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应用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和颈动脉搏动图测定左室收缩时间间期(STI),并用回归分析法,发现心率对QS_2、LVET和PEP呈显著负相关;QS_2和LVET在男女性别方面也有显著差异;PEP/LVET则不受心率和性别影响。本文根据195例正常成年人测定结果,求出STI正常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芹  刘文敏 《右江医学》2007,35(5):518-519
目的观察扩张性心肌病病人QT间期离散度(QTd)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ED)、射血分数以及室性早搏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143例扩张性心肌病病人QTd,并通过心脏超声测量LVDED、射血分数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与LVDED、及射血分数、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结果扩张性心肌病病人QT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QTd与QTcd在LVDED轻度增大组与中度增大组及重度增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QTd及QTcd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LVDED呈正相关(P<0.05),LVDED越大,QTd及QTcd越大;同时与射血分数、室性早搏的恶性度高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机自动测量STI超声多普勒仪对203人次进行测试。对照组104例,STI为0.3188±0.046,病人组99例STI为0.3124±0.0585,其中50例同时作心阻抗图,STI为0.362±0.0414,颈动脉搏动图为0.384±0.0621,超声多普勒法为0.3156±0.0560。对这三种测定STI的方法进行比较,作者认为超声多普勒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在慢性房颤(AF)合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确定左室(LV)收缩功能和前RR间期(RR1)与前前RR间期(prepreceding R—R interval;RR2)比值之间的关系。以13例慢性AF合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对象,采用带有微压计的心导管测量LV收缩功能(Emax)。计算Emax,将其作为LV收缩力的负荷非依赖性指标,并与RR1、RR2和RR1/RR2比值进行比较。对每例患者,作者分析了50±13个心动周期(极差18~61)。平均心率为80±13次/min,心导管所测得每例患者所有心动周期的射血分数为31%±8%。在所有患者中,Emax与RR,和RR1/RR2呈正相关,与RR2呈负相关。在每例患者中,Emax与RR1/RR2的相关性均大于其与RR1或RR2的相关性。而且,在直线回归线中,RR1/RR2=1时的Emax可反映患者所有心动周期的平均Emax。总之,研究发现在慢性AF合并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中,LV收缩力与RR1/RR2呈正相关,而RR1/RR2=1时的LV收缩力代表了患者所有心动周期收缩力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
纪颖  王珂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29(3):284-285+300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收缩运动协调性及功能.[方法]正常对照组1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0例.测量左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的时间离散度(DTQ-S)、室间隔和左室侧壁6个位点的心肌收缩期峰值速率(Vs).[结果]与对照组(15.6±3.5) ms相比,HCM组DTQ-S延长,梗阻型(31.5±12.3 )ms、非梗阻型(28.2±15.2) ms均为P<0.001,而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23).HCM组各位点Vs值降低(P<0.05),但是梗阻型与非梗阻型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梗阻型与非梗阻型均存在左室收缩运动协调障碍和收缩功能下降,TDI能够评价HCM左室运动而不受负荷影响.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亦称充血型心肌病,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特征为心肌收缩期泵功能衰竭,病理改变是心肌细胞肥大、变性纤维化,体征是心脏扩大,彻底治疗方法是心脏移植术.现将收治2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7例尸检原发性心肌病,其中肥厚型3例,扩张型12例,限制型2例。4例电镜检查,6例按Lev法取材检查传导系统。作者认为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纤维结构紊乱,对确诊本病有重要意义,6例心律紊乱病例的传导系统病变:左束枝前、后分支及未梢部均有不同程度器质性改变,这些改变是导致房宣传导阻滞及频发阿斯综合征、猝死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多普勒频谱、M型和二维对心肌炎患者心室收缩功能进行观察、分析,评价应用价值和敏感性。方法对60例心肌炎患者采用多普勒频谱、同步心电图、M型和二维等对比观察、分析心室收缩时间间期、左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的测值。结果频谱多普勒法的射血前间期、射血时间、射血前时间/射血时间值为有用指标,射血前时间/射血时间比值为最敏感反映收缩功能异常的指标。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肌炎早期或心腔扩大不明显便引起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及受损程度判断有一定优越性,是评估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可靠方法之一,目前仍适用于临床病例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与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5 8例病毒性心肌炎 (VM组 )、 1 0例扩张型心肌病 (DCM组 )患儿及 6 5例非心血管病患儿 (对照组 )进行血CMV -IgM检测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试管法检测尿液中抗CMV -SPTM阳性细胞。结果  3组患儿血CMV -IgM阳性率及尿CMV -SPTM阳性率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VM与DCM组患儿血CMV -IgM阳性率及尿CMV -SPTM阳性率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巨细胞病毒与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活检心肌组织内免疫球蛋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AP方法检测17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心肌炎,29例其它心脏损害的心肌组织内免疫球蛋白。