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液学异常改变及临床特征。方法:对62例SLE患者血液学资料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象异常者为53例,占82.5%,以二系以上减少为主,46例进行了骨髓象检查,发现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40例,增生减低6例,表现为增生性贫血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骨髓象,47例诊断后做Coombs试验,9例阳性,血细胞减少者,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血象均有升高。结论:血液系统是SLE易损器官,SLE病人血液学异常较常见,其特点是血液学改变多样性,缺乏特异性,以二系以上减少常见,骨髓象表现增生活跃为主,对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学异常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住我院的30例 SLE 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骨髓细胞检查以及骨髓活检,观察其血象变化、骨髓象变化以及药物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本组 SLE 患者中,二系减少者10例(占33.33%),全血细胞减少者20例(占66.67%);(2)SLE 患者骨髓象的变化主要包括骨髓增生度、粒系增生情况、红系增生情况、淋巴细胞情况、血小板情况以及巨核细胞增生情况;(3)本组 SLE 患者治疗前后 Hb、WBC 以及Pt 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LE 骨髓损害主要为骨髓各系受抑,少数再生障碍,骨髓受累程度比外周血要轻,对外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细胞形态无异常者应警惕 SLE 可能;SLE 患者对相关药物的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异常改变的分析,以便临床正确地采取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临床、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艾滋病患者均伴有外周血细胞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减少,9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活跃,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减低。在40例艾滋病患者中,反应性早幼粒细胞增多者占15%,感染性骨髓象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各占5%,真菌感染性骨髓象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占2.5%,纯红再障和生成减少性粒细胞缺乏症各占2.5%。结论: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异常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不仅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从而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还与AIDS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异常改变,为临床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组共55例艾滋病患者,对其进行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外周血细胞三系减少;血红蛋白及白细胞二系减少的患者9例;白细胞、血小板二系减少的患者10例;单纯血红蛋白减少患者4例;单纯白细胞减少患者15例;单纯血小板减少患者5例;白细胞增高异常的患者3例.血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淋巴细胞相对比例大大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增高,且小部分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核稍向左偏移.经骨髓检查,36例患者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12例见有核细胞明显活跃,7例见有核细胞增生降低.另外,5例患者存在感染性骨髓象、4例真菌感染骨髓像,2例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骨髓象中,巨幼改变较普遍.结论:外周血细胞及核骨髓细胞的异常变化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其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进而干扰造血干细胞的增值和分化相关,同时还可能与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5.
40例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异常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勤  张会芬  李丽华  柳琳  台虹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82-4684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异常改变的分析,以便临床正确地采取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临床、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艾滋病患者均伴有外周血细胞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减少,9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活跃,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减低。在40例艾滋病患者中,反应性早幼粒细胞增多者占15%,感染性骨髓象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各占5%,真菌感染性骨髓象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占2.5%,纯红再障和生成减少性粒细胞缺乏痘各占2.5%。结论: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异常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不仅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从而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还与AIDS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SLE患者的骨髓象及血象特点。方法:对43例SLE病人的血象及骨髓象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SLE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占86%;另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约占53.48%;关节痛者69.76%;面部红斑65.11%,部分患者合并有口腔溃疡、脱发、四肢指趾端坏死、肝大、脾大及淋巴结肿大。SLE患者血象WBC、HB及PLT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仅1例正常;骨髓象增生活跃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出现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及嗜酸细胞增多,可见病态造血及核浆发育不平衡,部分患者有粒系成熟受阻。红系80%以上增生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混合性贫血。巨核细胞增生正常的占65.11%,另有少数增生减低或缺如。