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4例甲状腺未分化癌和 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3 5 %和 5 9 6 % ,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χ2 =12 5 81,P <0 0 1)、( χ2 =12 5 81,P <0 0 1) ;未分化癌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2 9%和 85 7% ,均显著高于乳头状癌 ( χ2 =6 0 2 9,P <0 0 5 )、( χ2 =4 5 77,P <0 0 5 ) ;VEGF和bFGF表达阳性率均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 χ2 =4 0 2 5 ,P <0 0 5 )、( χ2 =4 712 ,P <0 0 5 ) ;两者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呈明显正相关性 (γ =0 5 96 ,P <0 0 5 )。结论 VEGF、bFGF是评价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两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P15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16 0例胃癌和 5 2例胃良性病变中P15蛋白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P15蛋白在胃癌中阳性率为 43 8% (70 /16 0例 ) ,在胃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为 6 9 2 % (36 /5 2例 ) (P <0 0 5 )。VEGF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75 0 % (12 0 /16 0例 ) ,在胃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7 7% (4/5 2例 ) (P <0 0 0 1)。P15蛋白阳性 /VEGF阴性表达率于胃癌中为 11 3% (18/16 0例 ) ,胃良性病变中为 6 9 2 % (36 /5 2例 ) (P <0 0 0 1) ;P15蛋白阴性 /VEGF阳性表达率于胃癌中为 42 5 % (6 8/16 0例 ) ,胃良性病变中为 7 7% (4/5 2例 ) (P <0 0 0 1)。结论 胃癌中存在P15蛋白下调和VEGF上调 ,且两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VEGF、HIF-1 alpha、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 (H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缺氧诱生因子 1alpha(HIF 1α)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 36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和 6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HIF 1α和EGF的表达情况 ,研究这 3个因子与HCC临床病理学资料、新生血管生成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36例HCC中VEGF、HIF 1α和EGF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89% (32 / 36 ) ,6 7% (2 4 / 36 )和 75 % (2 7/ 36 ) ,均高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 (P <0 0 5 )。光学显微镜下有静脉浸润的HCC组织中VEGF和HIF 1α的表达率分别为 96 % (2 3/ 2 4 )和 88% (2 1 / 2 4 ) ,高于光学显微镜下无静脉浸润者 (75 %和 2 5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VEGF阴性组术后 1、2年生存率均为 1 0 0 % ,弱阳性组分别为 87%和 2 2 % ,强阳性组分别为 5 4 %和 0 ,三组存活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EGF阴性组术后 1、2年存活率分别为 1 0 0 %和 6 0 % ,弱阳性组均为 70 % ,强阳性组分别为 2 7%和 0。三组之间存活率的差异亦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HCC组织中VEGF、HIF 1α和EGF呈过量表达。HCC组织中VEGF、EGF和HIF 1α的表达与HCC中新生血管生成以及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Mei TH  Zhang GR  Ma 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1):647-650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变异型细胞间黏附分子 (CD4 4v6 )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分析VEGF、CD4 4v6在 35例Ⅰ~Ⅱ期、2 7例Ⅲ~Ⅳ期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中的表达 ,其中 5 0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12例患者无淋巴结转移 ,中、高分化 39例、低分化 2 3例 ;随访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7月期间治疗的 4 2例患者 ,计算 3年生存率 ,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VEGF、CD4 4v6在NSCL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3% (45 /6 2 )、6 9% (43/6 2 ) ,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χ2 值分别为 2 4 2 0 7、2 5 186 ,P均 <0 0 1)。VEGF、CD4 4v6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χ2 值分别为 7 14 6、5 376 ,P均 <0 0 5 ) ;Ⅲ~Ⅳ期患者的VEGF、CD4 4v6阳性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 (χ2 值分别为6 392、12 15 2 ,P均 <0 0 5 )。VEGF、CD4 4v6阳性患者的 3年生存率 ,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 (χ2 值分别为 4 36、7 2 1,P均 <0 0 5 )。除TNM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外 ,VEGF及CD4 4v6也为影响患者 3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VEGF、CD4 4  相似文献   

5.
