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评价腰椎平片、椎管造影、CT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对79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腰椎正侧位片、椎管造影、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00年2月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9例,其中男51例,女28例,平均年龄36.8岁(22~67岁)。所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腰痛,有52例并有向下肢放射,下肢麻木23例,下肢浅感觉减弱19例,跛行11例,直腿抬高试验均( )。1.2 所有病例均有腰椎正侧位片,并在一周内行椎管造影检查(38例)和CT检查(50例),椎管造影 CT检查9例(有5例先做椎管造影再做CT检查,4例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及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2011年3月我院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行腰椎CT检查的资料,术后1周行CT扫描,同时测量术后椎管内软组织影的CT值.结果术前腰椎CT检查能明确诊断椎间盘突出影、神经根水肿及硬脊膜受压等表现.术后腰椎CT检查对椎管内的软组织分辨率较差.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CT检查及CT图像分析为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术后早期CT扫描对判断椎管内软组织性质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从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临床体检及影像学诊断与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旋切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94例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临床体征,体检诊断与手术疗效相符,为80.6%,X线平片诊断为71%,CT平扫诊断为91.2%.结论:临床症状及体检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客观依据,X线平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检查方法,为CT扫描提供参考和范围,CT平扫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直观根据,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临床体征,体检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王守玉  陈金 《当代医学》2011,17(25):38-39
目的探讨MSCT导引在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45例经CT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CT引导下椎间盘穿刺均成功,总有效率为77.78%,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能直观显示脊柱和椎管内的解剖关系,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为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重要的信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1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选择最佳方案诊断腰椎间盘症.方法报道了117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CT平扫、椎管造影及CTM检查.结果经手术证实,CT平扫、椎管造影及CTM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90.6%(106/117),82.9%(97/117)与94.0%(110/117).结论 CT平扫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和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疑难时进行CTM检查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行腰椎间盘手术的产妇与未行该手术的产妇行椎管内麻醉进行对比,探讨曾经行腰椎间盘手术的产妇选择椎管内麻醉是否会影响麻醉效果及增加椎管内麻醉风险。方法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腰椎间盘手术组)和对照组(未行腰椎间盘手术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注入1%罗哌卡因5 ml,观察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穿刺成功率、麻醉间隙选择次数以及麻醉30 min后的VAS值。结果两组产妇每组42例,患者的年龄实验组比对照组年龄高,麻醉30分钟后VAS评分以及罗哌卡因用量没有显著差别,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其麻醉时间、麻醉间隙选择次数以及穿刺间隙和重新置入导管的次数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接受腰椎间盘手术的产妇与未施行该手术的产妇比较在行椎管内麻醉时不会影响罗哌卡因的使用量、穿刺的难易程度、穿刺所需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椎管内麻醉患者通过心理因素干预和体位示教的实施方法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实施椎管内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执行操作中紧张、恐惧情况,以及对麻醉穿刺操作完成时间,麻醉穿刺成功,对麻醉知识掌握情况及麻醉医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麻醉体位配合的熟练程度、穿刺成功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执行操作中紧张、恐惧情况、麻醉医师满意度、麻醉操作技术及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术前访视对患者心理因素干预与体位示教指导对椎管内麻醉的患者能较好地放松心情,以及掌握麻醉体位的配合要领,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激光减压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 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和加强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穿刺成功,术后1年随访,未见神经损伤、热聚损伤、椎管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地手术配合,加强术后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孙千卉 《当代医学》2021,27(26):132-133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的椎管内麻醉在剖腹产术式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剖腹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经超声引导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腰椎椎间隙黄韧带至皮肤距离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用于剖腹产术式可提升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情景模拟方式对于剖宫产手术实施椎管内麻醉的产妇配合程度及麻醉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择实施剖宫产手术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均实施术前访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协助产妇进行麻醉体位模拟训练,帮助其适应麻醉体位,感受除穿刺外的麻醉过程.对2组产妇手术麻醉前的焦虑情绪、麻醉体位摆放时间及麻醉穿刺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同时调查麻醉医生对产妇麻醉配合的满意度,以及产妇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评价.结果 试验组产妇麻醉前及术后的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摆放体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麻醉一次穿刺成功率、担任试验组麻醉的麻醉医生对产妇的配合满意度以及产妇术后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情景模拟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产妇椎管内麻醉可有效减少产妇因麻醉带来的焦虑情绪,增强术中麻醉时的配合程度,提麻升醉穿刺的成功率,使麻醉医生和产妇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在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8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若为中央型或后外侧型巨大突出者,经椎后小关节内侧缘穿刺到突出的髓核内。穿刺成功后注射2%利多卡因3ml为试验量,观察15min后无腰麻迹象,缓慢注入胶原酶600U+生理盐水0.5ml;若为椎间孔内或椎间孔外突出者,旁开脊椎正中线经小关节外缘穿刺到突出的髓核内,穿刺成功后,同上述。结果本组效果优8例,良6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77.8%(14/18例),有效率为100%。其中结果优中有2例患者,术后1个月做CT检查,突出物均明显地缩小70%。结论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和痛苦小等优点,但有一定的风险,要谨慎小心。  相似文献   

12.
