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药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Th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Th细胞亚群的调节机制.方法在成功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足三里"穴结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并与单纯电针、西药、模型及正常组进行对照,免疫组化法观察UC大鼠结肠黏膜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12与IL-4、IL-10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出现极显著升高,针药、电针及西药组IFN-γ表达则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针药组表迭接近于正常组水平;而IL-12表达针药、电针及西药组均较模型组有极显著降低;相反,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均较正常组有极显著性升高.结论UC结肠黏膜Th1细胞亚群优势活化所导致的Th1/Th2细胞亚群失衡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之一.而针药结合可能通过有效抑制UC结肠黏膜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Th1细胞亚群间的失衡而达到其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
施茵  吴焕淦  汪崇淼  施征  华雪桂  刘慧荣 《针刺研究》2005,30(4):215-218,224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粘膜IFN-γI、L-12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在成功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电针“足三里”穴结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并与单纯电针、西药、模型及正常组进行对照,以免疫组化和HE染色法观察UC大鼠结肠粘膜IFN-γ、IL-12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IFN-γI、L-12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出现极显著升高(P<0.01),针药、电针及西药组IFN-γ表达则见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0.01),其中针药组表达接近于正常组水平;而IL-12表达,针药、电针及西药组均较模型组有极显著性降低(P<0.01)。同时,各治疗组对UC大鼠结肠粘膜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UC大鼠结肠粘膜IFN-γI、L-12的异常表达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之一。针药结合可能通过有效抑制UC结肠粘膜IFN-γI、L-12的表达达到其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诱导加化学刺激复合法"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共给药4周,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10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清IL-10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降低,而肠愈宁颗粒可使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10水平升高,以高剂量组明显,与西药相近。结论:肠愈宁颗粒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IL-10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胡连海  肖成  洪子夫  李国栋  刘昌吉 《光明中医》2010,25(10):1793-1795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研究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IL-4和IL-10的影响,探讨灌肠方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共6组,每组10只。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灌肠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灌肠方灌胃,美沙拉嗪组予以美沙拉嗪灌胃,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18天后观察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灌肠方能有效提高IL-4和IL-10的水平,并对损伤的大肠粘膜有明显的修复作用。结论灌肠方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促进抗炎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针药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大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致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粘液便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2000—2003年我们运用针药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1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5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otis,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泛素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并探讨溃结灵对其的作用,进一步揭示溃结灵防治UC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并进行不同剂量药物干预。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结肠黏膜泛素基因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结肠黏膜泛素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泛素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溃结灵中、低剂量组泛素基因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泛素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溃结灵中、低剂量组泛素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溃结灵对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泛素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有下调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为通过抑制IκB-α的泛素化降解,从而抑制NF-κB的活化,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康Ⅰ号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修复作用及对血清IL-6、IL-10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结肠康I号大、小剂量组。以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形成结肠炎症,实验完成后处死大鼠,观察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IL-6、IL-10的水平。结果:结肠康Ⅰ号能有效提高大鼠血清IL-10含量,降低IL-6含量,并对损伤的大肠黏膜有明显的修复作用。结论:结肠康Ⅰ号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的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术水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炎性因子IL-2、IL-10、IL-17的影响。方法:用二硝基氯苯致敏联合醋酸灌肠法和醋酸灌肠法分别对SD大鼠进行溃疡性结肠炎造模。将SD大鼠随机分为联合造模组(联合组)、醋酸造模组(醋酸组)、空白对照组(空白组)、白术治疗组(白术组)。除白术组,各组均予生理盐水灌胃对照。并在造模成功后第1天、第15天、第29天根据情况分别取样观察,检测血清IL-2、IL—10、IL-17等炎性因子水平。另外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变化、病理组织学评分(TDI)和结肠组织粘膜损伤评分(CMDI),并对各组炎性因子、粘膜评分和病理评分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IL-2,与空白组比较,联合组(第1天、第15天)和醋酸组(第1天)显著降低;而联合组第15天与醋酸组第15天比较显著降低。白术组第15天与联合组第15天有显著差异;IL-10,与空白组比较,联合组(第1天、第15天)和醋酸组(第1天、第15天、第29天)显著降低。白术组第15天,对照纽有显著降低;IL-17,与空白组比较,联合组(第1天、第15天)和醋酸组(第1天)显著升高;而醋酸组第15天与联合组第15天比较显著降低。CMDI,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均有显著升高。TDL与空白组比较,醋酸组(第1天)、联合组(第1天)有显著升高。相关性:IL-2与TDI显著相关。IL-2、IL-10、IL-17与CMDI显著相关。结论:白术水提物能纠正二硝基氯苯致敏联合醋酸灌肠法造成的大鼠免疫紊乱,其机理可能与其调节炎性因子IL-2、IL-17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6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口服、耳穴贴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2组均4周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86.5%、52.5%,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直乙结肠、降结肠肠镜总有效率为79.4%、71.4%,与对照组48.3%、4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临床症状与肠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69例患者按双盲模拟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肠癖康口服、灌肠、耳穴贴压、柳氮磺胺吡啶模拟剂,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庆大灌肠、中药模拟剂。