大肠良恶性肿瘤PTEN/MMAC1/TEP1肿瘤抑制基因的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 PTEN/ MMAC1/ TEP1与大肠癌的发生 ,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2 3例正常大肠粘膜、 2 8例大肠腺瘤和 75例大肠癌组织中 PTEN/ MMAC1/ TE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 3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91.3% (2 1/ 2 3) ,2 8例大肠腺瘤组织中 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为 89.3% (2 5 / 2 8) ,75例大肠癌组织中 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6 8% (5 1/ 75 ) ,与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腺瘤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的2 8例大肠癌阳性率为 43% (12 / 2 8) ,无淋巴结转移的 47例大肠癌阳性率为 83% (39/ 47)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有远处器官转移的 2 3例大肠癌中阳性率为 43.5 % (10 / 2 3) ,无远处器官转移的 5 2例大肠癌阳性率为 78.8% (4 1/ 5 2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6 0例大肠腺癌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81.2 % (4 9/ 6 0 ) ,15例粘液癌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13.3% (2 / 15 )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6 0例大肠腺癌中高 /中分化大肠腺癌 37例表达阳性率为 97.3% (36 / 37) ,低分化大肠腺癌 2 3例中表达阳性率为 5 6 .5 % (13/ 2 3)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PTEN/ MMAC1/ TEP1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相关  相似文献   

6.
胆系恶性肿瘤VEGF,bFGF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微血管 (microvessel,MV)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以ABC免疫组化法对 40例胆囊癌和 42例胆管癌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检测MV、VEGF和bFGF。结果  40例胆囊癌MV定量为 (6 6± 2 7)个 /HP ,VEGF、bFGF阳性率分别5 0 % (2 0 / 40 )和 5 3% (2 1/ 40 ) ;42例胆管癌MV定量为 (75± 19)个 /HP ,VEGF、bFGF阳性率分别为 5 5 %(2 3/ 42 )和 5 7% (2 4/ 42 )。高分化和未转移胆囊癌MV定量及VEGF、bFGF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5 0± 2 4)vs.(89± 2 6 ) ,P <0 0 1;39%vs.6 7% ,P >0 0 5 ;39%vs.76 % ,P <0 0 5〕和转移癌〔(4 8± 9)vs.(86± 30 ) ,P <0 0 1;32 %vs .72 % ,P <0 0 5 ;36 %vs.72 % ,P <0 0 5〕 ;高分化和未转移胆管癌MV定量及VEGF、bFGF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分化癌〔(6 6± 15 )vs .(86± 2 3) ,P <0 0 5 ;41%vs.86 % ,P <0 0 5 ;35 %vs .76 % ,P <0 0 5〕和转移癌〔(6 3± 17)vs.(90± 15 ) ,P <0 0 1;40 %vs.76 % ,P <0 0 5 ,44 %vs .76 % ,P <0 0 5〕。VEGF( )、或bFGF( )或VEGF( )bFGF( )的胆囊癌和胆管癌MV定量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 2 (EPAS1/HIF 2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6 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Ⅰ级 2 8例 ,Ⅱ级 12例 ,Ⅲ级 2 0例 ;浅表性膀胱癌 (Tis~T1) 2 9例 ,浸润性 (T2 ~T4) 31例 ]和 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EPAS1/HIF 2α和VEGF的表达情况 ,χ2 检验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分级和分期间的关系。 结果 EPAS1/HIF 2α和VEGF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 ,而在膀胱癌组织表达较强。 6 0例膀胱癌标本中EPAS1/HIF 2α阳性表达 34例 ,阴性 2 6例。病理分级Ⅰ级标本阳性表达 4例 (14 .3% ) ,Ⅱ级 11例 (91.7% ) ,Ⅲ级 19例(95 .0 % )。浅表性癌中阳性 5例 (17.2 % ) ,浸润性癌中阳性 2 9例 (93.5 % )。EPAS1/HIF 2α与肿瘤的病理分级 (r =0 .86 2 ,P <0 .0 0 1)和临床分期 (r=0 .80 5 ,P <0 .0 0 1)密切相关。 6 0例膀胱癌标本中VEGF阳性表达 4 4例。病理分级Ⅰ级标本阳性表达 12例 (42 .8% ) ,Ⅱ级 12例、Ⅲ级 19例均阳性表达。浅表性膀胱癌中阳性表达 14例 (48.3% ) ,浸润性癌中阳性表达 30例 (96 .8% ) ,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 (r=0 .84 1,P <0 .0 0 1)和临床分期 (r =0 .819,P <0 .0 0 1)密切相关。EPAS1/HIF 2α表达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 (r=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 (HCC)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5 6例HCC中Survivin与VEGF的表达。结果 HCC中 3 4例Survivin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60 .7%。 3 5例VEGF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62 .5 %。HCC组织Survivin与VEGF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 (P <0 .0 5 )。Survivin的表达与HCC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密切相关 (P <0 .0 5 )。VEGF的表达与HCC肿瘤大小、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以及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相关性检验示Survivin与VEGF之间有相关性 (χ2 =4.491,P <0 .0 5 )。结论 HCC中Survivin、VEGF蛋白表达均上调 ,共同参与HCC发生和发展 ,VEGF与Survivin有协同表达关系。  相似文献   

9.