自1985年至1988年,155例患者应用 CT 扫描检查后进行了手术治疗。CT 所见与手术所见完全相符者109例,119个椎间盘突出,按间盘数符合率为95.2%;不相符合者6例,6个椎间盘,不符合率为4.8%。对并发椎管狭窄35例、黄韧带肥厚7例进行了讨论分析。为提高 CT 诊断的准确度和手术效果,外科医师必项提高阅读 CT 片的能力,并在手术前对扫描片作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陈一明 《吉林医学》2014,(25):5560-5561
目的:探讨螺旋CT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经临床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螺旋CT扫描及X线平片对所有患者腰椎间盘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诊断的正确率及病情评价情况。结果:螺旋CT诊断正确率为113例(94.17%),X线平片诊断正确率为93例(77.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软组织病变、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评价结果较X线平片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应用螺旋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诊断准确,可对腰椎神经根等病理性损伤做出准确评价,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含碘抗菌手术薄膜和普通手术薄膜对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切口的感染和愈合情况.方法 研究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腰椎间盘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切口粘贴含碘抗菌手术薄膜,对照组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切口粘贴普通手术薄膜.2组手术切口术后取样做细菌培养.结果 观察组有1例感染,感染率为2.0%.对照组有7例感染,感染率为14.0%.观察组手术患者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口愈合程度方面,观察组手术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碘抗菌手术薄膜对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切口具有预防细菌感染,提高伤口愈合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MRI与CT在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差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展开研究,均行CT检查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对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游离的诊断准确率均达到100.0%,明显高于CT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总检出率为94.8%(55/58),明显高于对照组70.7%(4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在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更高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更大,但CT检查同样有其自身优点,临床可结合实际选择合适检查方法,并将两种方法积极结合,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C臂机定位在肥胖患者腰椎穿刺困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臂机影像引导定位在肥胖患者腰椎穿刺困难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ASA I~Ⅱ级需行腰椎椎管内麻醉且传统手法无法定位出腰椎椎间隙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C臂机影像引导定位腰椎穿刺组(A组)和传统常规腰椎穿刺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应用C臂机进行透视定位腰椎间隙,然后按直入法进行腰椎穿刺;B组采用人工手法定位腰椎间隙,然后按直入法进行腰椎穿刺,记录定位时间、腰椎穿刺时间、定位加腰椎穿刺总时间。结果:A组平均定位时间为(4.03±0.65)min,腰椎穿刺时间(皮肤消毒到穿刺针确认成功进入硬膜外腔)为(6.55±1.34)min,定位加腰椎穿刺总时间为(10.58±1.23)min。B组平均定位时间为(0.95±0.24)min,腰椎穿刺时间(皮肤消毒到穿刺针确认成功进入硬膜外腔)为(19.30±8.05)min,定位加腰椎穿刺总时间为(20.25±8.09)min,两组在定位时间、腰椎穿刺时间、定位加腰椎穿刺总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0例(100%)腰椎椎管内穿刺全部成功,B组26例(86.7%)腰椎椎管内穿刺成功,4例(13.3%)穿刺失败而用改其他麻醉方式。结论:C臂机影像引导定位肥胖患者腰椎穿刺,具有定位准确,缩短腰椎穿刺时间的优势,并能提高腰椎椎管内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袁增清 《中外医疗》2016,(5):194-195
目的:分析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CT及MR检查,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数据,MR检查结果作为实验组数据,以临床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该研究所选患者均为临床病理诊断确诊患者,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4.00%,椎间盘突出患者38例,椎间盘脱出4例;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6.00%,椎间盘突出患者42例,椎间盘脱出6例;组间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R检查的诊断价值高于CT检查的诊断价值,MR检查应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等离子刀装置进行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方法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80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型臂血管造影机监测下穿刺病变椎间盘,置入等离子消融电极刀进入髓核,进行射频消融处理3-5 m in.结果:椎间盘穿刺顺利,一次穿刺成功率100%。射频消融作用时间平均3.5 m in,症状消失38例,明显好转29例,中度好转8例,5例无效,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用等离子装置进行椎间盘髓核射频消融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而安全的新方法,利用适当的剂量和积极的手术后处理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R B Ye  J X Zhou  M X Gan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1):667-8, 645
35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examined by clinical diagnosis and CT scan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36 disc herniation (1 case of dual disc herniation). The radius vector of disc was 6.3 mm and the transverse diameter was 18.6 mm. There were 30 cases with sac of dura mater of spinal cord or nerve roots pressed and adhesive, yellow ligaments pachismus, lateral recessus filling and narrow bony lumbar vertebral canal.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means of manipulation. The clin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29 cases (82.8%) had superior effects and 33 cases were effective.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94.2%. CT re-scanning showed that disc reposition completely returned was 6 cases, and partially returned was 24 cases. The successful rate of the reposition by manipulation was 83.3%. The clinical analysis and CT showed that herniation of lumbar disc could be repositioned by means of manipulation. The reposition of herniation of disc was a key factor in clinical results but was by no means the only one. With regard to long duration of illness, repeated invasion, combined narrow bony lumbar vertebral canal, and non-improved central type herniation after a long period of treatment, the herniation of disc should be treated by oper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时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依据CT分型诊断,分别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306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常规进行CT检查,按CT图像特征进行分型,应用各个治疗方案对每型病人进行系统治疗,观察各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CT分型及治疗情况,(1)简单光滑型127例,牵引、推拿、休息等治愈率为733%。(2)破裂粗糙型139例,采用硬膜外注射类固醇,效果优良率占85.5%。(3)复夸混变型40例,其中37例最终手术才治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可进行CT分型,并据不同分型分别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的盲目性.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