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冲脉病候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脉的病侯错综复杂,它既有内科杂病,又有妇科的经带胎产诸疾;既涉及到任督带脉,又与心肝脾肾胞宫胃等经络脏腑密切相关,今结合临床,将冲脉病侯治验简介如下。逆气里急《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冲脉并少阴之经,夹脐而上行,若肾气不足,伤及冲脉故逆气而里急。临床所见冲脉病变,其气上逆而感到腹内拘急疼痛。这种症状可见于病邪引动冲脉之气而致气机逆乱的各种疾病之中。如《金匮要略方论·奔豚气病》指出:“奔豚病,从小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上冲腹痛为奔豚气病;经言冲脉为病,逆里急。奔豚气病即冲脉气病,冲气与奔豚气  相似文献   

2.
奔豚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其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观其病特点多具有反复性、发作性,病位可广泛,但其根在于冲脉之气上忤。笔者用此方治疗内科慢性发作性疾病多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奔豚病的概念,肾积奔豚即奔豚气病,同病而异名,仲景强调奔豚气病是让医家认清该病为气病。奔豚的病因是惊恐,奔豚病的发生是因邪气循冲脉上逆,病机为惊则气乱,恐则伤肾,肾气不固,心阳不足,阳虚阴乘,肾脏阴寒、水湿邪气随肾间动气循冲脉上逆,或因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突受惊恐,气机逆乱,下焦肾间动气挟肝胆之相火上冲,发为奔豚。仲景降逆平冲治疗奔豚,因其病机不同,治疗法则差异颇大。方药有三,奔豚汤用于情志失调,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下焦肾间动气挟郁火上逆;桂枝加桂汤用于心阳不足,不能下温肾阳,外寒合内虚寒之气引肾间动气乘虚冲逆;苓桂甘枣汤用于心阳虚不能下温肾阳,下焦水饮引肾间动气上逆。  相似文献   

4.
22、何谓奔豚气病,怎样使用奔豚汤? 答: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因气冲而急,有似豚之奔跑,故称为奔豚气病。其病因有三:一是从惊恐得之;二是发汗后又加烧针复感寒邪得之;三是素有内饮,重因误汗伤阳得之。其病机虽有在肝、在肾之不同,但均与冲脉有关,并上干于心。它的证候,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奔豚气病的主要症状有气从少腹上冲疼痛,上至心下或胸而冲咽喉,病发作时,痛苦难以忍受,发作后冲气渐消,疼痛解除.且病涉及肝、肾、脾、胃、冲脉等诸多脏器,临床极易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孟颖舟 《西部中医药》2006,19(11):31-31
冲脉乃奇经八脉之一,有主动脉、行气、温分肉,主女子胞宫、月经,主男子精室的作用.《素问·骨空论》曰:"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说明冲脉为病以气逆为特点.冲脉失调,逆气时动时平.其实则诸气皆逆,病兼五脏.上逆于肺,则咳喘,鼻衄;上干于心,则心悸、面赤;上干于脾胃,则呕吐、腹泻;下干于肾,则发奔豚;上干于肝,则胁肋支满,眩厥筋挛.其虚则血海不足,十二经脉皆失其渗灌濡养,男子精血不荣可为遗精、阳痿、不育,女子冲任不资则月经不调、宫寒不孕.  相似文献   

7.
奔豚气病的主要症状有:气从少腹上冲心下或胸而至咽喉,病发作时,疼痛难以忍受,发作后冲气渐消,疼痛解除.本病涉及肝、肾、脾、胃等诸多脏器及冲脉,临床极易误诊误治.笔者临床根据文献并结合个人体会辨证治疗本病,疗效明显,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胜  孙静 《江苏中医药》2020,52(7):55-56
正奔豚气病指患者自觉气体从少腹上冲胸咽的一种发作性疾病,状如豚之奔突而得名。本病见于多种现代医学器质性疾病及非器质性疾病。传统上病因病机或从外感寒邪,或从脏腑,多从心、肝、肾着手,或从经络,与冲脉密切相关,或从气机升降出入考虑,近代简化为肝气奔豚、肾气奔豚~([1])。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病机阐述繁杂,尚未统一。西安市名中医万强教授从事脾胃病医教研30余年,医术精湛,擅长治疗消化病及疑难杂病,善用半夏泻心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冲气”一词源于道家哲学,后为中医学所吸纳,其内涵逐渐延伸为对冲脉之气的阐释。《素问·骨空论篇》中载到:“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意即冲脉之气上逆是“冲气为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作为奇经八脉之一,经络相系、功能相关、升降相因,使得冲脉与脏腑在生理上相互资生,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虽为脏腑疾患,然无不与冲气上逆密切相关。其病变主要涉及少阴、厥阴与阳明,疾病表现以奔豚气、中风、呃逆及胸痹心痛等为主。平冲降逆或镇冲降逆是治疗“冲气为病”的基本方法。历代医家对此着墨颇多,辨治甚详,其中以张仲景、叶天士、张锡纯为代表。笔者上承《内经》,下启诸家,对“冲气为病”的理论源流、病机演变、辨证用药及治则治法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奔豚气病诊治偶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气病诊治偶拾奔豚气病诊治偶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性文献统计分析展现奔豚气病脉诊治概貌,最终试图揭示奔豚气病的本质。方法:对半个多世纪以来163篇现代个案报道文献中228例奔豚气病患者,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奔豚气病与情志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的相关性,并从奔豚气病所用治疗原则、方剂及其药物倒推出奔豚气病的临床特征。结果:奔豚气病患者具有器质性疾病较少,其脉证治离散程度很大,具有情志性相关疾病的特点;39.04%患者具有情志性疾病的临床表现、47.81%患者具有情志性发病因素、54.63%患者从情志性疾病角度治疗。结论:奔豚气病带有明显的情志性疾病的特征,本质上属于郁证范畴。  相似文献   

