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下丘脑的食欲调节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丘脑是食欲调节的中枢,其内存在“食欲调节网络”:内侧下丘脑区的弓状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室旁核、视交叉上核和外侧下丘脑区均是“网络中心”;其间传递的“文件”( 内含食欲信息) 是食欲调节因子( 包括多种食欲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 ;各种因子的受体是位于网络中心的“接收装置”。下丘脑“食欲调节网络”是一个精细的食欲调节环路,如果打破其中任何一个单元的信息平衡,皆有可能破坏机体内的自身能量稳定,从而导致食欲亢进或厌食。  相似文献   

2.
瘦素与其它调节食欲肽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 ,主要作用于下丘脑 ,减少摄食 ,减轻体重。下丘脑中存在许多与调节食欲有关的肽 ,一些含有这些肽的神经元同时表达瘦素受体 ,瘦素通过其受体抑制增加食欲肽如神经肽Y、甘丙肽、增食欲素和 (或 )刺激减少食欲肽如前阿片黑素细胞皮质激素、可卡因与安非它明调节的转录物(CART)、胰升糖素样肽 1、神经降压素来共同调节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3.
增食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食欲素是新近发现的神经肽 ,研究显示它在增加摄食、饮水、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生殖、体温、血压和感觉等方面有广泛作用。文中综述了增食欲素的基因及蛋白质结构、组织分布和作用 ,介绍了增食欲素受体。  相似文献   

4.
睡眠-觉醒紊乱(SWD)是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睡眠障碍的常见表现,而食欲素(Orexin)对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Orexin与睡眠的关系、Orexin与AD的SWD的关系及其机制及靶向Orexin的AD治疗研究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增食欲素作为一种调节进食与能量代谢等生理功能的重要中枢神经肽,与多种神经递质构成中枢调控网络,促进进食,抑制胃肠蠕动,增强胃酸分泌.增食欲素对机体自发运动有向上调节作用,且比促食作用更明显,从而增加机体非运动活动产热,影响休息/非休息能量消耗比.此外增食欲素还能提高褐色脂肪组织的生热作用,共同增强机体能量消耗,干预肥胖发展.  相似文献   

6.
增食欲素A和增食欲素B是下丘脑神经肽,通过激活两种G蛋白耦联受体发挥作用.增食欲素及其受体表达于下丘脑室旁核和正中隆起,增食欲素受体还表达于脑垂体促皮质激素细胞、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增食欲素能调节摄食、能量代谢平衡、睡醒周期、血压等,还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现就增食欲素及其受体在HPA轴中枢支和周围支(peripheral branches)的表达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增食欲素A和增食欲素B是下丘脑神经肽,通过激活两种G蛋白耦联受体发挥作用.增食欲素及其受体表达于下丘脑室旁核和正中隆起,增食欲素受体还表达于脑垂体促皮质激素细胞、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增食欲素能调节摄食、能量代谢平衡、睡醒周期、血压等,还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现就增食欲素及其受体在HPA轴中枢支和周围支(peripheral branches)的表达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增食欲素A和增食欲素B是下丘脑神经肽,通过激活两种G蛋白耦联受体发挥作用.增食欲素及其受体表达于下丘脑室旁核和正中隆起,增食欲素受体还表达于脑垂体促皮质激素细胞、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增食欲素能调节摄食、能量代谢平衡、睡醒周期、血压等,还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现就增食欲素及其受体在HPA轴中枢支和周围支(peripheral branches)的表达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浆食欲素A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食欲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江苏省镇江市第四医院呼吸内科2004年6月至2004年11月伴有肥胖的COPD患者15例、不伴有肥胖的COPD患者20例、单纯肥胖者20例和健康成人20名。其中肥胖COPD组和单纯肥胖组的体重指数(BMI)均大于25,两组之间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肺功能检查及血气分析,采用层析方法将血浆去蛋白化处理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组血浆食欲素A的水平。结果血浆食欲素A的质量浓度肥胖COPD组[(8.82±1.90)ng/L]与非肥胖COPD组[(8.69±1.84)ng/L]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7.18±1.45)ng/L(P<0.01)]及正常对照组[(6.72±1.58)ng/L(P<0.01)]。