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贵州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基本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儿童、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未成年子女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生活、学习、就医和就业支持等情况。结果共计调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1823名,≤14岁者占85.0%(1550名),其父母中至少一方死亡占28.6%(453/1585),父母中至少一方感染HIV的占97.7%(1546/1582)。112例HIV感染儿童中,母婴传播感染的占83.0%(93例),年龄均≤14岁;经性途径传播13例,占11.6%,年龄在15~17岁间。24.1%(434/1802)儿童的家庭为低收入户,最近一年仅有12.7%(230/1807)儿童获得过生活救助金,学龄儿童中未上学者占7.1%(69/970)。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最近一次生病未看医生的占26.1%(455/1746)。48.6%(53/109)HIV感染儿童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未治疗的原因主要是自认为身体好没必要治疗,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分别占39.2%(20/51)、23.5%(12/51)。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学习、医疗和就业指导需要得到关注和支持,应继续加大资源投入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受艾滋病(AIDS)影响儿童的监护人(简称监护人)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普查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监护人开展调查。结果共有1 322名监护人纳入调查,其中母亲占38.43%(508名)、父亲占48.41%(640名);76.85%(1 016名)的监护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其中异性性传播占83.46%(848名),其中68.90%(700名)感染HIV的监护人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感染HIV的监护人与非感染HIV的监护人在自报健康状况、子女最近一次患病时是否去医疗机构就诊、承担子女医疗费用的感受、是否获得过生活救助以及生活水平的自我评价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监护人以父母为主,监护人感染HIV的比例较高,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及其监护人在内的关怀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凉山州彝族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简称受艾影响儿童)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凉山州某两所学校223名受艾影响儿童的焦虑情绪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23名受艾影响儿童平均年龄为(15.24±2.79)岁,其中男童120名(53.8%),女童103名(46.2%),使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  相似文献   

4.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关爱救助政策落实情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深入访谈等方法,获得我国艾滋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四个省份的相关数据,通过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结果共得到有效抚养人问卷149份,涉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323名;有效多部门工作人员问卷23份,多部门深入访谈35次。其中县/市级深入访谈30次(含多部门研讨会7次),省级深入访谈5次(含多部门研讨会3次)。调查家庭中有57.7%的家庭儿童获得了生活救助,20.1%的家庭儿童获得了教育救助,5.4%的家庭儿童获得了医疗救助,17.6%的家庭儿童参加过心理关怀活动。但现有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面临缺乏资金和人员等保障条件、信息收集和共享困难等问题。结论国家及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关怀救助政策,为减轻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政策落实尚不均衡,阻碍政策有效实施的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救助政策落实情况,为制定和推动政策落实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文献回顾、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在3个省(自治区)开展调查研究,并对资料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共调查243名受访者,其中深入访谈81人,与162名来自多部门的人员开展了专题小组讨论。调查发现,目前各地各部门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均制定了相关救助政策,开展了关怀救助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涉及生活救助、教育支持、卫生保健、心理和职业发展等5方面,基本涵盖了儿童成长相关的各个方面。发现存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教育缺乏政策保障、生活救助覆盖人数仍有限、对父母一方或双方存活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关注度不够、心理关怀仍十分薄弱等问题。结论各地应针对现有政策制定实施细则或指导方案,进一步完善信息收集、交流和利用机制,提高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政策认知程度,不断加大资源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贵州省艾滋病患者退出抗病毒治疗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贵州省2005-2015年入组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退出治疗的情况,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3 632例患者中,开始治疗时的年龄18.00~90.25岁(41.79±14.19)岁,已婚或同居者占58.38%(7 958/13 632),退出治疗比例为23.12%(3 152/13 632),治疗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M=20.00[四分位数间距(IQR):10.00~37.00]个月,治疗6个月、1年、5年的退出累计发生率分别为0.13%,0.18%,0.35%。COX比例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退出治疗的风险是男性的0.84倍[95%可信区间(CI):0.77~0.92];随着年龄增高退出治疗、死亡、停药的风险亦增高,其中≥60岁组退出治疗、死亡、停药的风险,分别是30岁组的2.18倍(95%CI:1.89~2.53)、3.06倍(95%CI:2.45~3.83)、1.84倍(95%CI:1.40~2.43)。