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2.
血党又名矮茎朱砂根、九血管 ,系紫金牛科植物血党 Ardisia brevicaulis Diels。在浙江、福建、江西民间习称矮茶 ,其全株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症。经调查发现 ,血党对年老体弱、血虚、血流不畅所致的腰背疼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以及痹症年久不愈的治疗效果良好。血党主产于福建、江西、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 ,浙江西南山区有分布。由于民间用量较大 ,价格较贵 ,因此常有形态相似的多种同属植物混为本品 ,曾有病人诉说服用小叶矮茶后 ,身体有不良的反应。笔者发现病人所指的“小叶矮茶”为同科植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部分羊蹄类生药进行鉴别。为生药鉴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方法 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可以有效地对部分羊蹄类生药进行鉴别,所得分类结果与传统植物分类学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羊蹄类生药的快速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4.
北豆根含有大量的生物碱成分,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药理作用。现对近年来北豆根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玉葡萄根与茎的横切面、显微鉴别以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实验对比,以期将该植物的茎作为新的用药部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高血脂等的发病率不降反增,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果实类药食同源中药便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该类中药可长期食用且安全性高。现代研究表明,果实类药食同源中药富含多糖类成分,这些多糖具有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在系统地检索和整理国内外学者对果实类药食同源中药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近10年来果实类药食同源中药中多糖成分、结构和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该类中药多糖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为其保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扯根菜俗名赶黄草,为虎耳草科扯根菜属植物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Pursh的干燥地上部分.史载于明代<救荒本草>,现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十三册>附录.性平、味苦、微辛,为苗族民间草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1,2]、活血、平肝、健脾等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各型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等.  相似文献   

8.
皂角刺药学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1].皂角刺又名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我国对皂角刺的研究较偏重于生药鉴别和临床功效.本文对皂角刺的生药学、炮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王君明  崔大鹏  崔瑛 《中医学报》2011,26(11):1319-1321
目的:探讨黄药予二萜内酯类成分化学、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综述.结果:已发现的二萜内酯类成分主要有黄独素A-M、8-表黄独素乙酸酯等;二萜内酯类成分既是黄药子发挥抗肿瘤、抗炎、抗菌等作用的物质基础,也是其诱导肝毒性的毒性成分.结论:建议开展黄药子二萜内酯类成分的量效关系及...  相似文献   

10.
本品为小蘖科植物(心叶)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sagittatum(Sieb,etZucc.)Maxim、茅毛淫羊藿EpimediumpubescensMaxim、巫山淫羊藿EpimediumwushanenseT.S.Ying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koreanumNakai干燥地上部分。1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1.
中药肉苁蓉类的药源调查及原植物鉴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中药肉苁蓉类生药的药源,发现兰州肉苁蓉的新分布。对6种原植物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列出源调查表和原植物分类鉴定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香加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索近年来有关香加皮的文献,对其基源概况、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述,为今后新药的研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黄芪、丹参是常用的益气活血药对之一,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治疗,且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目前对于黄芪、丹参中的化学成分均有较深入的研究,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丹参酮ⅡA、丹酚酸B是黄芪和丹参中公认的活性成分。但二者配伍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配伍比例的研究较为浅显,在传统中药药效与现代药理作用的转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近年来黄芪丹参药对配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进一步提升该药对的基础研究,促进该药对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主产于北方,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本经》记载黄芩具有"主诸热黄疸,肠癖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的功效。近年来随着对黄芩组成成分和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也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文献检 索综述了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该类药物选择性抑制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数目。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且能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他汀类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开启了冠心病防治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6.
调查中药肉苁蓉类生药的药源,发现兰州肉苁蓉的新分布。对6种原植物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列出药源调查表和原植物分类鉴定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皂角刺,又称天丁、皂针等,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主要产于江苏、湖北等地,全年均可采收,民间及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凝血和抗癌等作用。我国对皂角刺的研究不多,较偏重于生药鉴别和临床功效。本文对皂角刺的鉴别、炮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