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金华市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抑制效果,分析病毒学失败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009例治疗病例有70例病毒学失败,病毒学失败率6.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年龄、近期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低、最近7天有漏服药物、最近治疗方案为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NVP)是出现病毒学失败的影响因素。年龄20岁以下组病毒学失败可能性高于年龄20至39岁组[比值比(OR)=0.088,95%可信区间(CI):0.018~0.421];近期CD4细胞水平200个/μL以下病毒学失败可能性高于200至399个/μL(OR=0.051,95%CI:0.019~0.135)和400个/μL及以上(OR=0.189,95%CI:0.072~0.497);最近7天有漏服药物病毒学失败可能性高于未漏服(OR=0.061,95%CI:0.009~0.389);最近治疗方案为3TC+AZT+NVP出现病毒学失败的可能性高于3TC+AZT+依非韦仑(EFV)(OR=4.276,95%CI:1.558~11.733)。结论金华市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失败率处于较低水平,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强化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指导,加强CD4细胞水平监测,优化治疗方案等措施有助于减低病毒学失败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和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1 384例艾滋病科门诊及住院部病人进行调查,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结果 1 384例HIV/AIDS病人中,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得分低于26分的有173例(12.5%),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45.01%)、延迟回忆(51.23%)、抽象(56.00%)平均得分程度均较低。多因素回归分析示:性别[比值比(OR)=2.670,95%可信区间(CI):1.619~4.402])、年龄(OR=2.603,95%CI:2.112~3.209)、白细胞数(OR=2.727,95%CI:1.695~4.387)、甘油三酯(OR=3.123,95%CI:1.945~5.013)、总胆固醇(OR=3.750,95%CI:2.129~6.604)是HIV/AIDS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教育年限(OR=0.446,95%CI:0.334~0.597)、CD4+T淋巴细胞数(OR=0.742,95%CI:0.630~0.874)是HIV/AIDS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AIDS病人中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老年、女性、低教育年限、低CD4+T淋巴细胞数、高白细胞数及血脂偏高的HIV/AIDS病人更易发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延迟记忆及抽象能力方面。医护人员应对HIV/AIDS病人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对于执行功能、延迟记忆及抽象能力下降的HIV/AIDS病人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自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HIV/AIDS病人自杀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3-6月对408例HIV/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的影响因素。结果自杀的定义为认真考虑过自杀或有过自杀行为,将两者合并为一类作为结局变量。调查对象中有过自杀的占32.8%(134/408),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35.9%(102/284)和25.8%(32/1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处于抑郁状态[比值比(OR)=2.020,95%可信区间(CI):1.131~3.606]、较高的耻辱感(OR=1.068,95%CI:1.033~1.104)、吸毒(OR=3.730,95%CI:1.303~10.69)为自杀的危险因素。女性中,处于抑郁状态(OR=8.320,95%CI:2.960~23.542)为危险因素,心理弹性水平高(OR=0.930,95%CI:0.872~0.998)为保护因素。结论广州市HIV/AIDS病人中有过自杀的比例较高,且男性自杀比例高于女性。影响自杀的主要因素为耻辱感、性取向和抑郁状态。按照性别分层后,男/女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因素不完全相同,故应针对不同性别的HIV/AIDS病人的影响因素实施进一步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抗艾滋病病毒(HIV)治疗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探索抗病毒治疗(ART)病毒抑制失败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ART效果的措施。方法收集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所提供的成都市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随访资料,对资料进行清理分析。结果共收集1682例HIV/AIDS病人,经标准方案治疗1年后CD_4~+T淋巴细胞计数从(184.49±103.82)个/μL上升到(313.11±157.41)个/μL,ART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78,P0.001)。病毒抑制失败86例,失败率为5.1%。