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楠 《医疗装备》2020,(7):14-15
目的探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及不同病变类型的血流情况,并分析不同病变类型的声像图特征。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均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盆腔积液、血流信号显示占比和血流阻力指数均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病变声像图特点鲜明。结论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符合率更高,且对疾病严重性判断更具指导意义,更利于临床疾病确诊和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6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病理诊断包括良性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简单增生)和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超声诊断符合率大于83%。同时,我们也将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血流参数,子宫内膜的动脉阻力指数值(RI)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无痛苦,可随访复查,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阴道三维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92例(均经病例手术确诊),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进行检查,比较经阴道超声和病理检查结果,同时按病理结果分成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内膜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en)、内膜动脉阻力指数(RIen)及血流显示率,计量资料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内膜阳性患者共23例,均显示为子宫内膜不均匀增厚,且厚度超过10 mm,内部和肌层周边显示有杂乱的血流信号。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正确率为91.30%,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91.04%,良、恶性组患者检查的PSVe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患者的RIen和血流显示均较恶性组差别显著[(0.45±0.10)、(0.37±0.05)、17.91%、96.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的内膜厚度显著厚于良性组[(11.33±2.42)、(8.65±1.92)m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SV和RI的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阴道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性质上有着较高的正确率和灵敏度,同时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特征对临床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小微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143-114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38例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内膜厚度及内膜血流,与诊刮的内膜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4%(129/138)。良性病变血流信号显示率低,血流频谱RI平均0.56±0.03;内膜癌彩色血流信号多丰富,血流显示率高,RI平均0.34±0.07;二维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41%、53%、20%,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6%、80%、5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疾病有较高的诊断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有鉴别诊断价值,二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优于浅肌层浸润。  相似文献   

5.
李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926-492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价值。方法:对98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疾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流、血流阻力指数、浸润肌层程度与诊刮后的内膜组织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1%,良性病变血流信号显示率低,血流阻力指数RI平均0.58±0.04,内膜癌彩色血流信号丰富,血流阻力指数RI平均为0.36±0.06。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尤其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有鉴别价值,确定内膜疾病浸润肌层深度,对该病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血流对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良恶性判断的预警作用。方法利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0例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的血流变化,并记录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比,分析其诊断符合率。结果内膜癌PI、RI指数均低于内膜息肉(肌瘤)及内膜增殖(P〈0.05);内膜息肉(肌瘤)RI指数低于内膜增殖(P〈0.05);子宫内膜厚度与病变类型存在线性关系(r=0.595,P〈0.05),各病变类型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0%。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预测子宫内膜增厚的良恶性病变符合率高,为识别子宫内膜增厚的良恶性病变提供参数,可避免盲目性刮诊。  相似文献   

7.
刘津  杜宇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044-1046
目的 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某院妇科门诊及住院部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82例,均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腹部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超声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间诊断符合率.结果 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者76例,诊断符合率92.68%,误诊6例,误诊率7.32%,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11%、95.65%、100.00%、80.00%、75.00%,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符合者47例,诊断符合率57.32%,误诊35例,误诊率42.68%,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53%、56.52%、58.33%、40.00%、50.00%,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诊断符合率、整体诊断符合率在不同超声检查方法间比较(萎缩性内膜与子宫内膜癌例数太少未作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检查良性病变血流信号显示率21.92%,动脉阻力指数(0.72±0.13),恶性病变血流信号显示率100.00%,动脉阻力指数(0.3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腹部超声检查,建议作为已婚妇女检查子宫内膜病变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CSP)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CSP患者13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并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SP患者与正常妊娠产妇的血流情况[滋养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螺旋动脉RI、子宫动脉RI]。结果经术后病理证实,87例为CSP患者,其余52例为正常妊娠。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且漏诊率、误诊率低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CSP患者螺旋动脉RI、子宫动脉RI均高于正常妊娠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CSP患者的血流情况,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降低漏诊率、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在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018年5月本院73例不孕症子宫内膜异常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我院73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经TVCDS检查,以手术结果及病理活检为参考标准,比较两组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以及诊断符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RI、P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SV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VCDS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总诊断符合率为86.30%。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获取子宫血流动力学数据,在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为临床确立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风险模型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良恶性病变预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115例绝经后出现阴道流血现象并入院诊治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将其中78例为良性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37例恶性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构建恶性风险模型以进行病变预测。结果比较两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分级情况与相关参数,可得观察组的动脉收缩期最高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7例观察组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30例提示存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其中有9例出现高估或者低估现象,准确评估21例,相应的肌层浸润深度诊断率为70.00%。对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进行单因素分析可以发现,在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平均年龄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的体质量指数(BIM)分布情况、子宫内膜厚度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恶性风险模型评分≥4分作为分界线进行判断,可以发现利用恶性风险模型对子宫内膜癌进行预测的时候特异性为80.21%,敏感性为85.13%,恶性风险模型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可以达到100.00%。