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疾病,至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MDS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大量研究证实MDS患者端粒-端粒酶存在异常.本文就端粒-端粒酶在MD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有多重因素参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的进展,其中免疫调节异常在 MDS发病机制中日益受到重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在MDS发病过程中 受到不同亚群、成熟程度、细胞因子分泌和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去甲基化药物有助于促进DC的发 育进程,修复DC的功能。DC疫苗的出现,对MDS患者将是一种新的免疫治疗选择。本文就MDS免疫异常机制中 DC的作用以及DC负载抗原的靶向治疗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小分子药物靶点治疗MDS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根除异常的细胞克隆和清除有利于MDS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是MDS治疗的主要目标。目前靶点治疗MDS的小分子药物主要有抗血管新生药物、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格列卫、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只有更深入地研究MDS的发病机制,才能使小分子药物靶点治疗 MDS取得更进一步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源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M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包含了骨髓细胞的凋亡、增殖及克隆扩张等多重机制。不同克隆的产生,可能与控制细胞凋亡或生长分化的基因有关。肿瘤坏死因子-α、Fas抗原以及增殖的T细胞克隆参与了MDS的发病机制。MDS向白血病的转化与p15INK4b基因的高度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的深人研究,小分子药物靶点治疗MDS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根除异常的细胞克隆和清除有利于MDS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是MDS治疗的主要目标。目前靶点治疗MDS的小分子药物主要有抗血管新生药物、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格列卫、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只有更深人地研究MDS的发病机制,才能使小分子药物靶点治疗MDS取得更进一步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获得性造血干/组细胞克隆性疾病,以骨髓病态造血和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点,表现为难治性一系或多系细胞减少的血液病。MDS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儿童MDS与成人MDS有很大不同,本文对近年来儿童MDS的临床诊治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造血干细胞或恶性克隆细胞获得生长优势而异常增殖,正常造血克隆受到抑制或过度凋亡,最终导致了外周血细胞减少,进而向白血病转化。细胞免疫紊乱在MDS的发病中尤为重要,正确深入地了解MDS的免疫调节机制对其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针对MDS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比例及免疫功能失调等现象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以血细胞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的异质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DNA的过度甲基化是MDS的发病机制之一。阿扎胞苷于2004年5月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MDS。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临床常见血液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不明及其异质性,目前疗效不够理想。MDS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揭示其发病机理进而提高其疗效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MDS流行病学,包括遗传,职业及环境有害物质,药物接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恶性肿瘤,以造血缺陷相关的血细胞减少、髓样发育不良和髓内凋亡为特征,伴进展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风险增加。尽管发现了许多与MDS临床表型有关的点突变,但并不能完全解释MDS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研究表明,不同免疫途径在MDS发病机制和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并观察到多种自体免疫疾病和表现与MDS有关。现已证实,Th17细胞可引起自身免疫,而Tregs细胞抑制自身免疫;Th17细胞和Treg细胞共享一个由TGF介导的信号通路,因此,由炎性信号介导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交互生成对自体免疫疾病发病至关重要。且研究发现,Th17细胞与Treg细胞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可根据Th17细胞与Treg细胞数量、比例来评估病情。本文就Th17/Treg细胞生物学特点及其与MDS的关系及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临床常见血液病之一,由干发病机制不明及其异质性。目前疗效不够理想。MDS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揭示其发病机理进而提高其疗效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MDS流行病学,包括遗传,职业及环境有害物质,药物接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最新研究表明,S100A9/TLR4,S100A9/CD33及Nox/ROS信号途径能激活氧敏感性NLRP3炎性小体,诱导造血干细胞(HSC)/造血祖细胞(HPC)发生焦亡,导致MDS患者骨髓无效造血。对细胞焦亡在MD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MDS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机遇。