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护理技能培训对患者床旁检测(POCT)末梢血糖值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护士30名,为危重症患者进行POCT血糖检测,同时检测静脉生化血糖,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30名护士进行POCT末梢血糖检测理论和技能培训,再为患者检测POCT末梢血糖,与静脉生化血糖比较。结果培训后测得的POCT末梢血糖值(7.649±3.102)mL/L更接近生化血糖值(8.364±2.626)m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技能培训可以提高护士对危重症患者POCT末梢血糖值的准确性,对正确指导临床实施合理安全的诊疗措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远  鄢燕  彭群英  唐慧 《护士进修杂志》2014,(14):1296-1297
目的:探讨新型标准化视频宣教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00例孕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头健康宣教模式;实验组采用标准化视频进行集中互动式健康宣教模式。结果实验组孕产妇对宣教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宣教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护士用于健康宣教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标准化视频集中互动式健康宣教,有利于强化宣教力度,节省护士宣教时间,提升护理宣教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士培训考核手册的建立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相关理论,在我院建立规范化护士培训考核手册,对我院120名护士进行培训。对培训前后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护士对患者疾病与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医生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1)本组护士培训前理论成绩合格率为70.8%(85/120),培训后为93.3%(1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前技能成绩的合格率为65.8%(79/120),培训后为95.8%(11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2)培训前与培训后护士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在培训前与培训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培训前与培训后,护理不良事件(如交班遗漏、呼叫后反应慢、药物外渗、发错药以及压疮等)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培训前后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培训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的统计学意义(P〈0.01)j结论规范化的护士培训考核手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护士的理论、技能、规范化用语、医患对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提高作用,应该在科学建立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士培训模式的转变对提高医院优质护理内涵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名护士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护士接受院内常规护理培训模式培训,观察组护士采用转变的护理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对两组护士在培训前后从护理工作的模式、服务流程、文书书写以及护士绩效考核等方面对优质护理工作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士在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过程中,主动性显著增强,能主动巡视患者,观察组患者平均满意度为(95.15±5.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3±5.0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3.25±0.55)分,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满意度上升为(4.01±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培训模式的转变能提高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的工作效率及质量,能明显增进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护士的培训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培训评估圈模式提高眼科手术室在职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6—12月对60名护士运用培训评估圈模式,对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方案。分别在2011,2012和2013年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对能力及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2013年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对能力得分分别为(84.63±4.69),(83.27±3.79),(88.67±4.66)分,分别高于2011与2012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24,14.30,32.45;P<0.01)。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与护士满意度2011和2012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和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训评估圈模式用于提高眼科手术室在职护士的核心能力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模拟病例式教学法在儿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培训专家小组。结合儿科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意外、突发事件和常用的操作技能,整合成综合病例,由培训专家小组对35名低年资护士进行理论授课和情景模拟培训和考核。培训前、培训后1年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考核及病人满意度测评。结果通过实施模拟病例式教学法1年后,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成绩比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培训前后患者满意度测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模拟病例式教学法使儿科低年资护士能更快地胜任专科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专科医院门诊护士多元化培训模式的实践效果。方法依据辅助生殖专科医院门诊护理特点,制订培训目标,采取一对一培训、集中授课、情绪管理培训等多元化方式,结合21d效应理论的应用,对门诊在职的16名门诊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规范化培训。结果培训结束时护士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护士自评情况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多元化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辅助生殖专科门诊护士规范化作业的依从性,提高护士的专科核心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三甲医院骨科护理工作量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和骨科护理工作量评估量表对132名骨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职称、护龄的护士护理工作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26.988,23.654;P<0.05);不同职称、护龄的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56.988,47.081;P<0.05)。护士工作量同工作满意度的总体呈显著负相关(r=-0.292,P<0.01)。回归分析显示职称、护龄、工作量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预测系数分别为0.351,0.275和-0.356( P<0.05)。结论护理工作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有重要影响,提高其业务水平,合理排班是提高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能级进阶模式在ICU的实施效果。方法以Benner“从新手到专家”理论实践为基础,实行ICU护士能级管理,制定各能级进阶模式。对实施能级进阶模式前后护士理论及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护理质量、护理科研论文数量、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实施能级进阶模式后,ICU护士理论与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明显提高,理论平均分从实施前的(80.25±2.52)分提高至(87.56±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86,P<0.01)。操作平均分从实施前的(85.54±1.87)分提高至(92.35±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28,P<0.01)。发表论文及科研立项明显增多,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0.05±2.53)分提高至(67.74±2.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00,P<0.01)。结论实施能级进阶模式可有效提高ICU护士的核心能力,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为临床护士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达到持续发展护理队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模式,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建立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小组、制定职责和工作计划、定期考核培训及质控等构建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模式,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实施规范化管理模式,并对规范化管理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现场检查及操作考核,利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模式组建、实施前后,全院442名护士对POCT进行血糖监测的知识掌握程度由实施前的(35.54±7.96)分提升到(87.24±4.27)分;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小组37名联络员的成绩由实施前的(59.65±5.22)分上升到(91.69±4.38)分;38个拥有POCT的科室质控结果由实施前的(52.34±6.85)分提升到(95.47±4.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0.33,28.60,32.18;P<0.01)。