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翼腭窝CT图象之我见朱光第翼腭窝是颌面深部的重要结构,系位于上颌骨和翼突之间的三角形狭窄间隙;其内侧壁为腭骨的垂直板,前壁为上颌骨体的后面,后壁为翼突根部的前面,外侧经翼上颌裂与颞下窝交通。CT扫描可清晰地显示此窝。作者见到国内文献著述对翼腭窝的...  相似文献   

2.
翼腭窝肿瘤手术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改良Borbosa手术进路在原发或继发性翼腭窝肿瘤处理的疗效评价。方法:在Borbosa手术切口的基础上,把口内上颌结节的切口经翼下颌韧带外侧向下达磨牙后区,然后向前达尖牙处以更好地暴露翼腭窝。对利用该手术进路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翼腭窝肿瘤患者9例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4例肿瘤原发于翼腭窝,其中2例继发性地侵犯上颌窦;2例肿瘤原发于上颌骨;2例原发于腮腺深叶;1例为颅外脑膜瘤。9例均进行了术后3个月~9年6个月的追踪,其中1例术后2年2个月复发。结论:改良的Borbosa手术进路对翼腭窝肿瘤或翼腭窝肿瘤扩展进入上颌窦是特别有用的。  相似文献   

3.
翼腭窝是位于上颌窦后壁和蝶骨翼突前表面之间的一小块区域,很少有肿瘤原发于翼腭窝.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发生于翼腭窝的纤维黏液样梭形细胞瘤,并探讨其手术方案、治疗及预后.患者为58岁女性,CT显示右侧翼腭窝区呈结节状低密度影,增强CT显示翼腭窝区强化,边界不清,相邻的上颌窦壁强化,且与强化区相邻的上颌骨和右侧肌肉受压迫.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三维模拟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翼腭窝解剖的直观展示,加强学生对该解剖部位的理解,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方法应用Dicom数据进行翼腭窝三维建模。三维重建软件横断面窗口上翼腭窝及与之相通的骨孔位置创建sphere对象。轻度移动横断面窗口中各解剖位置上的sphere,在三维视窗中可以同时观察到各解剖位置上的sphere的移动情况。结果可将翼腭窝各切面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同时结合三维展示,学生易于理解翼腭窝的解剖结构。结论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在翼腭窝解剖教学中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翼腭窝区域的手术因为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使得发生在该区域的肿瘤切除具有巨大的挑战性。当翼腭窝的肿瘤累及上颌骨、进入上颌窦,腮腺深叶的肿瘤扩展进入翼腭窝时,广泛的切除通常是必要的。随着影像学、病理诊断学、外科技术、手术器械和重建技术的进步,颅底外科已成为多学科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本文就翼腭窝及翼腭窝邻近结构中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处理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大约50%~64%肝癌有肝外转移,但口腔颌面部转移少见,肝癌口腔颌面部转移常多见于下颌骨,翼腭窝转移极其少见。现将诊治的1例肝癌翼腭窝转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成人颅骨标本翼腭窝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成伟  罗济程  余强 《上海口腔医学》2000,9(3):135-137,147
目的 在CT上测量翼腭窝的有关径值和孔距 ,并探讨翼腭窝的形态。方法 对 2 0个干颅上左右两侧的翼腭窝行CT横断与冠状扫描 ,测量并观察翼腭窝各扫描层面的有关径线和形态 ,对所得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横断面上 ,翼腭窝上 1/ 4主要为凸面向后的双弧形 (88% ) ,其前后径与内外径最大值为 (6 .6± 2 .2 )mm和 (13 .7± 3.7)mm ;中 1/ 4主要表现为凸面相对的双弧形 (6 7% ) ,前后径与内外径最大值为 (6 .6± 2 .1)mm和 (12 .1± 2 .7)mm ;下 1/ 2全部表现为管形 ,直径为 (3.8± 1.7)mm。冠状面上翼腭窝上 1/ 4和中 1/ 4主要表现为斜的倒梯形(6 0 % ) ,余 40 %表现为斜的四边形 ,下 1/ 2全部表现为管形。圆孔位于眶下裂下方 (5 .2± 2 .3)mm处 ,翼管在圆孔内侧 (7.4± 2 .5 )mm和下方 (6 .2± 4.2 )mm。结论 翼腭窝形态多变 ,在不同层面可见到双弧形、波浪状、直弧形、弧直形、管形以及斜的倒梯形和斜的四边形 ;CT上采用合适窗宽和窗位 ,可对翼腭窝进行有关测量 ;根据所测翼腭窝各孔、裂间距 ,可推测病变是否侵犯以上孔隙  相似文献   

