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内收肌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肌肉拉长超出其外展长限度,肌肉收缩超出其展长限度,肌肉收缩超出其所能承担的负荷。此外也有直接暴力的打击,若发病后治疗不当,治疗就会转化为慢性劳损。因此,该病的治疗手法及操作过程与疗效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病4 周内、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且患侧腕背伸时所测收缩肌电值=基础肌电值的患者60 例,分为2 组:对照组(n=30)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治疗组(n=30)应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共治疗4 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 应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 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00),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即使于发病早期,未检测到肌肉收缩肌电值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偏瘫患者上肢瘫痪肌肉的功能治疗,其疗效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3.
超声对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肌肉神经再支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超声有否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肌肉神经再支配的作用,我们对大鼠腓神经实行钳夹损伤造模并进行超声治疗4天。通过测量趾长伸肌收缩张力曲线及对神经、肌肉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和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表明超声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肌肉神经再支配。  相似文献   

4.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改善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临床疗效: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相比,二者的疗效是否有明显的区别。方法:选发病4周内的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A组30例,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B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次数:1次,日,5次,周,15次为一疗程。测定上述患者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肌力(MMT法)应用简式Fugl-Meyer功能评价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对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进行评测.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予以记录。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肌力及应用Fugl-Mever评价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进行评分的分值均有显著性提高,治疗组与对照1,2组疗效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偏瘫患者上肢瘫痪的肌肉的功能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患侧及健侧膝伸肌和屈肌在等长、等速向心和等速离心收缩时的功能特性及相互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Biodex System 3型等速测试系统对54例单侧膝OA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膝伸肌和屈肌的等长、等速向心及等速离心肌力测试。结果 膝OA患者患侧膝关节伸肌和屈肌在不同收缩模式下的肌力均较健侧显著下降(P<0.05),特别是在低速向心和低速离心收缩状态时的降低幅度尤为显著;同时患者的膝关节屈/伸肌肌力(H/Q)比值和动态控制率均提示其患侧肢体存在肌力平衡异常。结论 在对膝OA患者肌肉功能进行评定时,应选用等速肌力测试并同时分析其H/Q比值及动态控制率,只有这样才能对患者的肌肉状况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定。  相似文献   

6.
电针透刺面部穴位治疗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透刺穴位的方法配合电针刺激,利用针刺及脉冲电流对俞穴及局部肌肉有规体地刺激,增强肌肉的肌力改善面部肌肉肌力,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使肌肉产生节体住收缩,促进面肌功能的恢复,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肢截肢患者的常规康复治疗、残肢肌电信号训练程序以及装配肌电假肢的方法,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对20例截肢患者(22个残肢)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肌力训练、肌肉收缩控制训练和残肢并发症的处理。采用德国Otto Bock公司提供的肌电信号检测和训练软件系统进行肌电信号训练(分为基础肌电信号训练和视觉反馈训练两个阶段),并装配肌电假肢。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20例截肢患者22个残肢肌肉无明显萎缩,肌力好,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患者能较好地控制残肢肌肉收缩。装配肌电假肢20例(20个),所有残肢均能有意识地引出肌电信号,控制假肢的手指打开、闭合以及腕关节的旋转或肘关节的屈伸。 结论残肢常规康复治疗和肌电信号训练对装配肌电假肢,实现有意识地控制假肢功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是一种成熟的康复治疗技术,它是指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周围神经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以提高肌肉功能或治疗神经肌肉疾患的治疗方法。大量研究表明,NMES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1])。NMES在治疗脑卒中患者时,多刺激患侧三角肌、肱三头肌、腕背伸肌、踝背伸肌等肌群,引起相关肌肉节律性收缩,调节异常的肌张力,促进神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灸、神经肌肉电刺激、运动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小儿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灸、神经肌肉电刺激、运动治疗以及矫形支具(踝托)等方法对16例臀部肌肉注射后坐骨神经损伤患儿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肢功能情况及胫前肌、趾长伸肌肌力变化。结果 治疗16例中,痊愈2例,显效14例,所有患儿患肢胫前肌、趾长伸肌肌力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针灸等综合治疗小儿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显,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廖维靖  南登昆 《中国康复》1992,7(4):151-154
