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使用诺和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每餐固定胰岛素注射部位:每日注射2次者,早晨进行腹部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每日注射4次者,早晨和下午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上臂注射,睡前进行臀部注射.对照组随机选择注射部位.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0).结论 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使患者血糖早日达标.  相似文献   

2.
李金花 《当代护士》2014,(12):25-27
目的探讨PDCA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掌握自行注射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PDCA模式(观察组,n=30)和常规法(对照组,n=30)进行护理干预。比较3周后2组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情况、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PDCA模式可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对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够逐渐让患者自行规范注射胰岛素,有助于血糖平稳达标,从而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顺应性,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轮换记录单在糖尿病患者注射部位规范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要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记录单结合注射部位轮换卡,对照组在腹壁处、大腿外侧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观察两组注射部位皮肤情况、疼痛、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局部红肿、皮下硬结、疼痛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时,运用注射部位轮换记录单结合注射部位轮换卡,可以减少注射部位并发症、减轻注射时疼痛感、不易导致血糖波动,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规范使用胰岛素注射部位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7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注射部位不固定,随意性较强;观察组则规范而有序的、有计划的使用注射部位,且每个注射部位采用网格式划分,每个注射小区2.0cm×2.0cm大小并做标记,一个注射部位的注射小区用完后换至对侧。两组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尹彩兰 《天津护理》2011,19(4):195-196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对照组25例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效控制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低血糖的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后通过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达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俞冬梅 《中国临床研究》2014,(12):1496-1498
探讨胰岛素泵和传统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而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24 h内血糖水平的变化、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的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点血糖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血糖达标的时间短于对照组(t=5.903,P〈0.01),实验组胰岛素的用量少于对照组(t=9.032,P〈0.01)。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43%vs 19.51%,χ2=4.493,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疗效优于传统胰岛素注射治疗,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160例妊娠糖尿病围术期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血糖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12.5%,P〈0.05),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降糖达标时间快,血糖平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痴呆患者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胰岛素注射部位实施规范管理技能及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配合程度,注射部位规范轮换情况,注射部位并发症,血糖达标时间,出院2周后注射部位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规范注射胰岛素部位的配合程度及注射部位规范轮换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部位无并发症,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出院2周后胰岛素规范注射部位依从性较干预前明显提高。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痴呆患者实施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认知干预,能提高患者安全注射胰岛素的技能及准确率,减少用药并发症,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董晓江 《全科护理》2014,(31):2971-2972
[目的]探讨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规范使用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将88例糖尿病病人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模式。评价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胰岛素注射技术并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3个月后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注射技术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有助于规范糖尿病病人规范使用胰岛素,并能有效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将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总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均达标,但观察组能更快更稳地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减少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较好控制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轻患者多次注射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指定位教学法对胰岛素注射患者部位轮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6月使用胰岛素注射笔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胰岛素注射轮换指导,观察组给予五指定位教学法进行注射轮换指导。出院后3个月,比较患者注射部位轮换情况、注射部位皮肤组织情况和日常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规范轮转部位正确率较对照组高(P<0.05),而皮下硬结和脂肪萎缩发生率、空腹血糖和糖化氧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五指定位教学法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部位的更换,减少因重复注射同一部位对皮下组织造成的损伤,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病房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住院的60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泵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实施规范化管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用泵天数、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胰岛素泵相关故障及胰岛素泵知识、操作技能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较强化治疗前明显改善,均可以控制血糖达标(P(0.01)。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快达标(P(0.05),达标时早餐后2h及睡前血糖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针头脱落、导管堵塞、注射部位皮肤感染及硬结、胰岛素泵机械或电子故障等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知识及操作技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实验组掌握更好(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规范化管理能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泵治疗的认可程度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景良洪  贺英  陈登蓉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96-199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组(40例)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组(40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反应。结果:胰岛素泵治疗组使血糖达标时间及所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是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控制血糖的安全有效、简便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诺和锐在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诺和锐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诺和锐组和诺和灵R组,各50例,均用胰岛素泵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糖,比较两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点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诺和锐组达到血糖控制良好所需时间较诺和灵R组缩短(P〈0.05),且胰岛素用量减少(P〈0.05)。结论:诺和锐用于胰岛素泵能有效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B组于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的方法控制高血糖,药物剂量根据血糖高低调整.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甘精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中效胰岛素组(P〈0.05).尤其是夜间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甘精胰岛素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病人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在糖尿病合并感染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68例,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36例(CSII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32例(MSII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变化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总天数等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CSII组对空腹血糖的控制优于MSII组(P〈0.05),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MSII组(P〈0.01,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可迅速控制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诺和笔在儿童Ⅰ型糖尿病强化降糖疗效中的差异及护理方法。方法:将Ⅰ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监测两组患儿的血糖变化,观察与比较血糖达标所用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相比,在血糖达标所用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使用胰岛素泵的降糖效果优于使用诺和笔注射,胰岛素泵的护理方式优于诺和笔。  相似文献   

19.
曾艳霞 《中国疗养医学》2014,(11):1008-100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05—2013-10来院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8例,试验组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同组对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血糖控制平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皮下注射时运用腹前壁时钟定位固定法与运用随机注射法注射时出现的疼痛程度、血糖控制情况及肌肉萎缩、局部红肿、皮下硬结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4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两组胰岛素注射方法一致,观察组行皮下注射胰岛素时运用腹前壁时钟定位固定法;对照组行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1000次,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血糖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强度均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时,运用腹前壁时钟定位固定法注射胰岛素既可以减轻注射时疼痛,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胰岛素的作用能正常吸收,从而减少了血糖的波动,保证了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治疗,也能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