结论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模式规范了血糖监测的管理;提高了联络员及全院护士对血糖监测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缝护理模式对小儿外科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择期进行外科手术患儿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采取相关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则采取全程无缝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统计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局麻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愿意与护士沟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患儿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护士的工作素质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分层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中使用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护士分层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中使用的有效性,改变护理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全院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设立专科护士(N4)一责任组长(N3)一高级责任护士(N2)一初级责任护士(N1)一助理护士(N0)五层分层级管理模式,做好护士分层级培训与考核,职责明确,实行责任包干制,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实施层级的工作权限与绩效考核。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等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护士对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明显增加(P〈0.01),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责任包干制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及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提高了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安全忧患意识三步教育法在临床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科实习的180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常规岗前培训结合安全忧患意识三步教育组(研究组),以及单纯岗前培训教育组(对照组),每组各90名护生。不同带教措施结束后观察两组护生的护理工作情况、护理投诉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仪器使用不良记录。结果经过不同带教措施后,在实习2周、4周研究组护生的主要护理工作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同组间比较,随着时间的延长,研究组服务态度升高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三查七对”执行情况下降,服务态度升高,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无菌操作执行情况升高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实习结束后,研究组无论是在护理投诉还是仪器使用不良记录方面均较对照组减少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0.05,P<0.01);研究期间我科共出院患者821名,在患者满意度上,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不断加强安全忧患意识教育,不仅可促使护理实习生自觉加强责任心,端正服务态度,而且可有效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合作模式对护士床边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使医生、护士、患者更加满意。方法制定出从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一整套的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采用调查表,对医护人员对医护合作态度得分、床边综合能力考核结果、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等数据,与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前,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4.06±0.39),(4.18±0.41),(4.03±0.36)分,实施后分别为(4.42±0.41),(4.38±0.26),(4.36±0.38)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895,7.0062,3.5418;P<0.01)。床边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临床效果评分在病情掌握、并发症预防、理论知识、专业护理能力方面实施后分别为(4.81±0.31),(3.59±0.24),(3.92±0.44),(3.91±0.40)分,较实施前的(3.04±0.55),(2.91±0.31),(3.29±0.26),(3.67±0.47)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11,19.000,13.503,4.260;P<0.01)。结论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的专业护理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充分发挥护士的优势,有效地促进医护合作,达到患者满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改变排班模式将护理单元缩小,保证患者住院期间得到固定护士的连续性护理。结果患者知道并能称呼主管护士的叫出率由实施层级全责护理前的31.71%上升至76.14%(P〈0.01);在与干预措施密切相关的6个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有利于提供连续性护理服务,使护士树立“我的患者”的观念,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现代医学模拟教学在社区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参加实践技能培训的42名社区护士为干预组,采用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选取2010-2011年45名护士为对照组,采用轮转科室传统培训。比较两组护士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15项技能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静脉输液合格率干预组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5)。干预组护士对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满意度为95.24%,增加自信心满意度为90.48%,培养学习自主性满意度为88.10%,操作更规范化满意度为83.33%,均高于对照组的33.33%,42.22%,31.11%,4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5.803,19.932,31.840,11.408;P<0.01)。结论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采用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社区护士技能培训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兴趣、培养自主性、增加自信心,提高学员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低血糖反应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60例50岁以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的血糖进行监测,以探讨术后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低血糖总发病率10%(P<0.05),其中PTCA+支架术低血糖发病率2.94%,冠脉造影术 血糖发病率为19.2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禁食时间有显著关系(P<0.01);与年龄有一定关系(P<0.05)。对策(1)重视饮食指导,开放饮食;(2)加强血糖监测,尤其是老年人和应用影响血糖药物者;(3)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18.
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门诊医护人员洗手消毒情况,制定改进措施。方法对2006~2008年门诊各科室医护人员洗手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分析。结果2006~2008年合格率分别为84.21%、92.06%、99.25%,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生与护士洗手消毒合格率比较,护士为93.50%,医生为89.23%,护士洗手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医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洗手消毒行为,增加洗手设施、加强培训考核、奖惩可提高洗手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表在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 PD)置管术后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D置管患者140例按照置管顺序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置管术后常规护理结合PD护士7 d培训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责任护士与PD护士实施全程护理路径表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个月腹膜炎发生率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53±2.52)d,住院费用为(1.83±0.49)万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7±3.99)d,(2.367±0.51)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30,4.579;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7.44±1.31)分,健康教育合格率为9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9±1.71)分及7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χ2值分别为-3.654,5.016;P<0.05)。结论采用PD置管术全程护理路径表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可明显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及术后1个月的腹膜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培训对洗手的知识、程序的掌握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查一所教学医院的160名实习护士,通过培训前后对照比较洗手知识、程序地掌握及实际效果。洗手知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洗手程序通过观察法,洗手效果采用细菌培养方法。结果 知晓脱手套后应洗手培训前只有71.88%,培训后为98.75%(P〈0.01)。洗手方法和程序的合格率也由23.13%提高到86.25%(P〈0.01)。手的细菌学监测结果也由接受培训前合格率33.75%,提高到培训后的86.25%(P〈0.01)。结论 培训能改善洗手知识、程序的掌握情况,提高洗手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