8.
翼腭窝是眶尖后下方的一个小间隙,窝内容纳有上颌动脉末段、上颌神经及翼腭神经节等,其解剖学研究对口腔科和耳鼻喉科临床非常重要。作者对翼腭窝的类型及体表定位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据此提出了阻滞上颌神经和针刺或封闭翼腭神经节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Attenborough 与改良Barbosa 手术进路对翼腭窝肿瘤暴露与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组选发生翼窝的肿瘤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行MRI检查确定肿瘤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按MRI显示的病变范围不同选择Attenborough或改良Barbosa 手术进路暴露病变区域并切除肿瘤。术后观察功能影响情况。结果:原发于翼腭窝的肿瘤患者4例,1例采用Attenborough手术进路,3例采用改良Barbosa 手术进路;继发性翼腭窝肿瘤11例,5例源于腮腺深叶的肿瘤均采用Attenborough手术进路,另6例选用改良Barbosa 手术进路。Attenhorough手术6例,术后患侧腮腺颌区明显凹陷,5例口干,2例患者额纹消失,1例患者不唇歪斜。改良Bar-bosa手术9例,6例患侧颊部凹陷,6例患者中5例行赝复治疗;另3例术后无畸形。术后观察3个月-9年6个月,14例无复发,1例术后2年2年月复发。结论:临床应用结果证实Barbosa手术进路应用于翼腭窝肿瘤优于Atten-borough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翼腭窝肿瘤侵犯硬软腭术后组织缺损颞肌修复重建的效果。方法在1998年2月-2003年1月5年,共有11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31—68岁,平均49.6岁。11例患者均为翼腭窝肿瘤侵及硬软腭者,手术均采用改良Barbosa联合侧颞部切口进路摘除肿瘤,术中遗留的硬、软腭缺损采用患侧前和中颞肌瓣修复。结果11例患者中,粘液表皮样癌4例,腺样囊性癌3例,骨肉瘤1例,低分化腺瘤2例,成釉细胞瘤1例。硬软腭缺损面积为30~50%,术后创面均一期愈合,肌瓣无坏死,4周后肌瓣口腔面粘膜化。术后患者进食与术前无差异,腭咽闭合无影响。结论使用颞肌瓣修复翼腭窝肿瘤侵犯硬、软腭术后缺损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翼腭窝是位于眶尖后下方、颞下窝内侧的一个狭小骨性间隙,窝内有丰富的血管、重要的神经等结构通过,众多起源于口鼻腔、眶内、颅中窝、颞下窝和鼻旁窦的病变均可累及此窝。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翼腭窝的解剖学及其相关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国人腭大孔和翼腭管的观察与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常利用腭大孔,翼腭管至翼腭窝阻滞(麻醉)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操作方便,麻醉范围与效果较为理想。因而,有关腭大孔和翼腭管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工作者所重视。作者旨在一方面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并为国人体质人类学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3.
翼腭窝原发肿瘤的CT诊断探讨(附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翼腭窝原发肿瘤的CT诊断探讨(附4例报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口腔科朱光第,汪维健翼胯窝原发肿瘤的文献报告不多。我们对4例手术证实翼跨窝受累的鼻咽部血管性肿瘤进行CT资料分析,就DLffi肿瘤的原发部位问题进行初步探讨。l病例报告例1,男,门岁。右鼻塞...  相似文献   

