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骶椎管脊髓病变致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1例患者作下尿路动力学检查和腰骶椎管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按病因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发现脊髓栓系综合征(TCS)14例,椎管内肿瘤2例,椎管内骨软骨瘤、神经鞘瘤和脊髓血管畸形各1例,腰椎间盘突出2例。术后随访5-36个月,排尿恢复正常6例,好转9例。结论:对不明原因的下运动神经原性膀胱患者应行腰骶椎管检查,磁共振成像是较好的检查方法;对腰骶椎管脊髓病变致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骶椎管病变导致神经原笥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9~1999年收治的30例患者行尿动力学和腰骶椎管磁共振(MRI)检查并手术治疗。结果 发现脊髓栓系综合征(TCS)27例(90%),其中合并腰骶脂肪瘤15例,脊髓脊膜膨出5例、错构瘤1例、双脊髓畸形1例、结构正常5例。椎管内占位3例。按病因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7.5个月,排尿恢复正常9例、好转18例,膀胱剩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脊髓发育不良和隐性骶椎裂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对3例有泌尿系统症状的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有反射性膀胱21例,其中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财13例,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正常8例,急迫性尿失禁为主要表现。无反射性膀胱13例,排尿困难,尿潴留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以来诊治17例脊髓检系综合征(Teth-erdcordsyndrom,TCS)。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几岁,平均75岁。症状:遗尿6例,尿失禁3例,尿频、尿急1例,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肌萎缩、足发育落后或畸形7例。部分患者兼有括约肌功能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或畸形。体检:腰能部可见软组织肿块5例,局部皮肤有丛毛或下陷3例。X线检查:腰能部脊柱裂或椎管异常增大13例,脊柱侧凸2例。MRI检查:圆锥位于L;~L。处15例,S;处2例(附图)。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腰能椎管内、外脂肪瘤6例,脊髓脊膜膨出3例,终丝短…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脊髓发育不良和隐性骶椎裂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对34例有泌尿系统症状的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有反射性膀胱21例(61.7%),其中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13例,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正常8例,急迫性尿失禁为主要表现。无反射性膀胱13例(38.5%),排尿困难、尿潴留为主要表现。12例膀胱颈口开放患者9例有尿失禁,最大尿道闭合压为3.17±1.40kPa(1kPa=10.20cmH2O),22例膀胱颈口闭合患者最大尿道闭合压为7.77±3.50kPa(P<0.01)。15例IVU显示有上尿路损害的患者排尿期膀胱压力为平均8.01±4.30kPa,19例无上尿路损害的患者排尿期膀胱压力平均为3.06±1.20kPa,(P<0.01)。综合分析显示患者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表现与脊髓损伤平面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隐性骶椎裂致排尿障碍的尿动力学及X线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31例隐性骶椎裂患者行尿动力学及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尿动力学显示反射性膀胱19例,无反射性膀胱12例;括约肌协同正常14例,外括约肌协同失调7例,内括约肌协同失调10例。结果提示:S1或S2部位的隐性骶椎裂易引起排尿障碍;隐性骶椎裂部位、程度与排尿障碍表现、神经源膀胱类型无对应关系;隐性骶椎裂致排尿障碍的病理改变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病程较长者临床症状较重。作者认为治疗应以纠正逼尿肌与括约肌失衡,改善排尿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骶椎管病变导致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989~ 1999年收治的 30例患者行尿动力学和腰骶椎管磁共振 (MRI)检查并手术治疗。 结果 发现脊髓栓系综合征 (TCS) 2 7例 (90 % ) ,其中合并腰骶脂肪瘤 15例 ,脊髓脊膜膨出 5例、错构瘤 1例、双脊髓畸形 1例、结构正常 5例。椎管内占位 3例。按病因手术治疗 ,术后平均随访 2 7.5个月 ,排尿恢复正常 9例、好转 18例 ,膀胱剩余尿恢复正常 5 /10例 ,好转 2 /10例。逼尿肌无反射好转4/7例 ,低顺行性膀胱好转 2 /8例。 结论 神经原性膀胱应作腰骶椎管检查 ,以便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8.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PNB)是指脊髓发育不良、脊髓神经损伤导致膀胱逼尿肌或(和)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障碍或伴有排便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骶神经调控(SNM)的主要适应证是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症状包括顽固性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留,推荐SNM的适宜年龄为16岁以上。研究表明SNM对改善顽固性膀胱功能和排便功能障碍效果显著。本文就骶神经调控在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回顾,为该项技术在小儿神经源性膀胱人群中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前列腺结石1例广东省晋宁市人民医院(515300)黄耀丰患者,60岁,已婚。1986年5月行膀胱取石术,术后排尿正常。1988年10月以来经常出现排尿困难,尿流变细,有时伴尿频、尿急和尿痛,以“前列腺增生症”治疗效果欠佳,症状逐渐加重,于199...  相似文献   

10.
