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常见的卤代烃类工业有机溶剂,少数接触工人可出现以严重皮疹、发热、肝损害和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本文从该病的临床表现、皮损的临床分型、职业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及机制,以及预防措施5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有关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研究进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初,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无论是在医学上还是工业上,应用十分广泛,仅发现少数轻度皮肤和肝脏损害病例,严重皮肤损害病例十分罕见,自1947年SCHWARTZ等首次报道至今,国外也仅有21例严重皮肤损害病例。但广东从1988年在国内首次发现TCE引起的严重剥脱性皮炎病例至今,已发现270多例严重皮肤损害病例。这组病例均为接触TCE工人,以严重皮疹、发热、肝损害和浅淋巴结肿大为主,因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严重的药疹相似,我们称之为“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这组病例表现特殊,发病机制未明确,病死率高,后果严重。为探索该…  相似文献   

3.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3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3例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例,分析探讨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分析3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检验结果及治疗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但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不一,可伴随其他器官损害表现,经激素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临床表现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除皮肤、肝脏、淋巴结损害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器官损害。提示在今后诊治本病的过程中,需加强对多器官损害的观察,以提高对该病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预防措施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自 198 8年以来 ,广东省先后在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接触工人中发现以皮损 (严重的药疹样皮炎 )、发热、肝功能损害和浅表淋巴结肿大为表现的病例 12 0例 ,死亡 2 0例。因其发病特殊 ,后果严重 ,诊断不易 ,且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现有对有机溶剂中毒的预防措施效果甚微。这确是三氯乙烯职业危害遇到的新问题[1] 。与以往报道的职业中毒不同 ,这是老毒物在新的经济组织的生产条件下发生严重损害的典型例子。研究预防以药疹样皮炎为表现的三氯乙烯职业损害 ,不仅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也具重大的理论价值。因此 ,…  相似文献   

5.
避免职业性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误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职业性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自1994年被发现以来,因首诊医师对此病警惕不足而导致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鉴于此病起病急骤,临床过程凶险多变,容易合并多脏器损害,预后较差,一旦误诊而延误治疗,容易导致死亡.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曾一度被误诊的两例总结如下,以供诊治参考.  相似文献   

6.
职业性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入住本院确诊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治疗方法相同的病人为对象,分为普通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观察两组的治愈率、住院天数、费用及病人满意率并加以比较。结果显示,整体护理组与普通护理组比较,治愈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病人满意率等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整体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职业性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严重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国内自1994年首次报道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致药疹样皮炎以来,至今不断有新病例出现.病例集中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多为五金及电子元件的清洗工[1,2].该病起病急骤,临床过程凶险,病死率高,严重的并发症往往是本病的死亡原因.我院已收治本病逾百例,仅1例死于感染、2例并发糖尿病,疗效明显.现将本病危及生命及影响生存质量的并发症分析如下,供临床救治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52TCE药疹样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潜伏期为5~122d,平均36.8d。住院前非正规治疗时间为3~20d,平均10.7d。总发热47例(90.4%),皮疹52例(100.0%),ALT或AST活力增高52例(100.0%),剥脱型皮炎37例(71.2%),多型红斑11例(21.2%),重型多形红斑3例(5.8%),大疱表皮松懈坏死症1例(1.9%)。痊愈49例,好转自动出院3例,治愈好转率100.0%。平均住院病程73.5d,使用糖皮质激素平均时间68.9d。结论对接触TCE者,一旦出现发热、皮疹或感冒等症状,应首先考虑到TCE药疹样皮炎的可能性。TCE药疹样皮炎除发热、皮疹外,多伴肝功能异常。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9.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DMLT)是我国近10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职业病.目前研究显示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皮肤药疹样皮炎伴肝功能损害,严重的肝损害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10.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临床诊治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诊断与治疗的方案,为《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对167例TCE药疹样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潜伏期为5—171d,平均29d(中位数)。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93%的患者曾出现肝脏损害。经综合治疗后,皮炎痊愈157例,死亡10例。结论主要诊断依据为:(1)确切的TCE职业接触史;(2)同工种、同样工作环境下仅个别人发病;(3)有5—40d或更长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80d;(4)急性皮炎很快发展至全身性、对称性和泛发性,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多形红斑、重症多形红斑或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5)常伴发热及肝损害,浅表淋巴结可扪及肿大。急性肝衰竭是最主要的死因。联合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及人工肝可能有助于提高TCE药疹样皮炎合并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周宇燕  柳兵  高杰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660-2662
目的探讨引起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不舒适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采用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自行设计的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不舒适症状调查表,对43例患者皮疹期、剥脱期、恢复期3个阶段进行问卷调查,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在不同阶段由于疾病病状(疼痛、瘙痒、发热、口腔溃疡等)以及心理压力和环境影响是造成患者不舒适的原因。结论了解TCE药疹样皮炎患者不舒适症状的相关因素和影响程度,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通过舒适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制国家卫生标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方法 参考原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及依据我国放射事故相关资料及国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标准。结果 规范了接受职业照射的辐射工作人员和接受过量照射人员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结论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及处理总则。  相似文献   

13.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是由接触三氯乙烯引起的一种皮肤损害,该文对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定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以便对该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收集有关病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相关的动物实验。结果 完成了《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的报批稿,对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判定和界定做出明确规范。结论 该标准的判定统一并规范了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两个呋喃丹生产车间现场调查和中毒病例临床观察的结果。通过对25例次急性呋喃丹中毒患者和两组接触工人的临床、血液胆碱酯酶活性和尿代谢产物测定资料的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的诊断及分级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住院患者发热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调查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住院发热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热的原因和总结正确的降温及护理措施.结果 82例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住院发热患者中,有18例出现≥2次的发热.因感染因素发热的54例次,其中以皮肤黏膜感染为主共22例次,肺部感染18例次,上呼吸道感染10例次,菌血症和败血症共4例次;非感染因素发热64例次,其中疾病因素39例次,药物过敏反应16例次,其他因素9例次;发热的热程<7 d 102例次,>7 d 16例次;发热热型以不规则热、弛张热和稽留热多见,其次是间歇热,热型的表现与发热的原因未呈现明显的特异性.结论 通过对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住院发热患者体温变化特点、细致观察病情和及时协助做好相关检查,可为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住院发热患者早期原因诊断及选择有效的降温和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执行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根据日常工作,结合以往有关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中,将自主症状作为病情评判标准之一欠准确。肌力的判断标准过于笼统,不够明确,容易导致分歧。神经-肌电图在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中仅有定性作用,已落后于现代神经-肌电图技术的发展,且以失神经电位的多少来评判中度中毒也欠妥当。结论建议将肌电图可疑异常作为必须条件,自主症状仅作参考,即可伴有或不伴有自主症状。在诊断标准中对肌力的判定作详细说明,以达到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50多年来,我国卫生标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我们对职业病诊断标准研制的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并着重探讨职业病诊断标准研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方法 比较分析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与内科肝病专业相关诊断标准的差异.结果 急性肝病中,职业性中毒性肝病分轻、中、重3级,而肝病专业只有临床分型,无分级诊断,且两者判定病情轻重的指标相差甚远.慢性肝病中,两者分级形式上一致,但多处内涵上完全不同.职业性中毒性肝病分级诊断中缺少肝衰竭的诊断.结论 建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逐步与内科肝病专业相关诊断标准相一致,降低临床实施职业病诊断标准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