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及脐血中的HBV-DNA含量与其血清HBV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HBV携带产妇乳汁的传染性。方法:对207例HBV携带产妇,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产妇的乙肝五项及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及脐血中的HBV-DNA含量。结果:125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9.6%,82例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2.4%。两组乳汁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P=0.045);血清HBV-DNA〈106 copies/ml的产妇其产妇乳汁及脐血中HBV-DNA均为阴性。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12.5%、其新生儿脐血阳性率为15.17%,与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对于HBsAg阳性的产妇,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产妇乳汁传染性高于HBsAg单阳性的产妇,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乳汁传染性高于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化疗所致肝损害的肝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对比在化疗基础上加用或不加用苦参素的化疗患者在化疗期间肝损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分析该药对乙肝病毒(HBV)感染和非感染患者化疗相关肝损害疗效的差异。结果苦参素治疗组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HBV感染者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显著高于非感染者;而苦参素治疗组HBV感染及非感染者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苦参素辅助治疗对化疗相关肝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检测结果与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简称乙型肝炎五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HBsAg阳性(表2)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阳性率50.1%,HBs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阳性率13.7%;HBeAg阳性(表3)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阳性率95.2%;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阳性率29.1%。结论 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HBeAg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性指标,但仅靠HBsAg或HBeAg判定HBV感染、复制与否,并非完全合适,HBsAg和HBeAg阴性的部分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检测结果阳性,提示HBV复制仍然存在,所以在临床上应选择乙型肝炎五项与HBV-DNA联合检测,这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在判定病毒复制、传染性及抗病毒治疗方案选择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肠癌合并HBsAg(+)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大肠癌合并HBs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对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HBV-DNA载量。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及6个月血清TBI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V-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合并HBsAg(+)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可有效降低继发性肝损害与HBV再激活。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方法:标准化疗的41例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0.1g.d-1,对照组未用拉米夫定,疗程半年。两组患者均随访至4.3年。观察肺结核并HBV复制患者化疗中,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与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2例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阳性41例,阳性率为40.20%,化疗中,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肺结核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纯肺结核组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28.57%,95%,9.68%及5.07%。随访至4.3年,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死亡4例(20%),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发生肝硬化2例;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无肝硬化及死亡病例。结论:肺结核并HBV感染,且HBV复制,化疗中应用拉米夫定有重要意义。拉米夫定抗HBV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肺结核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并有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化疗前可常规检查血清HBV-DNA。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建议化疗中常规联用拉米夫定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感染和乳腺癌化疗后肝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影响及其它危险因素。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乳腺癌454例的乙肝五项指标并常规检测肝功能,以同期住院的未感染HBV乳腺癌454例设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HBV感染组化疗2,4,6周期后1~4级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2.9%,31.1%,25.9%,对照组分别是24.7%,25.4%,20.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级肝损害发生率分别是3.3%,6.9%,2.7%,对照组分别是4.6%,1.9%,1.9%,两组化疗4周期后≥2级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2,P=0.000),化疗2、6周期后≥2级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55岁(P=0.001)、CAF→T方案(P=0.004)、脂肪肝(P=0.035)和糖皮质激素(P=0.001)等因素组的HBV感染乳腺癌患者≥2级肝损害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HBV激活17例(17/454,3.7%),肝损害均≥2级(17/17,100%)。结论 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1~4级肝损害的发生率与未感染者无明显差异;化疗4周期后≥2级肝损害发生率HBV感染者明显高于未感染者。36~55岁、CAF→T方案、脂肪肝和糖皮质激素等因素与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2级肝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
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并对212份HBV标志物阳性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Ⅰ组(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Ⅱ组(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Ⅲ组(HBsAg、抗-HBc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17%、47.13%、47.37%;Ⅰ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Ⅱ组与Ⅲ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P<0.01)。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检测乙肝病毒,采用FQ-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8.