注射吸毒是退出治疗的危险因素,注射吸毒者退出治疗、死亡的风险,分别是输血或单采供血者的4.13倍(95%CI:2.05~8.31)和3.90倍(95%CI:1.74~8.79)。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患者退出治疗和死亡的风险越低,但停药的风险越高。其中基线CD4+T淋巴细胞≥400个/mm3组退出治疗、死亡、停药的风险分别是100个/mm3组的0.67倍(95%CI:0.57~0.78)、0.22倍(95%CI:0.16~0.30)、2.17倍(95%CI:1.56~3.03)。2012-2015年启动治疗的患者退出治疗、停药的风险,分别是2005-2011年者的1.74倍(95%CI:1.56~1.95)和2.56倍(95%CI:1.95~3.36)。结论建议重点加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依从性教育,在扩大治疗人数的同时注重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优化用药方案,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以防止退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州省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的筛查情况。方法在2006-2008年期间在贵州省的县级疾控中心进行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筛查。在结核病人中开展初筛及确认实验;在现存的艾滋病人中进行结核病筛查,主要做X线胸片和痰涂片检查。结果贵州省9个地(州、市)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筛查的县数逐年增加,全省在结核病人中筛查HIV阳性的感染率为0.2%,在HIV阳性病人中筛查结核病的患病率平均为6.2%。结论贵州省大部分县(市、区)都已开展TB/HIV双重感染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投射技术”与“情境分析”设计问卷,调查教育工作者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关爱态度与意识,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103名来自艾滋病项目省的教育行政官员、教师进行调查,对结果用SPSS 11.01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体上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关爱态度明确,对歧视行为有较深理解和较强识别能力,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态度,如对8种歧视行为表示支持的均低于4%,64.1%的人能够认识到歧视给HIV感染者所带来的痛苦。采用传统的提问方式与投射技术提问方式结果差异显著,如传统方式有92.2%的人直接表示能够积极对待HIV感染者,但投射技术提问得到肯定结果的仅为40.8%。结论教育工作者对HIV感染者已具备一定关爱态度与意识,但作为关爱工作核心人群仍有必要接受进一步培训。利用投射技术与情境分析设计问卷进行艾滋病相关问题的调查较之传统问卷更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安全感和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关系,为制定帮扶政策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232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1 640名普通儿童,使用t检验、Pearson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比较组间差异、分析社交焦虑对心理安全感的影响。结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安全感显著低于普通儿童(t=6.61,P0.01),社交焦虑显著高于普通儿童(t=-22.29,P0.01);女童的社交焦虑得分(26.58±2.61)分,显著高于男童(18.91±2.35)分,(t=-23.51,P0.01);女童的心理安全感得分(28.83±11.08)分,显著低于男童(57.68±15.74)分,(t=16.14,P0.01);相关分析表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安全感及各维度与社交焦虑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637~-0.695,P0.01);受艾滋病影响女童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负向预测心理安全感及其各维度,同学关系差可以正向预测心理安全感及其各维度,R~2值在54%~56%之间(P0.01)。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社交焦虑偏高、心理安全感水平偏低,降低社交焦虑能有效改善他们的心理安全感。  相似文献   

10.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更容易产生消极的社会心理和认知结果[1],迫切需要在对这些儿童的物质救助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心理干预[2].本研究拟对一名凉山州自我意识水平较低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心理咨询,目的是探究认知行为疗法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行性,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干预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受艾滋病(AIDS)影响儿童的学业压力及应对策略的现状,探讨其在学业压力应对上的不足,为针对这一弱势群体制定相关救助政策及心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258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150名对照组儿童学业压力及应对策略的差异,不同压力应对策略的选择对学业压力的影响。结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总体学业压力显著高于对照儿童(t=2.55,P=0.011),两组人群在任务要求压力(t=2.75,P=0.006)、竞争压力(t=2.39,P=0.018)、挫败感压力(t=2.79,P=0.005)三个维度有差异,但两组人群在主动(t=-1.02,P=0.307)、被动(t=-0.683,P=0.495)和维持现状(t=-0.416,P=0.884)三种应对策略方面并无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动的应对策略可缓解两组人群的学业压力,同时维持性策略也可以缓解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任务要求压力(r=-0.162)、期望压力(r=-0.189),但是主动应对策略缓解趋势更加显著。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相应的干预措施应更多关注其心理疏导,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这一弱势群体更积极地应对学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自1993年后,在我国一些非法供血和有偿供血人群中发现大量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一些受血者发生艾滋病(AIDS)近几年也迅速上升。为了解这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对2002年12月~2003年6月发现的5例受血所致AIDS病人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儿童艾滋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患儿,男性,4岁,居住农村。