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自贡市美沙酮门诊新入组吸毒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TP)感染状况和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自贡市美沙酮门诊1 108名新入组吸毒人员人口学特征资料,并采集血样进行HCV抗体、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1 108名吸毒人员HCV抗体阳性952例(85.9%),HIV抗体阳性有156人(14.1%),TP抗体阳性有89人(8.0%),HIV+HCV合并感染151人(13.6%),HCV+TP合并感染85人(7.7%),HCV+HIV+TP合并感染80人(7.2%)。结论自贡市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HCV、HI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HCV感染率明显高于HIV和梅毒感染率,女性梅毒感染明显高于男性,二重及三重感染率也较高。应该加强吸毒人群对HCV、HIV和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和社会干预以及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等措施来降低此类疾病在这类人群中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2.
运城市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摸清运城市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健康状况,为今后的关怀、治疗、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477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及相关化验检查,观察合并感染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477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有1/5的人发生常见机会性感染症状,AIDS病人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均高于治疗前(P<0.05);男女性治疗后CD4 细胞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平均增长37.08%;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占2.9%,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53.5%,同时合并HBV和HCV感染的占1.9%;有心电图改变者占20.3%;HIV/结核菌(TB)双重感染率为2.3%.结论 运城市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健康状况较好,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今后要积极开展机会性感染或合并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是控制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流行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它可以减少吸毒者对海洛因的需求。为此,对来泉州市皮肤性病防治院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HIV和梅毒的检测,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为HIV感染及相应传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佑安医院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的共感染情况,为HIV的防控和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佑安医院艾滋病门诊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1314例HIV/AIDS病人,调查抗病毒治疗基线时HBV、HCV及TP的共感染情况。结果1314例患者中,男性1255例(95.5%),女性59例(4.5%),平均年龄33.43岁(16~80岁)。其中1070例检测了抗TP,阳性率38.1%(408例);1164例检测了HBV感染标志物,HBsAg阳性率5.9%(69例),HBV标志物全阴性400例(34.4%);1161例检测了抗HCV,阳性率2.2%(25例)。经性途径感染HIV者TP共感染率高,分别有32.8%(368/1122)男男性行为者和22.9%(25/109)异性性行为者抗TP阳性。结论需要加强HIV感染者中HBV、HCV的筛查,以保证抗HIV治疗的顺利进行。经性途径感染HIV的患者中TP感染率较高,需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5.
各类肝病428例中丙型和乙型肝炎重叠感染的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28例各种肝病患者的血清检测了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发现抗HCV阳性者占18.5%,其中主要有输血后肝炎(62.5%)、肝硬化(37.5%)、肝癌(21.1%); 丙型肝炎(HC)重叠感染乙型肝炎(HB)阳性率为78.5%。当HC重叠感染HB时,肝癌和肝硬化者分别为100%和88.9%;“三阳”(即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者阳性率高达25.4%。提示HCV重叠感染HBV时可以促使肝脏病变加重,并影响预后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微小病毒B19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其对这些疾病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三组患者(各50例)和健康对照组(50例)血清中HPV B19特异性抗体IgM(B19-IgM),同时检测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析HPV B19感染对肝脏功能的影响.