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引言 一氧化碳 (CO)中毒是造成缺血缺氧性脑损害的原因之一 ,为了解急性 CO中毒脑损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SPECT)局部脑血流 (SPECTr CBF)的特征 ,及其与神经、精神症状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对 CO中毒不同程度 ,不同就诊时间与不同神经系统预后进行分析 ,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急性 CO中毒患者 5 (女 4 ,男 1)例 ,年龄 2 7~ 6 1岁 .其中轻、中、重度中毒各 1例 ,迟发性脑病 2例 ,碳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 0 .7% ,0 .9% ,11.5 % ,0 .2 %和 0 .2 % .就诊时间为中毒后 1h~ 10 d,浅昏迷 1例 ,深昏迷…  相似文献   

2.
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是CO中毒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抢救措施的成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和愈后后发症(病人苏醒后出现的神经系统各种症状)的多种问题.因此,我们将1995~2001年10月,6年间18例重度CO中毒病例抢救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饱和度有密切关系,血液HbCo测定是诊断CO中毒有价值的手段,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们对5例重度CO中毒病人进行了血清酶的检查,结果表明血清酶与CO中毒亦有关系,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 1.病例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21~76岁,平均39.2岁。5例患者均在CO中毒昏迷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小鼠脑组织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小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影响.方法:建立CO中毒模型,常压氧(NBO)、高压氧干预治疗.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CO中毒组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高子对照组(P<0.01),而IL-4和IL-1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BO治疗组与CO中毒组比较,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IL-4和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1).NBO治疗组IL-1β和TNF-α低于CO中毒组,而IL-4和IL-10高于CO中毒组,但差异不显著.结论:HBO可对抗CO中毒小鼠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HBO)治疗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的迟发性脑病的报导较少,对于此病,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从1984~1993年应用高压氧治疗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11例,总有效率为100%,其中痊愈率63.7%.  相似文献   

6.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为最常见的急性中毒之一,在现实生活中,CO中毒常见于自杀或者意外伤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热水器的广泛使用,发生在浴室内CO中毒现象也日渐增多.急性CO中毒昏迷超过4 h,即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引起神经并发症和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本院2004年1月~ 2006年6月抢救的56例CO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做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动态变化,了解CO中毒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改变.方法:急性CO中毒患者50例(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及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浓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中毒(12例出现继发脑病),所有患者于发病后入院当时、入院后3 d、7 d、10 d、14 d、21 d检测血浆LPA含量变化.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急性CO中毒患者血浆LPA含量发病3~14 d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中毒者在3 d、10 d、14 d较轻、中毒者LPA含量高(P<0.05);中度中毒者发病7~10 d时血浆LPA水平高于轻度中毒者(P<0.05),轻度中毒者仅在发病3 d时升高,很快下降;继发脑病患者10~14 d时血浆LPA水平较无继发脑病者明显升高(P<0.05),且持续时间长.结论:CO中毒后血小板活化明显,中、重度中毒者血小板活化更明显,血小板活化可能是继发脑病发生的原因之一,提示可据LPA水平采取不同的抗血小板活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以及依那普利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128例高龄各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服用依那普利5~10mg Bid,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DCG)及心率功率谱分析(HRPS),时域分析用统计法,指标采用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频域分析采用快速Fourier转换法,心率功率谱密度单位用ms2/Hz,总功率谱(TP)为<0.40Hz,低频功率(LF)为0.040~0.150Hz,高频功率(HF)为0.150~0.400Hz.结果经依那普利治疗后各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有效下降(P<0.05),心率变异损害明显改善.用药后SDNN、SDANN 、HF明显增加,TP、LF明显降低,3级高血压病患者的SDNN、SDANN 、HF显著低于2级,LF显著高于2级,药前、后呈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高龄患者反映交感神经活动度的低频功率显著增加,而反映迷走神经活动度的高频功率明显减少.3级原发性高血压高龄患者的自主神经损害明显重于2级原发性高血压高龄患者,2级则重于1级.经依那普利治疗8周后,随着血压的下降,SDNN、SDANN和HF显著增加,TP、LF值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9.
