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下垂体激素分泌受控于旁分泌和下丘脑因子。大鼠垂体前叶各类细胞有的成组排列,位置邻近,提供了胞间调控的解剖学基础。很多物质直接影响每种垂体激素的释放,其中有些是在垂体前叶内合成和释放的,故以旁分泌物质发挥作用。 脑下垂体前叶内的胞间关系 大鼠垂体催乳素细胞在形态上可分成4类,其中一类为杯形细胞,与促性腺激素细胞联系特别密切,甚至全部包围了后者。催乳素细胞与促性腺激素细胞间存在紧密连接复合物,垂体前叶细胞经酶分散并进行培养时,两者之间重新形成连接复合物。  相似文献   

2.
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唐丹综述史轶蘩审校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GH瘤)系人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细胞的腺瘤,其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GH),导致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本文将近年来有关垂体GH分泌瘤发生和发展中的几种基因突变、下丘脑神经内分泌激素的...  相似文献   

3.
丘脑下部是目前激素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丘脑下部具有神经分泌作用,所分泌的丘脑下部激素控制垂体,转而控制全身内分泌。丘脑下部对垂体前叶的控制是神经化学性的。丘脑下部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若干种激素物质—释放因子或抑制因子,经短程血运运载到前叶,控制前叶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垂体后叶自身没有制造激素的能力,它所分泌的激素  相似文献   

4.
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于垂体前叶表达,是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催乳素细胞以及促甲状腺素细胞基因转录的调节者,能特异地识别基因上的DNA序列,并与之结合,进而影响该基因转录。本文阐述已发现的两种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和Pit-2)对垂体激素分泌功能及垂体疾病发病机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1956年Harris首次阐述下丘脑与垂体前叶的关系以来,人们对调节垂体激素分泌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认识不断更新。曾认为下丘脑内独立的结构含有特异的下丘脑因子,一种因子刺激其相应的一种垂体激素的分泌。这个理论基本正确,只是其范围太局限,调节垂体激素分泌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远较按解剖部位、特异性和作用范围提出的理  相似文献   

6.
生长素的心血管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长素(Ghrelin)是1999年日本科学家Kojima等[1]在小鼠和人胃内分泌细胞及下丘脑弓状核中发现的含有2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togue receptor,GHS-R)的内源性配体,能够刺激垂体前叶释放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GHS-R不仅存在于下丘脑、垂体等部位,在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冠状动脉、主动脉等部位亦广泛存在,而且心脏本身也合成和分泌生长素,因此,生长素也可能作为一个旁/自分泌因子参与心血管稳态调节.  相似文献   

7.
近10余年来的研究表明,下丘脑神经激素和垂体及周围内分泌腺激素之间存在密切的反馈调节关系,称为下丘脑-唾体-靶腺轴。过去的内分泌系统已称为神经内分泌系统。在神经内分泌学的研究中,下丘脑激素的分泌调节又是目前十分关注的问题。下丘脑激素是由肽能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这些细胞大多集中在下丘脑的促垂体区,即正中隆起周围的下丘脑前腹内侧区。这些肽能神经元细胞具有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的双重特性,他们对体液激素发生反应,也对其他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头颅急性损伤后,垂体前叶机能的改变,重点介绍垂体前叶各种激素,包括GH、TSH、PRL.LH、ACTH等分泌的变化。此外,还对头部损伤引起的下丘脑、垂体损伤的病理、血循环障碍以及病理生理变化等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催乳素分泌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乳素(prolactin,PRL)瘤是最常见的垂体前叶功能性腺瘤,通常认为其发病机制涉及调节因素的异常或垂体PRL分泌细胞本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垂体腺瘤的研究在各方面有了飞跃的进展兹分述如下: 垂体前叶细胞学 晚近在垂体正常细胞与腺瘤细胞的组织学研究方面获得了丰富的资料。由于细胞染色方法的日益完善、电子显微镜的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的进展,对细胞的超微结构、尤其是细胞胞浆分泌性颗粒的鉴定业已达到非常精细的程度,从而得以精确判定各种不同的细胞,并按其真正的分泌功能加以命名。现已公认,垂体前叶内存在6种分泌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一种垂体激素,诸如GH、PRL、ACTH和β-LPH、TSH、FSH及LH。其中后两种激素是否由同一种细胞分泌,尚无定论。Bloodworth认为,还应增加两种细胞:嗜酸性干细胞和未分化细胞。此外,还可偶见瘤细胞(Oncocy-tes)。至于嫌色性细胞,在正常垂体内可能  相似文献   