结论利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进行诊断,并构建一定的恶性风险模型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能够更好地对良恶性病变进行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经腹彩超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准确率的影响,为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该院接受子宫内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同日依次行经腹部彩超与经阴道彩超检查,比较彩超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和图像清晰度,比较良、恶性病变的血流信号。结果经阴道彩超检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萎缩性内膜、子宫内膜癌例数及符合率均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经阴道彩超检查检出优级图像率及清晰度得分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超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经阴道彩超检查出的115例良性病变患者中只有24例患者有血流显示,占21. 1%,而恶性病变患者中13例均有血流显示,占100%,良性病变动脉阻力指数为(0. 73±0. 16),恶性病变动脉阻力指数为(0. 35±0. 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经阴道彩超能够较准确地检查出子宫内膜病变,且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无创、成像优良,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结构,诊断子宫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495-1496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与4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比较其子宫内膜厚度、病灶内部回声情况、内膜与肌层分界情况、内部血流情况、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相比,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较高,且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晰比例显著较高(P均<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内部血流丰富比例为70.83%,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31.25%(P <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内RI为(0.38±0.12) mm,显著低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0.65±0.14) mm (P <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优势显著,具有无创、经济、方便的优点,子宫内膜病变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为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部位恶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5例胎盘部位恶性GTD患者为恶性GTD组,选取同期35例胎盘部位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GTD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结果①恶性GTD患者的子宫体积均明显增大,平均子宫病灶最大径线为(7.87±0.19)cm。超声显示子宫肌层呈不均质性粗乱光点回声、不规则形强回声,后期可见不规则形液性回声区,病变组织与子宫肌层边界不清。患者子宫动脉均明显增粗、血流信号丰富,部分患者病变部位可见动静脉瘘。②恶性GTD组的PSV、EDV高于良性GTD组,RI低于良性GTD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血清β-HC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胎盘部位恶性GTD,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洪  杜建文 《中国妇幼保健》2014,(33):5527-5529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诊断及化疗前、后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2012年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GTD疑似患者59例治疗前、后行CDFI检查同时测定血清β-h CG水平。结果:治疗前良性GTD患者的PSV、EDV和RI与恶性GTD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血清β-h C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良性GTD患者和恶性GTD患者的PSV、EDV、RI和血清β-h C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果显著与化疗结果不显著患者在化疗前PSV、EDV、RI和血清β-h C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化疗后PSV、EDV和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恶性GTD患者的诊断以及其化疗效果的评估具有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5.
陈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216-2218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超声监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门诊收治的不孕症女性患者85例(不孕症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在月经周期第8~11天、第13~16天、第20~24天时,应用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在月经周期第8~11天、第13~16天、第20~24天,不孕症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的PSV较对照组缓慢,PI、RI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可较好地了解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下动脉血流对判断人流术后结局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妇科人流室行人工流产术后宫内组织物残留使阴道流血时间延长的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行人工流产术后无组织物残留的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对入选的170例患者均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下动脉血流,观察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这三个参数,对比两组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子宫内膜下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PSV)(0.165±0.012)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0.069±0.011)cm/s及阻力指数(RI)(0.589±0.044);观察组子宫内膜下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PSV)(0.182±0.017)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0.098±0.013)cm/s及阻力指数(RI)(0.441±0.04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观察到宫腔内的异常回声,并且可以检测子宫内膜下动脉血流情况,这对人工流产术后宫腔内是否有组织物残留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阴道超声组符合率为94.1%,腹部超声组符合率为79.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2,P<0.05)。结论针对子宫内膜病变,相较于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吕竞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644-564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2月该院接诊的18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均行宫腔镜与TVS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宫腔镜与TVS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TVs与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正常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5.00%、85.00%,慢性非特异性子宫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2.17%、91.30%,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9.44%、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与TVs检查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萎缩、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诊断符合率以及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阳性预测值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Vs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低于宫腔镜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首选方式,能为宫腔镜检查提供诊断依据,对其检查无异常但症状持续者或疑似子宫内膜病变者可行宫腔镜检查,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进行治疗的GTD患者共52例,进行CDFI检查,观察患者的超声检查特征、诊断符合率和血流参数。结果经病理检查后表明完全性葡萄胎31例、部分葡萄胎10例、侵蚀性葡萄胎6例、绒毛膜癌5例。经CDFI检查后发现完全性葡萄胎29例、部分葡萄胎10例、侵蚀性葡萄胎5例、绒毛膜癌5例,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94.23%,误诊率为5.77%。恶性病变患者的PSV和EDV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低于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FI为诊断GTD的重要方法 ,临床检查具有无创、安全性较高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治疗的疑似宫外孕患者260例,均同时进行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26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异位妊娠227例,33例为炎性包块。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为90.75%,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的7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78.79%和6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子宫动脉血流频谱测量,异位妊娠子宫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为(0.44±0.15)m/s,明显高于炎性包块的(0.15±0.0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与炎性包块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时能提供准确的超声诊断,能为异位妊娠与炎性包块的鉴别诊断提供超声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