物及家畜感染的报道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类附红体病在1986年Pun…  相似文献   

2.
附红细胞体病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附红细胞体病的调查侯金凤,陈必珍,闫美荣,杜跃峰,张福仁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和家畜密度的增加,城乡间与国际间交往的增多,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本病的报道日渐增多。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台湾,辽宁、吉林以及内...  相似文献   

3.
人类附红细胞体形态学特点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既有原虫特征,又有立克次氏体目的特点。目前国际广泛采用1974年版《伯吉氏细菌鉴定手册》进行分类,将附红体列为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siaies)无形体科(Anoplasmataceae),血虫体属也称附红细胞体属。在不同动物机体内寄生的附红体各有其种名。目前已发现有14种”,”,如:牛附红体(E.tegdnndes)、绵羊附红体(E·ovis)、猪附红体(E.suis)、兔附红体(E.lePns)、山羊附红体(E.hirci)、犬附红体(E.cants)、鸡附红体(E.galli)、人附红体(E.humanus)等,本文所报道的是人类感染…  相似文献   

4.
附红细胞体病对某警犬群及有关人员感染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所致的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 ,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自 80年代后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关注 ,已有近 3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该病的发生〔1〕。笔者于 1995年在对某警犬群作年度健康普查时 ,发现有 5条犬已感染了附红细胞体病 ,结合临床治疗 ,对这个犬群的全部警犬进行了连续 3年的监测与调查 ,并且对与之有关的工作人员作了感染情况检查。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1 1 1 犬群 某警犬群中的种犬、孕犬、新生仔犬、幼犬及训练犬 ,累计 417条 ,全部为德国牧羊犬。…  相似文献   

5.
云南发现人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寄生在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田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我国于1981年首次发现家兔感染附红体,1992年,冯立明、裴标等又相继发现了人附红体病’‘,’‘,近年来,该病已引起人兽医的关注,尚德秋等’‘’“对部分省区人、畜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附红体在我国分布广泛,人畜感染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畜健康。目前,云南还未见有关报告,笔者将1996年11月至1997年3月在玉溪地区发现的2例人附红体病和对部分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  相似文献   

6.
人附红细胞体感染及垂直传播的调查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浦区人群附红体的感染现状。方法以青浦区练塘、青浦镇和华新镇为调查区,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对一般人群(对照组),猪饲养员、猪肉屠宰和销售人员(密切接触组)进行问卷调查,镜检血涂片方法检查附红体的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320人,查及感染者52人,总感染率为16.25%;其中密切接触组感染34人,对照组18人,感染率分别为21.25%和11.25%,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5)。两组性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密切接触组最低感染度为0.97%,最高感染度为40.73%,以轻度感染(占97.06%)为主,少数为中度感染(2.94%),未发现重度感染;对照组最低感染度为0.07%,最高感染度为38.47%,以轻度感染(占94.44%)为主,少数为中度感染(5.56%),无重度感染。结论上海市青浦区人群中存在附红细胞体的感染,以轻度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8.
采用末梢血涂片、染色、镜检的方法检测福建省将乐县卫生院发热门诊病人及高一学生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状况。共血检891人,附红体阳性568人,阳性率63.75%,其中卫生院发热门诊病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率98.64%(218/224),高一学生感染率52.23%(350/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47.269,P〈0.05)。男性附红细胞体感染率65.00%(351/540),女性感染率6l_82%(217/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929,P〉0.05)。家中饲养动物的学生附红体感染率为54.09%(185/342),未饲养动物的学生附红体感染率为50.30%(165/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963,P〉0.05)。福建省将乐县人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现状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兴山段附红细胞体病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goon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按其主要特征应属血液病。其病原体是立克次体目中的血巴尔通氏体(Bartonella)或希令氏血虫体等。 一、历史的回顾 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分别由Schilling和Barton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里和红细胞表面上发现的二分裂菌体。 Tyzzer.E.E(1938)首次发现在啮齿动物间传递血虫体的实例。并(1942)对此研究过Granamnella Haeruobartonella和Eperythrogoa在小型哺乳动物体内的感染状况。 Giovannoni M.(1946)wigand.R(1958)都用姬姆沙染色法,瑞特氏染色法,希令氏染色法染色并在普通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和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过血虫体的形态特点。 KreierJ.P等(1963)(1968)用形态学、免疫学清血技术研究过绵羊血虫体和温氏血虫体。 从发现血虫体(EPE)以来的70多年里各国畜牧兽医学家对于各种家畜家禽的血虫体病、太勒氏病(Theileriasis)锥虫病(tripanosomia)红细胞孢子虫病(Anaplasis),梨浆虫病(Piroplasmasis)的传播途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方面陆续地发表了大量文献报告(文献从略)。  相似文献   

