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HCC患者射频消融前和射频消融后3或7 d和肝癌复发时的血浆,用液相芯片检测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射频消融后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水平较消融前明显增加[IFN-γ:(101.30±78.70)pg/ml vs.(55.70±36.20)pg/ml;IL-12p40:(57.70±31.90)pg/ml vs.(18.10±16.70)pg/ml;P均〈0.05)。但肝癌复发后IFN-γ和IL-12p40水平比消融后的水平明显下降[IFN-γ:(56.50±41.70)pg/ml vs.(101.30±78.70)pg/ml;IL-12p40:(18.90±16.460)pg/ml vs.(57.70±31.90)pg/ml;P均〈0.05),与消融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射频消融治疗前后,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6水平未出现明显变化[IL-4:(11.33±12.70)pg/ml vs.(13.31±15.56)pg/ml;IL-6:(17.86±22.93)pg/ml vs.(24.46±28.46)pg/ml]。射频消融治疗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下降者伴随较长的复发时间间隔[(14.00±4.35)月],而Th2细胞因子水平增高的患者复发时间则相对较短[(5.06±4.26)月]。结论射频消融可短期激活Th1型免疫反应,但激活的Th1型免疫反应不能预防肝癌的复发。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改变与肝癌复发时间有关,监测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可能有助于预测肝癌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干预协同刺激信号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h1/Th2转换的影响。方法 用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制备滋养细胞抗原;用该抗原刺激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为两组:实验组加入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导4(CTLA4Ig,10μg/mL组和1μg/mL组),对照组加IgG(10μg/mL组和1μg/mL组),培养72h,分别取24h和72h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上清液中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索4(IL-4)的水平。结果 与同质量浓度的对照组相比,CTLA4Ig组产生的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产生的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FN-γ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TLA4Ig1μg/mL组相比,CTLA4Ig10μg/mL组产生的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LA4Ig能通过阻断CD80/CD86共刺激信号,使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向Th2型细胞因子偏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吸氧、平喘、抗炎、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其中,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片4mg/d,口服,1次/d,连用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IL-4、IFN-γ含量及IFN-γ/IL-4比值的变化,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咳嗽、喘息及哮鸣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IFN-γ[(76.16_±7.42)ng/L]较对照组[(74.53±7.S6)ng/L]明显升高(t=2.42,P〈0.05);治疗组IL-4[(41.45±6.61)ng/L]较对照组[(46.57±7.42)ng/L]明显降低(t=2.68,P〈0.05);治疗组IFN-γ/IL-4值(1.83±0.42)较对照组(1.56±0.37)明显上升(t=2.13,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与对照组相比(74.3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2.537,P〈0.01);治疗组的咳嗽、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2.68±1.15)、(5.19±1.25)、(4.17±1.7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43±1.27)、(6.70±1.63)、(6.25±1.64)d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35、2.14、2.41,P〈0.01)。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好,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且安全性好,可能与其对支气管哮喘患儿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紊乱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UC患者,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Th2、Th17细胞的数量及Th1/Th2比值,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IL-4、IL-17水平,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并与患儿的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UC患者PBMC中IFN-γ+Th1细胞的数量、IL--γ7+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7.0±2.9)%,(23.2±1.7)%,P〈O.05;(26.61±2.6),(11.4±1.2),P〈0.011;Th1/Th2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12.8±1.6),(8.60±1.9),P〈0.01],Th17细胞的数量与疾病程度呈正相关(P〈0.05,r=0.42)。