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比值比(OR)=2.073,95%可信区间(CI)=1.012~4.248,P=0.046]、漏服(OR=5.994,95%CI=2.314~15.528,P0.001)及治疗方案(OR=2.059,95%CI=1.223~3.467,P=0.007)与病毒抑制失败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漏服是影响病毒抑制失败的主要因素,应关注老年患者的病毒抑制情况,通过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尽量使用最优治疗方案来降低病毒抑制失败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中,已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病人退出治疗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更好地提高民族欠发达地区ART依从性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凉山州HIV/AIDS病人退出治疗较严重的两个县作为研究现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88名调查对象中,退出ART的病人占37.91%(185人),维持ART的病人占62.09%(303人)。能够维持ART的最主要原因是:认为接受ART后可以延长生命的占68.98%(209/303);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外出务工领药不方便占30.27%(56/185),强制戒毒停药17.84%(33/185),药物不良反应12.43%(23/185)和由于农忙等原因未去领药11.35%(21/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药后外出务工[比值比(OR)3.823,95%可信区间(CI):2.384~6.131]、男性(OR=1.839,95%CI:1.133~2.983)、服用过中药(OR=1.836,95%CI:1.097~3.071)、就医不便捷(OR=1.694,95%CI:1.002~2.866)是退出ART的危险因素;而病人在ART过程中得到家人支持(OR=0.250,95%CI:0.093~0.671)、接受过ART服药依从性教育(OR=0.107,95%CI:0.044~0.260)、ART知识(按得分≥5分计)(OR=0.203,95%CI:0.095~0.434)是HIV/AIDS病人退出ART的保护因素。结论针对HIV/AIDS病人退出ART的问题,可通过完善抗病毒治疗的异地转介机制、推进戒毒所内ART的开展、加强ART人群的依从性教育等措施来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基因型耐药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HIV/AIDS病人血液样本和基本资料,并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获得可供分析序列的121例病人中,29例(23.97%)发生基因型耐药。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离婚或丧偶、治疗时间≥6年、病毒载量水平≥10 000拷贝/mL [比值比(OR)=6.22,95%可信区间(CI):1.85~22.29]、(OR=9.92,95%CI:1.35~26.77)、(OR=14.85,95%CI:6.34~36.18)是HIV/AIDS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的危险因素。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600个/μL和服药依从性≥95%(OR=0.18,95%CI:0.05~0.981;OR=0.39,95%CI:0.267~0.68)是发生基因型耐药的保护因素。结论 HAART后HIV/AIDS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受多种因素影响,HAART过程中应加强患者CD4细胞数及病毒载量水平的监测,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降低HIV/AIDS病人体内HIV耐药毒株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初治艾滋病(AIDS)病人的高血糖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在全国23个分中心共筛查1406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病人,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研究初治AIDS病人高血糖的发生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06例AIDS病人中,高血糖的发生率为5.3%(75例),其中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7%(24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比值比(OR)=3.748,95%可信区间(CI):2.057~6.829]、体质指数(OR=1.102,95%CI:1.015~1.196)是初治AIDS病人发生高血糖的高危因素,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本身与高血糖无相关性。24例艾滋病合并糖尿病病人中,13例病人(54.2%)未被临床医生诊断为糖尿病。结论初治AIDS病人中,高血糖的发生率低。年龄≥40岁及超重是发生高血糖的高危因素,HIV感染不是高血糖的高危因素。初治艾滋病病人中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感染科医生应该重视初治艾滋病病人中合并糖尿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诊断报告前主动寻求HIV检测的情况及相关因素,为HIV/AIDS病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2016年报告现住址在调查区域的HIV/AIDS病人进行调查,采用Epi Data 3.1和SAS 9.4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1 035例HIV/AIDS病人中,23.96%(248/1 035)主动寻求HIV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6~49岁年龄组[比值比(OR)=2.59,95%可信区间(CI):1.58~4.23]、家庭年人均收入高(OR=1.95,95%CI:1.30~2.9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OR=13.20,95%CI:8.52~20.45)、有男性同性性行为史(OR=2.68,95%CI:1.42~5.05)、有HIV检测史(OR=3.50,95%CI:1.96~6.22)、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者(OR=2.06,95%CI:1.13~3.73)主动检测比例高。