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监测我院1994~1995年临床分离菌药性,方法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共细菌68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52株,革兰氏阴性菌437株。结果:表明种种上细菌对氟喹酮类耐药性明显增加,其中大肠杆菌耐药率〉40%。头孢噻肟与头孢哌酮仍具较强抗菌活性,但耐头孢哌酮绿脓杆菌明显上升达34%。阿米卡星对胚杆菌科细菌仍有较强抗菌活性,但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各种细菌对苄西林  相似文献   

2.
陈世玲 《河北医学》2013,19(3):434-436
目的:通过对细菌耐药机制的分析,探讨临床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应对细菌的耐药性。方法:结合已有文献报道和多年临床经验,分析细菌的耐药机制,探讨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原则和方法。结果:细菌的耐药机制分为遗传学机制和生化机制,其耐药性的产生与抗生素灭活酶的产生、膜通透性改变、新靶位的产生和改变等有关。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其滥用,能有效较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G.J.EbraHim当青霉素(P)最初出现时,只有不到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有耐药性。仅几年时间,其百分率已上升到8%,而现在已达到80%。接着就是甲基青霉素(M)。在70年代至80年代,世界各地大量报道了耐甲基青霉素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4.
董琏珍  沈莉莉 《安庆医学》2000,21(3):137-138
<正> 1.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理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近年来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耐药系指药物对某一细菌的药敏高于药物在血或体液内可能达到的浓度,有时细菌能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则不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大小如何,仍应判定该菌为耐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我院2002年临床标本中的细菌耐药趋势,探讨临床用药对策。方法:对临床标本5933份所分离出的2260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分离率为38.1%,革兰阴性杆菌为51.5%,革兰阳性球菌为37.1%,真菌为11.9%。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8-酰胺酶(ESBLs)分别为26.3%和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59.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S)为72.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为5.6%,高耐氨基糖甙类肠球菌(HLAR)为70%。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产ESBLs菌对三代头孢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呈多重耐药;MRSA和MRCONS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细菌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日益严重,对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205,自引:2,他引:205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流行趋势。方法 199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上海市11家医院共分离14855株细菌,并排除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按统一方案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1999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结果 甲氧西 林耐药株分别占金黄色 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64%和77%,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中万古霉素耐药株分别占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3.5%和1.7%。大肠杆菌对派拉西林、大毒素和氟喹诺酮类耐药株约占50%或以上。此外,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有显著增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亦已分别增至27%和20%。结论 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制订一项限制和谨慎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全国性政策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总被引:290,自引:6,他引:290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院内感染(HI)和社区获得感染(CAI)病人中致病菌的耐趋势。方法 按1998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指导原则采用标准的平甲稀释法,对1998-1999年从13家医院分离的2081株致病菌进行敏感试验。以MIC50、MIC90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R%、I%、S%代表细菌对所测药物的耐药率、中介率与敏感率。结果 从CAI与HI病人中分别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与11析,共98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7.55%(27/98),HI病人中MRSA检出率为81.82%(9/11),显著高于CAI病人的MRSA检出率21.84(19/87)。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检出率(R%+I%)为22.50%(9/40),其中R(MIC≥2mg/L)仅为2.5%(1/40),I占20%(8/40)。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万古霉素中介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为3.23%(9/279)和3.77%(2/53)。大肠杆菌对各种喹诺酮类呈交叉耐药,耐药率超过60%。结论 中国也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问题,如多重耐药的MRSA、PRSP、肠杆菌属等,特别是大肠杆菌对喹酮类的耐药率,是全世界迄今为止报告的最高耐药率。  相似文献   

9.
细菌耐药监测对准确应用抗生素意义重大。本文收集了我院2001—2002年细菌药敏监测及临床医师选用抗生素状况并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来应对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分析细菌的耐药机制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结果 细菌是通过产生钝化酶、改变靶位蛋白及细胞膜渗透性等耐药.结论 循环使用或联合使用抗生素可减轻细菌的耐药性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减少新的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情况。方法选取72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观察痰液的检查结果和呼吸道细菌的耐药性情况。结果病原菌分布情况:第1次痰液检验结果阳性的患者为503例,第2次为464例,第3次为476例。呼吸道细菌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应该引起临床的重视和关注,应合理规范的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细菌的耐药机制细菌耐药性有天然和获得两种,前者是通过染色体DNA突变所致,后者往往是质粒、噬菌体及其他遗传物质携带外来DNA片段导致的耐药性。β-内酰胺酶: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可与β-内酰胺环发生反应,使抗生素被水解。β-内酰胺酶通过活性作用位点对β-内酰胺环上的羧基碳发生亲核攻击使环打开,进而使其产生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内酰胺酶一直较少发生进化。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介导了细菌对青霉素和一、二、三代头孢菌素以及单环菌素耐药,但对头霉素、碳青酶烯及酶抑制剂敏感。  相似文献   