14.
由腭大孔进翼腭管达翼腭窝阻滞麻醉上颌神经的方法国内外均早有报道。翼腭管的平均长度为31mm,19%为弯曲的,以往的方法要求注射针由腭大孔进针,深达30mm左右,经过翼腭管直接将麻醉药注入翼腭窝内的上颌神经周围,由于19%弯曲翼腭管阻碍进针而降低了该麻醉方法的成功率。翼腭管内为丰富的血管,神经,长针注射时易于刺破血管神经,也可因注射针刺入圆孔进入颅内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临床上尚未广泛采用该麻醉方法。笔者认为在翼腭管的中段或前段推药,在注射压力的作用下,药物可被灌注到翼腭窝内而发挥麻醉作用。为了证实该设想,特设计用短针进入翼腭管麻醉上颌神经的方法,经实验及临床应用,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总结颞下窝、翼腭窝肿瘤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2007年我院翼腭窝、颞下窝肿瘤患者18例,其中良性肿瘤患者5例,恶性肿瘤患者13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瘤位置及良、恶性,选择手术进路、切除范围,酌情用组织瓣填充术腔,术后行放疗或化疗,随访3月~3年。结果:5例良性肿瘤患者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1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3个月~3年,生存期不足1年5例,生存期1.5~2年2例;6例生存期超过3年,且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对翼腭窝、颞下窝肿瘤手术治疗应注意其诊断及手术方法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颞下窝及翼腭窝区侧颅底受累头颈肿瘤的手术进路及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9年6月,15例颞下窝及翼腭窝区肿物并同时伴有侧颅底受累的患者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颅面联合入路10例、颞下窝入路3例,Weber-Ferguson加Lynch入路2例。结果:15例患者肿瘤全部切除,11例同期行颅底软硬组织缺损的修复。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偏瘫或脑脊液漏。结论:颞下窝及翼腭窝区颅底受侵肿物的手术入路应视肿瘤部位及颅脑组织受影响的程度而定。肿瘤切除同时行缺损修复可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翼腭窝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60个成人整颅、120个翼腭窝进行测量.发现翼腭窝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锥体型,有63个(52.5%);第二种为窄隙型,有20个(16.7%);第三种为中间型,有37个(30.8%).自行设计了两个体表定位点即.颧骨点、眶外下点.测出了两点至翼腭窝内侧壁和后壁的距离.从临床麻醉需要提出了两种新的上颌神经和封闭翼腭神经节的麻醉方法,临床应用315例,完成口腔颌面部大中手术219例.结果显示:有效率295例(93.65%),显效20例(6.35%),无效0.笔者认为该方法在应用中,具有效果良好易掌握,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翼腭窝颌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显微解剖研究,为颌面外科和颅底外科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以外侧颞下入路对12具成人湿颅标本行双侧翼腭窝显微解剖,观察颌内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毗邻关系,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颌内动脉翼腭段依其走行,可分为4型:Y型(20.8%)、T型(25.0%)、中间型(37.5%)和M型(16.7%),其分支走行变异常见;翼上颌裂下界距上牙槽后孔、眶下裂切迹和腭降动脉分别为15.5、32.0mm和24.7mm。眶下裂孔位置恒定,其至圆孔和视神经管颅口间的平均距离分别是13.34mm和23.13mm。结论:经外侧翼腭窝手术时,可借助翼上颌裂确认颌内动脉第3段及其分支的相对位置,通过眶下裂孔辨认圆孔和视神经管,以获得相对安全的手术界面。  相似文献   

19.
涉及翼腭窝和颅底的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治经验赵玉尧,陈志洪,王玉琴,李超,华泽权,宋九余本文总结了38例翼窝和颅底的肿瘤,对其诊断与手术治疗作初步探讨1;临床资料本文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9~79岁,以21~45岁多见。占68.4%(26/...  相似文献   

20.
《口腔医学》2017,(10):905-909
目的研究X线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和圆孔射频治疗上颌神经痛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2008—2015年收治住院的69例单纯上颌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3例,穿刺卵圆孔,患者采用Hartel前入路法,根据射频针尖至耳-床线的垂直距离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热凝。B组:36例,穿刺圆孔,采用弯针穿刺进入翼腭窝,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1 m L,X线定位圆孔穿刺方向,再穿入圆孔,X线下定位确定进入圆孔后行射频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针均准确位于圆孔内和卵圆孔内,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眶下区及上腭均有感觉迟钝。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两组3天有效率、术后复发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非患支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手术时间A组平均48.79 min,B组平均50.32 min;术中疼痛评分A组平均7.48分,B组平均2.92分;术中患者满意度评分A组平均2.64分,B组平均5.36分。两组在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术中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翼腭窝穿刺圆孔治疗上颌神经疼痛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