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垒  刘慧  胡永寸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35-3336
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86例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心肌梗死确诊患者,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3例,在围术期内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结果B组患者在围术期内出现心绞痛等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手术结束后的离床时间明显早于A组;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A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中采用康复治疗,可取得非常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胡青  黄安文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2):1097-1098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特点。方法桡动脉Allen试验阳性患者,择期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40例。结果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低,患者舒适,易接受。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是冠心病介入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但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杰山  梁岩  徐国帆  蒋学军 《重庆医学》2006,35(14):1297-1298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4月~2005年8月,89例患者疑似冠心病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结果82例患者成功接受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92.1%,过程顺利,无冠脉开口损伤、穿刺口血肿和肌间血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临床效果好,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MI发病时间在12h以内的患者66例,血流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s试验阳性患者,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经桡动脉介入组33例、经股动脉介入组33例。结果PCI总成功率为100%,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96.6%(29/30),其中1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改为股动脉入径。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100%,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血管最终开通率(TIMI 3级)挠动脉组为92.6%(28/30),股动脉组为93.6%(34/36),两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桡动脉组为(43.8±19.6)min,股动脉组为(45.6±18.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AMI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稳定、Allen试验阳性、桡动脉搏动良好患者可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评估采用经左或右侧远端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左或右侧鼻烟壶远端桡动脉穿刺完成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患者61例,对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点血肿发生率、患者术后3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进行统计。结果共有56例患者穿刺置动脉鞘成功,总体成功率91.8%,失败原因主要是近端动脉闭塞和远端桡动脉持续痉挛;共有2例患者发生穿刺点血肿,发生率3.3%;未发生术后3 d MACE及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早期经验提示经左或右侧鼻烟壶远端桡动脉穿刺路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脏介入治疗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目前世界上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经皮穿刺桡动脉具有并发症少,无需卧床制动,大大缩短住院日,节省住院费用等优点,已被病人广泛接受。我院自2008年1月-6月对265例病人采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诊断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354例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朝霞 《当代医学》2011,17(30):93-94
对354例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提高经桡动脉介入术的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莫秀凤  杨海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03-2304,230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与舒适度,对比经桡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391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83例)和股动脉组(208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局部血肿或伤口出血、血管迷走反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组(P<0.05),动脉痉挛及闭塞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经桡动脉组腰背疼痛、尿潴留、便秘、平均卧床时间及换药次数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增加舒适度,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23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同意接受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桡动脉介入组(TRA组)和股动脉介入组(TFA组),每组各11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TR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3.8±1.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2.0±9.5)min,手术成功率为95.65%;TF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14.8±5.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3.0±8.9)min,手术成功率为97.39%,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2%)明显低TFA组(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及外科处理要点,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对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在AMI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本组16例抢救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0%。非停跳搭桥11例,停跳搭桥9例,平均移植血管桥(2.8±0.5)支,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IABP)8例;术后机械通气平均(18±14)h;术后低心排血量2例,难治性心律失常2例,脑血管意外1例,下肢感染1例。全组无一例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再次手术止血。平均随访时间为(15±3.4)个月,仅1例术后2个月反复出现右心功能衰竭症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完全消失,术后复查超声心电图示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我院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分为两组:A组(桡动脉径路组)35例,B组(股动脉径路组)55例,比较两组临床基础资料、穿刺成功率、病变特征、PCI术成功率、术后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及事件主要心血管(MACE)。结果两组基础资料相似,A、B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7.1%vs 100%,穿刺时间为(3.0±1.5)min vs(2.5±1.1)min,手术成功率为94.2%VS98.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卧床时间A组(4.5±1.1)h明显短于B组(13.5±3.4)h,术后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TR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治疗成功率与经股动脉(TFA)途径相似,并发症少,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王钊  阿德力江  李国庆  雷建新  戴晓燕  阿木提  赵熹 《西部医学》2011,23(11):2152-2153,2155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31例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96例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12小时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观察住院及随诊期间的情况,比较两组结果。结果维族组231例患者中,单支病变146例(63%),多支病变85例(37%),汉族组196例患者中,单支病变120例(61%),多支病变76例(39%),两组病例基本临床特征及手术并发症比较:再次PCI、急诊搭桥、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病死率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仅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7例,其中56例行直接经皮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A组),51例行直接经皮股动脉入路PCI(B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手术总时间、穿刺点并发症.结果:A、B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PCI成功率均大于96%,鞘管置入时间[(2.93±0.42) vs (3.07±0.54) min, P=0.14]、血管再通时间[(17.23±3.47) vs (16.81±4.86) min, P=0.61]、手术总时间[(47.04±7.53) vs (48.74±6.22) min, P=0.21]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穿刺点局部出血、血肿发生率(5/51, P=0.016 4)及拔管迷走反射(4/51, P=0.032 7)均明显高于A组(0/56).结论: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行急诊PCI是安全可行的,而且能减少穿刺点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优缺点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85例AMI并经桡动脉介入(TRI)患者,并与以往经股动脉介入(TFI)67例AMI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介入治疗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TRI组85例患者中,单支病变46例(54.1%),多支病变39例(45.9%),其中完全闭塞性病变28例(32.9%);TFI组67例患者中,单支病变40例(59.7%),多支病变27例(40.3%),其中完全闭塞病变21例(31.3%),两组病例基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局部麻醉到手术结束,TRI组为(54±23)min,TFI组为(47±1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血管穿刺成功率为98.8%,TFI组血管穿刺成功率为100%,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5%和100%.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4/85)和23.9%(16/67),其中TRI组发生桡动脉痉挛1例,局部血肿3例.而TFI组出现局部血肿6例,动静脉瘘1例,假性动脉瘤4例,迷走神经反射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TRI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FI组,故经桡动脉行PCI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0年6月至2001年10月86例AMI患者的CAG结果及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6例中CAG正常者8例,年龄(39+11.4)(25-52)岁;多无心绞痛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及家族史;以情绪波动、精神压抑、大量吸烟、饮酒史者居多。结论:冠状动脉痉挛、血栓自溶或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是其主要发生机制;冠状动脉正常的AMI患者其貌似正常,实属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延迟冠脉造影见梗死相关动脉(IRA)病变情况。方法:562例AMI发病后24h~3月内行冠脉造影术。结果:562例AMI明确IRA共559支,有4例IRA不能判定。呈闭塞状态198(35.17%)支,次全闭塞及严重狭窄病变24(443.34%)支,其中有8例血流为TIMI0~1级,未达功能再通。临界狭窄83(14.74%)支,无明显狭窄3(86.75%)支,其中冠脉正常6例。结论:AMI后无论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大部分IRA呈闭塞或次全闭塞及严重狭窄,应及早行冠脉造影,以了解IRA情况,及时行血运重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进展情况及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519例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临床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因冠心病临床症状再次血管重建率。结果 112例患者因冠心病临床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72例患者行再次PCI治疗,其中罪犯血管PCI 27例(梗死相关动脉再次PCI组:包括支架内再狭窄19例,支架血栓8例),非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进展45例(非梗死相关动脉再次PCI组);未再次PCI患者447例(未再次PCI组)。3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既往心肌梗死、既往PCI、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支血管病变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直接PCI支架长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再次血管重建主要是由于非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进展所致。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急性心肌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为男性,6例为右冠状动脉病变,占66.67%(6/9)。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男性,常累及右冠状动脉。发病机制可能与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处血管内膜的病理性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栓形成、冠脉痉挛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