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32例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SLT )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视野、视力以及眼压、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持续眼压升高、青光眼性视神经进展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眼压由治疗前的(25.73±3.32) mmHg,降为治疗后的(18.21±2.23) mmHg;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5.18±5.40) mmHg以及(17.82±2.93) mmHg,两组治疗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视力: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0.65±0.23)、(0.89±0.32),对照组分别为(0.71±0.33)、(0.87±0.41)。结论对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进行治疗,可以获得与治疗其他青光眼相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3.
陈巧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0):103-104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11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60眼)和对照组50例(58眼),观察组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眼压控制成功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眼压平均值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d 观察组正常前房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并发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成功率高,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操作方便,适合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primary glaucoma,PG)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8例(208眼)已确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e-closureglaucoma,PACG)及开角型青光眼(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分为两组.对照组85例(95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103例(113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24周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及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具有术中创伤小、降眼压作用明显、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前房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理想,眼压控制好,视力满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黏弹剂及可调节缝线)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将原发性青光眼58例(76眼)随机分为实验组(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术)43眼和对照组(单纯小梁切除术)33眼,观察术后前房、功能性滤过泡、眼压、视野.结果 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实验组43眼中3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6.9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83.72%(36/43)为功能型滤过泡,对照组中81.82%(27/33)为功能型滤过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周眼压为12.7mmHg,术后6个月为17.6mmHg,术后1年为17.8mmHg;对照组术后2周为13.6 mmHg,术后6个月为20.8 mmHg,术后1年为21.3 mmHg.实验组随访末眼压在21 mmHg以下88.37%(38/43),对照组最后随访眼压在21mmHg以下占63.64%(21/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年视野出现进行性损害占78.78%(26/33),实验组术后1年视野出现进行性损害占27.91%(12/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术能有效防止术后早期的低眼压、浅前房及后期的滤过泡瘢痕化,可以调节房水滤过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26只眼)难治性青光眼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20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6眼不用任何药物眼压<21 mm Hg,8眼加用1~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 Hg.手术前平均眼压(38.2±5.6) mm Hg,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7.9±3.1)mm Hg、(13.5±3.7)mm Hg、(18.2±3.8)mm Hg、(18.1±3.5)mm Hg、(19.1±4.8)mm 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指南》2019,(10)
目的探讨对青光眼患者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82例青光眼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利用数字奇偶法对所有青光眼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选择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施治;观察组(41例):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施治;最终就两组青光眼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眼压恢复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青光眼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51%)展开对比,观察组青光眼患者(2.44%)获得显著降低(P <0.05);同对照组青光眼患者眼压恢复情况展开对比,观察组青光眼患者获得显著降低(P <0.05)。结论对于青光眼患者合理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于视力提升以及眼压恢复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并且对术后安全可以做出保证,有效证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28只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睫状体冷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睫状体冷冻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20例(20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成功17眼(85% ),17眼眼压从术前平均57.23 mm Hg降至22.56 mm Hg.术后视力:无光感4眼,光感8眼,数指3眼,0.01~0.05者4眼,0.1者1眼.11眼(55% )无变化,9眼(45%)视力有所提高.结论 采用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既眼压降低显著(P<0.01),又改善了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对保护患者残存视力,特别降低眼压、维持眼压稳定有明确效果,不失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自Cairns 1968年首次报道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获得了成功,该术式已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各型青光眼。现对我院自1986年4月~1996年4月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45眼小梁切除术进行分析。 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比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网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小梁网切除术,实验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并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对照组完全成功23例,条件成功7例,失败1例,成功率75%;实验组完全成功27例,条件成功7例,失败10例,成功率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优于传统小梁网切除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56例(56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过泡及眼前段反应等。随访6~12月。结果随访时50例术后眼压6~21mm Hg(89.28%),5例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 Hg;1例手术失败。本组病例形成功能性滤过泡50例。占89.28%。术中有4例前房少量积血,术后浅前房2例,无眼球萎缩。结论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为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卢振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4):79-80
目的探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94例青光眼患者,按频率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实验组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成功率78.72%高于对照组的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17,P<0.05)。实验组浅前房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的1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49,P<0.05)。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87.23%高于对照组的6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51,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7.27±12.37)、(15.92±5.65)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22.35±9.37)、(20.21±6.3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51%低于对照组的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67,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压,安全性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行青光眼手术的120例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组研究,其中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60例(实验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患者6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前房形成情况,对比两组手术的效果。结果术后进行了6个月的跟踪随访,发现患者的眼压、前房形成情况,实验组患者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长期稳定控制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并能有效防止浅前房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46眼)晚期青光眼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视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晚期青光眼患者46只患眼治疗后眼压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患者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未见脉络膜脱离现象,2眼(4.35%)出现前房出血,2眼(4.35%)出现轻微瞳孔变形。结论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安全有效,对残存视力功能的保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王继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9):137-138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择取该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90例,将其中采用单纯性小梁切除术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单纯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复合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眼压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复合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单纯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单纯组,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发生率低于单纯组,滤过泡形成的发生率高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伍尚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0):37-38
目的 报道13例(13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再次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5年10月13例(13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原因、再次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滤过泡瘢痕化.患者术前眼压(32.13±11.25)mmHg,经再次手术治疗,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眼压(19.87±11.23 mmHg).结论 再次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临床效果显著,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应用二极管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3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患眼行二极管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对其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眼压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4~6周)平均眼压(20.37±3.02)mmHg,与治疗前眼压(58.46±8.21)mmHg相比,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使用二极管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高眼压,减轻眼痛、头痛症状,且并发症较少、可以反复治疗,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