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病的治疗,目前有趋补之势,胃为后天之本,后天有病,多由气血寒热阴阳、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当先调整,使之归于平衡,非必以补,方能助其后天。胃与脾互为表里,脏腑络属。纳、运、升、降、润、燥六字,既概括了脾胃的生理特性,又体现了治法内容。即其中升、运、润三字,虽寓有补法之意,但也示人不宜呆补、漫补、壅补。因此,胃病的补法应补中有通,静中有动。使补而不滞,润而不腻,能升能运,以顺其脾胃升降或通降之性。胃病虽言初病多实,久病必虚,但必须结合临床实际,久病未必皆虚。例如久病由气入络,可表现为瘀痛实证或血瘀气滞;久病脾虚,痰浊困之,或久病及脾,运化失司,气滞于中,水湿不化,或复加情志、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梳理《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通补法的相关医案,从通补阳明、通补奇经、通补营卫、通补阳气4个角度分述其证治特色,从中下二焦宜通补、经络腑道通即为补、通补法用药整体以"温"为主3方面探讨其应用特点.以期指导临床更精准地使用通补之法,提高对因虚致实类病证的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来治疗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张仲景对补法的运用炉火纯青,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多次论及补法之运用,为后世医家运用补法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参考。仲景补法之运用可概括为清补与温补、峻补与缓补、通补与涩补、间补与正补,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贾英杰教授认为,胃癌核心病机是脾胃虚弱,浊毒内蕴,其病位在胃,故治以健脾和胃与黜浊解毒并用为主的“通补法”。通补并用,寓补于通,以通为用,“通”予邪出路,“补”以输送气血周流全身,“通补”以使浊祛正复,临证收获良效。“通补法”是贾教授治疗胃癌的重要思想之一,文章旨在总结贾教授30余载临证活用“通补法”治疗胃癌的经验,予临床医师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强调通补法的重要性。方法:列举骆常义主任运用通补法治疗内科杂病的临床验案。结果:通补结合的方法治疗内科杂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郭强  骆常义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329-329,199
通补法在骨伤康复中的应用较广泛,沿用的用期分治疗法:①损伤初期通补为宜,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为主;②中期需和补,以调和气血,接筋壮骨为主;③后期调补为重,以补益气血,健筋壮骨为主。将通补法作为损伤康复后期的主要治法,也就是“补而通之”,用补是为了通,通则能散能行,能助其疏通瘀滞之气血,促进骨伤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刘昆  孔令新 《光明中医》2022,(16):3008-3011
张炳厚教授擅治肾病,重视补肾,主张“凡病以通为用”,以恢复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恢复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运行,运用通补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通涩互施,疗效显著。济生肾气丸为通补法的代表方剂,温补配通利,不损真元,补而不腻,利而不伐。此文通过临床医案总结,分析张炳厚教授运用通补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通补开泄法治疗冠心病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补开泄法是新疆已故名老中医张绚邦教授所倡导的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通补开泄法将通法、补法、开泄法合而为一,以胸痹的病因病机及病理基础为立法依据,以五脏相关为理论核心,具有补心肺脾肾精元之气,补心肝之血,活血通瘀,开泄水饮、痰浊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9.
通补法在叶案中的应用甘肃省中医院(730050)赵川荣,廖志峰胃宜通补,这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现仅就《临证指南医案》有关内容分析如下,以就正于同道。一、通补的涵义所谓“通补”,在此有二重涵义。胃为六腑之一,胃肠一气贯通,虚实更替,在病...  相似文献   

10.
一、补与通胃病多涉及脾胃,脾病多虚,胃痛多实。虚则以气虚、阴虚见长,实则以食积、淤血、痰湿为首;虚痛宜补,实痛直通。补与通是互相联系,相反相成的。二者是提高胃病疗效的关键,不可举一废一。临床每见过于通降而致脾胃虚弱,胃痛迁延不愈,或过用补运之法,中焦气塞,壅滞不通,胃病加重的病证,应该寓补于通中,裨通于补中,方能顺应脾宜健运,胃宜通降,一升一降的生理特征,有助于疗效的提高。例如:刘××,男,38岁,住院号17477,1984年4月19日入院。患者二年来常感胃脘部疼痛,每于饭后0.5~1小时发作,持续2  相似文献   