11.
褪黑素与垂体—性腺轴的相互作用及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褪黑素对机体具有广泛的作用,并调控其它内分泌器官的功能,尤其与生殖生理和青春期发育关系密切。褪黑素可抑制垂体细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的促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释放,兴奋垂体催乳素和生长激素分泌,抑制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由垂体神经中间叶的释放,参与动物和人类的性成熟和生殖行为,促进青春期发育。儿童期的某些发育性疾病,可能伴有褪黑素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uitarySpecificTranscriptionFactor)于垂体前叶表达,是垂体生长激素(GH)细胞,催乳素(PRL)细胞以及促甲状腺素(TSH)细胞基因转录的调节者,能特异地识别基因上的DNA序列,并与之结合,进而影响该基因转录。本文阐述已发现的两种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和Pit-2),对垂体激素分泌功能及垂体疾病发病机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脑下垂体,肾上腺,性腺机能随增龄的变化作简要的综述。 一、脑下垂体前叶机能的增龄变化; 脑下垂体是体内占中心地位的内分泌腺,脑下垂体前叶分泌CH、PRL、TSH、AHTH、β-LPH、LH以及FSH7种激素。这些激素控制着其它内分泌腺或直接作用于靶组织。垂体前叶又受下丘脑肽能神经元分泌神经肽类的调节,它们通过垂体门静脉系统作用于垂体前叶的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14.
颜磊  田永杰 《山东医药》2009,49(6):110-111
垂体前叶即腺垂体,以垂体门脉系统与下丘脑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系统,直接接受下丘脑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调控,可以分泌FSH、LH、PRL、TSH、ACTH和GH六种激素,即性腺六项。垂体前叶病变是引起闭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腺垂体器质性病变或功能失调引起其分泌激素异常,尤其是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影响下游卵巢功能,引起闭经。  相似文献   

15.
褪黑素与垂体-性腺轴的相互作用及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褪黑素对机体具有广泛的作用,并调控其它内分泌器官的功能,尤其与生殖生理和青春期发育关系密切。褪黑素可抑制垂体细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的促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释放,兴奋垂体催乳素和生长激素分泌,抑制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由垂体神经中间叶的释放,参与动物和人类的性成熟和生殖行为,促进青春期发育。儿童期的某些发育性疾病,可能伴有褪黑素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纪要(第二部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续第 18卷第 1期第 83页 )四、下丘脑及垂体1.基础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鞠躬教授作了关于“垂体前叶的直接神经调节作用”的专题报告。近 10年的研究发现 ,哺乳动物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除了受下丘脑激素经门脉系统的循环调节以外 ,在垂体前叶存在神经系统的直接调节作用。其主要依据 :(1)在垂体前叶发现有神经纤维 (人、猴、狗及大鼠 ) ;(2 )在神经纤维与垂体腺细胞之间形成突触 ;(3)血浆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以诱导神经活性的改变 ;(4)刺激神经纤维可以调节垂体前叶激素的释放。北京协和医院的“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 1与人B…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内分泌细胞中的溶酶体在激素分泌的各个环节—激素合成、释放和分泌调节中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有关溶酶体功能和内分泌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8.
垂体危象     
垂体危象是指慢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患者在应激的情况下发生休克或昏迷等危象表现。这是一种较罕见的急危重症。若发生危象前,无明确患有慢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者,则诊断就十分困难了,需要医生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抓住重点地询问有关病史。此时任何激素的测定因不能及时报告对指导垂体危象抢救都没有现实意义。慢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病因主要是席汉综合征Gheehansvndrome)和垂体及垂体旁的肿瘤。席汉综合征是产后大失血所致,多见于偏僻农村、文化卫生知识较低的妇女,现在城市大医院已很少见。垂体及垂体旁的肿瘤因压迫正常的垂体组…  相似文献   

19.
垂体柄中断综合征(PSIS)是以不同程度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缺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罕见疾病,其影像学特征为垂体柄缺如或纤细,常合并垂体后叶高信号异位、垂体前叶发育不良.目前病因仍不明确.鞍区动态增强MRI有助于明确诊断.各种垂体前叶激素替代是有效治疗手段.医生应加强认识、积极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育龄期女性垂体腺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由于垂体的重要位置和功能,垂体腺瘤与育龄期女性的生育功能有密切关系.性腺功能的破坏、高催乳素血症及腺体本身的高分泌状态是各类型垂体腺瘤影响生育功能的共同机制.另外,垂体腺瘤本身或是手术治疗后引起垂体前叶激素缺乏也可影响生育功能.对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垂体腺瘤女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对垂体前叶激素缺乏患者早期正确替代治疗,对恢复生育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