急性CO中毒4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文彬  韩超 《中国热带医学》2007,7(4):534-535,587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特征和高危因素,探讨急性CO中毒防治的策略。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CO中毒病例进行系统地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8年间共收治急性CO中毒患者418例,男158例,女260例,男女比例1:1.65,平均年龄(24.76±10.23)岁,高发年龄段是21~30岁,占42.11%;外省来莞打工人员是急性CO中毒的高发人群,占63.40%;室内冲凉燃汽热水器意外是本地区急性CO中毒的主要原因,占84.93%;近8年急性CO中毒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长约108%;冬春季是本地区急性CO中毒的高发季节,占93.78%;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分别占49.52%、38.04%和12.44%,94.50%行高压氧治疗,平均住院时间4.26d,85.65%的患者治愈,1.20%的患者死亡,5.74%的患者出现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结论东莞地区急性CO中毒的发病具有明显的中毒源、职业、季节、年龄和性别等特征,值得引起重视,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是遏制急性CO中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陈玉宝 《海南医学》2012,23(4):23-24
目的 探讨定量脑电图在帕金森病患者认知能力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痴呆组(32例)和非痴呆组(30例),分别以定量脑电图检查,进行功率谱分析.功率谱按频率分为δ(1.0~3.9 Hz)、θ(4.0~7.9 Hz)、α(8.0.~12.9 Hz)、β(13.0~24.9 Hz)4个频带,计算出各个频带的绝对功率值及(δ+θ)/(α+β)值,并以(δ+θ)/(α+β)值作为观察指标,进行两个病例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 痴呆组的(δ+θ)/(α+β)值为(5.432±1.677),非痴呆组的(δ+θ)/(α+β)值为(2.724±1.241).两组行两独样本t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痴呆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6+θ)/(α+β)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r=- 0.602,P<0.05,两者呈负相关.结论 定量脑电图可作为一种客观、快速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评价手段,(δ+θ)/(α+β)值可反映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δ+θ/α+β相对功率值、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作为评价指标,来观察声刺激对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20例为在康复科、神经外科病房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有长期固定护理人员,经过正规声刺激疗法治疗的脑外伤昏迷患者(声刺激组);20例为在重症监护室内、康复科及神经外科病房内,家属配合度一般,经常更换护理人员,未经过正规声刺激治疗的脑外伤昏迷患者(对照组)。入组后跟踪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δ+θ/α+β值有无差异。两组间除有无正规声刺激治疗外,余治疗无明显区别,且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外伤类型及病程等相匹配。结果:40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中,声刺激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GCS评分明显增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声刺激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δ+θ/α+β值明显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40例患者GCS评分为3~8分与δ+θ/α+β值呈负相关(r=-0.482,P=0.002,n=40),治疗后31例患者GCS评分为9~15分与δ+θ/α+β值呈负相关(r=-0.493,P=0.005,n=31)。结论:通过对δ+θ/α+β值及GCS评分的观察,说明声刺激法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定量脑电图(δ+θ/α+β值)作为一种客观、量化的脑功能检测手段,对昏迷患者大脑功能状态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早期动脉血乳酸(Lac)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规律, 探讨早期联合检测Lac和血清NSE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笔者医院在急诊科诊断并收住院的ACMP患者72例, 随访3个月, 以其中发生DEACMP患者18例为DEACMP组, 其余54例为非DEACMP组, 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来笔者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立即检测动脉血Lac和血清NSE。结果 与非DEACMP组及对照组比较, DEACMP组动脉血Lac和血清NSE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DEACMP组早期Lac和NSE检测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DEACMP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和NSE升高预测DEACMP的敏感度分别为83.33%(15/18)和72.22%(13/18), 特异性分别为48.15%(26/54)和61.11%(33/54),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4.88%(15/43)和38.24%(13/34),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21%(25/29)和86.84%(33/38), 准确性分别为56.94%(41/72)和63.89%(46/72)。联合检测时若当其中1个指标为阳性时即预测DEACMP发病, 则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4.44%(17/18), 特异性为33.33%(18/54), 阳性预测值为32.08%(17/53), 阴性预测值为94.74%(18/19), 准确性为48.61%(35/72);若二者均为阳性时才预测DEACMP, 则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61.11%(11/18), 特异性为74.07%(40/54), 阳性预测值为44.00%(11/25), 阴性预测值为85.11%(40/47), 准确性为70.83%(51/72)。结论 DEACMP患者早期动脉血Lac和血清NSE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联合检测较单项指标检测对DEACMP发病有更理想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颅脑CT及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KI)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188例,所有患者均于一氧化碳中毒7d内接受颅脑CT、DKI检查。记录188例患者颅脑CT表现及DKI扫描不同ROI(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半卵圆中心前部、半卵圆中心后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部、胼胝体压部)AK值,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DEACMP分为DEACMP组、非DEACMP组,比较两组患者颅脑CT检测异常率,及不同ROI的AK值。结果随访3个月,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共纳入DEACMP组56例,非DEACMP组132例;DEACMP组中,颅脑CT检测异常47例,正常9例,非DEACMP组中,颅脑CT检测异常31例,正常101例,其预测DEACMP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93%、88.64%、87.23%、75.81%、92.86%;DEACMP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半卵圆中心前部、半卵圆中心后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部、胼胝体压部AK值均高于非DEAC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CT预测DEACMP具有较好的特异性,DKI参数AK值升高对于DEACMP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监测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 CO 中毒患者接受急救治疗,于入院24 h 内首次检查 EEG 及头颅 CT,随后每隔7~14 d 复查直至出院。