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三维规划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型号选择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期间的27例(32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其中男10例,女17例.术前完成患侧髋关节X线及CT影像资料采集,分别使用传统模板测量法和人工智能三维术前规划进行假体型号预测,通过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原因,探讨防治方法. 方法自1986年6月~2001年10月,596例(632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中,共有19例发生早期脱位.分别对这19例早期脱位的发生情况、脱位时间、髋关节X线片、手术入路、假体类型、固定方式、髋关节肌力检查、原先的病情以及复位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估. 结果本组早期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3.0%(19/632髋),脱位多发生在术后1~6周,多因姿势不当、超范围活动引起.试行手法复位,16髋获得成功.X线检查,有7例假体位置不良, 12例髋周软组织不平衡,髋部外展肌力乏力11例.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由多种因素引起,假体位置不良、软组织张力低和外展肌力乏力是目前引起早期脱位主要原因.闭合复位对大多数早期病例能获得成功.良好的术前计划、精确地假体植入、充分的软组织修复有助于防止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原因,探讨防治方法。方法:自1986年6月-2001年10月,596例(632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中,共有19例发生早期脱位。分别对这19例早期脱位的发生情况、脱位时间、髋关节X线片、手术入路、假体类型、固定方式、髋关节肌力检查、原先的病情以及复位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早期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3.0%(19/632髋),脱位多发生在术后1-6周,多因姿势不当、超范围活动引起。试行手法复位,16髋获得成功,X线检查,有7例假体位置不良,12例髋周软组织不平衡,髋部外展肌力乏力11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由多种因素引起,假体位置不良、软组织张力低和外展肌力乏力是目前引起早期脱位主要原因,闭合复位对大多数早期病例能获得成功。良好的术前计划、精确的假体植入、充分的软组织修复有助于防止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应明 《医用生物力学》2006,21(2):159-162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有重要影响,而股骨柄假体的颈距是调节这一软组织平衡的主要手段。作者对有关颈距与外展肌力的关系、临床实际中增加颈距的方法以及增加颈距可能带来的益处等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传统X射线胶片术前规划常常不准确,会导致一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一定程度影响了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效果。目的:研究人工智能(AI)术前规划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准确性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患侧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应用人工智能(AI)三维术前规划为试验组、30例应用传统X射线胶片二维术前规划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实际安放假体与术前规划假体匹配情况、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即刻双侧股骨偏心距差值、双侧联合偏心距差值及双下肢长度差值和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分析两种术前规划的准确性和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均获得术后4-6个月的随访,其中对照组有1例患者于术后5 d发生假体后脱位,行手法复位后恢复,无再次脱出,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2)髋臼侧、股骨侧假体完全匹配率: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3)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4)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脱位失效的风险。方法利用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对正常人群进行日常行为的下肢运动学测量,设计并开发可视化髋关节假体运动分析软件。利用该软件测量不同设计参数的髋关节假体的最大安全活动范围,分析臼杯假体和股骨柄假体的相对运动关系,判断假体的活动安全性。结果利用测量得到的人体行为运动学数据,通过软件对比天然髋关节的活动度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活动范围,获得了髋关节假体脱位与人体行为运动的关系,并检测了植入假体的脱位风险。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高屈曲动作脱位风险较大,尤其是下蹲、下跪动作。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解除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疼痛、纠正畸形、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围手术期的护理和术后的康复训练,对手术的疗效有很大影响。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3年8月对26例患者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精心护理和有效的康复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直径球头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而采用大直径球头是减少术后脱位的可能途径之一。作者对有关这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重点综述、讨论了球头直径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磨损的关系、大直径球头减少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实验结果及大直径球头在人工关节外科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术前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直立性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至两组,其中实验组32例:术前静脉注射125 mg(2 mL)甲基泼尼松龙;对照组34例:术前注射2 mL生理盐水。术后6 h、24 h指导两组患者根据指定的功能锻炼方案进行锻炼,记录各组间直立性低血压及直立耐受不能发生率及患者活动时血压、心率变化,通过测定C-反应蛋白浓度监测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程度。结果术后6 h实验组及对照组直立性低血压(31.3%、29.4%)及直立耐受不能(28.1%、35.3%)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71、0.532),两组C-反应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实验组及对照组直立性低血压(9.4%、20.6%)及直立耐受不能(6.3%、17.6%)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04、0.260),但实验组C-反应蛋白浓度(25.0±11.3)mg/L明显低于对照组(72.9±23.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与安慰剂组相比,术前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不能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直立性低血压及直立耐受不能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能降低术后系统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运用三维数字规划技术进行三维规划和传统二维胶片模板测量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规划的效果.方法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HA)的102例患者根据其采用的术前规划的类型分为未规划组(37例)、二维规划组(27例)、三维规划组(38例),分别对各组手...  相似文献   

11.