儿童前列腺包膜下结石1例报告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宁515300)黄耀丰患者,10岁,第二胎,足月顺产。1994年10月2日因出现排尿困难伴尿频尿急、间有排尿中断,于院外作为泌尿系感染治疗效果欠佳,近日症状有所加重。盆腔正位片发现膀胱还有直径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滥用氯胺酮所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例有滥用氯胺酮病史患者的泌尿系症状,给予常规检查及泌尿系统相关检查,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患者探讨性治疗.结果: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是以尿频,尿急为主的下尿路症状,膀胱镜检示膀胱黏膜不同程度炎症变化,8例患者经治疗有5例患者病情有所减轻.结论:氯胺酮相关性的膀胱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发展、转归、治疗都缺乏足够的认识,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膀胱功能障碍;氯胺酮;滥用 分类号:R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20(2011)01-0039-03  相似文献   

12.
患者,67岁,因尿频、尿急、渐进性排尿困难2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尿频、尿急,逐渐出现排尿费力,近2个月症状加重且排尿同时伴肛周下坠感。直肠指诊:前列腺Ⅱ度增大,表面光滑无结节。尿常规:WBC(+++)。血清PSA 0.2ng/ml。尿培养为大肠杆菌。经直肠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50.7ml,中叶突入膀胱。尿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Qmax)1.3ml/s。  相似文献   

13.
报告隐性骶椎裂并有膀胱功能障碍20例,总结了骶椎裂发生部位、临床表现及诊治结果,并对其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等有关问题进行初步讨论,认为骶椎1、2裂可能是骶神经发育缺陷的骨性标志,可引起神经性膀胱。遇此,应作进一步检查,尤其是膀胱测压及下尿路神经系统检查,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隐性脊柱裂排尿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总结41例有明显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者临床资料。以18岁为界,将患者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除4例儿童外,均接受普通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儿童组发病高峰年龄在1~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原发性遗尿,部分伴有尿频、尿急及轻度急迫性尿失禁现象;成人组发病高峰年龄在18~2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前踌躇、排尿困难、遗尿等。结论:隐性脊柱裂患者常有排尿功能异常表现,出现症状的高峰时间为出生后及青春发育期后。X线、CT、MRI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在隐性脊柱裂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中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32例经病理确诊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2例患者随访3~28月,治愈85例(68.7%),好转38例(24.9%),未愈9例(6.4%);合并有膀胱过度活动症34例,经托特罗定治疗2周后26例尿急、尿频、夜尿好转,4例急迫性尿失禁缓解,4例治疗后无效,加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化疗药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但不能忽视合并有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盆腔肿瘤放疗后患者下尿路功能,分析排尿功能障碍类型.方法:对放疗组21例患者:子宫颈癌15例,骶髓肿瘤2例,直肠癌4例;正常对照组17例,采用常规方法行尿动力学测定,按照美国泌尿协会症状评分(AUA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析评分与放疗剂量关系,以及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失禁三类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结果:膀胱容量、顺应性、逼尿肌收缩强度、残余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组尿失禁患者6例(28.6%),排尿困难11例(52.3%),尿频尿急4例(14.0%).