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安乐死”已成为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原意为“无痛苦死亡”,“快乐死亡”。其现代意义是指在不违反病患者公民的意愿的前提下,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和帮助,用仁慈的方法提前结束病患者生命的行为。“安乐死”是一种死亡状态,其本质在于使死者在死亡过程中减少或避免痛苦,目的是使死者得到安乐。常见的安乐死有广义和狭义,主动与被动,自愿与非自愿之分,但现代意义的安乐死是指狭义安乐死,即为解除病患者的痛苦而致  相似文献   

2.
杨桢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266-267
安乐死的定义及实质 安乐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安乐死,包括一切因为身心原因致死,让其死亡及自杀。狭义的安乐死则把其局限于不治之症而义极端痛苦的人,即对死亡已经开始的病人,不射他们采取人工干预的办法未延长痛苦的死亡过程,或为了制止剧烈疼痛的折磨而采取积极的措施认为的加速其死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安乐死的概念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原意为“无痛苦死亡”、“安然死去”。现今它是指“仁慈杀人”和“允许死亡”,是为解除病人不可医治的痛苦而采取的一种结束生命的实践。这种实践应是法律学上的行为,包含作为与不作为。据此,接受安乐死的对象,我们认为应该包括:一、知情同意的自愿安乐死的当事人;二、未经同意,不具有知情同意能力的非自愿安乐死的当事人:(1)不可逆昏迷成年病人(脑死亡人);(2)植物人;(3)严重先天畸形儿;(4)严重残废新生儿。  相似文献   

4.
所谓安乐死((Euthanasia)希腊语词根是“无痛苦死亡”。通常指对那些患有不治之症,非常痛苦,要求迅速死去的病人,用药物或其他方式实现愿望的一种临终处置,它包括死亡方式、死亡性质、死亡手段三方面。在实践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积极的(主动的)安乐死,即采用药物加速病人的死亡;另一种为消极的(被动的)安乐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生对尿毒症晚期病人的治疗中常遇到伦理问题,造成进退两难的困惑;此时病人或家属要求终止治疗或拒绝治疗,医护人员无法实施医疗行为,只能顺其自然,等待病人的死亡,可是又感到有失医学人道主义的职责,实质上,这个伦理难题就是病人被动安乐死问题,看来它在悄悄地流行,分析其基本原因一是病人主动选择,二是当代医学对本病的无奈。因此,笔者提出解决这类被动安乐死的途径有三要:其一是立法,使被动安乐死合法化;其二是通过行政措施允许被动安乐死,公开化;其三是“双轨制”,发达城市或地区先行一步,落后地区则慢走一步,逐渐过渡,这样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6.
王可玉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138-139
安乐死问题的争论,关键是准确把握安乐死的实质以及对最基本人权——生命权的尊重。对濒临死亡或者逼近死亡的病人.能否实施安乐死,是否任何形式的安乐死都可以实施。反对主动安乐死,提倡实施被动安乐死,反对安乐死问题上的无痛苦致死术,实施无痛苦死亡。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无痛苦的、幸福的死亡”,“安然去世”,或“(为结束不治之症患者的痛苦而施行的)无痛苦致死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对这一定义的理解存在差异,有的过分强调“无痛致死术”的含义,突出了其消极性一面,使人们对安乐死的认识和态度产生很大分歧。今天,有必要在现代科学、现代社会观念的基础之上,把安乐死的定义确定得更加科学、准确。应当明确规定:“安乐死,即安乐地死亡。”这个定义的含义应包括:  相似文献   

8.
1 安乐死与姑息关怀的异同 1.1 怎样定义安乐死安乐死(euthanasia)的字面含义是"开心死(good death)",没有痛苦的死亡,同时意味着"仁慈的杀死"(mercy killing).然而,在大众的谈论中,这个词被用作"安死术"的同义词.实用的定义包括:  相似文献   

9.
关于安乐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安乐死概念的法律界定 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为“无痛苦的死亡”或“尊严的死亡”。有好几种英文词典都将安乐死解释为:“无痛苦处死患不治之症而又  相似文献   

10.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或结束后,通常会为免除或减轻动物痛苦、节约动物饲养成本、获取精确的实验数据等原因,对实验动物施行安乐死。实施实验动物安乐死,应当由经过伦理道德、技术和心理培训的人员选择适当的仁慈终点,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数量、身体状况及实验目的选择最合适的安乐死方法,使动物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迅速失去意识,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1.
时下有种误解,好像“安乐死”是在鼓励放弃生命。其实不然。 “安乐死”一词源出希腊文,由“美好”和“死亡”两个词组成,原意是指在人类主观外力的作用下安然告别人世。安乐死的对象应该是死亡已经开始的病人,其使命是完成一个没有或尽量减少痛苦的死亡形式并赋予终极的死亡以尊严和安详。这里,  相似文献   

