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喂养方式下脑卒中病人胃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有关经鼻空肠管喂养与鼻胃管喂养脑卒中病人胃肠并发症发生情况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Man5.3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合计样本量5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采用鼻空肠管喂养能够降低腹胀发生率[OR=0.11,95%CI(0.04,0.29),P0.01]、腹泻发生率[OR=0.45,95%CI(0.27,0.75),P=0.002]、呕吐发生率[OR=0.10,95%CI(0.04,0.22),P0.01]以及食物反流发生率[OR=0.14,95%CI(0.08,0.25),P0.01]。[结论]脑卒中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如病人的胃肠功能未受损,建议优先选择鼻空肠管喂养,以更好地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
黄琳 《全科护理》2016,(34):3617-3618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在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采用鼻空肠管进行术后肠内营养的食管癌病人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食管癌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营养支持的耐受性、营养情况、营养期间体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性高于对照组,营养后7 d的白蛋白、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第7天时体重下降小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胃潴留、呕吐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空肠管能够提高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和营养效果,减少病人的体重丧失,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郭庆凤  马丽娟  郭晓霞  宋淑平 《护理研究》2011,25(31):2873-287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手术病人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0年1月—6月行食管癌手术的33例病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肠内营养。将2009年5月—12月行食管癌手术的37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术中放置胃肠减压管直至经口进食。比较两组病例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提前,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病人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果胶加间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及热量达标率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入住神经内科且需要留置胃管行肠内营养的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鼻饲蕊福平果胶加间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持续输注。比较2组患者1周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包括呕吐、腹泻、便秘、腹胀、误吸、胃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比较肠内营养实施第3天、第7天2组患者热量达标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肠内营养期间呕吐、腹泻、误吸、腹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胃潴留、便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3天、第7天,观察组的肠内营养热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果胶加间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与连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相比,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腹泻、误吸、腹胀、呕吐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早期热量达标率。  相似文献   

5.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提高手术耐受,增强免疫力,减少合并症具有重要意义。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的营养支持方式,以往我们多采用单腔鼻肠管喂养,但是由于术后胃肠减压管、鼻肠管、氧气管等多管并存于鼻腔,患者很难耐受。对此,2004年11月-2005年8月我科应用三腔鼻空肠管对32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开展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腔鼻空肠管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的患者(观察组)与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收治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对照组)做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均遵医嘱进行给予禁食,胃肠减压,使用奥美拉唑抑制胃酸药、止血药物,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对照组患者在出血期间行肠外营养治疗;实验组给予留置三腔鼻空肠管,胃肠减压的同时行肠内营养。观察血性胃液恢复至正常胃液所需时间,从开始治疗至治疗10天后血清总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的结果及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有无出现发热、便秘、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经过胃肠减压引流血性胃液恢复正常时间平均需要(18.25±2.41)d,观察组平均需要(14.16±2.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天时,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腔鼻空肠管能够在持续胃肠减压的同时行空肠营养,有利于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手术病人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0年1月-6月行食管癌手术的33例病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肠内营养。将2009年5月-12月行食管癌手术的37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术中放置胃肠减压管直至经口进食。比较两组病例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提前,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病人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回抽胃液法监测胃残余量,观察组患者采用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达标情况、营养状况、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第5天,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51.7%;肠内营养第7天,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4 d时,观察组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和上臂肌围分别为(216.4±16.4)g/L、(37.5±5.3)g/L、(9.4±0.7)mm和(20.6±0.7)cm,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83.5±12.5)g/L、(32.8±4.2)g/L、(8.4±0.8)mm和(19.0±0.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腹胀、腹泻、腹腔高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4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观察组未发生。结论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应用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率,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患者从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5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插普通胃管行胃肠减压,术后行静脉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行胃肠减压,术后早期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营养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营养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可以进行术后胃肠减压;鼻肠管置管到空肠输出袢,作为术后肠内营养的输入管道,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维生素B12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按照常规鼻胃管肠内营养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内关及足三里注射维生素B12。 结果 穴位注射3天后实验组胃潴留、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呕吐及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穴位注射能降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11.
