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惠晶  史中华 《海南医学》2010,21(23):1-3
目的比较6%羟乙基淀粉130/0.4和6%羟乙基淀粉200/0.5急性扩容性血液稀释时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6%羟乙基淀粉200/0.5组(H组,n=20)和6%羟乙基淀粉130/0.4组(V组,n=20),于麻醉诱导后以500ml/30min的速度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或6%羟乙基淀粉200/0.51500ml行急性扩容性血液稀释。于血液稀释前(T0)、输液1000m(lT1)、1500m(lT2)和血液稀释后30-60min(T3)时,取股静脉血监测凝血功能变化,包括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CT)、凝血速(CR)、凝血达峰时间(TP)和血小板功能(PF)。结果在血液稀释过程中,两组血液稀释后ACT较稀释前显著缩短(P〈0.05),H组在输液T1、T2和T3缩短幅度分别为18%、27%和20%,V组分别为16%、25%和2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均下降,和稀释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各时间点分别下降17%、37%和33%,V组分别下降18%、30%和2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在稀释过程中V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H组(P〈0.05)。TP在两组之间比较,V组延长幅度较小,两组之间在T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应用羟乙基淀粉溶液行急性扩容性血液稀释时,6%羟乙基淀粉130/0.4对于凝血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6%羟乙基淀粉200/0.5,临床使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6%羟乙基淀粉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外科手术术中输注6%羟乙基淀粉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20例)及林格组(20例),术中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及林格氏液1000ml,采血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等,以观察6%羟乙基淀粉溶液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6%羟乙基淀粉组全血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输注后较输注前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结论 6%羟乙基淀粉可降低全血粘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明显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利于微循环灌注,减轻围术期血凝状态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术前预充6%羟乙基淀粉130/0.4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胎儿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羟乙基淀粉组(V组)和乳酸钠林格液组(L组).麻醉前两组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与乳酸钠林格液500 ml预扩容,监测并记录入室时(T0)、预充液输注完即刻(T1)、麻醉注药后5 min(T2)、胎儿娩出时(T3)和术毕(T4)的BP、HR和SPO2变化;胎儿娩出时采脐动、静脉血测定SOD活力和MDA水平,同时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与T0比较,V组患者T1时SBP和DBP都略有升高,在T2~T4时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组在T2~T4时下降显著,HR同时也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新生儿娩出时脐动脉和脐静脉血SOD值高于L组,MDA值又低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后,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预充能稳定CSEA下剖宫产术母体的血流动力学,改善胎盘灌注与氧合,提高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羟乙基淀粉130/0.4对颈髓损伤嗅鞘细胞移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嗅鞘细胞移植颈髓损伤患者40例,年龄18~49岁,体重49~88kg,ASI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130/0.4组(实验组)和复方氯化钠组(对照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两组分别于气管插管后以10~15ml·kg^-1·h^-1的速率经上肢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复方氯化钠25ml/kg。分别于输注前、输注完毕30min、4h时肘静脉抽血样,测定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两组输注完30min、4h时Hb与Plt较输注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输注前后PT、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对颈髓损伤嗅鞘细胞移植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谢雷  阚炯  方向东 《安徽医学》2011,32(3):288-290
目的观察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使用羟乙基淀粉预扩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剖官产手术200例,随机分为2组(n=100),A组给予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500 ml进行预扩容,B组给予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ml进行预扩容。术中监测血压(MAP)、心率(HR)、新生儿评分和产妇仰卧位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术中A、B组最高HR值和最低SB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新生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使用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预扩容是可行的,有利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130/0.4羟乙基淀粉和聚明胶肽行AHH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择期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ASAⅠ或Ⅱ,随机等分为四组.全麻插管后从中心静脉输注A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4 ml/kg、10 ml/min),B(130/0.4羟乙基淀粉)、C(聚明胶肽)和D组...  相似文献   

7.
羟乙基淀粉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羟乙基淀粉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将20例颅脑外科患者采取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一组输注10%羟乙基淀粉溶液。另一组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在同等条件下,比较输注羟乙基淀粉溶液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显示: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500ml后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与输注前相比无显著差异。输注10%羟乙基淀粉溶液500ml后,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输注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但PT值明显大于输注前(P<0.05)。提示: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后对凝血功能无改变;输注10%羟乙基淀粉溶液后病人PT时间延长,但临床观察无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6%HES130/0.4,商品名:万汶)对月经期急诊手术患者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月经期急腹症患者36例,随机分为平衡盐组(N组)和6%羟乙基淀粉130/0.4组(W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入室后即开始分别经外周静脉以10~15ml/(kg·h)速度输注平衡盐溶液和6%羟乙基淀粉130/0.4,直至手术结束。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毕、术后24h留取标本检测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包括: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免疫球蛋白G(IgG)、白蛋白(ALB)、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尿晶体渗透压、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血液、尿液尿素氮(BUN)、肌酐(Cr)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浆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两组患者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各时间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各检测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对月经期患者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和电解质K 、Na 、C l-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Ⅲ级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组(Ⅰ)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Ⅱ);麻醉诱导开始45 m in内按10 m l/kg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Ⅰ)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Ⅱ),随后均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维持容量;于输液前、手术30 m in和术毕取静脉血检测血浆渗透压和电解质K 、Na 、C l-,分别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B超前列腺大小、术中冲洗液用量、手术时间、静脉输液总量。结果血浆渗透压变化Ⅰ组较Ⅱ组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K 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Na 、C l-变化Ⅰ组较Ⅱ组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毕收缩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中应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及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10.
