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血压病血压的即刻作用及长期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于每日14:00-16:00针刺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记录患者每日针刺前以及针刺5 min、15 min、30min的血压值,每周治疗5天休息2天,共治疗3个月.比较同一天内针刺各时点与针刺前血压,比较每隔15天针刺前与第1天的针刺前血压.结果:同一天针刺各时点收缩压较针刺前收缩压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天、第15天、第30天及第60天各时点舒张压较针刺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叉(均P<0.05);治疗3个月期间,每隔15天针刺前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第1天针刺前比较均下降明显(均P<0.05).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既可降低即刻血压,又可维持降压效应,起到长期平稳降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亚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亚急症患者8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1083,2.5 mg)1次2.5 mg,1 d 1次,口服。治疗组给予刺络放血治疗(大椎、行间、百会)。两组均测量治疗后10 min、30 min、1 h血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比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亚急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2015年10月31日有关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及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人迎穴对收缩压即刻降压作用较明显,而对舒张压即刻降压作用不明显;针刺组方对即刻血压、24h平均血压、日间血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日间收缩压变异性及夜间血压变异性都有明显下降作用,而夜间平均舒张压及日间舒张压变异性与针刺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即刻降压方面,针刺组方优于针刺人迎穴,综合监测血压及波动情况后,针刺组方对收缩压的改善优于对舒张压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7.
李敬扈晓霞郭丽娟苏亚坤孙红春武晓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5):523-525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拉注射液治疗高血压亚急症24 h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4例高血压亚急症患者随机均分成3组:A组50例,B组50例,C组64例。A组给予卡托普利25 mg舌下含化,B组给予硝普钠0.3μg/(kg·min)静脉泵入,C组给予依那普利拉注射液1.25 mg静脉推注。观察患者用药后10 min、2 h、6 h、12 h、24 h降压效果,临床症状、体征、呼吸、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C组用药后10 min收缩压及舒张压即开始下降,血压在用药后2 h降低最高值的20%,血压下降情况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6 h、12h、24 h 3组间血压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拉注射液降压平稳、安全,持续时间长,治疗高血压亚急症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9.
高血压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本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为阴阳失调,其病在血脉。多因情志失调导致肝阳上亢、肝肾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采用针刺滋水涵木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100例,均为2000年以来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年龄25~55岁,平均40岁;对照组50例,年龄27~55岁,平均42岁。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所选病例属于高血压低、中危组 相似文献
11.
头针快速捻转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相同穴位不同手法对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治疗组针刺采用施快速捻转手法,对照组针刺不使用手法,分别观察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和疗程结束后的视觉模拟评分和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的眩晕评分量表变化。结果治疗组第一次治疗后和疗程结束后的眩晕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捻转手法可以增加刺激量,使眩晕症状得以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12.
苍龟探穴法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法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苍龟探穴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分别于治疗1次和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次和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次后,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龟探穴法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13.
针刺关元穴治疗气郁型月经失调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搓柄提插法针刺关元穴治疗气郁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方法将191例气郁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66例)采用针刺关元穴得气后搓柄提插法加强刺激;针刺组(62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取穴与观察组同);中药组(63例)采用口服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三组的疗效。结果三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观察组和针刺组疗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中药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痊愈率、显效率上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关元穴搓柄提插法治疗气郁型月经失调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眼轮匝肌排针刺法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眼轮匝肌排针刺法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将78例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眼轮匝肌排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轮匝肌排针刺法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是一种安全高效、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刺激参数的捻转手法对实验性高血压家兔血压的实时影响,探讨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方法将5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大、中、小刺激量组)5组,应用在体捻转手法仪在治疗组家兔后三里穴行大、中、小刺激量捻转手法,采用颈总动脉插管测量法全程记录家兔血压值变化并观测与分析。结果捻针1.5~2 min时,中刺激组出现降收缩压效应(P〈0.05),小刺激组出现降舒张压效应(P〈0.05)。中刺激组在留针20 min内均有降收缩压和舒张压效应(P〈0.05);小刺激组在0~10 min和15~20 min时有降收缩压效应,在0~10 min时有降舒张压效应(P〈0.05);中刺激组在10~20 min时的降收缩压效应和在5~10 min时的降舒张压效应均优于大刺激组(P〈0.05)。起针后,仅中刺激组在20 min内有降收缩压效应(P〈0.05)。大刺激组在实验全过程无明显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效应(P〉0.05)。结论 不同刺激量的捻转手法对高血压家兔的血压影响存有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中、小刺激量有降压效应,而大刺激量则无。其中,中刺激量降收缩压疗效显著,小刺激量则降舒张压疗效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原发性痛经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与对照组30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解胶囊),观察治疗3、6、12个月的疗效,及治疗3个月疼痛积分情况及治疗过程中止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变化,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的疗效、止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疼痛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解胶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是治疗原发性痛经较为有效的方法,止痛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8.
腰腹群针术为主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腰腹群针为主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腰腹群针加常规四肢穴位组80例,常规取穴对照组40例作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有明显差异,腰腹群针组治疗前后,其腰围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果说明群针术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取穴组,并在减腰腹部脂肪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察以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同时符合脑梗死和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西药组给予改善循环、脑细胞保护、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针药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两组均采用CSS、FMA、VAS评分标准对试验对象评价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CSS、FMA、VA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较西药组各评分量表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两组经治疗后CSS、FMA、VAS评分均有所升高,但针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