11.
附红细胞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是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本文对附红细胞体的分类,生物学性状以及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人群附红细胞体感染相关因素。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以中心城区、城郊结合区和郊区作为人群附红细胞体感染因素调查点,用镜检血涂片方法检查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情况,同时对被检查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共调查997人,感染129人,年龄标化感染率为12.16%,感染者均为轻度感染;2)中心城区、城郊结合区和郊区标化感染率分别为15.83%、17.67%、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7,P〈O.05),其中,郊区感染率显著低于中心城区和城郊结合区(x^2值分别为13.82和18.85,P均〈0.05),中心城区和城郊结合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P〉0.05);3)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45,3.23,7.91,8.38,P值均〉0.05);接触动物及有其他疾病史者与相应对照人群间附红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2和0.81,P〉0.05)。结论上海市人群中存在附红细胞体的轻度感染,且有地区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3.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自1928年Schilling等首次在啮齿类动物中查到附红细胞体,以后相继在其他动物中证实有本病的存在。迄今为止,报道动物中有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国家和地区达30多个。1986年Puntaric等首次正式描述了人类的附红细胞体病。我国于1981年由晋希民首次报道在家兔中发现此病,  相似文献   

14.
对附红细胞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告作者自1981~1985年对附红体的物理、化学等方面某些特性的研究情况;试验以简单方法直接从人血液中浓集附红体,并研究其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5.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它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中而引起的.它是传染性疾病,广泛存在于马、牛、羊、猪、狗、兔、猫、鸡等多种畜禽中.但人类附红细胞体病报告并不多见,近年来呈增多趋势,作者对我院发现的2例人附红细胞体病及近年各类文献报道的人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胆盐对附红细胞体活力的影响,探讨附红细胞体的消化道传播。方法以附红细胞体菌种与0.003%、0.03%、0.1%、0.2%、0.3%、3%猪胆盐溶液分别按1∶3混合,于37℃中,分别在1h、2h、3h、4h、5h、6h、24h用压片镜检法观测附红细胞体的活力变化。结果 3%的胆盐在2 h内能显著刺激附红细胞体增强其活力,2 h后其活力下降,6 h时其活力丧失;0.3%的胆盐在4 h内能刺激附红细胞体活力增强,4 h后下降,24 h时活力微弱;0.1%的胆盐能24 h保持附红细胞体的活力,且在3-4 h活力增强;0.003%的胆盐能在3 h内保持其活力,其后其活力减弱。结论高浓度的胆盐能先刺激附红细胞体增强其活力,随后很快抑制其活力,甚至将其杀死;0.1%的胆盐能保持附红细胞体的活力;更低浓度胆盐长时间作用也降低附红细胞体活力。  相似文献   

17.
辽宁地区猪群中附红细胞体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特异寄生在红细胞表面的微生物,以附着在人和动物的红细胞上为主要特征,亦可有少量游离在血浆中,到目前为止尚无法体外培养〔1〕。附红细胞体因其个体微小、革兰阴性染色以及专性寄生特点等,一度被归类于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2],近年来对附红细胞体的16SrRNA基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 例1 患者,男,9岁.因发热、咽痛5天来诊,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憋气,无腹痛、腹泻.查体:T 38.8 ℃,神志清,咽部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BALB/c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外周血中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方法用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感染BALB/c小鼠3d、5d、7d后,ELISA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NF-γ、IL-4水平变化。结果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第3d,外周血中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第5d,小鼠外周血中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第7d,小鼠外周血中INF-γ和IL-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早期即可出现INF-γ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的现象,可作为附红细胞体病临床诊断的辅助检测指标,为附红细胞体病的血清学和免疫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