结论扩大检测可及性,加大对艾滋病检测知识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强针对高年龄组、多性伴异性性行为史者的检测知识的宣传,消除对检测及治疗顾虑,对于促进HIV/AIDS病人主动寻求HIV检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津市新发现并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未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计算2005-2013年间天津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首次CD4细胞计数,与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最后一次CD4细胞计数的差值及其月均变化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快速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942例,CD4细胞计数月均变化中位数为-4.94。68.68%的研究对象末次CD4细胞计数低于首次,31.32%的研究对象末次CD4细胞计数高于首次或持平。多因素分析表明,传播途径[比值比(OR)=1.785,95%可信区间(CI):1.025~3.107]、年龄组(OR=1.164,95%CI:1.013~1.338)、首末次CD4细胞检测时间间隔(OR=0.585,95%CI:0.521~0.657)、首次CD4细胞计数(OR=2.388,95%CI:2.016~2.828),与CD4细胞计数快速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中,CD4细胞计数快速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随访、检测了解病情进展,以便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广西艾滋病(HIV/AIDS)合并结核病(TB)双重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广西某传染病医院就诊的1 086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HIV/TB双重感染情况,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TB/HIV双重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 086例艾滋病患者中,HIV/TB双重感染527例(48.53%)。其中单纯肺结核245例(46.49%),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97例(37.38%),单纯肺外结核85例(16.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患者(OR=1.472,95%CI=1.056~2.054)、50岁者(OR=1.477,95%CI=1.111~1.964)、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者(OR=1.347,95%CI=1.022~1.776)及血小板计数较高者(OR=2.079,95%CI=1.360~3.179)更易感染TB。结论广西HIV/AIDS患者TB的感染率较高,性别、年龄、血小板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其感染TB的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家人告知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从而为探究促进家人告知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7-8月在南京市某医院,对参加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进行一对一的匿名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家人告知的相关因素。结果466例HIV/AIDS病人中,328例自述将感染情况至少告诉了一个家人,告知率为70.39%(328/466)。告诉同性性伴侣、配偶、兄弟姐妹、母亲、父亲、子女、表(堂)兄弟姐妹、其他亲戚的比例依次为76.67%(115/150)、71.11%(128/180)、31.67%(114/360)、29.82%(119/399)、28.46%(107/376)、27.66%(52/188)、7.27%(33/454)、6.97%(32/459)。25岁以上[25~44岁:比值比(OR)=2.065,95%可信区间(CI):1.204~3.541]、≥45岁(OR=2.017,95%CI:1.021~3.984)、异性恋(OR=1.959,95%CI:1.092~3.514)、与家人同住(OR=2.385,95%CI:1.434~3.960)的HIV/AIDS病人,更倾向于将其感染情况告知家人。相对于社会支持低的HIV/AIDS病人,一般社会支持(OR=6.257,95%CI:1.255~31.197)和社会支持高(OR=7.486,95%CI:1.508~37.172)的HIV/AIDS病人,更有可能将病情告知家人。结论 HIV/AIDS病人家人告知率较低,可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以促进病人主动将病情告知家人,以及通过增加社会支持促进病人主动告知,从而减缓HIV的二代传播和提高HIV/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基本特征,探讨HIV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以200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门诊就诊的3452例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HAART前不同基本情况[人口学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是否合并机会性感染及症状体征、其他混合性感染的合并情况及是否服用复方新诺明(SMZ-TMP)情况]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病人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前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137例(3.97%),其中轻度104例(3.01%),中度19例(0.55%),重度14例(0.41%)。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随CD4细胞计数的增加而降低(P0.001)。HAART前HIV RNA≥105拷贝/mL[调整OR值(AOR)=1.903,95%CI:1.125~3.218,P=0.016],CD4细胞计数≤50个/μL(AOR=8.828,95%CI:2.939~26.519,P0.001)及CD4细胞计数51~199个/μL(AOR=3.714,95%CI:1.317~10.479,P=0.013),HBsAg+(AOR=4.949,95%CI:2.372~10.323,P0.001)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HIV/AIDS病人HAART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低基线CD4细胞计数、高基线病毒载量及合并乙型肝炎是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因此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20年新疆阿克苏地区HIV/AIDS病例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阿克苏地区5个区(县)全部经抗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的HIV/AIDS病例,采用PCR法检测病毒载量,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检测HIV/AIDS病例2 412例,其中625例病毒载量≥1 000 cps/ml,1 787例病毒载量<1 000 cps/ml,抗病毒治疗有效率为74.09%。