11.
以运用补法治疗虚劳病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借助生活中“烧水”“生火”的现象构建隐喻模型,并将其作为始源域,将虚劳病使用补法的过程作为目标域,通过隐喻认知探讨虚劳病使用补法时需要避免的误区。具体来说,首先在煤炉生火过程中,通过拉风箱和掏炉灰的作用,隐喻虚劳病使用补法时应当补中有通,防止呆补形成壅滞的误区;其次借助在添柴生火的过程中,纸、木柴和煤3种材料点燃顺序的隐喻,指出在以“虚”为主要矛盾的前提下,补药需要循序渐进地增加,避免过于峻补的误区;最后借助水壶在水少的情况下烧水的隐喻,指出人体在阴阳两虚的状态下应采用阴阳互助、五脏均衡的补法,避免偏补所伤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正> 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在痹症类治疗吴姓案中有:“初补气血之中,必佐宣行通络之治。”(542页)又在胃脘痛门治戴姓案曰:“通补则宜,守补则谬。”所谓通补,即补中有通;守补即是壅补,壅补则有碍胃之弊。此语虽是在治痹、治胃脘痛中讲到,但实际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启示医者应用补法补方时,不能纯补,必须在补药中,配合  相似文献   

13.
以<温病条辨>中湿热类温病治疗中应用补益药的方剂为研究资料,通过对方剂配伍进行分析,指出在湿热类温病治疗中,补法有通补、守补及涩补之分.对湿伤阳气,而湿浊犹存者,以通补为法;湿热伤正,湿去八九者,则治以守补;湿热伤正,正气耗散者,又以涩补为法.  相似文献   

14.
脏病虚证补法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临床实践为依据,对用补法治疗脏病虚证的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认为五脏至虚皆生瘀浊,故五脏虚证当以通为补,补中寓通。  相似文献   

15.
劳淋为常见、难治的肾系病证.张炳厚教授认为,劳淋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伏,病位以肾、膀胱为核心,涉及脾、心、肝、小肠.病性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脾、肝、肾气血阴阳亏虚,为发病基础;标实责之于湿热,为发病因素,病理产物为瘀毒,可以互化.治疗上,张教授主张分期辨证论治,急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治以祛邪为主,强调利水通腑、泻火存阴、解毒散瘀;病情转化期,病性虚实夹杂,治以攻补兼施,强调补中有清,血肉充养,通涩并用,兼顾脾肾;慢性迁延期,以正虚为主,治以扶正为主,强调温固脾肾,阴阳互济;活用补肾八法之清补法,通补法、涩补法、温补法、峻补法、间接补法,同时创制专方,菌毒并治,随证加减,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急性白血病是邪毒入血伤髓的恶性病变,其阴液病变常以虚损为主,多兼实性病理,呈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变化.治疗上不能以补法一概而论,应根据病变中的虚实病理,权衡轻重,将补法与通法辩证结合,灵活运用,更有益于临床.兹就白血病阴液病变的虚实病理及治疗的补与通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青  詹青  琚坚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3):165-165,174
6 冠心病治疗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6.1 目的在于截断,关键在于"补"与"通" 冠心病辨证的关键在于分清虚实寒热及标本缓急,论治的关键在于正确使用补法与通法 (扶正与祛邪 ).  相似文献   

18.
刘喜明老师临床多用补肾法治疗老年病及妇科病,其具体包括:温补法、凉补法、填补法、涩补法、通补法,以针对肾虚偏寒、偏热、大亏、漏下、不通之证而立。五法后各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中华医典》古籍检索工具,借助知识考古学方法整理中医古籍中"肝无补法"的相关论述,探究其理论形成和历史演变过程。发现医家观点大致分为三种:"肝无补法"实乃前人谬误;虽云"肝无补法",然气血流通皆是补;认同"肝无补法",肝不可补。认为应当辨证地看待"肝无补法",不可执此观念而举世伐肝、泻肝;肝气慎补而肝血可补,肝之实证忌补而肝虚当补。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老中医王虚斋运用通下法的经验。采用先攻后补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后期,先补后攻法治疗前列腺肥大合并老年性便秘综合征,上病通下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鼻出血,上下交通法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