邓莺 《吉林医学》2011,32(12):311-2311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琥珀明胶、乳酸钠林格液对ICU术后患者MAU水平与炎性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100例收入ICU患者随机分成五组(每组20例),术中分别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 500 ml或1 000 ml、琥珀明胶500 ml或1 000 ml及乳酸钠林格液。分别测定患者术前及入ICU 6 h MAU水平和血浆IL-6浓度。结果:人工胶体组的MACR变化水平均较晶体组低(P<0.05);而相同剂量羟乙基淀粉组和琥珀明胶组MACR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0;P=0.701),但前者的MACR均值较低。各组入ICU 6 h时血浆IL-6的浓度较术前基础值都明显增高(P<0.05),且三种液体组间血浆IL-6的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羟乙基淀粉组最低。结论:人工胶体MACR变化水平较晶体组低,且能有效降低血浆IL-6水平,提示其具有毛细血管堵漏作用及抗炎作用,其中羟乙基淀粉130/0.4的作用优于琥珀明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6%HES130/0.4)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预充对心脏手术患儿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CPB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性别不限,年龄≤6岁,随机分为实验组(6%HES130/0.4预充,n=20)和对照组(血浆预充,n=20)。分别于术前一日(110)及手术结束时即刻(T1)取患儿静脉血2ml分别装入两个试管送生化室检测患儿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尿素(UREA)、肌酸酐(CRE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LT、TBIL、CREA明显下降(P〈0.05),PT、APTT明显延长且Fbg明显降低(P〈0.05)。结论CPB预充6%HES130/0.4对心脏手术患儿的肝肾功能无损伤,而有保护作用,对凝血功能有影响,但未见临床明显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用两种分子量及取代级的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贺斯(6%HES 200/0.5)及万汶(6%HES 130/0.4)]在手术患者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万汶组和贺斯组,每组20例。入室后于麻醉前开始,以20ml/(kg.h)的速率分别输入万汶或贺斯60min。测定输液前、输液30、60min时的血压、心率和尿量;于输液前和输液60min测定静脉血血红蛋白(Hb)含量、血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FIB)含量以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与输液前比较,两组输液60min时心率升高,Hh、Hct、PLT下降,APTT延长,FIB升高。输液各时点尿量均增加(P〈0.05)。两组患者稀释后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高切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万汶与贺斯具有相似的扩容效果,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影响轻微,万汶对凝血功能的抑制程度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儿预充6%羟乙基淀粉(HEL)130/0.4对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80例体外循环低温全麻心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6%HEL130/0.4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0例,A组在体外循环中预充6%HEL130/0.4400ml,B组在体外循环中预充血浆400ml,体外循环前后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体外循环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1)红细胞比容(HCT),血沉(BSR);(2)血小板计数(PLC),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观察术前、心肺转流15min、回ICU、术后24h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HCT、PLC在体外循环后均显著降低(P〈0.05),BSR均显著加快(P〈0.05),两组HR、MAP、CVP、PLC、ACT、PT体外循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HEL130/0.4作为小儿体外循环稀释液用于小儿心内直视手术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伍敏益 《海南医学》2011,22(23):74-76
目的 观察应用7.5%高渗盐水(HS)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HES)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行小容量液体复苏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脓毒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HS+HES组35例,输注7.5% HS 4 ml/kg和6% HES 130/0.4 500 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高温环境下强训,观察中途静脉滴注丹参液和补充水分后,海军陆战队员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 2010年某月在南海某岛屿,抽取男性海军陆战队员64名参加高温环境下负重30kg强训12h,前期和后期各6h,前期6h强训未补充水分和丹参液,后期6h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并可随时口服补充水分,队员训练前、中、后各取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琥珀酰明胶(Gelofusine)应用于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4例儿童房室缺患者,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8~ 14岁,体重21 ~ 34kg,随机分为琥珀酰明胶(G)组(n=12),乳酸钠林格液组(RL)组(n=12),2组分别用琥珀酰明胶和乳酸钠林格30~ 50mL/kg预充体外循环管路,其余方法均相同.在CPB开始前,CPB开始后20 min和CPB结束时由中心静脉抽血行血流变学测.结果 CPB开始后20 min和CPB结束时G组(低、中、高切变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较(FIB) CPB前明显下降(P<0.01),血沉(ESR 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升高,血浆粘度无明显变化;RL组CPB开始后20 min和CPB结束时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无明显变化,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2组之间CPB开始后20 min和CPB结束时,G组CPB开始后20 min和CPB结束时高切变率全血粘度(P<0.01)、血浆粘度(P<0.01)、ESR (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均高于RL组.结论 体外循环中应用琥珀酰明胶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升高,增加血细胞破坏,有可能使微循环灌注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脓毒症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25例加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和7d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浓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Plt、PT、TT、APTT、FIB和D-D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后第7d两组Plt和FIB有明显差异(P0.01,P0.05)。对照组患者的PT、TT和APTT呈延长趋势,观察组患者的PT、TT和APTT无明显延长或有所缩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第7d的PT、TT和APTT明显缩短(P均0.05)。对照组患者的D-D浓度呈略升高趋势,观察组患者的D-D浓度稍升高后即逐渐下降,至治疗后第7d,两组间D-D浓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用于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凝血功能的效果。方法:将7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卧床、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护肝、降酶、退黄、抗病毒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0 ml参麦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治疗30天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测定患者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 FIB)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PT、APTT和FIB分别为17.6±3.1秒、51.8±4.7秒、1.8±1.2g/L;治疗后对照组PT、APTT和FIB分别为16.1±3.3秒、47.2±5.1秒、1.9±1.4g/L;治疗前观察组PT、APTT和FIB分别为17.8±3.2秒5、2.1±4.9秒、1.7±1.1g/L;治疗后观察组PT、APTT和FIB分别为14.6±3.0秒、42.5±4.8秒、2.2±1.5g/L。治疗前2组患者PT、APTT和FIB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于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