13.
饶绍琴  邓君  葛斌 《四川医学》2012,33(7):1282-1284
目的了解2009年度四川地区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的构成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四川地区3家医院临床分离菌株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依据2009年CLSI标准,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家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菌株共269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84株(25.4%),革兰阴性菌2009株(74.6%)。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93.1%和71.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不敏感株,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耐药率为1.1%。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2.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37.3%和23.6%。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均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1.2%和58.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较敏感。结论通过监测临床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迁,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和细菌耐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地区病原菌的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监测本院2013年度住院及门诊患者的送检标本,包括痰液、咽液、尿液、血液、大便、分泌物等,菌株按卫生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及采用API鉴定系统进行,采用Kiby-Bauer纸片扩散法,按2012年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执行。结果共获得21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85株,占39.2%,革兰氏阴性菌132株,占60.8%。最常见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严重,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也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本年度临床分离细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并有耐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细菌检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细菌是一种顽强的生物,在其几千万年的生命里程中,也曾无数次遭受灭顶之灾,然而它们在不断的进化中学会了保护自己。当它们遭受攻击时,其天性就发挥得淋漓尽致。细菌的耐药性就是这样产生的。科学家发现当细菌面临被抗生素歼灭的危险时,其体内就会发生变异,产生一些质变基因。不被杀灭的细菌将这些基因一代一代遗传给其后代,于是它的后代就具有了耐药性,并且这些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另外,科学家还发现这种危险的特性还会在不同的细菌之间传播,微生物学家称为“不安全性行为”.  相似文献   

16.
常见细菌耐药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抗生素应用的日益增多,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几种主要病原菌,包括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阴性菌、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菌株、铜绿假单胞菌等的耐药趋势、耐药机制、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的研究情况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7.
蔚宝萍 《中外医疗》2015,(3):108-109
目的:分析并研究呼吸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与合理使用抗生素措施。方法将该院所医治呼吸道感染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呼吸道细菌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纳入的6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检验结果呈现阳性的患者是400例,占总数的66.7%。呼吸道细菌对各类抗生素耐药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青霉素、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以及阿米卡星;并且随着时间推移,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持续增强。结论通过经验治疗及病原治疗等方法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提出抑制性措施,对于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朱应红 《四川医学》2005,26(11):1242-1243
目的了解我院2004年临床标本中的细菌耐药趋势,探讨临床用药对策。方法对501份临床标本所分离出的22种307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结果病原菌分离率为60.2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6.6%,革兰阳性菌为29.0%、真菌为24.4%。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占16.1%(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55.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71%,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为3.3%,高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为70%。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菌对三代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呈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细菌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日益严重,临床微生物工作者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诊疗提供合理的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的发现使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但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细菌耐药和临床抗菌治疗失败,目前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提高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抑菌机理、细菌的耐药机制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药物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医学与社会问题,严重地威胁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常见于ESKAPE病原菌(源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道杆菌属6种(类)细菌的英文缩写)的高度多重抗生素耐药性。这些细菌包括"超级细菌",因其本身基因结构的多样性和可移动性使其进化产生了多种耐药机制以对抗抗生素的作用。耐药细菌呈现的对多类不同化学结构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性,使抗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极其困难。耐药性基因可由细菌染色体或质粒携带,并编码介导产生抗生素灭活酶(如最近广为报道的属于金属β-内酰胺酶的NDM-1碳青霉烯酶)、改变或保护抗生素作用靶位、降低抗生素进入细菌胞内和(或)增强抗生素主动外排泵系统活性将药物排至胞外。目前研发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生素极为有限,促使重新研究优化现有抗生素。人类迫切需要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控制抗生素耐药性,合理控制各类抗生素使用,以最大限度减少抗生素耐药性发生与传播,进而延长抗生素的有效时间,仍然是人类所面临的长期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