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配偶HIV抗体检测及随访HIV抗体阳转情况。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病例报告信息和随访信息,采用SPSS分析2010-2012年中山市新发现的已婚HIV/AIDS病人的配偶检测及随访情况,随访信息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结果 213例已婚HIV/AIDS病人被纳入分析,175例(82.2%)的配偶接受过HIV检测,其中41.1%(72/175)的配偶首次检出HIV抗体阳性。女性病例配偶的HIV抗体阳性率是男性病例配偶抗体阳性率的2.31倍[相对危险度(RR)=2.31,95%可信区间(CI):1.62~3.3]。文化程度越高,配偶HIV抗体阳性率越低(趋势χ2=5.73,P=0.02)。配偶接受HIV抗体检测的HIV/AIDS病人中,100例在确诊后2个月内进行了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检测,其中47例200个/μL,26例200~349个/μL;CD4细胞350个/μL的配偶HIV抗体检测阳性率是CD4细胞≥350个/μL病例配偶的2.28倍(RR=2.28,95%CI:1.09~4.79)。配偶首次检测HIV抗体阴性的103例HIV/AIDS病人中,68例(66.0%)的配偶完成随访≥1次,合计随访81.8人年,其中1例出现阳转,阳转率为1.22/100人年(95%CI:0~3.6/100人年)。结论中山市发现已婚HIV/AIDS病人,配偶首次检测HIV阳性率高。今后工作应促进病例早发现,提高配偶HIV检测率和随访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简称HIV/AIDS)随访管理质量,探索适合甘肃和西部低流行地区"三位一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社区)的HIV/AIDS随访管理模式。方法根据抗病毒治疗时间,将需随访的HIV/AIDS分成治疗时间不满3年、治疗时间3~5年、治疗5年以上和新发未治疗4组,分别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病毒治疗医院(兰州市肺科医院)、社区组织(诚爱家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随访。结果经过5年(2014—2018年)的探索,兰州市城关区"三位一体"的HIV/AIDS随访管理模式基本形成,截止2018年底,城关区内近70.00%的HIV/AIDS随访管理工作已完成下沉,兰州市肺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诚爱家园"分别承担38.28%,3.83%和24.88%的随访工作,HIV/AIDS CD4检测比例达94.50%,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比例达96.60%,HIV/AIDS结核病检查比例达99.50%。结论 "三位一体"紧密协作HIV/AIDS随访管理模式的建立,提升了HIV/AIDS随访质量,促进了抗病毒治疗比例提高、降低配偶/性伴HIV感染率和HIV/AIDS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柳州市2008年开展随访管理HIV感染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效果,为今后的随访管理工作指明重点方向。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系统中的信息,重点分析全年随访管理2次及以上的HIV/AIDS病人"个案随访表",比较首次和末次的个案信息,评价行为学改变情况。结果随访管理促进HIV/AIDS病人改变高危行为,使配偶检测率从35.2%提高至46.5%,子女检测率从14.8%上升至42.0%,CD4检测率从47.0%上升至56.1%,育龄妇女采取避孕措施比例从40.0%提高至56.5%,在发生性行为和吸毒时都能采取安全方式,前者采用安全套,后者参加针具交换或美沙酮维持治疗;随访管理使HIV/AIDS病人容易获得关怀和服务。结论通过对HIV/AIDS病人开展定期随访管理,降低他们继续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并控制艾滋病蔓延,提高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西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对艾滋病随访下沉管理模式的接受意愿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7年5—11月以在11个设区市接受随访管理的HIV/AIDS病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确诊年份、是否愿意接受随访下沉及不愿意接受的原因等。结果本次共调查147人,其中有68人愿意接受随访下沉,占46.26%。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组(χ~2=10.84,P=0.01)、不同收入群体(χ~2=14.05,P0.01)与不同确诊年份(χ~2=5.61,P=0.02)对是否愿意接受下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已下沉的HIV/AIDS病人更愿意接受随访下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未随访下沉的[比值比(OR)=3.427,95%可信区间(CI):1.508~6.992]及确诊年份在2014年及之前的(OR=0.453,95%CI:0.228~0.897)HIV/AIDS病人更不愿意接受随访下沉。结论多数HIV/AIDS病人不愿意接受随访下沉,在新病例中开展随访下沉工作更易被接受,在开展随访下沉工作前应考虑HIV/AIDS病人本人意愿,同时应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及提高随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6-2008年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告知、随访工作成效及主要措施,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进行结果告知、个案流调和转介,对现住址在云南的HIV/AIDS病人开展随访,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和专报系统数据统计个案流调、随访、CD4检测、抗病毒治疗转介、治疗和配偶检测相关指标,分析采取的主要措施。