肥胖COPD组与非肥胖COPD组血浆食欲素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肥胖与非肥胖COPD组检测指标相关分析显示血浆食欲素A质量浓度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r=-0.527,P<0.01)、血氧饱和度(SaO2)(r=-0.529,P<0.01)呈负相关,而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以及BMI、脂肪百分比(?t)无相关性。结论COPD患者血浆食欲素A质量浓度升高,其原因可能与COPD患者气道阻塞所致低氧血症及其病理生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中食欲素(Ox)A对急性脑梗死(ACI)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食欲素A及生化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CI组在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OxA、β淀粉样蛋白(Aβ)_(1~42)、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ys)-C水平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高血压史、OxA、Hcy及HDL-C为ACI的影响因素。④ACI患者血清OxA水平对其发病30 d时预后无影响(P0.05)。⑤ACI患者血清OxA水平与Aβ_(1~42)、Hcy及hs-CRP呈正相关(r=0.533,0.179,0.238,均P0.05),而与入院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30 d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OxA水平与ACI的发生有关,可能为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与ACI的病情轻重及近期预后无关,但可能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食欲素A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正常人与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伴代谢性酸中毒 (代酸 )患者血浆食欲素A浓度的测定方法、浓度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正常健康对照组 39例 ,CRF患者 2 6例。采用层析方法将血浆去蛋白化处理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血浆食欲素A水平 ,并比较CRF组代酸纠正前、后血浆食欲素A及血清瘦素浓度的变化。  结果 :健康组血浆食欲素A浓度为 (6 17± 3 4 8)ng/L ,血清瘦素浓度为 (6 17± 6 13) μg/L。CRF代酸患者血浆食欲素A浓度于纠酸前、后分别为 (10 6± 5 33)ng/L及 (8 17± 4 6 5 )ng/L。纠酸前血浆食欲素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5 ) ;纠酸后其水平比纠酸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明显升高 (P <0 0 5 )。CRF代酸患者 (纠酸前 )血清瘦素浓度为 (18 6± 18 1) 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纠酸后其浓度为(32 0± 2 8 2 ) μg/L ,较纠酸前进一步升高 (P <0 0 5 )。  结论 :CRF患者血浆食欲素A及血清瘦素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与酸中毒程度呈正相关 ;碱性药物治疗可使CRF患者血浆食欲素A水平明显下降 ,而血清瘦素水平进一步升高。代酸很可能是抑制瘦素合成或分泌 ,促进血浆食欲素A水平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果糖膳食对大鼠下丘脑增食欲素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食欲素是涉及摄食及内分泌代谢调控的神经肽。本研究以高果糖饲料诱导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证实的胰岛素抵抗 (IR)大鼠模型中增食欲素、瘦素的变化。结果显示 ,高果糖饲料可诱导IR ;破坏增食欲素与瘦素的平衡。血糖、胰岛素、脂代谢及瘦素均可参与增食欲素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食欲刺激素(Ghrelin)在不同浓度下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体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活性氧(ROS)生成和内皮素1(E-1)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AngⅡ和Ghrelin联合干预细胞1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ROS水平,放射免疫方法测定ET-1含量,用RT0-PCR法测定ET-1 mRNA表达.