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上颌尖牙唇侧低位错牙合在临床中较常见 ,而上颌尖牙唇侧低位错牙合的矫正 ,应用方丝弓正畸、直丝弓正畸时 ,在其排齐阶段更显重要 ,作者应用片段弓加轻力拉尖牙效果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 96例 ,均为 1995年 2月至 2 0 0 2年 10月上颌尖牙唇侧低位错牙合病例 ,正畸设计均需拔除4┴4。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 :实验组 6 8例 ,男 18例 ,女 5 0例 ,年龄段 11~ 2 7岁 ,平均年龄 13岁 ,安氏Ⅰ类 37例 ,安氏Ⅱ类 31例 ;对照组 2 8例 ,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段 11~ 2 5岁 ,平均年龄 13.5岁。安氏Ⅰ类 18例 ,安氏Ⅱ类 10例。二、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唇舌侧矫治技术对成人错[牙合]畸形进行矫治,初步探讨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对唇舌侧矫治器适应性的差异。方法:运用舌侧矫治技术对10例错袷畸形患者进行矫治,同时对此10例患者及与相匹配的10名唇侧矫治患者分别进行异物感、发音及口腔溃疡的发生情况等的问卷调查。结果:戴舌侧矫治器患者异物感的强度与唇侧矫治器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舌侧矫治器对发音的影响3个月后可消除,观察期间未发现舌溃疡。结论:舌侧矫治技术在载用初期对发音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异物感或舌刺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个别错位牙的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正畸与修复学等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相关问题及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正畸、修复等多学科综合治疗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19~43岁。所有病例均有个别牙错位,拥挤5~8mm,其中唇侧错位8例,舌侧错位6例。所有病例均要求不拔牙快速矫正错位牙。有些病例伴有牙列缺损,有些病例还有乳牙滞留、龋病、牙周病等。经口腔内科、口腔外科等相关治疗后,对错位牙进行邻面片切或切端磨减,用正畸矫治方法纠正错位牙后,再对磨切较多的错位牙进行全冠修复。结果经牙周、牙体牙髓、口腔外科、正畸等综合治疗后,8例唇侧错位牙矫正后龈缘线向切端平均移动1.2mm;6例舌侧错位牙矫正后龈缘线向根方平均移动1.8mm.,全冠修复治疗后,修复体龈缘线更协调,龈缘更健康,达到更满意的美学效果。结论成人个别错位牙应用口腔正畸学和修复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更好地达到功能与美观相统一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骨性Ⅱ类拔牙病例,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名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所有患者均拔除2~4颗前磨牙,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选择15项测量指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经过28~36个月的正畸治疗,所有患者的上下前牙内收,拔牙间隙关闭,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面凸度减小,面型改善明显。治疗后U1-SN、L1-MP、Ls-E、Li-E减小;U1-L1、CmSnLs、A’Ls-FH、B’Li-FH、Li B’Pg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通过上前牙的回收及代偿舌倾,改善软组织侧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个性化和数字化,但在支抗控制、前牙转矩及牙齿整体移动方面还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应用MEAW技术治疗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12例,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配对t检验以评估疗效。结果: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建。通过A点的前移,下磨牙的直立和远中移动使磨牙关系和前牙覆盖关系明显改善。下前牙舌向移动和升高,[牙合]平面变平。结论:MEAW可以有效矫治恒牙初期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6.
上颌尖牙唇侧低位错(牙合)在临床中较常见,而上颌尖牙唇侧低位错(牙合)的矫正,应用方丝弓正畸、直丝弓正畸时,在其排齐阶段更显重要,作者应用片段弓加轻力拉尖牙效果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正畸治疗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探寻临床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例8.5~9.1岁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将治疗进行双期矫治.第Ⅰ期:给予上颌前方牵引配合快速扩弓;第Ⅱ期: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直至(牙合)关系达到理想状态,给予保持,将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正畸治疗后,Ⅲ类骨面型得到改善;上颌及上前牙前移;下颌骨发生逆时针旋转;软组织侧貌改善,且(牙合)关系调整理想.结论 对于处于替牙早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进行双期矫治,矫治后患者的Ⅲ类骨骼关系、高角骨面型及软组织侧貌均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有下切牙先天缺失的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正畸门诊矫治成功的28例伴有下切牙先天缺失的错[牙合]畸形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2例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中,有6例结合减数矫治,3例采用邻面去釉技术,3例结合修复方法;16例两个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中,10例减数矫治,6例采取缺牙修复。所有患者均获得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上下牙列Bolton指数协调。结论:伴有下切牙先天缺失的错[牙合]畸形,根据患者年龄、缺牙部位、缺牙数目、错[牙合]情况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双期矫治后形态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别采用单期矫治和双期矫治方法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以及面部美学效果的差异。方法:在正畸临床选取骨性安氏Ⅱ错[牙合]A49名,年龄11~13岁,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掩饰性正畸治疗和双期矫治方法进行治疗,将治疗前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颌面形态以及牙齿的角度和位置均有明显不同,即双期治疗组患者下颌骨有明显生长,单一使用固定正畸治疗患者,上前牙较直立,下切牙较唇倾。结论:单期矫治组,更多表现为牙齿代偿;而双期矫治组骨性关系趋于协调,牙齿代偿较轻,面部美学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合并错牙合畸形的成人正畸患者20例进行观察,患者行常规牙周、正畸及牙周维护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牙周炎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等,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效果稳定、良好.结论:对于合并错牙合畸形等局部因素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评价舌侧正畸对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的干扰,初步探讨舌侧正畸中临床与技工室技术操作的要点.方法 通过收集安氏床Ⅰ类牙列拥挤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行舌侧正畸和传统唇侧正畸非拔牙治疗,在粘结矫治器当天、7 d、28 d,56 d分别对软组织不适感、进食困难、语音障碍、外观影响等指标进行评估比较,并进行术前和术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舌侧正畸技术与传统唇侧正畸技术相比较,在对美观方面有明显的优势(P<0.01);语音障碍在粘结舌侧托槽当日和7 d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食困难在两组间的差异持续到28 d左右(P<0.01).