杨秋月 《当代护士》2008,(11):71-72
目的探讨改良鼻空肠管饲法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9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采用改良鼻空肠管饲法,用输液瓶装营养液接输血管以输液泵控制持续匀速滴注,对照组采用传统鼻空肠管饲法,用注射器抽取营养液分次间歇灌注,比较2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明显减短(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鼻空肠管饲法在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鼻空肠管饲法。  相似文献   

12.
梁云 《护士进修杂志》2014,(23):2194-2196
目的 探讨三腔喂养管应用于重度烧伤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烧伤科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2例重度烧伤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1)和对照组(n=21)。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休克、创面处理及给予抑制胃酸、禁食、胃肠减压治疗。对照组患者休克期过后行肠外营养治疗;实验组给予留置三腔喂养管,胃肠减压的同时行肠内营养。观察血性胃液恢复至正常胃液所需时间,入院时及伤后20 d进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经过胃肠减压引流血性胃液恢复正常时间为(16.8±3.2)d ,实验组为(13.46±2.7)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20天时,实验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腔喂养管能够在持续胃肠减压的同时行空肠营养,有利于重症烧伤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3.
胡芳 《中国临床护理》2012,4(6):501-502
收集十二指肠残端瘘、胆肠吻合口瘘、胃肠吻合口瘘、肠瘘、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等患者的外漏消化液,经鼻空肠营养管回输至肠道。全组21例患者在长时间大量丢失肠液、胆汁的情况下,通过回输消化液并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患者体重恢复明显。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选择消化液回输的最佳时机、做好鼻空肠营养管的护理是消化液回输并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钱雅芬  汪虹 《全科护理》2014,(12):1079-1080
[目的]探讨三腔喂养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对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使用福瑞可三腔喂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及辅助胃肠减压的护理。[结果]21例病人在置管后即进行胃肠减压,置管后24h经X线片证实到达空肠后逐步加量开始进行肠内营养。[结论]三腔喂养管置管后的正确护理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67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鼻空肠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不能耐受和中转手术者实施静脉营养,加强鼻空肠管及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及病情观察,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炎症及营养情况。结果大部分病人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实施顺利,肠内营养治疗组病人较静脉营养治疗效果好。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科学的护理有助于肠内营养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唐蕾  丁飚  赵千隽 《家庭护士》2007,5(10):26-27
[目的]探讨空肠造瘘病人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病人15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空肠造瘘管内注入肠内营养液时对其温度、速度加以控制.对照组则对其的温度和速度不采取限制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最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76例病人中腹泻34例,占44.7%,腹胀、恶心、呕吐24例,占31.5%,无任何反应16例,占21.1%.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通过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和营养液温度可降低腹泻、腹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肠造瘘病人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病人15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空肠造瘘管内注入肠内营养液时对其温度、速度加以控制.对照组则对其的温度和速度不采取限制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最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76例病人中腹泻34例,占44.7%,腹胀、恶心、呕吐24例,占31.5%,无任何反应16例,占21.1%.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通过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和营养液温度可降低腹泻、腹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空肠造瘘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25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24)和对照组(n=130)。对照组采用鼻十二指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并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改良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同时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肠内营养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营养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营养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空肠造瘘营养管留置时间长,营养支持效果好,同时予以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对3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观察组,术后采用鼻空肠管营养支持。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术后采用鼻胃管营养支持,比较2组的营养支持的耐受性、营养情况、营养期间体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营养7 d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的耐受性高于对照组,营养第7天时体质量下降小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胃潴留、呕吐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空肠管营养支持能够提高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改善营养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减轻肠内营养的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方法本科食管癌术后患者8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5例),2组均采用肠内营养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加用手法按压中脘、下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穴位方法,观察2组首次排气、排例时间以及使用肠内营养后腹痛、腹胀及耐受度。结果实验组的首次排气、排便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使用肠内营养后腹胀、腹痛率少于对照组(P0.05),对肠内营养的耐受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压可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