MRP1/CD9蛋白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P1 /CD9蛋白在人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及其与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构建肝癌组织芯片。样本包括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 1 5 2例,癌栓 2 2例,肝内转移癌 4例,肝外转移癌 1 7例。正常对照肝组织 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芯片中样本MRP1 /CD9蛋白的表达。结果  2 7% ( 4 1 /1 5 2 )肝细胞癌原发灶表达MRP1 /CD9蛋白。伴癌栓形成HCC中MRP1 /CD9蛋白表达率低于无癌栓形成者 (分别为 2 1. 8 2%和 4 0. 4 8% ; P < 0. 0 5 )。巨块型肝癌中MRP1 /CD9 蛋白表达率亦低于直径在 1 0cm以下者 (分别为 5%和 3 4. 8 2% ; P <0. 01 )。MRP1 /CD9蛋白表达尚与HCC病理分级及血清AFP水平有关:病理分级 2级的阳性表达率高于 3 ~ 4级 (分别为 3 9. 0 2%和 2 2. 5 2% ; P = 0. 0 4 3 ),血清AFP≤ 2 0μg/L者阳性表达率高于 >2 0μg/L者 (分别为 4 1. 9 4%和 2 2. 5 0% ; P = 0. 0 2 9 )。结论 肝细胞癌MRP1 /CD9蛋白表达水平低下可能与癌组织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肝炎病毒感染与肝门部胆管癌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X  Zou S  Qiu F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6):420-422,T00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 (乙肝 )和丙型肝炎 (丙肝 )病毒感染在肝门部胆管癌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6 8例石蜡包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标本中乙肝病毒X蛋白和丙肝病毒C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6 8例肝门部胆管癌中乙肝病毒X蛋白阳性率为 8 8% (6 / 6 8) ,丙肝病毒C蛋白阳性率为 35 3% (2 4 / 6 8) ,两者均阳性 1例(1 5 % ) ;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在分化程度 (χ2 =8 7,P <0 0 1)、浸润程度 (χ2 =6 7 8,P<0 0 1)、淋巴结转移 (χ2 =4 3,P <0 0 5 )、根治程度 (χ2 =5 1,P <0 0 5 )与非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论 乙肝病毒X蛋白、丙肝病毒C蛋白可能在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原因中起重要作用。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恶性程度高 ,可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phA2与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phA2与VEGF-C蛋白的表达,以及淋巴管密度(LVD);用real-timePCR检测2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phA2与VEGF-Cm RNA的表达。分析EphA2与VEGF-C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结果:EphA2与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5.8%vs.42.6%;71.9%vs.39.0%,均P0.05)。EphA2与VEGF-C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01)。EphA2蛋白与VEGF-C蛋白高表达的胃癌组织中LVD计数分别明显高于两者低表达胃癌组织(15.25±5.41vs.10.95±5.41,P=0.001;14.87±5.71vs.11.00±5.01,P=0.006)。胃癌组织中EphA2与VEGF-C蛋白以及m 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375,P=0.001;r=0.559,P=0.01)。结论:EphA2与VEGF-C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可能共同促进淋巴管生成与胃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Snail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10年1月外科手术治疗的55例肝内胆管癌病例及随访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上述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Snail的表达情况,分析Snail表达与临床病例资料、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Snail表达量(2.764 vs.0.914)与高表达率(48.6%vs.18.0%)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且Snail表达与肿瘤分化(χ~2=4.231,P=0.040)、TNM分期(χ~2=6.631,P=0.010)、淋巴结转移(χ~2=4.134,P=0.042)、微血管侵犯(χ~2=10.197,P=0.001)以及复发(χ~2=4.610,P=0.032)有关,与Snail低表达患者比较,Snail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降低(P=0.018)、术后累计复发率升高(P=0.032)。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Snail表达是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Snail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Snail过表达与肝内胆管癌患者恶性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微淋巴管、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5′-核苷酸酶(5′-Nase)组织化学、SABC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30例结直肠正常组织的微淋巴管、LMVD和VEGF-C的表达,并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生存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的微淋巴管均被染成棕黄褐色。结直肠癌组织微淋巴管管腔封闭或无腔,为无功能淋巴管;癌旁组织微淋巴管丰富,管腔大,为功能性淋巴管。(2)癌旁组织LMVD为9.76±2.85,明显高于结直肠正常组织的5.49±.43(t=8.220,P<0.01);也高于癌组织的2.13±0.96(t= 15.118,P<0.001)。(3)结直肠癌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48.8%)和相对表达量(1.09±1.2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0和0),与VEGF-C mRNA表达一致;且VEGF-C表达与LMVD相关。(4) LMVD、VEGF-C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大体组织学类型无关(均P>0.05);与Dukes分期(P<0.0001、P=0.0234)、淋巴结转移(P<0.0001、P=0.0059)和生存期(P<0.0001、P<0.0001)密切相关。LMVD还与分化程度(P=0.0168)和肝肺血行转移(P=0.0088)相关。