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技术检测不同近视程度青少年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治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196例(392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degree, SE)分为轻度近视组43例、中度近视组55例、高度近视组51例、超高度近视组47例。采用OCTA技术测量四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厚度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四组SE、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近视程度增加,SE逐渐降低,眼轴长度逐渐增加(P <0.05)。四组黄斑区不同部位(中心凹、中心凹旁、上侧、鼻侧、下侧、颞侧)视网膜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近视程度增加,黄斑区不同部位视网膜血管密度均降低(P <0.05)。四组黄斑区不同部位(中心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冠心病患者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OCTA观察并比较4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5例无心血管疾病的轻度白内障患者(对照组)右眼视网膜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浅层及深层视网膜的血流密度参数。结果冠心病组黄斑区深层视网膜整体、旁中心凹及其颞侧、鼻侧、上方及下方的血流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视网膜FAZ面积、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和深层视网膜中心凹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A检查提示冠心病患者黄斑区深层视网膜整体和旁中心凹血流密度下降,可作为观察冠心病患者微血管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价532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患者64例(64眼),采用532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输出功率150~300 m W,曝光时间0.1~0.3 s,光斑直径100~300μm,光斑间隔1~2个光斑直径,灰白色光斑为反应点,激光后3个月复查视力、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必要时补充光凝。结果 显效者49只眼,占76.56%;有效者13只眼,占20.31%;无效者2只眼,占3.13%;总有效率为96.87%;治疗后视力提高40只眼,占62.50%;不变者眼21只,占32.81%;下降眼3只,占4.69%。结论 532 nm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一种治疗安全、疗效肯定的方法 ,能提高视网膜出血的吸收,消除黄斑水肿,缩短病程,保护视力,且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激光治疗早期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病人的黄斑水肿(ME)情况以及与玻璃体积血(VH)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新发的BRVO病人177例(177眼),根据是否合并VH分为单纯组(单纯BRVO)87眼和VH组(BRVO合并VH)90眼,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检查(其中屈光间质严重混浊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再行OCT检查),收集病人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H组BCVA优于单纯组[(0.57±0.53)比(0.83±0.50),P=0.001],且CMT明显低于单纯组[(233.38±37.97)μm比(586.06±112.27)μm,P<0.001],VH组眼压略高于单纯组[(15.63±2.33)mmHg比(14.28±1.63)mmHg,P<0.001],但两组病人眼压均在正常范围,BRVO病人CMT与VH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BRVO合并VH病人的ME明显减轻(B=-352.15,P<...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于临床上较少见,本病因同时存在动脉和静脉的阻塞,体征上不易与单纯中央动脉阻塞和中央静脉阻塞相鉴别,易形成误诊、漏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可观察视网膜动静脉的充盈时间、程度、渗漏情况和视网膜无灌注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观察视盘和视网膜结构的改变和水肿程度,二者可对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准确的依据.本研究对一组发病2周内的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患者进行FFA和OCT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肾功能状态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对2型糖尿病(T2DM)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改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别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揭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肾功能正常且无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病变的T2DM患者为正常A组、肾功能正常但存在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正>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是眼科的急症之一,能引起突然的视力丧失。尽管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动脉按摩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是我科今年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它是在传统的扩血管治疗的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超选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ARO)的疗效。方法经检眼镜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CARO患者24例,通过Seldinger技术经微导管超选择眼动脉推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4例急性CARO患者溶栓48h后,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和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均短于溶栓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内溶栓效果优于48h后溶栓效果。结论超选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CARO可恢复视网膜神经组织血供,改善患者视力;启动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羟苯磺酸钙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及对病变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9月医院门诊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且发病时间<1周,自然病程为3~6个月的患者45例(45眼)。入选患者接受羟苯磺酸钙分散片(0.5 g,口服,3次/d)+卵磷脂络合碘片(1.5 g,口服,3次/d)。所有患者连续观察6个月,每3个月复查一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定性描述病变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NPA)及侧枝循环的形成情况,当患者NPA>5 PD时给予病变区激光光凝。结果观察期内有13例(28.89%)因FAA显示NPA>5 PD或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而接受激光治疗。至随访期结束,有32例(71.11%) FFA显示侧枝循环建立。结论羟苯磺酸钙有助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灶视网膜血管与正常视网膜血管间建立侧枝循环,改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灶的微循环,早期应用羟苯磺酸钙可能有效控制NPA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安琪  高健  廖荣丰 《安徽医药》2020,41(5):515-518
目的 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短期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连续性及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9年1~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3例(30眼) DME且未治疗的患者,其中,11例(17眼)重度非增殖期(NPDR)患者作为重度NPDR组,12例(13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PDR)患者作为PDR组。抗VEGF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连续性及血流密度变化。结果 抗VEGF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子区厚度(FRT)、旁中心凹视网膜厚度(PRT)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RT、PRT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节/外节(IS/OS)连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度NPDR组IS/OS连续率高于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密度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E患者行抗VEGF治疗后,短期内FRT、PRT降低,并且未加重黄斑区视网膜缺血。  相似文献   

15.
乔灵飞  姜波  史春生 《安徽医药》2021,25(4):818-820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病眼单次康柏西普注射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6—11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BRVO继发ME的病人31例31眼,所有病眼均接受抗VEGF治疗,药物为康柏西普.注射前和注射后1月,所有病人均接受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OCTA检查.其中,软件自动测量治疗前后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面积(FAZ)、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血管长度密度(VLT)和灌注密度(PD)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法分析治疗前后病眼各项资料差异.结果 与康柏西普注射1月后比较,CMT由治疗前(474.2±95.1)μm降低至(320.3±131.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25,P=0.000);BCVA由治疗前(54.94±16.87)个提升至(66.78±19.2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91,P=0.015);黄斑区FAZ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7,P>0.05);黄斑区不同区域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血管长度密度(VLT)及灌注密度(PD)较治疗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BRVO继发ME病眼短期内CMT明显下降,BCVA显著提高,且对黄斑区FAZ及视网膜浅层毛细管的视网膜血管密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持续近距离阅读相同内容的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对健康青年人黄斑区微循环产生的短期影响。方法 前瞻性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2021年5—10月就读于潍坊医学院的30名(60眼)健康在校大学生阅读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1 h前后,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SVD)、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DVD)及脉络膜血流密度(CVD)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量化分析,阅读纸质文本1 h,SVD在中心凹的下降[(18.3±7.4)%,(17.4±7.2)%]和旁中心凹下方区域的下降[(50.2±4.2)%,(48.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P=0.021;Z=3.25,P=0.007);在其他的采集区域中,干预前后SVD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阅读电子文本1 h后,CVD下降[(75.8±4.1)%,(74.7±4.9)%](t=2.36,P=0.022);SFCT下降(289.0±6.2,280.7±6.6)(t=2.35,P=0.022)。结论 持续近距离阅读纸质文本1 h,会引起黄斑区浅层视网...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