12.
<正> 奔豚气病1.什么叫奔豚气病?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患者多系中年男女,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其特征。当其发作时,其症状是先从少腹结成症块,自觉有气从少腹开始,向上攻冲至咽喉或上冲至心胸。有的病人,发作时,腹痛的很剧烈。此时病人很痛苦,有苦闷欲死的感觉,既而冲气渐降,痛也渐减,终至痛止块消,冲气全平,好如常人。豚是江豚,因此病发作时如江豚之奔突,故名奔豚气病。奔豚气病与《难经·五十六难》所载的“肾积奔豚”不同。肾积奔豚是少腹素有积块,在发作  相似文献   

13.
探讨奔豚气病与郁证的关系。认为奔豚气病的临床表现符合郁证的特征,具有情志因素致病的特点,易感人群具有情志性疾病的气质禀赋,其发病机制与精神神经功能障碍有关,提示奔豚气病在本质上属于郁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旋复代赭汤治疗奔豚气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复代赭汤治疗奔豚气病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30031)钱天雷关键词旋复代赭汤,奔豚气奔豚一名首见于《内经》,至汉代《金匮要略》把奔豚气病列专篇。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所载49个病证七未见奔豚气病列入,但笔者临诊30余年屡见不鲜,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归纳出奔豚气病古方用药证治规律,展现古代医家对奔豚气病脉证治的认识概貌,从而揭示奔豚气病的本质。方法:运用频数统计、因子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奔豚气病古方用药的规律,据此归纳出奔豚气病治疗原则,并以此倒推出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结果:除了阳虚寒积、肝郁化火、阳虚饮动病机以外,奔豚气病尚存在肝郁气滞血瘀、阳虚寒凝血瘀、中焦气滞以及中气亏虚等多种病机,其用药实际与五脏相关。结论:汉代以降的历代医家对奔豚气病脉证治的认识在《难经》和《金匮要略》的基础上,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奔豚气病因病机及证治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奔豚气病,其症如《金匮·奔豚气病》篇所描述的"气从少腹上至心","上冲胸","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可知该病主要特征为:气起自少腹,上冲胸咽,其状若奔豚(豚,小猪之意,见<说文》).凡具备此特征的,可名之日"奔豚病".如此,则奔豚病的记载可上溯于《内》、《难》时期.从任脉的循行及主病,可知这里所描述的是任脉经气上逆而引发的奔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和《素问·痹论》原文对照,发现《金匮》之奔豚气病与《内经》之心痹病除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外,其病证、病机几乎如出一辙,从而认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相似文献   

18.
奔豚气病专篇论述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篇中记述了奔豚气的发病基础、发病原因,并载有三方,被后人广泛应用于此病的治疗。通过研习经典,认为奔豚气病当属中医情志病范畴,发病基础离不开肝肾不足、肝胆气郁不舒和阳气不振,故治法除了平冲降逆,还应重视补益肝肾、疏肝理气和温补阳气在奔豚气病治疗中的作用。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张仲景治疗奔豚病的思想,总结治疗奔豚病的临床经验与心得。方法:在笔者的临床资料中通过循证的方法,选取奔豚病的5个特殊类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个案例有其代表性,足可说明奔豚病的特点、类型及其治法。结论:奔豚病从"惊发得之"者主要为肾气奔豚;肝气奔豚有复杂难治之证,李根白皮降奔豚气有独特疗效;肝火旺性躁之人可引发肝火肝气上冲之奔豚;奔豚病可与其他病并发,急跑致胸中瘀血可并发奔豚病,惊恐病亦可并发奔豚病。  相似文献   

20.
陈松  白迎堂  徐重明 《光明中医》2010,25(2):184-185
张仲景是治疗奔豚的鼻祖。张仲景的奔豚气病源自《内经》,在症状、病因与治疗上完善与发展了《难经》奔豚,张仲景针对奔豚气病制定了治疗与预防方剂,体现了他重视疾病的早防、早治,对我们现今疾病的治疗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