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杞运用温经祛风散寒法治疗颈椎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杞教授主张颈椎病从痹论治,运用温经祛风散寒法治疗颈椎病是临床总结出的有效方法。本文阐述了颈椎病与风寒湿的关系,并总结了施杞教授以益气活血补肾为大法,辅以祛风温经散寒药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施杞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医已40年余.临床上善于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特别是对颈椎病的治疗,颇多心得[1].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在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累及相应的神经和/或血管,而引发的有着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2].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总结施杞教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用药规律并探索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09-2015年龙华医院施杞教授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医案265例,对纳入医案中的药物利用SPSS 21.0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总计使用药物202种,最常用的中药是川芎,柴胡,怀牛膝,党参,天麻5味药物。聚类分析发现施杞教授临证常用的药物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祛风湿药,圣愈汤和天麻钩藤饮是施杞教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核心处方。结论:聚类分析结果体现了施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血并重,重在肝肾,兼顾痰瘀,标本同治的学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施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可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施杞教授治疗颈椎病经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胡劲松 《中医正骨》2004,16(5):59-60
施杞教授是我国中医伤科名家,早年师从沪上骨伤科名家石筱山、石幼山先生,深得石氏真传.在几十年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中,致力于颈椎病的诊疗以及实验研究,先生结合石氏伤科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形成一套系统的颈椎病诊疗方案.作者跟先生随诊3年多,在诊疗之暇请先生释疑解惑,颇多收益,现将个人体会到的先生诊治颈椎病的特点、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姜宏教授,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全国重点中医临床专科——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师从我国骨伤科名家施杞教授,深得施氏真传。在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6.
黄满玉 《中医正骨》2012,24(1):72-74
施杞教授从医近50年,勤于临床,治学严谨,对多种骨伤科杂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在颈椎病的病因病机方面,施教授比较重视“慢喉痹致病”“风寒湿致病”“气血痰瘀致病”等理论,进一步完善了颈椎病的中医辨证体系;在治疗方面,提出了“从痹论治”“从咽论治”“从气血论治”“从动静平衡论治”等治则.  相似文献   

7.
施杞应用补肾法治疗颈椎病经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施杞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注重肾与颈椎病密切相关的理论,治疗颈椎病强调分初期、中期、末期而采取不同的方法,自始至终贯穿补肾之法。  相似文献   

8.
《中医正骨》2007,19(1):75-75
《骨伤综合征》一书已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施杞教授作序,资深骨伤科专家龙荫生、张留拴、冯峰任主编,张传礼主任医师主审,20余位骨科医师、专家参与编写。该书总结收集了国内外有关资料,是骨伤科教学及临床医师们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相似文献   

9.
姜宏教授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宏教授(1958-),现任全国重点中医临床专科——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其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施杞教授,对中医药治疗腰痛有较深的研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0.
施杞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师从石筱山、石幼山教授;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弘扬石氏伤科学术思想,探索伤科内伤辨证论治规律,深入研究伤骨科慢性损伤性疾病的防治,特别是在应用中医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施杞教授临诊,现将其运用经验方健髀汤治疗...  相似文献   

11.
关于"肌源性颈椎病期"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病是l临床常见病,传统上将其分为颈椎间盘源性颈椎病期、骨源性颈椎病期、脊髓变性颈椎病期三种专科分型。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肌肉系统在颈椎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作者在以上3种分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肌源性颈椎病期”,现结合导师施杞教授对颈椎病的长期临床经验及实验研究结果,再次对“肌源性颈椎病期”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施杞教授应用逐瘀化痰法治疗颈椎病经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颈椎病是由于慢性劳损或六淫外邪乘虚人侵,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瘀互结,气血失和,经脉不遂而发病。在中国传统医学古典医籍中虽没有这一病名,但无论是从病因病机上分析,还是从症状表现上看,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清代名医董魏如在其所著之《医极》中指出:“痹非三气,患有痰瘀”。可见,痰瘀与痹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从痹论治疾病时毋忘活血化瘀及祛痰通络。施杞教授乃沪上名中医,早年师从我国著名中医骨伤科大师石筱山、石幼山先生,深得石氏伤科之真传,如今从事临床已有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学生有幸侍诊案前。聆听教诲,临摹揣度,受益匪浅。先生宗古而不泥古,继承与创新,从痹论治颈椎病,遣方用药,屡奏奇效。现将先生应用逐瘀化痰法治疗颈椎病的经验略微整理如下,冀与同道共飨。  相似文献   

13.
从痉,痿证论治脊髓型颈椎病——施杞临床经验介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痉证和痿证是中医传统两大病症。施杞教授在对脊髓型颈椎病辨证过程中,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从痉证、痿证进行调治,疗效显著。他提出了颈椎病痉证的调治有化瘀法、泻腑法、逐水法,常用方如血府逐瘀汤、大承气汤、十枣汤(甘遂散)等;颈椎病痿证的调治有益中固本、补益...  相似文献   

14.
方坚  邓晋丰 《新中医》2006,38(3):14-15
邓晋丰是广东省中医院中医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第三批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委员会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委员会理事。邓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骨伤科疑难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运用中医理论诊治颈椎病有独到见解,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理论基础上,提出“不松则痛、不顺则痛、不动则痛”的见解,并制定相应治法。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颈椎病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由上海市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著名中医骨伤科学专家施杞教授,继承王子平的武术精华,积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和科研心得所创编[1]。该功法已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第  相似文献   

16.
名老中医李国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名老中医李国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025)李飞跃,李中伟主题词颈椎病/中医药疗法,李国衡,中医学家上海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李国衡教授,是魏氏伤科传人。他从事骨伤科临床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仅就李老对椎动...  相似文献   

17.
高春鹏  俞鹏飞  刘锦涛  姜宏 《新中医》2016,48(5):224-227
正姜宏教授现任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重点中医临床科、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其早年师从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施杞教授,继承石氏伤科"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学术思想,并融会吴门医派"络病学说",在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益气活血法并拟消髓化核汤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介  相似文献   

18.
孟宪杰教授从医50余年,对骨伤科多种疾病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上,孟宪杰教授重视气与血的关系;治疗上,认为骨伤科疾病不论活血或补血,均需调增气分之药,以增强血循动力。孟宪杰运用姜黄葛根汤治疗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从涵义、理论体系、疾病治疗方法及意义等方面,介绍施杞教授有关建设和发展中医骨内科学的思路和设想。认为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内容的中医骨内科学,不仅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更有其迫切性,可使中医骨伤科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为丰富和完整,并能更好指导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施杞运用圣愈汤治疗颈椎病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杞继承石氏伤科“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理论,以“益气养血,行气活血”为治则,将圣愈汤作为治疗基本方.从痹分期论治颈椎病。文章通过探讨圣愈汤的组成、历史沿革、临床各科应用,以及分析施杞用圣愈汤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辨证要点及加减变化,探析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