结果 2008年云南省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个案流调率达到93.7%,累计HIV/AIDS病人的随访率达到61.4%,CD4检测率为32.7%,较2006年和2007年分别提高了69%和41%、30%和10.6%、26%和22%,配偶检测率为63.2%,较2007年提高了24%,抗病毒治疗转介及治疗工作逐年推进。结论落实首诊负责制,提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把随访工作分解和下移到社区和艾滋病相关服务平台,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配置,在经费使用中实行目标管理,是确保告知和随访工作长期有效运转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主动与被动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防控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抽取扬州市1997-2010年主动发现和被动发现的HIV/AIDS病人,收集首次随访情况、病程阶段及配偶HIV抗体结果等数据作比较。结果两种方式各调查90例,主动发现和被动发现的HIV/AIDS病人首次随访完成率分别为97.78%(88/90)和87.78%(79/90),HIV感染者比例分别为67.78%(61/90)和45.56%(41/90),配偶HIV抗体阳性比例分别为1.47%(1/68)和9.52%(6/63),发现-发病间隔期分别为(602.62±538.31)天和(245.12±447.91)天,发现-死亡间隔期分别为(978.40±530.74)天和(772.69±734.94)天,死亡率分别为17.78%和41.11%,治疗12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分别升高(165.81±166.47)个/μL和(92.97±95.33)个/μL,与被动发现相比,主动发现首次随访完成率高(χ2=6.72,P<0.01),HIV感染者比例高(χ2=4.19,P<0.05),配偶HIV抗体阳性比例低(χ2=9.05,P<0.01),发现-发病间隔时间长(t=3.15,P<0.01),发现-死亡间隔时间长(t=2.14,P<0.05),死亡率低(χ2=11.79,P<0.01),治疗12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上升值高(t=2.16,P<0.05)。结论主动发现方式能够早期发现HIV/AIDS病人,降低二代传播,提高病例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今后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南京市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不同感染途径和报告来源,对随访管理以及CD4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2010南京市所有报告单位上报的病例及随访资料,对不同感染途径和报告来源的HIV/AIDS病人的随访管理率及CD4检测率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南京市共报告HIV/AIDS病人955例,随访率呈现上升趋势,CD4检测率总体下降。母婴途径感染者随访率最高(100%),注射吸毒途径感染者随访率最低(71.4%);男男性途径感染者CD4检测率最高(71.3%),注射吸毒途径感染者最低(37.3%)。不同报告来源病例的随访率总体上升,专题调查发现的病例随访率降低;不同报告来源病例的CD4检测率总体下降,但是医院报告病例的CD4检测率上升。结论不同感染途径和病例报告来源对南京市HIV/AIDS病例的随访和CD4检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注射吸毒感染和专题调查发现的病例应成为随访工作的重点,从强化初筛阳性者信息资料的收集入手,提高随访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一站式"工作模式的效果,以探索提高伊宁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伊宁市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实施艾滋病ART"一站式"服务模式后的初筛阳性者为观察组;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未参与艾滋病ART"一站式"服务的初筛阳性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随访和治疗效果。结果新发现的HIV/AIDS病人从确认阳性到参加治疗的平均时间,由"一站式"实施前的96天降至33天(F=23.701,P0.000);随访满一年后的随访比例,由实施前的88.19%上升至实施后的96.89%(χ~2=13.649,P0.05);死亡比例由实施前的8.63%下降至实施后的3.67%(χ~2=5.221,P0.05);从确认阳性到参加治疗时间(≤30天)的比例,由实施前的12.33%上升至实施后的74.67%(χ~2=147.341,P0.05);存在漏服的比例由实施前的50.23%下降至实施后的33.33%(χ~2=10.347,P0.05);观察组停药脱失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13.088,P0.05)。结论 ART"一站式"工作模式有效地缩短了病人接受ART的时间,降低了病人的失访率和病死率,病人在参加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加强ART依从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温州市老年人艾滋病(AIDS)高发地区新发现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例(简称HIV/AIDS病例)行为特征和感染来源,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招募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温州市老年人艾滋病疫情高发地区新报告的≥60岁的HIV/AIDS病例,采用个案调查问卷面对面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行为学、性伴特征、感染途径和感染来源等信息。