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疗质量指标的潜在影响因素,综合评价医疗质量,探讨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方法: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统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统计室的10项指标,包括门诊人次、出院人数、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入院出院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项指标中5个公因子可作为评价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因子1为综合指标。5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2.466%。结论:医院的门诊量、出院人次、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平均住院日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子得分可以为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我院医疗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蒋芝萍  史可 《中国病案》2005,6(11):39-39
单纯地从靠病床使用率、周转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治疗有效率、病死率等指标反映医疗效果,已不能综合反映医疗工作整体水平,因此,本文通过对我院3年统计的几个核心指标来计算综合指数,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我院医疗工作的整体水平,对今后的医院建设有积极作用,这本身也符合三级评审的标准。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资料来源于我院统计室2002年、2003年、2004年医疗工作报表。2方法2.1建立医疗工作指标体系(1)平均日门诊诊疗人次(2)实际病床使用率(3)实际病房工作日(4)出院者平均住院日(5)平均病床周转次数(6)入出院诊断符合率(7)治愈好转率(8)病死…  相似文献   

3.
单病种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清桂  卢祖洵 《华夏医学》2006,19(4):796-798
综合医疗评价指标是20世纪初由W and和Pandon提出[1],以后逐渐完善起来的,包括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等一整套数量和效率的指标。近年来,该体系受到较多的批评,认为其缺乏客观性、可比性,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医院医  相似文献   

4.
马卫平 《医学文选》2000,19(5):741-741
客观、科学地评价医疗质量 ,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分析各年医疗质量状况 ,可阐明医疗质量发展趋势及影响医疗质量的原因 ,为提高医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运用秩和比法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价 ,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合理地反映医疗工作质量发展状况和管理水平。1 材料与方法1.1 本文评价指标采用郭子恒编《医院管理学》中能反映医院工作质量状况的推荐指标 [2 ] 。所有指标值来源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统计室医院工作报表。1.2 应用秩和比法 [3 ] 对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1995~ 1999年 5年的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治愈…  相似文献   

5.
邓波 《海南医学》2011,22(13):93-94
目的对病床利用效率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OPSIS法对2010年第二季度反映病床利用效率的3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儿科、妇产科和普通外科的病床利用效率居前列,与实际情况相符。结论 TOPSIS法能精确反映各评价对象的差异,在医疗效率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医院床位的利用情况,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包括病床周转次数和病床使用率。如果仅从单一的这两项指标去分析床位的工作效率,就很难看出床位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归一分析法”就是将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综合起来,建立床位工作效率指数模型。因此床位工作效率指数是一个能较好地反映病床工作情况的综合性指标,它在医院病床工作评价中有着方便、快捷的作用,是医院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本文采用“归一分析法”对我院2004年的床位工作效率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孔健 《中国病案》2003,4(3):46-47
医疗工作指标的评估是医院管理和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医院等级评定及衡量医院业务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医院工作效率及质量的主要指标主要有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率、出院病人数、出院者平均占床日及日均门诊人次。本文根据10年的医疗工作指标采用标准化处理方法得出的数值及图表来分析我院10年间医疗工作完成状况。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应用秩和比法(RSR)对医院病床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选用反映病床使用情况的4个常见统计指标组成科室病床使用情况指标体系,采用秩和比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制成便于病床利用评价的质控图,引进病床工作效率,进行科室病床的调整。显示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可对医院各科室床位工作情况进行方便、快捷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是指在一定周期内平均每个出院者住院期间占用的床日数,它是评价医院工作效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从 20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初,由于医院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忽视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使平均住院日过长,病床周转慢,病床使用率低。为此,卫生部早在卫生事业“八五”计划和2000年规划中就已指出:“城市大中型医院要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改革突破  相似文献   