因全身皮肤红色皮疹1年余入院。患儿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衄,量中等,填塞后流血不易止。继之全身皮肤出现散在红色丘疹、痒,搔抓后皮肤易出血。未经治疗。以后皮肤丘疹渐增多,在当地诊所治疗无效。伴牙龈出血,偶有鼻衄及发热,体温不详。反复多次在当地诊所治疗,曾诊断为过敏性皮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治疗后病情无好转。且部分皮肤破损,有渗出液,牙龈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近年相关文献,综述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所面临的生长发育、学习、生活、心理等诸多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医疗、教育、生活、心理等干预措施。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主要存在生活、教育和心理关怀需求,应开展综合干预措施,特别是开展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关怀研究,以探讨适合不同关怀需求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儿童艾滋病27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5岁以下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HIV对患儿的影响.方法 分析275例即将入选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人口学、流行病学、临床分期、实验室特点及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75例AIDS患者主要以母婴途径传播为主,占78.9%,输血及血制品传播的为16.0%.平均年龄(7.6±3.7)岁,其中1岁以内5例,1~5岁104例,6岁以上166例.世界卫生组织临床3期和4期的占70.1%,6岁以上患儿的平均CD4细胞计数为(137±159)/μL,1岁以内患儿为(1 246±776)/μL.1~5岁患儿为(304±317)/μL,181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皮肤损害、慢性腹泻、鹅口疮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对生长发育影响显示:身高低于x-2s占49.6%,体质量低于x-2s占19.9%.结论 现存活的AIDS儿童以6岁以上为主,HIV对儿童感染者的免疫功能、临床进展、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分析受艾滋病影响妇女相关政策落实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方法采用个案访谈、多部门研讨、资料收集等方法获得相关信息,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一些最脆弱的女性感染者仍难享受到治疗和关爱救助服务;感染者配偶告知问题是难点之一,女性更容易成为被动感染的受害者;生产性支持、心理关爱等活动成效初显,但尚未形成政策层面的产出。部分孕产妇不能早期及时发现感染情况,阳性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存在失访率高现象。结论目前我国围绕受艾滋病影响妇女的相关政策逐步完善,多种形式的关爱救助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现有政策落实尚不均衡,阻碍政策有效实施的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健康教育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妇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对相关妇女关爱服务措施的利用的情况,就社区受艾滋病影响妇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婚姻状况、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及对妇女关爱项目服务的利用情况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艾滋病(AIDS)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延长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策略。方法 对2010-01~2012-12住院的305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截止研究终点,305例患者中,死亡204例(66.9%),存活101例(33.1%)。第1~3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25%、11%,中位生存时间为27.4 d。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感染途径为性传播和其他途径的死亡风险比静脉吸毒低(HR=0.878,HR=0.373),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者的死亡风险比较低者低(HR=0.157,HR=0.423),入院时抗病毒治疗者死亡风险较低(HR=0.378);入院时合并发热者(HR=3.033)、合并AIDS相关性脑病者(HR=1.678)死亡风险较高。结论 AIDS住院患者的住院生存时间相对较短,感染途径、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入院时是否合并发热、是否合并AIDS相关性脑病,以及是否抗病毒治疗是影响住院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疏附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的感染途径及规范化抗病毒治疗(HARRT)情况,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8~2013年疏附县监测的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HIV感染儿童均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接受HARRT治疗的4例患儿,1例治疗依从性良好,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半年后,肝脾肿大、贫血症状消失,治疗2年后CD4由基线检查的54(cells/mm3)上升到治疗后的915(cells/mm3),CD4由1.0%T淋巴细胞上升到24.0%;通过1~3年治疗,HIV感染儿童的身高与体重均有显著变化,基本达到同龄儿童平均体重和身高标准。结论疏附县HIV感染儿童主要感染途径为母婴传播,应加大宣传教育及母婴传播干预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规范化抗病毒治疗以提高儿童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儿童和儿童抚养人的视角,初步了解中国部分农村地区父母感染艾滋病对儿童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19名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20名儿童抚养人以及8名社区关键知情人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儿童存在害怕、焦虑、悲伤、自卑等心理问题。针对儿童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对儿童的孤立、漠视和拒绝。儿童依赖抚养人和同伴获得心理上的支持。结论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该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改善这些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