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010年01月至2011年08月期间,我院开展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和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每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10minOAAS评分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气腹10min后和拔管时的HR、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睁眼时间(8.0±3.2)、拔管时间明显减少(10.8±4.6),拔管后10minOAAS评分(4.4±1.4)明显增加,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发挥理想的镇静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予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予以芬太尼麻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拔管前后、气腹建立前后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变化及唤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插管后、气腹前、气腹后5、10 min及拔管时,研究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平稳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镇静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本院实施的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芬太尼麻醉)和观察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每组各40例,对两组气腹后、拔管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气腹后和拔管时观察组HR、SBP和DBP明显降低,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够稳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9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69例,芬太尼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进行基础值,气管插管后1min、气腹后5min、气腹后10min和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4例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采取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气腹后及拔管时的心率、舒张压( DBP)和收缩压( SBP),并比较2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气腹后及拔管时的心率、DBP和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对于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麻醉效果明显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12)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某院收治的所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出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患者进行分组,即选用瑞芬太尼麻醉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芬太尼麻醉基础上联合丙泊酚麻醉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平均唤醒与拔管时间。结果:建立气腹后10min以及拔管时,观察组血流动力学(HR、SBP与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在平均唤醒与拔管时间对比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苏醒,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9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5例,分别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与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气腹后、睁眼时间、拔管时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结果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患者苏醒较快,镇静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床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参考组患者采用芬太尼单独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气腹建立后、拔管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观察两组患者唤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气腹建立后、拔管时DBP、SBP、HR均明显低于参考组, P〈0.05;观察组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缩短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介入手术中的应用,了解并证实其起效快苏醒快的优越性。方法行介入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诱导时A组用瑞芬太尼1ug/kg,B组则用芬太尼5ug/kg。维持用药:A组病人用微量泵经静脉持续泵入瑞芬太尼(开始速度0.25ug/kg/m in,逐渐减量至0.1ug/kg/m in)和丙泊酚(开始速度8~10mg/kg/h,逐渐减量至5~7mg/kg/h),B组则按需间断追加芬太尼2~3ug/kg,并同A组一样经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观察记录苏醒时间、术后恢复评价指标即数字-符号替换测试评分DSST(d igit-symbol substitution test score),并计算DSST恢复率:术后DSST评分/术前DSST评分×100%,记录麻醉药用量。结果苏醒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且A组术后DSST评分显著高于B组。A组瑞芬太尼用量650±394ug,B组芬太尼用量458±157ug。A组丙泊酚用量150.4±33.9mg明显少于B组的173.7±46.4mg。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显著缩短了苏醒时间,显著提高了术后DSST恢复率,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好,恢复清醒程度较高。因此特别适合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无需术后镇痛的介入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腹部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苏醒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快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比较:在苏醒30min和苏醒1h两个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比较,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的血流动力学差异不显著,而且观察组的苏醒时间要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镇痛效果佳,而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行性,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诱导对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亿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158-15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R1及R2两组,每组50例。R1及R2两组瑞芬太尼的剂量分别为1μg/kg及2μg/kg,两组分别于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记录患者SBP、DBP、MAP、HR。结果 R1组T1期DBP、MAP低于T0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组T1与T0期比较,T1期SBP、DBP、MAP低于T0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期血流稳定。结论麻醉诱导期间瑞芬太尼2μg/kg是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合适剂量,能更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且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镇痛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试验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以及术前、气腹后、术毕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拔管后5min和10min清醒/镇静状态分级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对照组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镇痛效果较好,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变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在脑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间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舒芬太尼组)与对照组(芬太尼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神经外科手术,手术麻醉期间其他药物使用相同,通过测定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时和插管后各个时刻的上肢动脉血压(AP)和心率(HR)的变化判断舒芬太尼与芬太尼两种药物在全麻诱导期间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在插管时的AP、HR与全麻诱导前比较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AP、HR在全麻诱导期间的各个时间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比较,其对脑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门诊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和维持,对照组以芬太尼替代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两组患者在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药物起效时间,患者的清醒时间、麻醉的恢复时间和镇痛药物的应用时间,以综合比较其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其HR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可有效保持HR平稳。观察组在整个手术过程中,MA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MAP变化较大,在诱导后和插管1h后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药物起效时间、患者清醒时间、麻醉药恢复时间和镇痛药应用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传统药物芬太尼相比,能提高麻醉效果,可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和苏醒,且术中血流动力学也更为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颅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某院行颅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采用丙泊酚+芬太尼进行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以及不同时段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结果:B组的T_2、T_3的HR与MAP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的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比A组短(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在颅脑手术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情况,缩短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因此该护理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中老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中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和丙泊酚组。复合组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静脉输注降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动脉瘤夹闭前(T3)、动脉瘤夹闭后(T4)、拔除气管时(T5)等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量(CO)和心指数(CI);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唤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T2、T3、T4时MAP、HR、CO和CI均显著低于T1时,且CO和CI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同时点。术后复合组拔管时间、唤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有助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拔管时间和唤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