采用Epi Data 3.1和SPSS 20.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26例≥60岁的HIV/AIDS病例,男性占76.19%,60~69岁占66.67%,已婚有配偶占77.78%,文盲占42.06%,本市户籍占98.41%,30.95%独居。男性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占93.75%,女性异性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的占68.18%。男性发生异性商业性行为比例明显高于女性(χ~2=87.976,P0.001)。有85.56%男性通过自己主动寻找商业性伴,交易价格100元/次占76.66%。女性发生异性非商业临时性行为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01)。有64.29%病例确证前1年与配偶发生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1.59%。配偶阳性比例为42.22%,女性配偶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χ~2=15.043,P0.001)。确诊前均未主动做过HIV抗体检测,95.24%病例不知晓艾滋病预防措施。感染时间在3年以内占29.03%,女性感染时间在3年以内的比例高于男性(χ~2=3.928,P=0.047);本地感染占87.70%。结论温州市老年人艾滋病疫情高发地区≥60岁病例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低,主动检测意识弱,以本地感染为主,需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控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的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简称"中盖项目")的实施,对天津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发现与管理的效果。方法以天津市2008-2010年的中盖项目数据为基础,通过项目检测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AIDS阳性、梅毒阳性的发现结果、项目实施地区HIV/AIDS病人随访率、CD4检测情况以及CD4细胞均值情况的比较,对项目实施对天津地区HIV/AIDS病人的发现与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截至2010年底,中盖项目在MSM人群中累计发现233例HIV/AIDS病人,项目发现的HIV感染者,最高占当年全市发现的HIV感染者人数的30.7%。2009年中盖项目MSM人群中,新发现HIV阳性者的CD4检测率为75%,首次CD4检测均值为491.1个/μL,仅次于性病门诊就诊者;2010年中盖项目MSM人群中,新发现HIV阳性者的CD4检测率为96.84%,首次CD4检测均值为461.5个/μL,仅次于公安、司法、在押人员。结论中盖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促进了HIV/AIDS病人的早期发现与管理,对当地疾病控制工作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一站式"工作模式的效果,以探索提高伊宁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伊宁市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实施艾滋病ART"一站式"服务模式后的初筛阳性者为观察组;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未参与艾滋病ART"一站式"服务的初筛阳性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随访和治疗效果。结果新发现的HIV/AIDS病人从确认阳性到参加治疗的平均时间,由"一站式"实施前的96天降至33天(F=23.701,P〈0.000);随访满一年后的随访比例,由实施前的88.19%上升至实施后的96.89%(χ^2=13.649,P〈0.05);死亡比例由实施前的8.63%下降至实施后的3.67%(χ^2=5.221,P〈0.05);从确认阳性到参加治疗时间(≤30天)的比例,由实施前的12.33%上升至实施后的74.67%(χ^2=147.341,P〈0.05);存在漏服的比例由实施前的50.23%下降至实施后的33.33%(χ^2=10.347,P〈0.05);观察组停药脱失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13.088,P〈0.05)。结论 ART"一站式"工作模式有效地缩短了病人接受ART的时间,降低了病人的失访率和病死率,病人在参加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加强ART依从性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经血传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夫妻间传播的危险因素,以指导河北省预防HIV传播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河北省1995年前后发生的单采血浆感染和输血感染的已婚HIV/AIDS病人的配偶进行观察,采集血标本检测HIV感染情况,调查相关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来自全省的输血和有偿供血感染的HIV/AIDS病人共268例,夫妻累积传播概率为19.0%(51人),传播频率为1.7/100人年。丈夫比妻子更容易将HIV传给对方(χ2=4.025,P=0.0045)。输血感染者比单采血浆感染者更容易将HIV传给配偶(χ2=4.382,P=0.0036),1990-2007年结婚者比早些时候结婚者更容易传播(χ2=4.337,P=0.037)。