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2003年问北京协和医科大学(PUMCH)诊断的64例AWE。结果:在PUMCH,临产时行剖宫产的妇女中,AWE的发生率是0.044%,其中87.5%的妇女有包块增大和经期疼痛的典型主诉。在这些患者中,62例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下腹部手术(2例为原发脐部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包块较小的患者选择姑息治疗,绝经后自愈。AWE的潜伏期与患者发病年龄呈正相关(P〈0.001)。62例行局部切除的患者中,19例有过不满意的药物治疗史。在平均83.7个月的随访中,5例复发,1例进展成恶性。复发与病变大小及深度紧密相关。结论:由于其典型的临床表现,腹壁子宫膜异位症能在孕前确诊。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扩大局部切除范围且切缘干净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 例1 任某某,35岁,住院号100,于1978年7月31日,因小剖宫扎管术后4年,腹壁包块伴周期性疼痛2年入院。4年前,因中孕要求终止妊娠加绝育,在当地县医院行经腹小剖宫扎管术,手术经过顺利。2年前发现腹壁瘢痕下端有一花生米粒大包块,每次月经期稍增大,并出现疼痛。1年来包块渐渐增大,呈持续性隐痛,经期加重。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8岁.因下腹壁包块1年余,时有疼痛,近日增长迅速,于1993年12月5日入院。即往2年前有中引术病史。体温36℃,脉搏:76次/分,血压:16/10.7KPa,呼吸:24次/分,一般状态良好。于下腹壁可触及4X4cm包块,无肌紧张及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临床诊断:皮下类性包块。术中见下腹壁筋膜及皮下脂肪层约有4X4cm包块,质地较硬,无活动,边界不清,无破清及出血。行肿块切除术。病理检查,镜下可见:肿块大部分以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其中可见少许子宫内膜腺体和间债。较大的腺体为扁园形,个别腺腔内积集少许…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28岁,1978年2月15日因前置胎盘行剖腹产术。术后每逢月经期,感腹壁切口胀痛。至1979年4月,患者发现切口瘢痕上端有一肿物,每逢月经来潮前一天增大,并有胀痛,至月经干净后第七天起肿物渐缩小,胀痛随之减轻。每月如此,肿物逐月增大。1980年4月30日(月经净后12 相似文献
5.
凌莉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
子河内膜异位症(EM)子宫内)IqR位于胞欢脐,少见。本文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患者41*,服部周期性痴性给节半年,加重2月,随经期而增大c平素月经周期规则,无俪经史c1983年足月创它产一路,在体:下胭正中疤Jfl长约互zcm,于脐轮内触及一绿豆大小,质地中等,较问...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8岁,发现腹壁手术瘢痕内小包块2年,明显增大伴周期性疼痛2个月于2004年10月入住我院。患者4年前因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2年前发现腹部横切瘢痕右侧角有一小包块,约花生米大,质硬,可活动,无触痛,随经期渐增大,经后略有缩小。近2个月自觉包块明显增大并有经期疼痛,有时需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疾病。多发生于卵巢,宫骶韧带和盆腔腹膜,也可发生于阑尾、大网膜、阴道、会阴和腹部切口,但并不常见。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更为吵见,现将1例剖宫产术后12年出现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7岁,住院号;943592。以剖宫产加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切口下肿物4年伴疼痛入院,剖宫产后半年每于经期腹壁肿块增大,疼痛加剧,经期后肿块缩小,疼痛缓解。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9KPa。发育营养中等,头颅正常,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患者,李×,26岁,1994年5月14日因剂腹产术后腹壁瘘半年入院。病人于1992年3月行剖宫产,术后7天拆线。切口甲级愈合,1992年5月出现下腹疼痛,发现腹壁切口处有一肿物。月经期肿物疼痛明显,并呈进行性加剧,肿块逐渐增大。半年 相似文献
10.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是指具有生长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在腹壁异常生长,是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多数AWE病例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直接种植理论认为手术操作将子宫或腹腔内游离的内膜碎片种植至腹壁切口,但无法解释无手术史的病例。术后逐渐增大的触痛结节是腹壁内异症最常见的表现,因此常被误诊为疝、血管瘤等。详细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超声、CT、核磁共振与针孔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不理想,目前倾向于手术治疗,疗效显著。AWE虽为良性疾病却具有与恶性疾病相类似的表现,如复发,甚至恶变。本文从其发生、临床表现、诊治及转归等方面对AWE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证实均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临床分析可证明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取预防措施可防止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普外科近年来共收治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均经手术切除及病理切片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为育龄期妇女,并有剖腹产史。年龄31~35岁,平均32.8岁。剖腹产术后至腹块出现时间1年、2年各1例,6个月、3年各2例,平均约20个月。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常见病,虽为良性病变却有着与癌瘤的相似之处,严重影响广大妇女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盆腔组织器官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较为常见,但腹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较为少见的一种类型。现将我院近4年时间诊治的7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进行总结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正>1病例患者28岁,住院号801025,以"剖宫产术后4a,发现腹壁包块3a"为主诉入院,入院日期2008年3月18日。患者孕2产1,平素身体健康,月经周期规律,3a前行剖宫产术,术程顺利,产后11个月,月经复潮,经量正常。产后12个月患者出 相似文献
18.
19.
刘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6,17(3):203-203
1 病例介绍 患者28岁,因剖宫产术后7个月,腹壁瘢痕结节4个月入院。7个月前因宫内孕30周、前置胎盘、先兆早产行子宫体部剖宫产术,手术顺利,切口甲级愈合出院。产后1个月月经复潮,规律,无痛经。4个月前月经期发现腹部切口中上部有1黄豆粒大紫兰色结节,伴胀痛,未破溃,月经后此结节缩小。3天前月经来潮,自结节处流出暗红色血液,无腹痛。 相似文献
20.
王世荣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6):672-67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较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而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异位内膜最常见的部位是卵巢,而盆腔外器官发生较少见,如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现将我院近两年所见病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