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χ^(2)=34.269)和婚姻状况(χ^(2)=124.685)病例的抗病毒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1岁及以上是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OR=1.941,95%Cl:1.527~2.469),已婚是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保护因素(OR=0.286,95%CI:0.228~0.358)。结论 阿克苏地区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有效率有待提高;应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和提高病例依从性为切入点,加强艾滋病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阿克苏地区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德宏州成人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中发生睡眠障碍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德宏州2004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接受国家抗病毒治疗的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摘取人口学、抗病毒治疗基线基本数据以及随访期间睡眠障碍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至2016年6月,德宏州成人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共9 625例,其中自我报告出现过睡眠障碍的共计211例,占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始治疗年龄在30~39岁和≥50岁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分别是30岁者的1.60倍[比值比(OR)=1.60,95%可信区间(CI):1.09~2.35]和1.93倍(OR=1.93,95%CI:1.09~3.42);抗病毒治疗5~9年者和10年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分别是治疗1年以下者的5.65倍(OR=5.65,95%CI:2.13~14.99)和17.85倍(OR=17.85,95%CI:6.52~84.84)。傣族较汉族发生睡眠障碍风险降低(OR=0.65,95%CI:0.44~0.96);经性传播途径感染者较经注射毒品途径感染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降低(OR=0.45,95%CI:0.31~0.64);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基线治疗是否含齐多夫定/依非韦伦等与睡眠障碍的发生之间无显著关联。结论德宏州成年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较低。年龄较大、治疗时间长、汉族、静脉注射吸毒途径感染HIV接受治疗后睡眠障碍发生率相对较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影响免疫功能重建的因素。方法 2003年9月至2013年6月,采用回顾式队列分析,从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库中筛选出按要求完成随访的病人5567例,检测病人基线及HAART治疗9-15个月后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数量,将CD4细胞200个/μL或较基线增长20%定义为免疫重建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其影响因素。结果 HAART有效率为54.25%,共有2547例病人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男性[比值比(OR):1.58,95%可信区间(CI):(1.41~1.76)]、高龄[~60岁OR:2.25,95%CI:(1.38~3.67)]、60岁OR:2.57,95%CI:(1.54~4.31)]、静脉吸毒、基线CD4细胞水平过低、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OR:1.68,95%CI(1.26~2.24)]感染、结核菌(TB)感染、病毒抑制不良[5000拷贝OR:4.05,95%CI:(2.82~5.82)]等,均是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危险因素,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未发现与免疫重建相关[OR:0.90,95%CI:(0.71~1.16)]。结论男性、高龄、静脉吸毒、基线CD4细胞水平过低、合并HCV感染、病毒抑制不良等,均是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玉溪市静脉注射吸毒传播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死亡者中死于吸毒过量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玉溪市1995—2017年HIV/AIDS病人静脉注射吸毒死亡者的死因及相关信息,采用CoDe编码系统归类,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静脉注射吸毒传播的HIV/AIDS病人死亡404例,死亡时年龄中位数M=36(IQR:32~40)岁。死因以吸毒过量(32.43%,131例)居首,其次是机会性感染(31.68%,128例)。总体平均生存时间(4.96±4.30)年,死于心肺功能衰竭(2.59±3.65)年、自杀(3.27±2.43)年的平均生存时间最短。年龄15~29岁、未婚、最近一次CD4细胞计数500个/μL、没有抗病毒治疗(ART)、死亡时病程为AIDS死于吸毒过量率较高,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为40~49岁[比值比(OR):0.299,95%可信区间(CI):0.108~0.828]不容易死于吸毒过量;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500个/μL(OR:2.594,95%CI:1.224~5.496)、病程为AIDS(OR:7.130,95%CI:3.575~14.221)更容易死于吸毒过量。