尚慧锋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1):835-837
目的:探讨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在768份血清标本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98.70%,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66.02%,HBs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43.75%,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10.00%,抗HBs、抗HBc阳性组、抗HBs阳性组及五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全阴组HBV-DNA阳性率为0。结论:不同组的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阳性率不同,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存在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是反映HB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可以帮助临床了解HBV在体内复制的状况,并为临床评价抗HBV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血清HBV-DNA载量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4 01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其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结果表明,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6.82%;HBsAg、HBeAg阳性组检出率为100.00%;HBsAg、HBeAb、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26.79%;HBsAg、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45.89%;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0.29%。结论:患者血清中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阳性率存在相关性。采用FQ-PCR法检HBV-DNA能更客观地反映HBV复制的程度和传染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生率较高,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10%.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和肝组织HBsAg、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组化检测是HBV感染及复制的特异性标志.笔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和肝组织HBsAg、HBcAg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做对照比较,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和肝组织HBsAg、HBcAg的复制情况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顾自卫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2794-2795
目的 探讨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BV-DNA存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体检人群乙型肝炎标志物及血清HBV-DNA检测结果.结果 400例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中,血清标本HBV-DNA阳性率7.50%;HBV五项标志物有6种模式,以HBeAb、HBcAb阳性模式的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BV-DNA阳性率最高,达25.00%(P<0.05),而HBsAg、HBeAg、HBeAb、HBcAb全阴性,HBsAb(+)阳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最低为2.23%(P<0.05).结论 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血液中存在HBV病毒(HBV),HBV-DNA检测对对减少漏诊,正确评价HBV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乙肝血清前S1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PreS1与HBeAg及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在乙肝病毒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及实验室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乙型肝炎患者、HBsAg携带者和正常人体检的血清528份,检测PreS1、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DNA,并分析PreS1与乙肝病毒血清指标相关性.结果 在528份血清中,HBeAg阳性血清161份,PreS1阳性118例,阳性率73.3%;HBeAg阴性血清156份,PreS1阳性56例,阳性率35.9%,抗-HBe阳性血清122份,PreS1阳性45例,阳性率36.9%;HBV-DNA阳性血清153份,PreS1阳性118例,阳性率77.1%.结论 在HBsAg、HBeAg抗原抗体系统及HBV-DNA对HBV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中,PreS1可以补充表达HBV病毒的活动性,提高HBV病毒感染复制及在发生变异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顾自卫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794-2795
目的 探讨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BV-DNA存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体检人群乙型肝炎标志物及血清HBV-DNA检测结果.结果 400例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中,血清标本HBV-DNA阳性率7.50%;HBV五项标志物有6种模式,以HBeAb、HBcAb阳性模式的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BV-DNA阳性率最高,达25.00%(P<0.05),而HBsAg、HBeAg、HBeAb、HBcAb全阴性,HBsAb(+)阳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最低为2.23%(P<0.05).结论 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血液中存在HBV病毒(HBV),HBV-DNA检测对对减少漏诊,正确评价HBV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韩凤香  卢彦达 《江西医药》2009,44(9):894-896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化疗对卵巢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机制及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8年12月期间,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治疗卵巢癌合并HBV携带出现HBV再激活9例,并进行有关文献复习。结果9例携带HBV的卵巢癌患者化疗后均出现肝功能损害,符合HBV再激活诊断标准,诊断为HBV再激活,发生的时间为化疗2~4个疗程。9例HBV再激活后均接受了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例化疗延期,5例终止化疗,2例死亡,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结论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化疗可导致携带HBV的卵巢癌患者HBV再激活,其原因可能与该方案中紫杉醇和铂类均为细胞毒性药物,同时还与在使用紫杉醇过程中为预防过敏反应使用大剂量激素预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15.
邝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25-25,28
目的:探讨肝活检组织学对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慢性HBV携带者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所有患者HBsAg均为阳性,血清转氨酶正常,病程均〉6个月。结果:84例仅4例肝组织活检完全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或纤维化。结论:慢性HBV携带者肝活检可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及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生率较高,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10%。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肝组织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HBV感染及复制的特异性标志。HBV闭合环状DNA(HBV  相似文献   

17.