结果 乙肝病毒相关肝病组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率(16.7%)远高于正常对照组(2%),差别有显著性(P<0.05);原发性肝癌人微小病毒B19-IgM阳性率(28%)远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0%)、肝硬化组(12%)及正常对照组(2%)(P<0.05);肝硬化组人微小病毒B19-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中人微小病毒B19-IgM阳性患者转氨酶(ALT、AST)水平、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肝癌分期较阴性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病毒相关肝病患者合并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常见,其中原发性肝癌组感染率最高;且转氨酶的水平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高于未感染者,提示受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受损将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新疆乌苏市维持治疗人员HIV、HCV和梅毒的感染现状,为在该人群中提供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92名入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的检测。结果 2010—2013年在首次入组的292人中累计检出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肺结核病4种传染病患者156例,总检出率53.42%;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肺结核病4种传染病检出率分别为7.19%、41.44%、3.76%、1.03%;未感染上述4种传染病165人、占56.51%;感染1种传染病100人、占34.25%,感染2种传染病23人、占7.88%,感染3种传染病4人、占1.36%,无同时感染4种传染病者;HIV新发感染率为0.46/100人年,丙型肝炎新发感染率0.44/100人年,梅毒新发感染率为1.09/100人年;肺结核病无新发感染;4种传染病累计新发感染率1.99/100人年。结论吸毒人员中HIV及HCV的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应普及美沙酮维持治疗,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依从性和覆盖面,控制HIV、HCV感染及相应的疾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天津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合并HC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天津市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库及抗病毒治疗数据库中的HIV感染者,收集其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HIV感染情况包括感染途径、确证时间、病程阶段,抗病毒治疗入组时CD4细胞计数、肝功能指标,抗-HCV筛查结果等信息。结果天津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共有4 170人进行过抗-HCV筛查,其中85人(2.04%)报告抗-HCV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0~49岁年龄组与≥50岁年龄组的感染者HIV/HCV合并感染的风险是≤29岁年龄组的8.32倍(95%CI:1.95~35.59)和9.45倍(95%CI:2.11~42.32);经输血和注射吸毒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合并HCV感染风险是经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的6.68倍(95%CI:1.78~25.02)和133.25倍(95%CI:62.67~283.32)。抗病毒治疗入组时肝功能异常的感染者更可能是HIV/HCV合并感染者(与抗病毒治疗入组时肝功能正常的感染者相比OR=2.51,95%CI:1.37~4.62)。结论天津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总体抗-HCV阳性率较低。注射吸毒途径传播及肝功能异常的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时需要重点关注是否有HCV合并感染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郴州地区美沙酮门诊静脉吸毒人群的HCV感染状况。方法采集2014年8-9月在郴州市美沙酮门诊中具有静脉吸毒史的181例患者血清,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ELISA法分别检测HCV核酸和抗体,并通过测序确定HCV基因型。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81例患者中HCV核酸或抗体阳性患者160例,阳性率为88.4%(160/181),其中抗体和核酸阳性(Ig G+RNA+)134例(74%),抗体阳性核酸阴性(Ig G+RNA-)19例(10.5%),抗体阴性核酸阳性(Ig G-RNA+)7例(3.9%);HCV和HBV共感染19例(10.5%)。HCV感染患者中Ig G+RNA+组的ALT和AST水平明显高于Ig G-RNA+组和Ig G+RNA-组(P值均0.01);HCV、HBV单感染患者ALT和AST水平与HBV和HCV共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133例HCV核酸阳性样本中,6a型81例(60.9%),3型36例(27.1%)。结论静脉吸毒人群具有高HCV感染率,HCV感染以6a型和3型为主,且HCV和HBV共感染并不加重肝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对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选结果,了解HIV感染与HBV、HCV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的关系.方法1998年6月~1999年6月采用ELISA法、MEIA(微粒子酶免法)对HIV、HBV、HCV检测.结果(1)抗HIV感染率为1.4%,其中男性占1.8%,女性占0.9%.民族分布维吾尔族占3.09%,汉族占0.27%,回族占0.77%;维吾尔族与汉族感染率有极显著性差异(χ2=25.34;P<0.01).(2)在HIV阳性血清中抗HIV单一感染率14.29%;HIV、HCV双重感染率60.71%,HIV、HBV、HCV三重感染率25%;HIV、HCV与HIV、HBV、HCV混合感染率有极显著性差异(χ2=23.9;P<0.01).