结论 HIV/AIDS病人静脉注射吸毒死亡者中死于吸毒过量与年龄、最近一次CD4细胞值以及死亡时的病程有关,针对具有较高吸毒过量死亡风险的人员,给予特别关注和心理支持,加强其吸毒过量方面的教育,减少HIV/AIDS病人注射吸毒者的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在我院住院期间,确诊为AMI的患者61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AMI患者住院期间存活与否,分为死亡组(62例)和存活组(552例),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患者的基线特征因素和治疗方法与院内死亡的关系。结果:62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66.58±12.87)岁,男性39例(62.9%),院内死亡率为10.10%(62/61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AMI院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3.065,95%CI:1.188~7.915)、女性(OR=2.775,95%CI:1.200~6.419)、心率(OR=2.836,95%CI:1.405~5.722)、血糖(OR=1.943,95%CI:1.186~3.184)、Killip IV级(OR=1.744,95%CI:1.211~2.513)、3支或左主干病变(OR=3.157,95%CI:1.244~8.014),P<0.05~<0.01。结论:高龄、女性、心率增快、入院血糖水平高、KillipIV级、3支或左主干病变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21年新疆阿克苏地区中老年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21年阿克苏地区接受6个月以上抗病毒治疗的45岁以上中老年HIV/AIDS患者的病毒载量结果以及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药物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间等资料。按病毒载量(viral load,VL)检测结果分为治疗无效组(VL≥1 000拷贝/ml)和治疗有效组(VL<1 000拷贝/ml),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检查1 054例中老年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有效897例、有效率85.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4.770)与药物方案(χ2=14.329)是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OR=0.689,95%CI:0.483~0.983)是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保护因素,药物方案中其他方案(OR=2.226,95%CI:1.402~3.532)是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阿克苏地区中老年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I治疗的ACS病人95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依据其是否发生慢血流事件分为慢血流组(n=32)和血流正常组(n=63)。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尿素氮(BUN)、肌酐(SCr)和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的年龄、糖尿病史、高血脂、吸烟史及D-dime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3.618,95%CI:1.337~7.522)、糖尿病史(OR=4.781,95%CI:1.405~7.724)、高血脂(OR=5.026,95%CI:1.520~9.875)、吸烟史(OR=5.155,95%CI:1.596~10.337)和D-dimer(OR=5.547,95%CI:1.662~11.347)与PCI术后慢血流事件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史、高血脂、吸烟史和D-dimer是PCI术后慢血流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菏泽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后病毒学效果,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精准随访管理、进一步提高艾滋病ART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2011-2020年菏泽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后病毒学效果,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45例HIV/AIDS患者纳入分析,其中485例(75.2%)在ART一年后达到病毒抑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ART一年后,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OR=1.80,95%CI:1.16~2.79)、大专及以上(OR=2.29,95%CI:1.05~5.01)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高,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500个/μL(OR=2.37,95%CI:1.09~5.15),免疫恢复情况较好(OR=2.21,95%CI:1.45~3.38),治疗基线无临床症状(OR=4.08,95%CI:2.43~6.86)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高;确诊后超过180天启动ART(OR=0.28,95%CI:0.14~0.57),ART期间曾漏服药物(OR=0.29,95%CI:0.12~0.67)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低。结论 HIV/AIDS患者的病毒学效果与文化程度、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免疫恢复状况、治疗基线临床症状、确诊后启动ART的时间、服药依从性有关联,建议尽早启动ART,加强随访和治疗监测,提高依从性,促进病毒抑制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