背景:置换前模板测量是全髋关节置换非常重要的置换前计划步骤。准确的模板测量可以帮助骨科医生选择最合适的假体型号,指导置换中下肢长度的控制,使患者获得满意的下肢长度和偏心距,从而减少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观察置换前进行数字化模板测量对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334例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数字化模板测量分为对照组(n=124)和测量组(n=210),分别在置换前未进行数字化模板测量和进行由NEUSOFT PACS/RIS3.0影像系统对骨盆正位进行的数字化模板测量,比较2组患者置换后下肢不等长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测量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不等长绝对值小于对照组(Z=-3.638,P < 0.01),表明测量组比对照组下肢不等长程度更小,更加趋向于下肢等长。以下肢不等长绝对值>10 mm作为下肢不等长的诊断标准,测量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比对照组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明显降低(χ2=7.17,P=0.007 < 0.05)。说明数字化模板测量能够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不等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Templating of preoperative radiographs is routinely recommended prior to knee arthroplasty. We performed this study to assess the reproduci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templates for three commonly used knee implants (PFC, Kinemax, Scorpio). Six lower limb surgeons templated 10 patients for each of the three designs. The inter- and intra-observer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was calculated. There was marked variation i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emplating with the tibial insert scoring better than the femoral and the Kinemax being the most reproducible of the three. In general, the intra-observer scores (κ = 0.57–0.81) were better than the inter-observer ones (κ = 0.21–0.60). The Scorpio was the most accurately templated of the three implants, with the percentage correlating with what was actually implanted ranging from 55% to 62% for the femur and 72% to 75% for the tibia, with no templated sizes more than one size different from the actual implant. The other implants ranged from 38% to 42% for the femur and 53% to 58% for the tibia with both having up to 3% more than 1 size difference from the actual implant. We believe that the use of templating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and we urge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accurate prosthesis sizing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3.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对比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型)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08年10月进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7例资料。平均年龄74.5岁,小切口组45例,标准切口组42例。记录患者的身高、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应用助行器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资料患者年龄、术前诊断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平均体重指数小切口组小于标准切口组。其余各项指标小切口组均优于标准切口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技术熟练的手术者,经后外侧小切口行THA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比后外侧标准切口术后早期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14.