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86.5%、52.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中医证候指标、生存质量积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药穴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灸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和造模组,每组20只.造模组大鼠连续7 d饮用4%DSS建立实验性大鼠UC模型.随机选取造模大鼠2只,正常大鼠2只用于模型鉴定.确认UC模型成功后,将剩余18只造模大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侗药五味止泻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超微结构及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 以2,4,6-三硝基苯磺酸和乙醇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侗药五味止泻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共6组,每组10只.侗药五味止泻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侗药五味止泻汤灌胃,美沙拉嗪组予以美沙拉嗪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10天后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粘膜超微结构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 侗药五味止泻汤能有效提高大鼠血清IL-10含量,降低IL-6含量,并对损伤的大肠黏膜有明显的修复作用.结论 侗药五味止泻汤对UC大鼠模型结肠粘膜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生成,是治疗UC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杨玲  吴璐一  窦传字  冯辉  刘世敏  关鑫  姚怡  戴明  王金海  王晓梅 《中医药学刊》2013,(9):1864-1866,I0002,I0003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UC大鼠结肠黏膜MyD88与TRAF6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UC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学合并局部刺激方法复制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模型组(MC)、隔药灸组(HMP)、维柳芬组(SASP),每组10只。隔药灸组于双侧天枢穴、气海穴施以隔药灸治疗,2壮/穴,1次/d,共8d;维柳芬组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溶液灌胃,2次/d,共8d;正常组、模型组大鼠同步饲养,做与各干预组相同的抓取固定。干预结束后,收集结肠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MyD88、TRAF6的表达,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隔药灸可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及病理学评分(P〈0.01),且与维柳芬作用相当(P〉0.05);模型大鼠结肠黏膜MyD88与TRAF5的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增高(P〈0.01),隔药灸干预后,结肠黏膜MyD88与TRAF6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作用与维柳芬相当(P〉0.05)。结论:调控TLR/MyD88/NF—KB信号转导通路中MyD88、TRAF6的表达是隔药灸调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局部过激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IL-1β、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溃结灵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治疗10d后处死大鼠采集结肠粘膜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IL-1β、TNF-α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结肠粘膜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分别为(99.35±36.67)pg/mL和(160.90±51.78)pg/mL,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结肠粘膜中TNF-α的含量为(40.66±6.58)pg/mL,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溃结灵高、低剂量组结肠粘膜中IL-1β的含量分别为(67.30±32.57)pg/mL和(69.32±31.24)pg/mL,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溃结灵能够降低UC大鼠结肠粘膜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清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复合物造模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固肠止涩丸)对照组以及大、中、小3个不同剂量的结肠清颗粒治疗组,观察大鼠日常活动表现,测量其体质量、肛温,检测结肠病理切片。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结肠清颗粒能增高大鼠体质量、肛温,降低结肠溃疡病变,特别是结肠清颗粒大、中剂量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结肠清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UC大鼠结肠损伤与黏蛋白分泌情况,探讨不同灸法对UC大鼠结肠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和温和灸组6组。采用免疫学方法,并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和温和灸组取天枢穴(双)、气海穴,分别施以相应的治疗,连续治疗14次。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各组动物的体重、大便、结肠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肠黏膜黏蛋白分泌情况。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出现腹泻症状;病理学观察可见溃疡形成;结肠黏膜中性黏蛋白和酸性黏蛋白分泌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温和灸组经相应治疗后,大鼠体重增加,腹泻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肠肠壁各层结构明显改善。除温和灸组溃疡面尚未愈合外,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溃疡面已经基本愈合。结肠黏膜中性黏蛋白和酸性黏蛋白分泌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隔药灸、隔姜灸、隔蒜灸、温和灸可以通过调节黏蛋白表达,起到修复UC大鼠结肠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美珍颗粒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建立大鼠创伤性溃疡结肠炎模型,观察美珍颗粒剂对其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结肠损伤分数、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结肠黏膜过氧化脂质(LPO)的影响。结果造模大鼠经治疗,结肠黏膜光镜下组织学有明显改变,结肠损伤分数、大便乳酸含量降低,SOD升高,LPO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美珍颗粒剂组治疗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IL)-6,IL-1β因子表达进一步减弱,与SASP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美珍颗粒剂发挥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其减弱NF-κB,IL-6,IL-1β的表达,降低结肠黏膜LPO含量,增加红细胞SOD含量,进而增加机体对O2-的清除,从而达到促进大便乳酸排泄,减少结肠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穴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C反应蛋白(CRP)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62例UC患者随机分为药穴组、中药组、耳穴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CRP活性。结果:药穴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使CRP活性下降,但药穴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药穴结合明显降低CRP活性,对UC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99年4月至2006年6月,对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最长者6年,最短者7个月;主要症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本组病例均根据1978年全国消化系统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标准而选择病例。2治疗方法针刺取穴:(1)三阴交、足三里、行间、气海、关元、腹结。(2)肾俞、大肠俞、脾俞、胆俞、命门。两组穴位,反复交替使用,隔日1次。以捻转补法为主,可选用28号不锈钢毫针。快速捻转进针,行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