结果 AngⅡ明显增加HUVECs的ROS生成[(21.4±2.2)比(2.9±0.9)10-7 mol/L]和E-1分泌(111.3±7.9比43.2±9.7)ng/L,P<0.05;Ghrelin对基础ROS及ET-1分泌无影响,但在10-8~10-6 mol/L范围内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ROS生成[(14.2±0.7)、(10.4±1.4)和(6.6±0.5)10-7 mol/L]及E-1分泌[(119.3±7.2)、(101.5±2.8)和(72.3±8.8)ng/L]与AngⅡ组(40.5±12.7)ng/L比较,P均<0.05;RT-PCR显示AngⅡ明显增加ET-1 mRNA表达,此作用可为Ghrelin所抑制,且在10-8~10-6 mol/L浓度范围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Ghelin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HUVECs ROS的生成,ET-1的释放及ET-1 mRNA表达,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10-8~10-6 mol/L)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食欲刺激素(Ghrelin)在不同浓度下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体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活性氧(ROS)生成和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AngⅡ和Ghrelin联合干预细胞18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ROS水平,放射免疫方法测定ET-1含量,用RT0-PCR法测定ET-1mRNA表达。结果AngⅡ明显增加HUVECs的ROS生成[(21.4&#177;2.2)比(2.9&#177;0.9)10μmol/L]和ET-1分泌(111.3&#177;7.9比43.2&#177;9.7)ng/L,P〈0.05;Ghrelin对基础ROS及ET-1分泌无影响,但在10^-8~10^-6mol/L范围内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II诱导ROS生成[(14.2&#177;0.7)、(10.4&#177;1.4)和(6.6&#177;0.5)10^-7mol/L]及ET-1分泌[(119.3&#177;7.2)、(101.5&#177;2.8)和(72.3&#177;8.8)ng/L]与AngⅡ组(40.5&#177;12.7)ng/L比较,P均〈0.05;RT—PCR显示AngⅡ明显增加ET-1mRNA表达,此作用可为Ghrelin所抑制,且在10^-8~10^-6mol/L浓度范围呈浓度依赖性。结论Ghrelin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HUVECs ROS的生成,ET-1的释放及ET-1 mRNA表达,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10^-8~10^-6mol/L)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化学遗传学技术构建胰升糖素样肽1(GLP-1)神经元可控性模型大鼠,并观察GLP-1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对食欲的调控作用。方法:将15只大鼠分为绿色荧光蛋白(GFP)组、HM3D组和HM4D组,每组5只。分别在3组大鼠的孤束核区域注射不同组合的腺相关病毒(rAAV),GFP组在孤束核区域注射rAAV-GLP-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大鼠延髓腹外侧注射食欲刺激素是否影响动脉压和心率.方法 成熟雄性大鼠(n=19)腹腔内麻醉,微量注射食欲刺激索于延髓腹外侧头端(RVLM)及延髓腹外侧尾端(CVLM)内,记录动脉压和心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RVLM、CVLM内生长激素促分泌素(GHS)受体蛋白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孤束核、RVLM、CVLM区切片,记数阳性细胞数进行对比.结果 微量注射食欲刺激素(0.4、0.8 mmol/L)于RVLM内,可增加动脉压( 3.0±1.1)mmHg和心率( 8.1±4.1)次/min,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微最注射食欲刺激素0.8 mmol/1,于CVLM内对动脉压[(-0.3±1.3)mmHg]及心率[(-5.0±3.3)次/min]的影响.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显示孤束核[(38.7±3.6)%]、RVLME(20.0±2.7)%]、CVLME(24.7±1.6)%]内均有GHS受体的分布.但是,孤柬核的GHS受体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RVLM、CVLM(P<0.05).结论 食欲刺激素在大鼠延髓腹外侧内对动脉压和心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电刺激(GES)对大鼠下丘脑腹内侧区(VMH)胃扩张(GD)相关神经元的作用及脑内增食欲素(orex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 GES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鼠52只,采用细胞外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方法,记录VMH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根据神经元对胃扩张刺激反应的不同,分为胃扩张兴奋性神经元(GD-E) 和胃扩张抑制性神经元(GD-I).观察3组不同参数的胃电刺激(GES1,GES2,GES3)对VMH 内GD-E和GD-I放电频率的影响:GES1(6 mA, 0.3 ms,40 Hz,2 s-on,3 s-off)为标准参数; GES2的串刺激持续时间减少为0.1 s:GES3的串刺激频率减少至20 Hz,其他参数均同GES1.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观测胃电刺激2 h对大鼠下丘脑外侧区 (LHA)增食欲素-A(orexin-A)阳性神经元和不同脑orexin含量表达的影响.