谭英 《江西医药》2014,(1):53-55
目的:探讨HBsAg阳性者胃癌术后以顺铂为基础的辅助化疗中乙型肝炎的复发的预防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辅助化疗的、且HBsAg阳性患者46例,将患者均分为两组,两组所使用的化疗方案相同。研究组同时使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使用一般护肝药物,观察两组肝功能变化及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情况。结果研究组HBV再激活为8.70%,对照组为39.1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4.79%,以中轻度肝炎为主,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78.26%,以重中型肝炎为主,两组死亡分别为0、13.04%,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胃癌术后的化疗患者,应常规应用核苷类药物预治HBV再激活。  相似文献   

18.
HBV前S1抗原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HBV前S1抗原(Pre-S1Ag)与HBV血清标志物(M)的相关性确定其临床检测的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患者及乙型肝炎携带者共245例,和45例抗病毒治疗1年治疗前后的留置血清,检测其Pre-S1Ag和HBV-M及HBV -DNA。结果检测分析245份乙型肝炎患者及携带者的Pre -S1Ag和HBV -M及HBV-DNA ,发现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者组Pre-S1Ag与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95.3%和94.1%,在HBsAg阳性,HBeAg/HBeAb阴性,抗HBc阳性组中,Pre-S1Ag与HBV-DNA检出率分别为83.3%和85.4% ,Pre-S1Ag高检出率伴随HBV-DNA阳性率,HBV-DNA与Pre-S1Ag检出相关性差异无显著性,x2=3.40,P>0.05;HBV-DNA与HBeAg比,x2=88.01,P<0.001,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re-S1Ag的检出率及与HBV-DNA的符合率显著高于HBeAg,在HBeAg阴性抗-HBe阳性组中,Pre-S1Ag仍能达到较高的检出率73.8%。45份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者组患者留置血清在用抗病毒药物治疗1年后检测其用药前后Pre -S1Ag和HBV -M及HBV -DNA ,发现HBeAg和HBV-DNA有不同程度的阴转时,Pre-S1Ag并无明显的改变。结论Pre-S1Ag比HBeAg更能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的复制,尤其对HBeAg阴性的患者更具临床价值,对临床观察抗病毒治疗疗效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情况以及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初诊恶性淋巴瘤患者,对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分期与分型的乙型肝炎感染者进行评价,对比HB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在各个阶段的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70例恶性淋巴肿瘤患者中,共16例合并HBV感染(25.7%);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10岁以下及31-60岁患者感染率最高;合并HBV感染者主要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Ⅱ、Ⅲ、Ⅳ期和Ⅰ期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Ⅲ、Ⅳ期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3例NHL患者中,化疗期间肝功损害伴HBsAg阳性10例,占62.5(10/16);非HBV感染者共7例,占14.9%(7/47),其中,4例转氨酶升高大于参考值2倍,3例HBsAg阳性;其他无异常。两组患者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损伤患者在进行保肝、降酶等处理后,均继续化疗,未见死亡或其他情况发生。结论 NHL合并HBV的感染率较高,化疗后极易出现肝功能功损害的现象,尽早进行抗HBV治疗,有效控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20.
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活检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HBeAg阳性和阴性两种病原学状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影响。方法对266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做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前S1蛋白、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按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分组,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的分布,并比较肝组织中HBsAg、HBcAg在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的阳性率。结果通过肝活检发现,按肝组织炎症程度分组,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主要分布于G1~G3,分别占本组总数的92.35%和92.77%,分别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G3、G4之和比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HBeAg阳性组重度肝炎的发生率较阴性组为高。按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程度分组,在HBeAg阳性组患者分布为S1>S2>S3>S0>S4;HBeAg阴性组患者分布为S1>S0>S2>S3>S4。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阶段HBeAg阴性组患者发生率偏高,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前S1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在HBeAg阳性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05)。结论肝组织炎症程度方面,HBeAg阳性组重度肝炎发生率比阴性组高;纤维化病变程度方面,HBeAg阴性组肝硬化发生率比阳性组高。HBeAg阳性组血清前S1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等病毒复制指标的显阳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