本文就细胞焦亡在MDS发病过程中作用及分子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较全面地揭示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基因突变谱系,但对这些基因突变在M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剪接因子突变是MDS这组异质性疾病中最常见的分子学异常。在最近研究中发现了SF3B1、SRSF2、U2AF1突变以及端粒酶功能异常导致的剪接因子失调而影响前体mRNA剪接的具体机制,揭示了可能的下游靶基因,初步阐释了剪接异常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建立了相应的动物模型,对寻找MDS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剪接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克隆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以病态造血为特征,机制多样,预后不同。环形铁粒幼细胞(ring sideroblasts,RS)增多是MDS病态造血的重要表现,其机制不清,治疗困难。剪接因子在真核生物mRNA的成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发现,剪接因子3B第1亚单位(SF3B1)基因突变与MDS-RS的发病密切相关,呈因果关系。深入研究SF3B1突变后的下游分子通路,对于明确MDS-RS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发病机制的研究不但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这不仅因为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对MD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许多困难和相当的盲目性,更因为MDS患者的自然病程实际上为我们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和进展提供了天然模型.临床上划分的MDS亚型可能代表着MDS发生和进展的连续过程中各个可识别的阶段.对MDS发生机制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分解、确认、排序和解析MDS发生和进展各阶段中的关键分子变化.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克隆性骨髓干细胞异常的疾病,以无效造血和血细胞减少为临床特征。作为血液病学中信息度较低的一组"灰色病",随着近年来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其发病机制的探讨从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特征转移到表观遗传学和微环境等方面。然而,目前对MDS的发病机制仍然无明确的定论,通常应用的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MDS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目前针对造血干细胞、细胞因子、表观遗传等方面的研究更为深入,而且成果丰硕,相应的靶向药物如去甲基化药物氮杂胞苷和地西他滨等已经在MDS临床应用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有关MDS发病机制中的造血干细胞、细胞因子、表观遗传改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优化对MDS疾病进展的监控和指导其临床用药策略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存活蛋白(survivin)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寻找凋亡和血管新生两种不同的机制在MDS中可能存在的联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survivin、Bcl-2和VEGF在MDS低危、高危患者和AML患者及对照者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urvivin、Bcl-2和VEGF在MDS低危组、高危组和AML组的表达率和积分均逐渐增高,除Bcl-2在MDS低危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三者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者间的表达率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survivin、Bcl-2和VEGF参与了MDS的发病并与疾病病程进展有关,凋亡异常和血管新生可能通过以上3种蛋白的相互作用在MDS的发病中存在着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8.
刘晨曦  赖梅生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035-403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以异质性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HSC)/祖细胞(progenitor)紊乱为中心,主要特点是形态学上髓系细胞分化发育和功能异常,致无效造血,外周血中包括红系、髓系、巨核系在内的单系或多系细胞减少,并且有向急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的风险[1].关于MDS发病机制的研究屡见不鲜,其中不乏各种理论的存在,包括因苯、放射线和抗肿瘤药等各种理化因素的致病机制研究.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更多学者不再满足于外界致病因素的研究,开始深入探索MDS基因层面的发病机制.本文就近年来与MDS发病有关的几种基因、染色体研究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27(3):153-153
经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第11期血液病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及其应用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05-03-04-017)定于2006年5月14日至2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举办。本期学习班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基础与临床专题为主,由血液病理学专家浦权和李晓教授主讲,主要内容:①MDS 的实验诊断发展趋势;②MDS 的骨髓细胞形态和骨髓病理诊断新进展;③MDS 的 WHO 诊断标准与 IPSS 积分系统;④MDS 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⑤具备不同染色体异常 MDS 的临床特征;⑥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剂第1,2,3代的演变、优缺点及应用。学习结束后,经考核合格,授予国家级1类学分12分。本期学习班计划招收学员30名,以报名先后安排。学费800元/人(包括材料及证书费),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去甲基化药物作为一种最早应用于临床的表观调控化疗药物,可明显改变MDS的自然病程,提升MDS的治疗效果,引发了临床医生与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