结果治疗后24例发生 DEACMP,设为 DEACMP 组,36例未出现精神症状,设为对照组。DEACMP 患者临床表现以精神和智能障碍、锥体外系表现为主。DEACMP 组和对照组首次 EEG 异常率分别为91.67%(22/24)和66.67%(24/36),中、重度 EEG 异常分别为70.83%(17/24)和36.11%(1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急性 CO 中毒期比较,DEACMP 组发病期 EEG 异常率增高至95.83%(23/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重度 EEG 异常的急性 CO 中毒患者更易发生 DEACMP,其 EEG 表现与临床病程发展平行,早期监测 EEG 对预测 DEACMP 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电图定量分析参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2周内的6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电图(EEG)δ、θ、α、β四个频带的相对功率值,并计算EEG的δ/α功率比值(DAR),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EEG分级判定,随访至6个月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 65例患者的DAR、EEG分级标准与mR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r=0.874,0.796,P<0.01),DAR比值越大,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越差;DAR与入院时NIHSS评分亦呈正相关(r=0.663,P<0.01),DAR能够反映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DAR值对预后的预测准确率为92.3%,略优于EEG分级标准的87.6%.结论 脑电图定量分析参数DAR能准确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功能状态,且DAR与梗塞的部位及范围有密切的关系,尤以前循环卒中更为显著,可以作为发病早期预后评估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33例DEACMP患者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动态检查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并与32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DEACMP组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0.60±0.21) ng/ml]、GFAP水平[(226.58±90.05)ng/ml]明显高于急性CO中毒组[分别为(0.50±0.20) ng/ml,( 183.04±73.01 )ng/ml]和DEACMP组恢复期[分别为(0.51±0.16) ng/ml,( 183.25±81.76)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DEACMP组血清S100B蛋白和GFAP水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有显著相关性(急性期r=0.466,P=0.006;恢复期r=0.365,P=0.037).(3)DEACMP组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无效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4) DEACMP组急性期ADL、HDS、IMCT评分[分别为(45.21±9.69)分,(8.26±6.31)分,(9.91±7.52)分]与恢复期[分别为(33.67±13.62)分,(15.91±10.83)分,(19.06±10.37)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DEACMP存在二次脑损伤,胶质激活在DEACMP脑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S100B蛋白、GFAP水平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与急性肺栓塞治疗后短期复发的相关性及预测急性肺栓塞复发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2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急性肺栓塞患者255例,治疗后随访6个月,其中预后良好组225例,复发组30例.比较2组血清PTX3、TN...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清中可溶性细胞凋亡调节蛋白(sFas)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是否参与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ACMP)的发生与发展,探索DEACMP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加重机制。方法收集40例DEACMP患者,分别在发病急性期、
恢复期各取血清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Fas水平;收集同期健康老年人36例,取同等量血清进行同样测定,作为对照
组进行比较。结果(1)DEACMP患者发病急性期血中sFas含量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P=0.737);(2)DEACMP患者加重期血
中sFas 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137);(3)DEACMP组发病急性期血清中sFas 含量与恢复期无明显差别(P=
0.059)。结论sFas似乎未参与DEACMP的发生,对其病情加重及发展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33例DEACMP患者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动态检查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并与32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DEACMP组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0.60±0.21)ng/ml]、GFAP水平[(226.58±90.05)ng/ml]明显高于急性CO中毒组[分别为(0.50±0.20)ng/ml,(183.04±73.01)ng/ml]和DEACMP组恢复期[分别为(0.51±0.16)ng/ml,(183.25±81.7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DEACMP组血清S100B蛋白和GFAP水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有显著相关性(急性期r=0.466,P=0.006;恢复期r=0.365,P=0.037)。(3)DEACMP组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无效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4)DEACMP组急性期ADL、HDS、IMCT评分[分别为(45.21±9.69)分,(8.26±6.31)分,(9.91±7.52)分]号恢复期[分别为(33.67±13.62)分,(15.91±10.83)分,(19.06±10.37)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DEACMP存在二次脑损伤,胶质激活在DEACMP脑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S100B蛋白、GFAP水平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为其临床寻找客观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将6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根据病情进展是否发生DEACMP划分为DEACMP组和非DEACMP组。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了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和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HDS)评分,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非DEACMP组比较,DEACMP组ERP测定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ACMP组HDS评分较非DEACMP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ACMP组ERP成分中P3波潜伏期与HDS评分呈负相关(r=-0.45,P<0.01),而P3波幅与其呈正相关(r=0.44,P<0.01)。结论 DEACMP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ERP可作为评价DEACMP患者认知功能的实验室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