导航或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提高髋关节假体位置准确度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翻阅国内外知名杂志相关文献,并结合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及目前进入临床应用的机器人厂商的相关宣传资料及报道的临床结果,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手术可有效增加手术的精准度、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让术者手术过程更可控,可以根据患者解剖特点进行真正个性化手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机器人辅助系统可能延长手术时间,且目前只有少数文献报道显示使用机器人与术后疗效的提升有关。对于致力于进行患者个性化手术的外科医师,机器人辅助手术会成为更有效的助手。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和相关研究深入,将会有更准确的分析机器人手术效费比的数据及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形态改变的原因,指导术中操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对30例伴有股骨近端形态改变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根据Berry分类系统,按照导致畸形的原发病因、畸形存在的部位、畸形的几何形态进行多重分类,对应进行影像学检查,设定手术方案。术后以Harris评分、放射学改变、步态、肢体长度、Trendelenburg征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5个月至8年。平均3年4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8.3分恢复到术后平均89.4分。术后患者双下肢等长,Trendelenburg征均阴性,截骨端骨愈合率达91%、1例出现骨不连。结论根据术前详细分析股骨近端形态改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手术计划,可有效的避免术中操作不当或不利,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常规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的临床资料,SuperPATH入路组、常规入路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臼杯外展角、前倾角、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6月Haris评分。结果与常规组相比,SuperPATH组切口较短、术后24 h VAS评分较低、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较少。两组的置换时间、髋臼角测量、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小、疼痛轻、出血少,可快速康复。但SuperPATH入路存在安装假体难度相对较大,易致假体位置不佳等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蛋壳刮除技术在强直髋全髋关节置换髋臼侧重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荆门市中心医院收治强直髋患者34例(44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7 ~ 66岁,平均(49.2±9.2)岁;强直性脊柱炎强直髋患者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髋患者5例,创伤、手术后强直髋患者13例,骨性关节炎强直髋患者5例,感染后强直髋患者1例。对其实施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改良的蛋壳刮除技术寻找并重建髋臼,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段记录髋关节Harris评分,测量髋臼重建旋转中心和解剖旋转中心到坐骨结节水平连线的垂直距离,以及重建旋转中心和解剖旋转中心到耻骨联合中线的水平距离。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比较重建旋转中心与解剖旋转中心有无差异,检验髋臼假体位置安放的准确性。结果 术后3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 ~ 72个月,平均38.03个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感染、血栓、脱位、骨折等并发症。Harris功能评分由术前(36.56±7.31)分提高到术后1年(80.74±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分别为(78.38±8.58) mm和(96.86±9.48) mm,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分别为(77.78±7.63)mm和(98.38±10.62)mm。将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与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与解剖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评估重建的髋臼假体位置良好。结论 改良蛋壳刮除技术操作简单,能有效避免术中磨穿髋臼,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准确找到真臼并原位重建髋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e work was to create a new three-dimensional periprosthetic multi-criteria optimisation technique to identify the best six degrees of freedom transform to position a porous-coated anatomic cementless femoral component for three factors, including: first, maximisation of the degree of contact achieved between designated bone ingrowth surfaces and the periprosthetic bone; secondly, minimisation of the bone mass to be removed to accommodate the component and thirdly, the extreme constraint of the component to be positioned so that it does not project beyond the periosteum. Discrete integrals were computed over regions of interest derived from the polyhedral component mesh in transaxial CT scan planes, using a polygon scan-conversion algorithm. A new biomedical imaging 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utilising dynamic virtual textures was developed to visualise the design trade-offs.Pareto-optima were identified for four femora that matched an average-sized component. The non-linear, multi-modal fit metric was quadratic near minima, with a narrow trough of equivalent fit values within 3 mm of translation and 3 degrees of rot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canal axis, and possessed a dependence most pronounced for distal-directed insertion against varus/valgus rotation. The study gives previously unavailable data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femoral component fit and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demonstrates that fitting the implant using several design criteria in a multi-criteria optimisation scheme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运用内侧突出技术治疗成人DDH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因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行THA治疗的30例(36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33~62岁,平均54岁。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根据骨盆平片及患髋正、侧位X线片观察臼杯覆盖、位置及假体是否松动。结果患者随访时间5.5~11年,平均6.8年。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0±6.5)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86.0±11.0)分,术前与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Trendelenburg征阴性,无跛行。髋臼覆盖率(87.0±11.0)%,外展角(46.7±3.5)°,髋臼旋转中心内移距离(11.2±7.3) mm,所有患者臼杯内缘达到或超过(25%)Kohler线。截至末次随访无感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内侧突出技术治疗成人DDH,操作简单,可在真臼附近重建髋臼旋转中心,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