结果:VMH记录的96个神经元中有82个神经元(85.41%)对胃扩张刺激(GD,3-5 mL, 10-30 s)有反应,其中31个(37.8%)为胃扩张兴奋性(GD-E)神经元,51个(62.2%)为胃扩张抑制性(GD-I)神经元.GES1,2,3分别兴奋了 55.0%,17.6%,14.3%的GD-E神经元.GES1对 GD-E神经元的作用明显强于GES2和GES3 (P=0.002,P=0.016).63.6%,37.9%和51.9%的GD-I神经元分别被GES1,2,3所兴奋,其中 GES2的兴奋作用较弱(P=0.043).GES1刺激胃窦部2 h,下丘脑LHA orexin-A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6.97±1.51/0.1 mm2 vs 26.62 ±8.30/0.1 mm2,P<0.01):且下丘脑、中脑、延脑和孤束核中orexin免疫反应物(IR)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112.54±11.58 fmol/ mg vs 185.23±15.22 fmol/mg,P<0.01:71.95 ±8.45 fmol/mg vs 98.48±12.02 fmol/mg. P<0.05;72.36±6.58 fmol/mg vs 101.29± 15.22 fmol/mg.P<0.05;69.12±4.99 fmol/mg vs 89.21±9.23 fmol/mg,P<0.05),但脑桥内 orexin-IR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GES可兴奋下丘脑“饱中枢”-VMH内胃扩张反应性神经元,电刺激作用的强弱与 GES刺激的频率和刺激的持续时间有关:脑内 orexin的降低可能也参与了GES的中枢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1-34)对去卵巢的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腰椎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80只4月龄Wistar健康雌性大鼠。其中60只行双侧卵巢摘除术,20只做假手术,6w后各处死10只证实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剩余50只骨质疏松模型鼠随机分为5个治疗组,每组10只,其他10只假手术组作对照。PTHrP治疗组(PTHrP20组,PTHrP40组,PTHrP80组)分别用20、40、80μg/kg剂量,每日皮下注射1次PTHrP1-04;雌二醇治疗组(E2组)用苯甲酸雌二醇40μg/kg,每3天注射1次;安慰荆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分别用生理盐水,每3d注射1次。治疗3个月后,测定并比较股骨、腰椎不同部位BMD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双侧卵巢摘除6W后,大鼠腰椎BMD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3个月治疗后,PTHrP40组和PTHrP80组大鼠股骨、腰椎BMD明显高于安慰剂组,与E2组无显著差异,腰椎BMD较PTHrP20组明显升商(P〈0.05);PTHrP40组与PTHrP80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每日每公斤体重皮下注射40和80μg PTHrP1-34对左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腰椎BMD均有增高作用。对腰椎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与中枢食欲调控机能紊乱密切相关。胃生长激素释放肽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促食欲肽, 其可作用于中枢稳态进食和享乐进食神经通路促进机体食欲和摄食行为, 可能成为调控食欲的新靶点。此外, Ghrelin还参与促进生长、胃肠道功能调节、抑制炎症反应等对能量平衡的调节作用。因此, 对Ghrelin及其受体作用机制的研究, 有助于理解肥胖症患者中枢食欲调控过程的病理生理改变, 寻找治疗肥胖症的潜在靶点。本文重点探讨Ghrelin调节食欲相关神经元的分子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七味白术散治疗儿童厌食症的疗效及对食欲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70例儿童厌食症患者分为中西医组(n=35例)和西医组(n=35例)。2组患儿均予以调整饮食结构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西医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七味白术散治疗,其中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g/次,3次/d,温开水冲服;七味白术散,1剂/d,水煎取汁100-150ml,分早晚餐前温服1次。西医组予以单纯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剂量、用法同中西医组。2组均使用8周。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OT)水平的变化,并评估比较其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2组血清GAS和MOT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值大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西医组(77.14%)(χ2=4.20,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七味白术散治疗儿童厌食症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佳,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升高血清GAS和MOT水平,调节食欲调节因子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