结论在本组血清中HIV感染率高,HCV阳性在HIV/AIDS病人血清中混合感染率高,这与青年人静注毒品有关.HIV与HCV有共同传播途径--血液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肝脏疾病,尤其是在移植术前HCVRNA阳性的患者,移植术后HCV再感染的发生十分普遍,而且再感染一旦发生,肝脏损伤的进展较非移植患者明显增快.目前研究表明,移植术前HCVRNA阴性的患者移植术后发生HCV再感染的几率明显下降,移植术后发生HCV再感染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本文就HC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前后的抗病毒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群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的感染状况.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25 名HIV阳性的单采血浆献血员和受血者,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 结果 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HIV的人群中,HBV、HCV的感染率分别为3.76%、72.24%.其中单采血浆献血员中,HCV感染率(81.85%)高于输血人群(56.03%),而HBV感染率(1.54%)低于输血人群(7.49%)(P均<0.01). 结论 在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HIV的患者中,有很高的HCV感染率,而HBV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服药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以及感染者肝纤维化的进展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8-9月在云南和甘肃5所MMT门诊,收集服药人员的HCV感染状况,并招募部分抗-HCV阳性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血样,计算APRI和FIB4以评估其肝纤维化程度,并调查其人口学特征、行为习惯、治疗情况以及艾滋病病毒(HIV)/HCV合并感染状况等。结果 5所MMT门诊在治人数合计2 343例,抗-HCV阳性868例(37.0%),HIV抗体阳性150例(6.4%),HIV/HCV合并感染138例(5.9%)。招募390例抗-HCV阳性服药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103例(占26.4%)为肝纤维化程度F2期以上,57例为F4期,占14.6%。接受HCV抗病毒治疗者占13.3%(52/390)。采用HCV标准抗病毒治疗者中,用干扰素或长效干扰素者26例,用干扰素或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22例,用小分子药物的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2~4次/周[比值比(OR)=2.2,95%可信区间CI:1.2~4.2]、吸毒时间≥30年(OR=7.3,95%CI:1.4~37.5)、合并HIV感染(OR=0.4,95%CI:0.2~0.7)是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因素。结论 MMT门诊服药人员HCV感染率较高,实际接受HCV标准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偏低。饮酒、吸毒时间、合并HIV感染对肝纤维化的进展程度有重要的影响,应加强门诊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使之能更好地对HCV感染者提供宣传教育、咨询及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肝脏相关死亡已成为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合并感染者(简称HIV/HCV合并感染)的主要死因之一。为了解云南省德宏州HIV/HCV合并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前的肝脏损伤情况,收集了截至2015年3月该人群包括B超在内的肝脏检查记录,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开展广东省五华县乙肝病毒表面抗(HBsAg)原阳性人群的转归及其家庭成员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调查,为乙型肝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01对在2006年血清学调查中发现的HBsAg阳性人群家庭成员进行初筛,筛查出HBsAg阳性者.对2006年发现的HBsAg阳性人群及其HBsAg阳性家庭成员开展体征检查,B超检查肝脏、脾脏和胆囊,进行肝功能及HBV相关指标检测分析.结果 在原59名HBsAg阳性人群中,有5名HB-sAg阳性人员已转为阴性,HBsAg阴转率为8.47%,HBV携带者47例(79.66%),慢性乙肝7例(11.86%);肝功能检查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14例(23.7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15例(25.42%),B超检查显示脂肪肝6例(10.17%).筛查检测59名原HBsAg阳性人群的127名家庭成员,检出HBsAg阳性26例,家庭成员HBsAg阳性率20.47%,乙肝病毒感染聚集家庭病毒传播关系以母亲阳性孩子阳性为主,有12人次,占46.16%.结论 五华县农村HBsAg阳性人群家庭成员乙肝病毒感染率略高,家庭中传播途径以母子(女)为主,提示今后应重点关注HBsAg阳性人群家庭的乙肝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肝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HAART治疗的71例HIV/AIDS患者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途径、饮酒状况、CD4 T细胞数、HAART治疗方案、肝毒性药物的使用、HBV和/或HCV协同感染等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71例患者中HBV感染者9例,HCV感染者35例,其中HBV、HCV共同感染者5例;51例患者出现了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HBV和/或HCV协同感染比率分别为63%和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年龄、性别、感染途径、饮酒状况、CD4 T淋巴细胞数(<50)、HAART治疗方案、使用肝毒性药物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回归分析HBV和/或HCV的协同感染是HAART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HBV和/或HCV与HIV的协同感染十分普遍,是HAART治疗HIV/AIDS患者肝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国经血液(非静脉吸毒者)和性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至9月在全国13个研究中心就诊的362例HIV/AIDS患者(静脉吸毒者除外),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分别测定其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CV.