结论结直肠癌癌旁微淋巴管为功能性淋巴管;癌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和增高的LMVD及肿瘤VEGF-C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的形态学特征、分子表型和判断结直肠癌患者淋巴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及与胰腺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8例胰腺癌组织和14例癌旁组织中COX-2、VEGF-C和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 48例患者的胰腺组织中,COX-2、VEGF-C和CDd4v6均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58.3%、62.5%,而在癌旁组织中均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VEGF-C和CD44v6蛋白表达与性别、分期、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均>0.05),而VEGF-C和CD44v6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COX-2与VEGF-C蛋白表达相关(P<0.05),而与CD44v6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COX-2、VEGF-C、CD44v6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C、CD44v6表达与肿瘤的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胰腺癌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和生存素(sunr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7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EGF-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VEGF-C和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0%和57.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P〈0.05);VEGF-C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直径、静脉侵犯及远处转移等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浆膜面受累和肿瘤TNM分期等密切相关;surv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直径、静脉侵犯等无关,但与浆膜面受累、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肿瘤TNM分期等密切相关;VEGF-C和survivin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VEGF-C和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C及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胃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7例胆管癌、40例近癌的非癌胆管及15例正常肝外胆管组织中VEGF-C的表达和D2-40标记的MLVD。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胆管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近癌的非癌胆管和正常胆管组织(均P<0.05),胆管癌和近癌的非癌胆管组织中MLVD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均P<0.05);VEGF-C的表达以及MLVD与胆管癌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且MLVD还与胆管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VEGF-C阳性胆管癌组织MLVD明显大于其阴性胆管癌组织(P<0.05),且VEFG-C表达与MLVD呈正相关(r=0.615,P<0.05);VEFG-C阴性表达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其阳性表达患者,复发者胆管癌组织中的MLVD明显高于无复发者(P<0.05),且MLVD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r=-0.542,P<0.05)。结论:VEGF-C的表达和MLVD与管癌淋巴结转移、预后密切相关,VEGF-C可能是预测胆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VEGF-C和MMP-9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芯片(包括110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及MMP-9的表达。结果:VEGF-C和MMP-9在大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2.7%和80.0%,明显高于两者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5.0%,10.0%)(P<0.05)。VEGF-C和MMP-9在Dukes C/D期大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7%和88.9%,明显高于两者在Dukes A/B期大肠癌中的表达(73.2%,69.6%)(P<0.05)。在大肠癌组织中,VEGF-C与MMP-9的阳性表达呈低度正相关(r=0.253,P<0.05)。结论:VEGF-C和MMP-9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的高表达提示大肠癌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50例前列腺癌及 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ILK的表达。 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46. 0%(23 /50),肿瘤病理分级: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9. 0% ( 1 /11 ),中分化组为35. 7% ( 5 /14 ),低分化组68. 0% ( 17 /25),随肿瘤病理分级高分化组到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有趋势性增高。临床分期A+B期为22. 5% (7 /31)和C+D期为84. 2% (16 /19),临床分期程度的增高,癌细胞ILK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ILK阳性表达率仅为6. 2% (1 /16),明显低于前列腺癌组织(χ2 =8. 27,P<0. 01)。 结论: ILK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ILK的表达有帮助于判断病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Qiao GB  Wu YL  Ou W  Yang XN  Zhong WZ  Lin JY  Zhao J  Xie D  Guan X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4):913-9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组织阵列仪构建365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标本的组织芯片,对该芯片进行Ecadherin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Ecadherin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预后的关系。365例中,鳞癌116例、腺癌199例、腺鳞癌等组织类型50例。结果Ecadherin蛋白主要在肿瘤细胞的胞膜和细胞质中表达,有32.1%(117/365)为Ecadherin低表达。Ecadherin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16.430,P=0.001)、肿瘤细胞低分化(χ2=9.243,P=0.010)以及临床病理分期(χ2=9.421,P=0.024)呈正相关,而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Ecadherin表达与NSCLC预后差密切相关(P<0.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Ecadherin表达是NSCLC预后差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Ecadherin可能与NSCLC的进展有关,其表达状态是NSCLC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