结论:SLE临床表现不一,多以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骨髓象可出现原始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对此类“SLE相关性血液病”应与原发性血液病相区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7例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H)或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7例IRH/IRP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象、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BMMNC-Coombs)试验、溶血试验、抗核抗体ANA和ENA抗体谱、T淋巴细胞亚群、染色体核型等以及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环孢霉素A等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反应。结果该组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血象呈三系、两系或一系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不低;骨髓增生以活跃或明显活跃为主(81.5%),红系比例多增高;BMMNC-Coombs试验阳性率为70.4%;6例(22.2%)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环孢霉素A等治疗有良好反应。结论 IRH/IRP是由于T淋巴细胞调控异常致B淋巴细胞产生针对骨髓未成熟造血细胞的自身抗体而使血细胞减少,BMMNC-Coombs试验对IRH/IRP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多数患者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SLE患者的骨髓象及血象特点.方法对43例SLE病人的血象及骨髓象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SLE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占86%;另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约占53.48%;关节痛者69.76%;面部红斑65.11%,部分患者合并有口腔溃疡、脱发、四肢指趾端坏死、肝大、脾大及淋巴结肿大.SLE患者血象WBC、HB及PLT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仅1例正常;骨髓象增生活跃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出现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及嗜酸细胞增多,可见病态造血及核浆发育不平衡,部分患者有粒系成熟受阻.红系80%以上增生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混合性贫血.巨核细胞增生正常的占65.11%,另有少数增生减低或缺如.结论SLE 临床表现不一,多以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骨髓象可出现原始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对此类"SLE相关性血液病"应与原发性血液病相区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外周血象部分指标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异常改变,以期减低将有血液学异常的SLE误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误诊率。方法收集2007~2012年收治的30例有血液学异常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以16例MDS病例为对照组。对患者血常规、骨髓象及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中有15例呈全血细胞减少,9例贫血合并感染伴白细胞计数增高,6例贫血伴血小板减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6例都呈全血细胞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一系或二系不等的轻度病态造血,其中6例可见中性粒细胞假性派-胡(Pelger-Huet)畸形形态学改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二系或三系以上病态造血,中性粒细胞易见假性派-胡(Pelger-Huet)畸形;结论对全血细胞减少并伴随中性粒细胞假性派-胡(Pelger-Huet)畸形形态学改变的病例,应进行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除外SLE,避免将SLE患者误诊为原发性MDS。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SLE的血液学异常特点。方法对66例SLE患者的血象、骨髓细胞学检查及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SLE可合并多种血液学异常,发生率达71.2%,以二系以上减少为主。结论狼疮性贫血病因复杂,可有铁、叶酸、维生素B。:缺乏、铁利用不良等非免疫因素所致,也有免疫因素所致。22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SLE骨髓损害缺乏特异性,大部分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损害较外周血轻,建议将SLE常规列为外周血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倩 《中外医疗》2013,32(3):30-31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异常改变,为临床上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该组共70例艾滋病患者,对其进行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并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0例艾滋病患者都有外周血细胞一系、二系或者三系的减67例患者(95.7%)的骨髓细胞增生活跃,3例患者(4.3%)的骨髓细胞增生减低。结论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异常时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它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进而干扰造血干细胞的增值和分化有关,同时还和AIDS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学改变情况。方法选取确诊为SLE且均处于活动期的43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制定的SLE分类标准及血液学异常的诊断标准,选取合适的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和体征,外周血象,骨髓细胞形态检查,骨髓铁染色及相关的免疫学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SLE血液系统异常的临床特点。结果①SLE的血液学异常发生率为69.8%。②SLE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均占55.8%,白细胞减少占39.5%,均以轻中度减少为主。③SLE更多侵犯二系及二系以上血细胞。④骨髓多见增生活跃,各系细胞比例及形态大多正常,粒系存在普遍的核左移;骨髓铁染色示铁储备不足;网状细胞与浆细胞均增生,淋巴细胞减少。⑤补体、免疫球蛋白水平与SLE血液学异常无相关性。⑥30例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或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大部分治疗反应良好。结论SLE血液学异常发生率高,侵犯血系广泛。骨髓改变轻微,巨核系受累较重。治疗重点在合理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性全血细胞减少症为一种原因不明的贫血.临床表现为严重贫血,出血,感染,肝脾及淋巴结无肿大等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似.