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分别对计量和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5例检测血HBV和HCV的患者中,HBsAg阳性14例,占4.4%;抗-HCV阳性158例,占50.2%,抗-HCV阴性157例,占49.8%;HIV、HBV、HCV共感染2例,占0.6%.抗-HCV阳性组中经血液和性传播的比例分别占92%和4%,以血液传播为主;抗-HCV阴性组中经血液和性传播的比例分别占11%和66%,以性传播为主.抗-HCV阳性组的HIV确诊时间、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T和AST均高于抗-HCV阴性组.两组患者的HBV标志物表达也存在差异,其中抗-HCV阳性组中HBsAg阳性2例,占1.3%,抗-HCV阴性组中HBsAg阳性12例,占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42,P<0.01).10例HBsAg阳性者进行HBV DNA检测,其中4例阳性,抗-HCV均为阴性.57例抗-HCV阳性患者进行HCV RNA检测,阳性者占63.2%.结论 我国输血和性传播途径的HIV感染合并HBV或HCV感染,以合并HCV感染为主,并多见于经输血感染者.合并HCV感染可加重HIV患者的肝脏损伤,同时也可能存在干扰HBV复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现状。方法对2010~2011年邵阳市皮肤性病防治所性病门诊就诊的1 040名疑似STD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检测1 040人中检出感染者230人,其中HBV、HCV、梅毒和HIV感染者分别为182、15、46和1人;单项感染216人,合并感染14人,其中HBV合并抗HCV感染5人,HBV合并梅毒抗体感染9人。结论性病门诊就诊患者是乙肝、梅毒和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应大力加强对性病人群HIV、HBV、梅毒和HC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20,(4)
目的比较艾滋病单纯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M)或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黄疸患者的肝功能与T淋巴细胞亚群,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住院治疗的艾滋病黄疸患者3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合并TM或HBV或HCV感染的情况,分为艾滋病合并TM黄疸组(128例)、艾滋病合并HBV黄疸组(126例)、艾滋病合并HCV黄疸组(64例),比较三组患者的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三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CD3~+T、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以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合并TM黄疸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艾滋病合并HBV黄疸组和艾滋病合并HCV黄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单纯合并HBV或HCV或TM感染的黄疸患者的肝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相似,而艾滋病合并TM感染的黄疸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较严重,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230例HIV/AIDS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肝脏损害情况。方法检测230例住院的HIV/AIDS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分为单纯HIV感染、HIV/HCV、HIV/HBV、HIV/HCV/HBV合并感染4组,对这4组患者的肝脏病理、CD4 淋巴细胞计数、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V合并HCV感染的患者住院时的CD4 计数216±195/mm3,与单纯HIV感染者及合并HBV感染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单纯HI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呈非特异性改变,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酸转氨酶(AST)呈轻度升高,白蛋白(ALB)降低;HIV/HCV、HIV/HBV合并感染者的肝脏损害表现为肝脏病理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程度比单纯HIV感染者高,ALT、AST呈轻度升高,ALB降低,以HIV/HBV合并感染者为明显,达27.7±7.5g/L;HIV/HCV/HBV合并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最严重,表现为总胆红素(TB)明显增高,达61.0±100.6μmol/mm3,ALT、AST呈轻至中度升高,ALB降低,胆碱脂酶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除ALB外,与单纯HIV感染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单纯HIV感染患者的肝脏损害呈非特异性,HIV合并HCV或/和HBV感染,可加重患者的肝脏损害,以同时合并HCV、HBV感染者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