本文通过实验性周围神经机械损伤的模型,采用测量肌肉收缩张力曲线的方法,观察动物趾长伸肌(EDL)在神经损伤状态下的功能和形态变化。结果显示钳夹周围神经使其支配肌的收缩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组织形态观察结果与之相符。本文提示测量肌肉收缩张力曲线的方法可作为实验研究中评定神经损伤及其再生和/或功能恢复的手段。本文还对钳夹周围神经造成神经损伤的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临床上对肌肉功能的评价很受限制。由于种种困难,人们对肌力的物理检查容易作出错误解释。为了更准确地评价肌肉功能,有几位学者已检查了各种肌肉(包括拇指内收肌,小指外展肌等)的电生理学和收缩特性。然而,至今在临床实践中,对肌肉功能用量化表示上,尚无公认的标准方法。作者为了临床应用描述和评价了一种能间接刺激和给肌肉反应定量的方法。他们已研制出一种计算机控制的刺激和资料探测系统来分析复杂的肌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对下肢肌肉协调性的影响以及康复训练对肌肉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共选取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处于基线期)和6例年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速度编码相位对比MRI(VE—PCMRI)和表面肌电图(sEMG)评价膝关节屈伸运动中股四头肌和大腿后部及内侧肌群(恫绳肌和内收肌群)的肌肉协调性以及康复训练对上述肌肉的影响。结果 VE—PC MRI检查结果显示,在基线期间,患侧股直肌的最大运动速度较正常对照者显著降低(P〈0.01),且股直肌和股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达到最大运动速度的时间具有非同步性,而正常对照者具有同步性。患肢伸膝时大腿内、后组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共同收缩较正常对照者明显(P〈0.05),共同收缩主要归因于内收肌群的活动。sEMG结果表明,患侧股直肌和股二头肌在膝屈伸运动时的活动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各组间股内侧肌的活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的共同收缩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显著(P〈0.05)。经平均40d康复训练后随访发现,脑卒中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提高(P〈0.05),患侧股四头肌各部分肌肉活动趋向于同步性。结论 脑卒中患者股直肌和股肌的收缩具有非同步性,股直肌在脑卒中后其功能受损较严重。VE—PCMRI可定量评价在体肌肉功能活动信息,对于指导行之有效的个体化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同步肌电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肉的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可控动力来源。在随意运动和节律运动中,骨骼肌受来自不同层次的运动中枢的神经支配而收缩,内部肌纤维发生相应的一系列细胞膜去极化过程,就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肌电现象。所以说,肌电现象是肌肉收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A型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等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型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等疾病徐文桢文启芬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李作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646000)眼睑肌、面肌痉挛及局部肌张力障碍是神经科常见慢性疾病。多发生于成年人,主要表现为局部肌肉或肌群不自主的频繁收缩或痉挛。其病因及发病...  相似文献   

15.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特征的要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介绍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病理和临床特点及怎样理解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肌筋膜触发点是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的局限小区,挤压时疼痛和拉紧的带,引起牵涉痛和交感现象。静息下运动终板神经末梢处乙酰胆碱浓度增高,引起肌后连接持续去极化和持续性肌节缩短和收缩结节。慢性持续肌节缩短增加局部能量的消耗和血循环的减少,神经血管反应物质释放,致敏传入神经引起触发点疼痛。触发点诊断常依赖病理生理学的诊断标准。触发点治疗的可能原则是对受累肌的牵张,其次是想法刺激或破坏触发点。常用的方法有肌疗法、肌肉牵张和冷喷雾疗法、针刺法加肌肉牵张法、肉毒素注射加肌肉牵张法。同时,常需要辅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改善周围循环和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25侧周围性面瘫病人的康复疗效。治疗结果为:瘫痪肌肉的功能康复率优良的达80%。肌电电压测定及强度时间曲线电检查结果表明,动作电位与瘫痪肌肉收缩功能恢复程度相符,但强度时间曲线的恢复比肌肉收缩功能恢复要慢。在肌电生物反馈引导下,患者的主动锻炼比一般锻炼有规律,积极性高,能长期坚持,因而疗效较一般体疗的疗效高。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利用指压刺激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丘墟穴,观察对比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初步探讨指压穴位刺激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早期诱发肌肉收缩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 方法:30例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指压偏瘫侧丘墟穴,对比静息状态,刺激前、刺激即刻3s、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的平均肌电值(AEMG)、积分肌电值(iEMG)。 结果: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AEMG、iEMG刺激即刻明显高于刺激前,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AEMG、iEMG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第三个3s的AEMG、iEMG仍略高于刺激前(P<0.05)。 结论:指压刺激偏瘫侧丘墟穴可诱发偏瘫侧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提高上述肌肉的兴奋性,并且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良好。指压穴位刺激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易化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早期。  相似文献   

18.
