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2.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62例和对照组(持续有创机械通气)58例,试验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作为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之间的切换点,对照组持续使用有创通气直至拔管。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住院时间及院内死亡率。结果试验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VAP发病率、住院时间及院内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O.05)。结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且降低其VAP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后,随机分为序贯通气治疗组20例和常规通气组16例,序贯通气组治疗方法: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d)治疗;常规通气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随后以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2例(10%)和6例(37.5%)(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3±2.3)d和(11.8±5.3)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2 +9)d和(25±14)d.结论:在PIC窗指导下的有创与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序贯治疗组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加压力支持加呼气末正压(SIMV+PSV+PEBP)方式行机械通气,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时判为“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改为换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BiPAP)方式通气,直至脱离呼吸机;对照组常规有创通气以SIMV+PSV方式撤机。观察两组感染、通气及氧合指标,记录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及ICU住院天数。结果序贯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和总的机械通气时间、VAP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1)。结论对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插管机械通气,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时机及时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分别给予持续有创机械通气(对照组)治疗及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组)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APACHEⅡ评分、血气分析、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在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气值上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PACHEⅡ评分、PaO2/FiO2、PaCO2、并发症、死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采用这种序贯机械通气方法的关键是及时、准确地把握肺部感染控制窗,正确操作无创性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6.
对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拔除气管插管,代之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选择同样病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衰竭患者15例作为对照,按常规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同步间歇强制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方式辅助撤机。结果两组患者出现感染控制窗的时间及当时病情相近(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7.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应用序贯通气的经验。方法:对47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且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治疗组25例)和有创机械通气组(对照组22例),当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治疗组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模式,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参数,直至成功脱机。对照组继续有创通气治疗,同样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力度直至脱机成功。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及住ICU时间等指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再插管率、ICU入住时间、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从有创过渡到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宜时机。方法将28例AE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3~5d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拔除气管导管改面罩机械通气,B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死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A、B两组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0例和5例(P=0.027);死亡例数为O和3例(P=0.217);有创机械通气3~5d后尚需机械通气时间为(7.8±3.4)d和(15.6±9.3)d,P〈0.05;住院时间为(15.8±4.7)d和(23.6±10.8)d,P〈0.05。结论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作为有创通气与无创通气切换点救治AECOPD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3~5d后拔除气管导管改面罩机械通气,能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ICU收治的AECOPD患者13例为序贯组,同样病情患者12例为对照组.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序贯组拔除气管插管,应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直至脱机;对照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以压力支持方式脱机.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病率和患者转归.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序贯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4.3±1.05)d比(10.13±2.06)d,P<0.001],ICU住院时间显著缩短[(8.79±2.07)d比(11.96±2.11)d,P<0.005],VAP发生数显著减少[0比6例,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和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需要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VAP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内科一区收治人院的呼吸衰竭且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患者2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例采用序贯治疗,即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BiPAP进行无创通气,最后至脱机;对照组11例,行常规有创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发生率、监护时间、撤机成功率、院内死亡率以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有创通气时间:观察组(8.8±3.1)d,对照组(16.5±3.6)d;住监护室时间:观察组(12.5±3.5)d,对照组(22.8±5.2)d;VAP发生率:观察组9.1%,对照组36.4%;撤机成功率:观察组90.9%,对照组27.3%;院内死亡率:观察组0,对照组36.4%;治疗费用:观察组(1.9±0.4)万元,对照组(3.2±1.1)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治疗呼吸中枢损伤导致的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救治的4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同时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救治的4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采取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进行抢救. 结果:2组患者通气前心率、呼吸频率、pH、PaO2、 PaCO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48小时后各种指标均明显改善,与通气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通气48小时后比较各种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救治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为切换点的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试验组先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待患者出现PIC后拔除气管插管,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关性肺炎(VAP)和死亡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适时给予序贯机械通气可降低通气时间,降低VAP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的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已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加重期患者28例中,随机选取14例患者为序贯治疗组(A组),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渐至脱机;另选14例为对照组(B组),行常规有创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比较2组病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例数、住院时间、撤机成功例数、院内死亡例数、住院费用。结果有创通气时间:A组(10±3)d,B组(18±3)d;VAP发生例数:A组2例,B组8例;住ICU时间:A组(13±3)d,B组(23±5)d;撤机成功例数:A组12例,B组5例;院内死亡例数:A组2例,B组9例;治疗费用:A组(2.4±0.2)万元;B组(4.6±2.8)万元。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脱机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脱机治疗,设为序贯治疗组,35例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脱机治疗,设为对照组。动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重新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脱机治疗重度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两组机械通气前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序贯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方法及疗效,并对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到来时联合运用自主呼吸试验决定序贯机械通气切换点的可行性做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接受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35例(治疗组)与同期接受传统机械通气治疗26例(对照组)重症肺炎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记录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住院死亡例数、再次插管例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再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相比较传统机械通气治疗耐受性好,能明显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再次插管率;(2)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能降低住院病死率;(3)以肺部感染控制窗联合自主呼吸试验为切换点行序贯机械通气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30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为贯序组69例,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两组在出窗时间与出窗时PH、PaO2、PaCO2、RR、HR各指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序贯组在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撤机成功率、住院死亡率等指标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治疗有效减少了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了VAP发生和住院死亡人数,提高抢救成功率,对恢复患者自主呼吸、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治疗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1年11月至2004年10月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收治的COPD严重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窗)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性治疗组(序贯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序贯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鼻罩/口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机械通气支持直至脱机;对照组则继续常规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PSV方式脱机.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通气、氧合及生命征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患者的转归.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窗时间和出窗时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5±1.9) d和(23.5±9.5) d(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5±4.0) d和(23.5±9.5) d(P<0.05);序贯组的R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9.5±2.8) d和(15.5±3.5) d,均分别短于对照组的(23.5±9.5) d和(29.5±12.0) d(均P<0.05);序贯组的VAP发生率、再插管率、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8.4%(7/38),13.2%(5/38)和7.9%(3/38),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9.5%(15/38),34.2%(13/38)和28.9%(11/38)(均P<0.05).结论:对COPD重症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时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住院死亡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有效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