实验室检查特点为周围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经多部位,反复骨穿始终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但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本文报道5例,并对与该病相似而易混淆的增生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白血病前期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血液学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5例IRP/IRH患者的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的形态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血象:全血细胞减少60%(15/25),两系细胞减少40%(10/25)。贫血占72%(18/25),网织红细胞平均值为2.15%。血小板减少占96%(24/25),白细胞减少占88%(22/2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或绝对值正常或增高者占92%(23/25),见到晚幼红细胞者占28%(7/25)。骨髓分析: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为活跃、明显活跃,占88%(22/25),有核细胞增生减低者占12%(3/25)。粒系比值减低占64%(16/25),比值正常和升高占28%(7/25)。红系增生活跃,明显活跃者100%,见幼红细胞造血岛者占44%(11/25)。粒,红两系均有病态改变。巨核系:巨核细胞数目正常,增多者占80%(20/25);数目减少者占加%(5/25),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占96%(24/25)。骨髓活检:红系或(和)粒系,巨核系增生表现占60%(15/25),减低表现占40%(10/25)。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25例均核型正常。结论IRP/IRH患者外周血象表现有共性,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缺乏特异性,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活检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三种方法各有所长,可以互补,联合应用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伴血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对34例外周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WBE〈4×10^9/L,或Hb〈100g/L,或Pt〈100×10^9/L)的骨髓涂片进行回顾性细胞形态学检查,并与2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以及14例健康对照者综合分析。结果34例SLE患者中24例(70.6%)骨髓发育不良,包括红系多核(三核或更多)10例(29.4%),巨幼样变8例(23.5%),Pelger—Hliet样畸形12例(35.3%),多核巨核细胞8例(23.5%),小型巨核细胞10例(29.4%)。结论在伴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中能观察到骨髓多系细胞发育不良,这些改变说明骨髓可能是SLE侵犯的靶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卓  吴海艳  周晋 《黑龙江医学》2011,35(2):81-83,86
目的 观察对骨髓增生活跃、网织红细胞计数>1%、排除白血病等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及无足够证据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和溶血性贫血的临床难于诊治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给予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2例符合上述条件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结果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有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形态表现.方法 观察25例SLE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结果 96%患者的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96%患者粒系增生活跃,88%患者红系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80%患者淋巴细胞相对减少,80%患者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但血小板减少,36%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72%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结论 SLE患者骨髓形态复杂多样,对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患者应常规做有关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HPS患者的血象和骨髓象细胞形态学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1例HPS患者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者10例,1例为增生减低,11例均检出嗜血细胞,嗜血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最低为2%,最高达8%;血常规检查以外周血细胞减少为主,WBC结果异常者占72.7%(8/11),RBC结果异常者占63.6%(7/11),HGB结果异常者占90.9%(10/11),PLT结果异常者占81.8%(9/11),外周血涂片镜检见异型淋巴细胞者占45.5%(5/11);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纤维蛋白原≤1.5g/L)者占63.6%(7/11)。结论:血常规检查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增生减低或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嗜血细胞在有核细胞中所占比例≥2%是诊断HPS的重要实验室指标,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查也有重要的价值。为了提高对HPS实验室诊断,应以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查为主要依据,以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查为辅助依据。当骨髓涂片中找到了吞噬有完整形态及数量不等的有核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噬血细胞时,结合临床其它检查,应高度警惕HPS,减少误诊或漏诊,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的骨髓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活动期的骨髓象变化 ,了解其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低倍镜观察 5 8例SLE患者骨髓涂片的增生程度及外周血涂片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结果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10例(17.2 4% ) ,增生活跃 47例 (81.0 4% ) ,增生减低 1例 (1.72 % )。结论 SLE患者血细胞减少 ,不是骨髓造血功能受抑 ,而是患者血清中含有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致外周血细胞破坏过多  相似文献   

20.
徐秀艳 《当代医学》2022,28(6):72-74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中噬血细胞增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分析凝血功能和血液细胞功能.结果 110例患者骨髓涂片检验显示,骨髓内的核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红细胞、粒细胞明显升高;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