结果显示,各组间心肌内免疫球蛋白的阳性率及分布部位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关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诊断问题,验证1999年昆明会议修订的新的儿童VMC的诊断标准,并从临床实践中,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5年来收治入院的、以明显病毒为前驱感染的,以心脏受损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并按VMC治疗常规治疗,按儿童VMC诊断标准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结果和转归,本组47例患儿符合该标准的11例,符合率23.4%。结论建议在儿童心肌炎标准的制订不断完善之前,先采用“临界心肌炎”的诊断,使患儿既得到及时的治疗,又可做长期的随访,以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358例,合并心肌损害141例,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心律失常135例,心肌酶谱异常9例,超声心动图异常2例。9例患儿有胸闷憋气、心悸、心前区不适等表现。141例经常规治疗及保心肌治疗1~4周后心电图恢复正常134例。结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常见,心肌损害症状少,以心电图异常多见,预后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心肌炎患儿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探讨CMR评价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科20例心肌炎患儿行CMR检查,评价心脏功能、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性质、部位;分析心脏CMR心肌组织病理改变与20例患儿心电图(ECG)、心肌酶、X线、超声心动图(ECHO)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20例心肌酶、ECG均有不同程度改变、ECHO及胸片显示心脏增大的心肌炎患儿,CMR检查结果提示左心室增大与ECHO一致;心肌损害检测敏感率100%;19例患儿CMRT2加权相时可见心肌组织水肿;1例肌钙蛋白正常,但是CMRT1延迟强化可见心外膜下小片状心肌坏死。结论相比临床诊断指标,CMR能够准确、无创的提供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性质、程度,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CMR显示儿童心肌炎心肌损伤部位以心外膜下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16.
对病理学确诊的25例病毒性心肌炎(VMC)和1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标本,运用ABC技术,进行了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的检测。结果:20例VMC和9例DCM的标本中,发现了IgG和IgM的沉积,主要分布于心肌肌膜和毛细血管内皮,IgG的肌膜沉积与同步做的病理切片中观察到的心肌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有病理形态学联系。两组患者中均未发现IgA和C3沉积。结果显示,IgG是参与VMC和DCM心肌损伤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心肌病变与抗体诱导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过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心电图改变特点以提高MP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可能。方法观察MP致心肌损害病例63例,分别同时检测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结果心电图表现异常,尤其是ST段异常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异常率。结论小儿MP患儿应常规、早期、动态观察心电图,ST段异常改变可作为MP致心肌损害的筛查重要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阿霉素心肌病兔模型心肌损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阿霉素心肌病动物模型心肌损害的变化规律,为更好地使用这种模型做一探讨。方法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及改造模组(n=24)。其中正常组新西兰兔8只,经耳缘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组24只,经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及盐酸阿霉素2mg/kg体重,每周1次,连续给药8周,建立新西兰兔扩张性心肌病(DCM)模型。对照组在第8周,模型组分别在给药第8周,第10周,第12周检测心超,B-型脑钠肽(BNP),血流动力学。然后处死做超微结构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心脏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都符合扩张性心肌病的变化。BNP和病理学检查8周模型组出现心肌损害,10周模型组损害最为严重,12周模型组损害较10周时有所缓解,变化明显(P〈0.05)。结论造模成功后2周心肌损害最严重,是使用本模型研究心衰的最佳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心肌ADP/ATP载体 (ANT)抗体对小儿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免疫印转法检测了 3 0例病毒性心肌炎 (VMC)、14例扩张型心肌型 (DCM) ,10例风湿性心脏病 (RHD)、2 2例先天性心脏病 (CHD)患儿血浆抗ANT水平。结果 :抗ANT抗体在VMC和DCM患儿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RHD、CHD和NC三组研究对象 (P均 <0 .0 1)。抗ANT抗体诊断VMC和DCM的敏感性为 72 73 % ,特异性为 98 2 5 %。结论 :抗ANT抗体在小儿心脏病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可作为小儿VMC和DCM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张钢 《中外医疗》2014,(9):11-12
目的分析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06例患者按治疗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磷酸果糖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肌炎临床表现症状多为多汗、面色苍白、乏力、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临床治疗中磷酸肌酸的应用具有很好的临床作用和诊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