单因素分析中发现,配偶不知道对方感染HIV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感染HIV(χ2=4.091,P=0.043)。结论性别、感染方式、结婚时机和知情状况影响夫妻HIV传播效率,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控制夫妻间HIV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随访管理新模式,有效地随访管理艾滋病病例。方法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个案随访表”的随访内容,制订工作指引,对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HIV/AIDS病例进行现况调查、行为干预和转介。结果在珠海市西部地区探索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管理为主(三级纵向),抗病毒治疗机构、美沙酮维持治疗点和羁押机构(横向)等协助进行的随访管理网络新模式后,增强了当地医务人员防控艾滋病能力的同时,HIV/AIDS病例的随访率由原来的不足60%上升到90%以上,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抗病毒治疗覆盖率等指标也都有很大的提高。结论新的随访管理模式成效显著,在深入推行该模式的同时,应加强非政府组织(NGO)和个人在HIV/AIDS病例随访管理中的作用,加大自愿咨询和检测门诊的宣传、转介力度,以及时发现艾滋病的非阳性配偶/固定性伴中的潜在感染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1年凉山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例)的CD4细胞检测情况,为提高工作质量及经费使用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2011年凉山州的历史卡片,按照病例是否死亡及疾病状态分类,分析2011年随访病例的CD4检测情况。结果 2011年凉山州随访病例的CD4检测比例为55.9%,检测人次数比2010年增长56.5%。其中存活的HIV病例完成1次CD4检测的比例为49.2%,存活的AIDS病例完成2次CD4检测的比例为58.5%,未治疗的AIDS病例按照国家要求完成2次CD4检测的比例为31.6%,在治的AIDS病例按照国家要求完成2次CD4检测的比例为93.0%,死亡的HIV病例CD4检测的比例为8.1%,死亡的AIDS病例CD4检测的比例为44.0%。CD4重复检测的占全年检测总人次数的20.2%。CD4〈350/mm3 HIV/AIDS病例的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为64.9%。结论凉山州HIV/AIDS病例CD4检测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检测人次数增长迅速,在治的AIDS病例检测完成率超过国家考评标准23.0%。但仍存在检测比例较低、重复检测及治疗覆盖率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避免重复检测,努力提高检测的比例及治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自愿咨询检测(VCT)与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PITC)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差异,探讨适宜的工作模式。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现住址在昆明的HIV/AIDS病人的资料,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昆明地区VCT和PITC发现的629例和674例HIV/AIDS病人的数据进行分析,两者发现的病人,在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和职业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VCT发现的病人,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94.6%)高于PITC(77.4%)(χ2=78.17,P0.01),抗病毒治疗的比例(56.9%)高于PITC(41.2%)(χ2=12.32,P0.01),同性性传播的比例(24.6%)高于PITC(2.8%)(χ2=148.12,P0.01);PITC发现的病人,AIDS病人的比例(33.8%)高于VCT(30.2%)(χ2=13.22,P0.05),当年报告死亡的比例(5.6%)高于VCT(2.2%)(χ2=9.6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CT仍是早期发现HIV/AIDS病人的重要手段,PITC是发现HIV/AIDS病人的重要补充,两者结合可以减少传染,提高HIV/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此工作模式值得在今后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HIV/AIDS患者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艾滋病病毒 (HIV) /艾滋病 (AIDS)患者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 (PPD)试验反应状况及与免疫系统受损程度的联系 ,并探讨其在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 (TB)预防和治疗研究的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2 0 2例健康者及 5 5例经蛋白印迹试验 (WB)确证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做PPD试验 ,CD4、CD8淋巴细胞计数及分组服药 ,对照观察胸部病变情况。结果 HIV/AIDS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为 10 0 % ,健康者PPD试验阳性率 2 8 2 %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7 17,P <0 0 1)。 