慢性下腰痛患者腰部肌肉放电的均衡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下腰痛患者腰部肌肉放电的均衡性.方法:实验于2007-05在沈5H体育学院重点实验室完成.以14名健康受试者和14名慢性下腰痛患者为观察对象,让其在静力性收缩的条件下观察腰部肌肉放电的情况.使用表面肌电技术测量受试者腰部3个节段(L1,L2,L5)两侧最长肌、铭腰肋肌、多裂肌的放电情况,令受试者躯干分别在40%最大随意收缩和80%最大随意收缩的情况做等长收缩30 s,观察受试者腰部脊柱两侧肌肉的疲劳时的失衡情况.结果:慢性下腰痛患者腰部肌肉的最大随意收缩仅仅足对照组最大随意收缩的55%,与对照组相比慢性下腰痛患者腰部肌肉疲劳程度较低,可能与他们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最大随意收缩有关;慢性下腰痛患者腰部两侧肌肉失衡程度较大.结论:下腰痛患者出现疼痛时,其腰部两侧的肌肉活动重新分布;同时表血肌电可能成为一种无创伤地检测肌肉失衡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收缩是肌肉的主要功能,人体靠肌肉的收缩去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然而,适当地放松肌肉非常重要。肌肉僵直,即肌肉长时间的、不恰当的收缩,会导致肌源性的疼痛,甚至导致永久性的肌肉缩短。背痛经常是由于肌肉僵直所致,用适当的方法可以检验肌肉的顺应性以便确定背痛是否是由于肌肉僵直所引起。对于那些确实是由于肌肉僵直所引起的背痛,可以用运动疗法加以治疗。 1 检验肌肉顺应性的方法 (见图 1) (1)仰卧,腿伸直,手放在脑后坐起,注意脚跟不要离地。 (2)把腿曲起,重复上一个动作。 (3)仰卧,手放在脑后,双腿抬起至 30°,坚持 10s…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腿假肢对线对患者站立状态下膝关节肌肉活动特性的影响。探索最优对线的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针对矢状面不同的对线角度,采用NoraxonTM TeleMYO 2400R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测量健侧和残侧有关的10组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为保持站立状态下膝关节稳定,残侧股二头肌和股内侧肌的等张收缩程度高于健侧:调整矢状面对线角度会改变健侧的腓肠内、外肌和残侧股内、外侧肌的收缩程度,当腿管相对于接受腔的屈伸角从一60增大+60到时.以上肌肉的表面肌电绝对平均值变化幅度达一倍以上。而双侧股二头肌、健侧股四头肌肌群收缩程度几乎不变。结论:小腿假肢矢状面对线对患者站立状体下膝关节肌肉和健侧踝关节肌肉活动特性影响明显,以上结果为假肢的优化对线提供了直观定量的生物力学依据.可以结合残侧承重线、足底压力的分析,寻找指导对线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