放疗后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与放疗剂量有一定相关性(r=0.43,P<0.05).结论:盆腔肿瘤放疗对膀胱尿道功能有明显影响,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放疗后复杂排尿功能障碍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下尿路症状患者的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女性下尿路症状原因及临床意义。 方法  72例下尿路症状女性患者 ,年龄 8~ 86岁 ,平均 4 8岁。其中排尿困难 4 6例 ,尿失禁 14例 ,尿频 10例 ,夜间遗尿 2例。患者均行尿动力学检测。 结果  4 6例排尿困难者膀胱容量 6 0~ 80 0ml,其中 2 0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为 0 ,2 6例9~ 16 0cmH2 O(1cmH2 O =0 .0 98kPa)。Linp URR图示为Ⅲ级以上梗阻者 19例。尿道静态分布阻力2 5~ 130cmH2 O。膀胱逼尿肌与尿道外括约肌协调性良好者 5例 ,协同失调者 33例。 10例尿频患者膀胱容量 97~ 4 5 0ml,2例排尿期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为 0 ,8例 31~ 110cmH2 O。Linp URR图示显示Ⅲ级以上梗阻者 2例。 1例急迫性尿失禁者膀胱过度敏感。 6例压力性尿失禁者腹压漏尿点压力 4 4~76cmH2 O。 3例充盈性尿失禁者排尿期膀胱逼尿肌压力为 0 ,尿道静态分布阻力 32~ 4 2cmH2 O。真性尿失禁 4例尿道外括约肌压力 0~ 16cmH2 O ,平均 (8.5± 5 .7)cmH2 O。 2例遗尿患者存在不稳定性膀胱表现 ,排尿期膀胱收缩乏力。 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下尿路症状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骶神经刺激治疗膀胱排尿功能障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骶神经刺激治疗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刺激骶3神经治疗4例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其中1例接受永久性神经刺激器植入治疗。通过排尿日记及患者症状评价疗效。结果:3例难治性尿频尿急综合征的患者症状有显著改善,且排尿次数显著减少,平均排尿量增加,尿急程度减轻;另1例膀胱收缩无力患者无效。结论:骶神经刺激可以显著地改善部分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陈海军 《腹部外科》2009,22(5):267-267
病人:男性,54岁,因“下腹胀痛7个月,尿频、尿痛、排尿困难4月余”于2009年3月5日入住我院。病人于2008年7月无诱因出现下腹部胀痛不适,无肉眼血尿,无排尿困难,无尿频、尿急、尿痛,经全面检查未见异常,出院后症状无缓解,未予特殊治疗。此后,症状时轻时重,未予处理。10月再次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线变细,无肉眼血尿,经口服消炎药,症状缓解,停药后症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病因。方法疑似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例,年龄(51.3±14.3)岁,病程(3.0±1.6)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和膀胱充盈时疼痛。评估方法为尿及前列腺液常规和细菌学检查、细胞学检查、IVU等,临床常规评估均正常时,进一步行麻醉下水扩张和膀胱随机活检。结果11例患者中随机活检为慢性炎症者9例,其中1例麻醉下水扩张阴性;采用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性治疗即口服阿米替林及膀胱灌注RTX联合治疗(6例),单纯口服阿米替林治疗(1例),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1例)和骶神经电刺激神经调节治疗(1例);其24 h排尿次数、平均排尿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及问题指数、膀胱区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另2例患者麻醉下水扩张阴性,但膀胱随机活检显示为广泛原位癌,并行膀胱尿道全长切除及尿流改道术,术后患者膀胱疼痛症状消失。结论疑似慢性前列腺炎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男性下尿路症状应考虑间质性膀胱炎的可能性,也应警惕膀胱癌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