结论IL-17+Th17细胞与Th1/Th2比值变化可能参与UC患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榆林市儿童医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4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时Th1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和免疫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儿IL-2 、IFN-γ和IL-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52、11.84、6.57),IL-4、IL-5和IL-13明显高于对照组(t=12.98、15.87、1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研究组患儿Th1/Th2型细胞因子均明显改善,治疗4周时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儿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23、10.52、8.11),而CD8+则高于对照组(t=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研究组患儿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4周时CD3+、CD4+、CD8+及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Th1、Th2细胞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3.19、3.25、4.01、2.15、1.81,均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各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2.53、3.06、1.98,均P< 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存在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IL-2、IL-4、IL-10)、1干扰素(IFN-γ)等相关因子的失衡情况,分析其与哮喘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1月于温州市鹿城区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62例首诊急性哮喘发作期患者[急性组,此组按病情再分为轻度组(22例)、中度组(18例)及重度组(22例)3个亚组]及58例哮喘缓解期患者(缓解组)采用流式细胞仪与ELISA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Th1细胞浓度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细胞浓度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10)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并与60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组患者Th1[(5.25±3.18)%]、IL-2[(124.52±42.14)ng/L]、IFN-γ[(133.12±10.25)ng/L]、Th1/Th2(0.59±0.08)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Th1(9.15±2.85)%、IL-2(195.32±45.13)ng/L、IFN-γ(58.96±12.14)ng/L、Th1/Th2(0.82±0.06)]及对照组Th1(12.98±0.67)%、IL-2(215.36±51.32)ng/L、IFN-γ(64.98±10.42)ng/L、Th1/Th2(1.15±0.18)],而Th2[(22.15±4.58)%]、IL-4[(127.52±57.14)ng/L]、IL-10[(90.25±21.04)ng/L]、IGE[(412.63±212.15)×10^3U/L]、IGG[(228.21±112.46)×10^3U/L]水平则高于缓解组[Th2(15.68±3.12)%、IL-4(51.25±14.35)ng/L、IL-10(46.78±11.98)ng/L、IgE(212.48±115.62)×10^3U/L、IgG(125.14±45.85)×10^3U/L]及对照组[Th2(1.48±0.65)%、IL-4(46.79±13.57)ng/L、IL-10(34.52±8.15)ng/L、IgE(48.75±22.95)×10^3U/L、IgG(42.36±18.96)×10^3U/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中,重度组患者Th1、IL-2、IFN-γ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中度组,而Th2、IL-4、IL-10、IgG、IgE水平则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4、IL-10与IgG、IgE均呈正相关,而IL-2、IFN-γ均与IgG、IgE均呈负相关。结论 Th1/Th2细胞的失衡是哮喘的主要原因与关键环节;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失衡与哮喘病程进展关系密切,在哮喘防治过程中应重视对Th1/Th2失衡细胞因子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Th1/Th2平衡状态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与RA发病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的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RA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水平变化。结果:(1)RA病人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活动期RA病人血清中IFN-γ、IL-4水平变化与缓解期RA病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缓解期与活动期RA病人比较,各临床参数均有明显改善。站论:在RA血清中Th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存在明显失衡,分泌模式朝Th1偏移,Th1/Th2平衡可能与RA的发病机制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产生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IBS患者外周血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hl型细胞因子IL-12、IFN-1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1)IBS组IFN-1、IL-12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1;与正常组比较,IBS组IL-4及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O.05)。②同正常组比较,pIBS组IFN-1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pIBS组IL-4、IL-1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同正常组比较,非DIBS组Th1型、Th2型细胞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泻型IBS患者外周血Thl、Th2型细胞因子产生了失衡,呈Th1优势反应;感染因素影响了Th1/Th2失衡;腹泻型IBS患者焦虑状态亦可能影响了Th1/Trh2失衡;抑郁状态与Th1/Th2反应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89例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IRH/IRP)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状况,观察骨髓细胞活化状态,探讨IRH/IRP的免疫相关机制。方法ELISA方法检测IRH/IRP患者外周血清IL-2、IL-4、IL-6和IFN-γ的含量,分析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并对患者组Thl类细胞因子与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相关性和升高率以及骨髓细胞免疫活化状况与细胞因子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89例患者血清IL-4、IL-6和IFN-γ呈现不同程度明显升高(P〈0.01),其中IFN-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8.75±3.67)pg/ml和(8.69±1.68)pg/ml。