10.
李莉 《中外健康文摘》2006,3(9):153-155
季节变动是将观察值按季节编制的时间序列。医院统计资料中有许多是随着季节变化的时间序列指标,例如门、急诊人次,出、入院人数,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平均病床工作口和医疗收入等。本文根据我院2000年~2004年出院人数的历史资料,运用季节变动分析法,通过季节比率、预测值、预测指标误差的计算,分析5年内出院人数的变化趋势和季节变动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我院近4年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其变化趋势,为医院改进医疗质量提供数据支持,为医院管理部门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 选用我院2006年-2009年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效率指标和质量指标对医院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我院的病床使用率和周转次数均超过医院目标管理的上限值,住院病死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保持在99%以上,各项指标均都达到了等级医院的目标管理标准,效率指标和质量指标均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结论 评价结果与医院4年来实际情况相符,医疗综合质量稳定发展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国内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桂榕 《广西医学》2003,25(3):406-408
医院以单病种进行质量管理 ,既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又能相对准确地进行质量评价 ,便于医院及地区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对比 ,推动医院分级管理。因此 ,深化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研究 ,是目前医院管理部门和统计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1 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综合医疗评价指标是 2 0世纪初由Ward和Pan don提出〔1〕 ,以后逐渐完善起来的 ,包括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等一整套数量和效率的指标。这是我国现行的传统的医疗质量指标管理体系。近年来该体系受到较多的…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的逐步施行,患者选择医院也已经开始实行,医疗指数则可以成为普通百姓选择医院的参考指标。1 医疗综合指数的构成 医疗指数的构成由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反映医院医疗工作数量的各项指标,如:出院人数、手术人数、门诊量、急诊量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院2004~2011年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门诊量(X1)、急诊量(X2)、出院者人数(X3)、手术量(X4)、病床使用率(X5)、病床周转次数(X6)、出院者平均住院日(X7)、治愈好转率(X8)、死亡率(X9)9个常用医疗工作指标,应用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及秩和比(RSR)法相结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年为优,2007、2008、2009年为良,2005、2006年为中,较差的为2004年.结论:我院近年来的医疗工作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用TOPSIS法和RSR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能客观反映出医疗工作质量的优劣程度.  相似文献   

15.
病床周转次数与病床使用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三个指标,是医院工作效率与管理状况的晴雨表。医院管理部门往往以这“三个指标”制定标准值作为奖惩各临床专科工作情况的理论依据。一直以来我们都使用方法一计算病床周转次数;病床周转次数=报告期出院÷平均开放病床数,但用该方法计算出的该指标不能反应科室的工作效率。以我院为例,作为三给甲等医院,一般病人收治入院,治疗过程中出现新的病情,再转入相应专科对症治疗的情况极为普遍。2005年,我院共出院病人19732人次他科转入,转往他科病人324人次,年内平均开放病床644张。表1两种方法计算我院…  相似文献   

16.
对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齐梦霁 《中国病案》2005,6(5):27-28
现行的综合医疗评价指标是二十世纪研究建立起来的,它包括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等十二项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医疗质量的情况,不能反映病人对医疗资源消耗的程度.医院、科室之间缺乏可比性.因此,我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以病种为核心的质量管理,这种方法是对诸多病种进行质量管理[1].  相似文献   

17.
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平均住院日是指一定时期内住院总床日数与出院人数之比,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之一.缩短平均住院日将有助于提高病床使用率,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减轻社会和患者的费用负担,实现医疗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我国医疗服务提供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借鉴平衡计分卡评价框架,综合德尔菲专家咨询和群众问卷调查结果,建立我国医疗服务提供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分析思路,从政府办医目标维度、群众满意度维度、医院运营维度和医院革新及可持续发展维度建立医疗服务提供改革的评价框架,并确定医疗服务提供评价指标。专家咨询结果显示,对检查与治疗的满意度、医疗事故发生率、病床周转率、每千人口病床数和每千人口医护人员数指标的权重较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卫生人才培训合格率、政府投入年增长率、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医疗事故发生率指标的得分较高。结论初步建立我国医疗服务提供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政府对医疗服务的投入、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费用控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我国医疗服务提供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借鉴平衡计分卡评价框架,综合德尔菲专家咨询和群众问卷调查结果,建立我国医疗服务提供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分析思路,从政府办医目标维度、群众满意度维度、医院运营维度和医院革新及可持续发展维度建立医疗服务提供改革的评价框架,并确定医疗服务提供评价指标.专家咨询结果显示,对检查与治疗的满意度、医疗事故发生率、病床周转率、每千人口病床数和每千人口医护人员数指标的权重较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卫生人才培训合格率、政府投入年增长率、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医疗事故发生率指标的得分较高.结论 初步建立我国医疗服务提供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政府对医疗服务的投入、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费用控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医院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劲松  徐卫国 《中国医院》2008,12(10):20-22
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8年来平均住院日等相关核心医疗指标分析,平均住院日与出院病人数、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率等存在高度负相关,医院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在2000~2007年间核定床位增长22.8%的情况下,平均住院日降低了26.12%,随着平均住院日的缩短、病床使用率提高、出院病人数逐年增多,2007年较2000年增加了59.28%、手术人数增加了89.42%、为病人节省费用7674.3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病人住院难、看病贵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