结论 在开始治疗的前2个月内,发音和进食困难是舌侧正畸最大的不足.然而,舌侧正畸在美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必将成为正畸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与压膜保持器做比较,探讨正畸舌侧固定保持器1年后的保持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的选择固定正畸治疗结束的患者65例(男31例,女34例),年龄(14.57±0.35)岁,其中33例接受了下颌舌侧麻花丝保持器,32例使用压膜保持器。分别测量65例患者固定正畸结束时和1年后的模型,测量项目主要包括下颌尖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牙弓长度以及Little前牙不齐指数。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结果:65例患者戴用正畸舌侧固定保持器和压膜保持器一年后起到了良好的保持效果,且两者差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正畸舌侧固定保持器能有效防止下颌牙齿的复发,临床上正畸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持器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舌侧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情况及氟保护漆预防和减少牙釉质脱矿的疗效,探讨预防脱矿的简便易行方法。方法:将20例舌侧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观察。实验组10例,在舌侧正畸托槽周围牙面涂布氟保护漆;对照组10例,患者仅进行日常的口腔卫生护理。结果:舌侧正畸治疗患者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17.35%,上颌侧切牙脱矿率最高,好发部位部位为托槽龈方和牙齿邻面;实验组牙釉质脱矿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侧正畸治疗中使用氟保护漆是预防和降低牙釉质脱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中合作行为及结果的影响。方法:对门诊口腔科60例青少年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由从事正畸工作5年以上的主治医师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正治疗,干预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等心理治疗。将两组治疗中的合作行为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理干预组自律性、主动性、自觉性、矫治时间、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正畸患者治疗中合作行为和结果有明显影响,通过心理干预能提高矫治的效果,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陆奔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2):142-145
评估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正畸矫治后埋伏牙发生及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1例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 顾性调查,查阅锥形束CT及X线图像。其中113例发现埋伏牙,按照是否出现牙根吸收分为牙根吸收组 (51例)和牙根未吸收组(62例)。调取资料,包括性别、初诊年龄、平均体质量指数、埋伏牙位置、 近远中分区、是否拔牙、正畸治疗时间、埋伏牙发生个数等。统计上述指标情况,分析正畸矫治后埋伏 牙牙根吸收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 1021例患者中埋伏牙113例(11.07%);牙根吸收组平均年龄、2~4 区占比均低于牙根未吸收组(P <0.05);牙根吸收组拔牙率、正畸治疗时间>2年占比均高于牙根未吸 收组(P <0.05);两组性别、平均体质量指数、埋伏牙位置、病变位置、埋伏牙发生个数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结果显示,高龄、近远中分区(0~1区)、拔牙、正畸治疗时间>2年均为 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根吸收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 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 根吸收与年龄、近远中分区、拔牙、正畸治疗时间有关,对于高危因素患者,临床应给予重视,采用早期 干预措施,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16.
吴细霞  顾梦 《中国美容医学》2014,(22):1919-1921
目的:探讨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应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仅施以修复治疗法,治疗组采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39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而且治疗组中的显效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由于治疗组是做了正畸和修复两个治疗,因此在恢复时间上明显比对照组长(P=0.0260.05);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4.6%,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480.05)。结论: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是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较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口轮匝肌精细化解剖修复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功能性修复的方法.方法 采用基于对口轮匝肌的鼻束、鼻唇束、唇束进行精细化的解剖分离和精确复位的综合手术方法矫正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结果 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于临床应用96例,术后患者唇、鼻形态和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85例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5年,患者满意度达94.1%(80/85例).结论 对口轮匝肌进行精细化解剖、精确复位,是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术导萌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效果。方法 选取单县中心医院2018年 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行手术导萌治疗,观察组行手术导萌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附 着龈及唇侧骨板指标、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 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破龈时长、埋伏牙萌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 疗后唇侧骨板厚度、附着龈厚度、附着龈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VAS评分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 手术 导萌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的附着龈及唇侧骨板状 况,有利于减轻疼痛程度,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2×4”简化固定矫治器与垫式活动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方法:本文对20例8至14岁前牙反儿童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矫治方法,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片及模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使用固定矫治器组,即“2×4”技术多用唇弓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垫式活动矫治器组,同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矫治特点,适应证。结论:提出对反覆过大者,用活动矫治器较省时,对反覆盖过大者用固定矫治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