患者Th1活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升高率与Th2活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升高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IFN-γ的变化与IRH/IRP者细胞免疫活化密切相关,IL-4和IL-6可能参与与IRH/IRP体液免疫的活化,感染等可加重多重免疫活化,细胞因子含量和骨髓细胞免疫状况的监测有助于IRH/IRP的诊断并有利于评价患者的免疫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外周血中CD4^ 和CD8^ T淋巴3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以及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的水平,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SLE患和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和表面抗原(CD4、CD8),用Dot blot法检测IFN-γ和IL-4mRNA的表达。以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LE患外周血中1类辅助T细胞(Th1)、Th1/Th2比率、IFN-γmRNA的表达和IFN-γ水平和IFN-γ/IL-4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而Th2细胞、Th0细胞和IL-4 mRNA表达的水平及其外周血中IL-4的水平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在SLE患外周血中,Th1细胞的数量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明显下调,提示Th1/Th2细胞的失衡在SLE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和患者血清中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胎膜早破组(感染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孕妇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同时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与细菌性阴道病密切相关。胎膜早破组86例,宫颈炎者48例,占55.81%;阴道炎30例,占34.88%;尖锐性湿疣2例,占2.32%。对照组100例,宫颈炎者49例,占49.00%;阴道炎12例,占12.00%;尖锐性湿疣1例,占1.00%。两组比较P〈0.05,胎膜早破组细菌性阴道病明显高于对照组。胎膜早破与胎位不正、骨盆异常、巨大儿或双胎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胎膜早破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并随时间延长而含量逐渐上升高(P〈0.05);绒毛膜或(和)羊膜炎者血清IFN-γ、IL-2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及对照组(P〈0.01);无绒毛膜羊膜炎及对照组IL-4、IL-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绒毛膜或(和)羊膜炎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平衡向Th1细胞为主的模式转化。且与感染、营养缺乏等多种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原发性肝癌术后Th1/Th2漂移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原发性肝癌(PHC)手术切除后病人Th1/Th2漂移的影响.方法 以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 (IL-2)代表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代表Th2类细胞因子,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6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前和术后10 d即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5 d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类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以20例原发性肝癌单纯手术切除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重组人生长激素组与单纯手术切除组比较,术前Th1类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0 d重组人生长激素组Th1类细胞因子显著增高,与单纯手术切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58,P<0.01).结论 短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可促使PHC手术切除后病人免疫状态向Th1状态漂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 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 Wistar 大鼠分为 EAE 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多西环素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发病情况及发病高峰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测定高峰期脑组织 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脑脊液和血清清蛋白水平,计算脑脊液与血清清蛋白比值(QA 值)。结果各剂量多西环素组大鼠临床症状较 EAE 对照组均减轻。各剂量多西环素组大鼠发病高峰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 IFN-γ水平和 IFN-γ/IL-4比值均较 EAE 对照组降低,分泌 IL-4水平均较 EAE 对照组升高(P <0.01);高剂量多西环素组 IL-4水平较中剂量多西环素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剂量多西环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剂量多西环素组大鼠发病高峰期脑组织 IL-1β、TNF-α水平及 QA 值较EAE 对照组降低,IL-10水平较 EAE 对照组升高(P <0.05)。随多西环素剂量增加,各剂量多西环素组 IL-1β、TNF-α水平及 QA值越低,IL-10水平越高,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西环素可明显减轻 EAE 大鼠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多西环素降低大鼠 Th1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Th2细胞因子水平,纠正 Th1/Th2细胞平衡,从而保护血脑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Th1/Th2免疫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以上儿童血清IFN-γ(ng/L)、IL-4(ng/L)。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4^+百分率略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CD4^+/CD8^+比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CD4^+百分率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哮喘组与对照组IFN-γ、IL-4、IFN-γ/IL-4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哮喘组IL-4水平略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IFN-γ水平低于哮喘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均存在细胞免疫失调,以Th2型细胞占优势。  相似文献   

15.