12.
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而言。“毒”在中药学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物之能害人即为毒,这是狭义的毒,应包括现在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广义的毒含义有三:①“毒”为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即是“毒”,“毒”即是药。②“毒”指药物的偏性,亦即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③“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即上述狭义的毒。  相似文献   

13.
安乐死的概念最早由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的,他用euthanasia来指医生听任病人死亡,甚至采取措施人为加速病人死亡。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安乐死才逐渐成为热点问题。被动安乐死是在现代生命维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医学背景下出现的。在被动安乐死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歧见和误解,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没有把被动安乐死问题放到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来认识。1现代医学背景和医疗保障制度下被动安乐死的缘起20世纪中叶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急性、烈性传染病得到控制,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上升成…  相似文献   

14.
安乐死权指的是死亡状态权,而不是所谓的“死亡权“与生命权.把安乐死视为“致死行为“作为前置条件,不论是将安乐死权归类于生命权还是“死亡权“,从而做出对安乐死权肯定或否定回答,都不符合安乐死权属于死亡状态权的含义.安乐死权的认定,不能离开安乐死作为优化死亡状态的合理内涵.法律应当赋予个人安乐死的权利,这不仅在于安乐死作为优化死亡状态的本质不违背现行法律,也在于不论从个人、他人及社会角度分析,安乐死权的认可有其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护理大专生对安乐死的态度及意向情况,为护理伦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长沙市某职业学院的护理大专三年级全体学生共350人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350名护理大专生中,64.9%的学生赞同安乐死,70%的护生表示如果自己患不治之症愿意选择安乐死,如果亲人要求安乐死,45.1%的护生会同意,绝大部分护生认为安乐死应该合法化.而对于对濒临死亡患者实施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的回答,持反对态度者(44.3%和64.8%)均多于持赞同态度者(31.1%和13.7%).男女生在是否同意亲人安乐死方面存在差异(P〈0.05),不同家庭住址的学生在是否支持亲人安乐死、是否赞同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方面存在差异(均P〈0.05),而是否学习过〈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学生除了在是否支持亲人安乐死方面无差异外,其他方面均有差异(均P〈0.05).结论 绝大多数护理大专生支持安乐死,且对安乐死意向较明确.应加强对其护理伦理学的教学,积极正确引导护生,使护生对安乐死有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随机抽样,对276名华中师范大学09届毕业生进行安乐死意愿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安乐死在大学生中的认知程度不高,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安乐死;在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的接受程度中,两者的接受程度都不超过50%,而被动安乐死的接受程度更是低于25%。但大学生们认为人有权选择安乐死,安乐死也符合人道主义原则,希望进行安乐死立法。大学生的专业、性别以及户口来源都对其对于安乐死的认识有所影响。因此,安乐死的立法还需要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安乐死的争议包括主动安乐死和生命自主性的关系,以及被动安乐死的理由。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探究宪法生命权的涵义。生命权的本质是自由权,也就是个人自主安排自己生死的权利,这种权利可以授权医生协助其安乐死。对于非自愿的安乐死患者,仍然应该根据生命权的逻辑加以安排,将选择交给患者的家属。宪法学对安乐死问题的回答,解决的是国家的立场,并不排斥公民基于个人的良心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8.
对实验动物实施仁慈终点,是动物实验伦理的基本要求,除了被广为接受的麻醉法安乐死,非麻醉手段的使用也极为普遍。本文以动物实验伦理的“3R”原则和实验动物福利的“五项自由”为准则,系统探讨了断颈、颈椎脱臼两大非麻醉安乐死方法的伦理正当性,分析了空气栓塞法、液氮冰冻法、放血法、窒息法等作为安乐死方法存在的伦理问题及改进对策,并探讨了多种安乐死方法综合应用的可行性,为处于使用非麻醉安乐死方法伦理困境中的实验者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传统生死观对安乐死问题的疏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鑫宇 《医学与社会》2007,20(10):30-32
安乐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它涉及到很多学科。但笔者认为安乐死归根结底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生死”一直是哲学所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安乐死问题必然加深人们对安乐死的认识,近而为解决安乐死问题提供理论依据。1关于“安乐死”1.1安乐死的概念“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是“快乐的死亡”、“尊严的死亡”之意,英文解释为:thepainless killing of people who are incurably ill or veryold(无痛苦处死患不治之症而又非常痛苦者和非常衰老者)[1]。《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对安乐死的定义是:“对于现代医…  相似文献   

20.
安乐死分型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在安乐死的研究中,关于安乐死类型的划分,较多地受西方的传统观点的影响,把安乐死的类型划分为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自愿安乐死与非自愿安乐死。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种分型在安乐死的定义和权利上,存在着概念模糊和界限不清的问题,特别是安乐死的权利归属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