13例CD4细胞计数 <2 0 0 /mm3 的HIV/AIDS病例 ,PPD试验均无反应 (0× 0mm)。当CD4细胞计数升高时 ,其PPD试验反应增强。病例服药组经化学药物预防治疗后 ,其肺部病变异常率为 30 8% ,低于病例对照组的异常率 4 1 7%。结论 HIV/AIDS患者PPD试验阳性率非常显著地低于健康人。对HIV/AIDS患者使用化学药物预防和治疗TB是有效的 ,这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2-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新发现现住该区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以及检测的及时性。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北京市朝阳区共新发现现住朝阳区的HIV/AIDS病例1325例,其中93.3%接受了CD4细胞检测,其中及时(在7日内)接受CD4细胞检测的占42.2%。2012至2014年,新发现现住朝阳区HIV/AIDS病例及时接受CD4细胞检测的比例不断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间、户籍为外区外省以及在职或在读,是影响及时进行CD4细胞检测的因素。另外,及时接受CD4细胞检测的新发现HIV感染者中,AIDS的诊断比例较高。结论一旦查出HIV阳性,动员其立即接受CD4细胞检测,对于艾滋病的及时临床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应针对非户籍人口加大艾滋病防治宣传力度,并提供更为灵活的CD4细胞检测时间,以提高HIV感染者首次CD4细胞检测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重庆市巴南区和璧山区HIV/AIDS患者死亡情况及相关原因,以改进艾滋病防治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19年重庆市巴南区和璧山区报告的HIV/AIDS死亡病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死因构成及抗病毒治疗等情况。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2例HIV/AIDS死亡病例中,男性占85.4%,平均年龄为(60.7±15.4)岁,生前发生过高危性行为的占94.8%;患者生前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为64.1%,最后一次检测结果低于200个/μl的占38.2%;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占35.4%,以机会性感染为主;患者生前抗病毒治疗率为54.7%,生前接受抗病毒治疗者与未接受治疗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03)。结论 重庆市HIV/AIDS死亡病例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及抗病毒治疗率低,应制定有效措施促进检测和治疗,提高HIV/AIDS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天津市南开区2015-2019年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首次CD4细胞检测情况,为制订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5-2019年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首次CD4细胞检测情况。结果 2015-2019年,天津市南开区共报告HIV/AIDS患者711例,首次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的比例由2015年的35.6%下降至2019年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5,P 0.05)。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下、户籍是外地流动人口、样本来源是医疗机构和无偿献血发现的病例,其CD4细胞检测及时率较低,分别为68.5%、67.0%、83.5%和50.2%。年龄较大、本市人口、非定点医院发现的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分别为59.1%、47.8%、57.7%。结论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首次随访管理工作,强调CD4细胞检测的重要性;扩大HIV检测覆盖面,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宣传防治工作,加大医疗机构主动开展HIV检测的力度,让更多的人尽早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关系,以及HIV/AIDS病人心电图有无特征性改变。方法根据CD4细胞计数结果分级(I级:500个/μL;Ⅱ级200个/μL至≤500个/μL;Ⅲ级≤200个/μL),比较三组HIV/AIDS病人心电图异常率的差异和各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的差异。结果心电图异常率,CD4细胞计数I级为25.0%,Ⅱ级60.5%,Ⅲ级76.7%,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1,P0.01)。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按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快心律失常、ST-T改变、左房室肥大、慢心律失常、低电压、右房室肥大。不同CD4细胞计数组别的异常心电图比较,快心律失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P0.05)。结论 HIV/AIDS病人心电图异常率、快心律失常均与CD4细胞计数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