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失调及孟鲁司特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失调及盂鲁司特的干预作用。方法对6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4mg/d,1次/d,连用3个月。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液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和日夜间症状评分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培养上清液PBMC中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经孟鲁司特治疗3个月后患儿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哮喘患儿存在着Th1/Th2平衡失调,免疫状态由Th1向Th2“克隆漂移”。孟鲁司特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可治疗哮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激肽A(NKA)、P物质(SP)的表达与辅助T淋巴细胞(Th1/Th2)及其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CVA患儿为研究组,健康体检正常儿童80例为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入3%的高渗盐水及沙丁胺醇400μg收集支气管诱导痰,检测诱导痰炎性细胞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GF、NKA、SP、神经源性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5(IL-5)、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相关细胞因子[IL-2、IL-4、IL-10、γ干扰素(IFN-γ)]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 Th2细胞水平。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NGF、NKA、SP与Th1/Th2、IL-2、IL-4、IL-10、IFN-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Th1细胞数、Th1/Th2值及IL-2、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嗜酸性粒细胞、细胞总数、Th2细胞数及NGF、NKA、SP、TNF-α、IL-5、MMP-2、MMP-9、IL-4、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GF、NKA及SP与Th1/Th2(r=-0.354、-0.457、-0.502,均P<0.01)、IL-2(r=-0.493、-0.398、-0.376,均P<0.01)、IFN-γ(r=-0.506、-0.385、-0.489,均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IL-4(r=0.437、0.382、0.455,均P<0.01)、IL-10(r=0.396、0.508、0.449,均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CVA患儿存在明显的Th1/Th2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失衡,炎症因子水平急增,通过NGF、NKA及SP检测可有助于了解CVA患儿病情变化及免疫功能失衡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含量及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肝癌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以及补体C3和C4的含量,流式细胞法检测T细胞亚群含量。结果:(1)Th1/Th2细胞因子:观察组的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干扰素-γ(IFN-γ)含量低于对照组,Th2细胞因子白介素-6、10(IL-6、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免疫功能:观察组的CD4+T细胞、CD16/65+NK细胞、补体C3和C4含量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3)细胞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关系:TNF-a、IFN-γ含量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补体C3和C4的含量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含量呈负相关;IL-6、IL-10含量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补体C3和C4的含量呈负相关,与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肝癌患者存在Th1/Th2漂移,血清中Th1细胞因子TNF-a和IFN-γ含量降低、而Th2细胞因子IL-6、IL-10含量升高,且与机体的天然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1/Th2漂移状态及其与T-bet、GATA3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各120例,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浆中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T-bet、GATA3mRNA水平。结果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与老年健康受试者比较明显下降[(10.28±0.88)pg/mL vs(16.94±1.05)pg/mL;(9.06±0.85)pg/mL vs(13.96±0.87)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与老年健康受试者比较明显升高[(5.98±0.98)pg/mL vs(3.89±0.28)pg/mL;(47.59±2.89)pg/mL vs(40.47±1.28)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1型核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较老年健康受试者下降[(0.85±0.11)vs(1.46±0.09)];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2型核转录因子GATA3mRNA的表达水平较老年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1.51±0.12)vs(0.89±0.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着Th2漂移现象,该现象可能与影响Th1/Th2的极化状态的关键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的数量及血浆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炎症反应与AMI之间的关系.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来自15例AMI患者、15例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冠脉内及外周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细胞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在血液中的比例,ELISA检测血浆中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分析患者Th1/Th2的变化.结果:AMI患者冠脉阻塞段血液中Th1,IFN-γ含量高于入院时外周血(P〈0.05);AMI入院时外周血中,Th1,IFN-γ含量高于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外周血(P〈0.05).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冠脉血Th1,IFN-γ含量与外周血相比无统计学意义.AMI患者冠脉阻塞段血液中Th2,IL-4含量高于入院时外周血(P〈0.05).AMI入院时外周血中Th2含量高于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外周血(P〈0.05).AMI入院时外周血中IL-4含量与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外周血中含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冠脉血中Th2,IL4含量与外周血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的失衡,与AMI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产妇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含量以及树突状细胞表型。方法:将在本院确诊的60例子痫前期产妇纳入观察组,将同期进行产检的60例正常妊娠产妇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细胞、Th2细胞的含量以及树突状细胞表型,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TNF-α、IFN-γ、IL-6、IL-10的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的Th1细胞含量、Th1/Th2细胞比例以及Th1类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h2细胞含量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突状细胞表型:外周血中CD83+、CD80+以及CD86+阳性的树突状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产妇外周血中Th1细胞功能增强、Th2细胞功能减弱,且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