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结合丙泊酚用于结肠镜检查的麻醉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结合丙泊酚用于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结肠镜检查病人68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A)组与芬太尼(B)组。A组,瑞芬太尼以血浆靶浓度1ng/ml给药;B组单次给芬太尼1 μg/kg。1min后所有病人静注负荷量丙泊酚0.5 mg/kg,继以缓慢间断推注每次10mg,至RamsayⅢ~Ⅳ级。记录诱导、插镜、苏醒及留观时间。记录各时点MAP、HR、SpO2、PETCO2、RR及BIS值。记录术中肢动、呼吸暂停次数。记录病人满意度。结果A组病人的诱导、清醒、留观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P<0.01)。丙泊酚用量A组显著少于B组(P<0.01),术中A组的MAP下降低于B组(P<0.01)。术中肢动A组少于B组,呼吸抑制A组大于B组。病人的满意度A组高于B组。结论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结合丙泊酚镇静是门诊手术麻醉的良好选择,但需加强呼吸监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2 80例ASAⅠ~Ⅲ级患者分为无痛肠镜组 (Ⅰ组 ,n =2 0 0 ) ,常规肠镜组 (Ⅱ组 ,n =80 )。Ⅰ组从静脉缓慢注入芬太尼 0 4 μg/kg和丙泊酚 0 5~ 2mg/kg ,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即可插入肠镜 ;Ⅱ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肠镜检查 ;专人评估患者的术中和术毕恢复情况及术后调查。结果 肠镜检查完成率Ⅰ组高于Ⅱ组 (10 0 % :92 6 0 % )。在检查 5min时Ⅰ组的SBP、MAP、HR比检查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Ⅱ组的SBP、MAP比检查前明显增加 (P <0 0 5 ) ,术毕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患者术毕至清醒、计算能力恢复正常和离开观察室的时间分别为 (1 90± 1 4 0 )min、(4 30± 2 90 )min、(18 30± 5 6 0 )min ;Ⅰ组的患者、检查者、记录者满意度评分和再次检查接受率明显高于Ⅱ组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实施无痛肠镜检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TCI的产生Kruger-Theimer最早提出靶浓度控制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概念。1990年出现第一个商品化靶浓度控制输注系统“Diprifusor”。文献关于“微机辅助控制输液泵系统”缩写很多,1997年统一命名为“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组(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盐酸氢吗啡酮0.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缓慢静脉注射)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复合丙泊酚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检查即刻(T1)、结肠镜到达回盲部时(T2)及术毕(T3)的SBP、HR及SpO2,并观察两组丙泊酚用量、副作用、术后疼痛VAS评分、苏醒时间、检查操作时间以及离院时间.结果 与T0比较,在T1、T2时点两组HR明显减慢,SBP和SpO2明显降低(P<0.05),其中B组在T1、T2时间点的SBP和HR下降比A组明显(P<0.05);丙泊酚用量A组[(103±14) mg]明显少于B组[(170±22) mg] (P<0.05),术后VAS评分A组[(1.2±0.6)分]低于B组[(3.0±0.6)分](P<0.05),体动反应A组(5例)明显少于B组(18例)(P<0.05).结论 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可安全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并减少丙泊酚用量,麻醉平稳、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肥胖患者结肠镜检查时复合芬太尼麻醉下TCI丙泊酚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选择需行结肠镜检查患者,男27例,女28例,18.5kg/m2≤BMI24.0kg/m2为正常体重组(N组);BMI≥28.0kg/m2为肥胖组(O组)。两组患者的初始血浆靶浓度均设为3.0μg/ml。入选样本从有体动的上一例患者开始计算,其后各例患者血浆靶浓度根据手术过程中有无体动进行调整,浓度变化间隔为0.5μg/ml,按序贯法进行研究,计算丙泊酚的Cp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复合芬太尼1.0μg/kg时,N组丙泊酚的Cp50及95%CI为2.95(2.68~3.24)μg/ml;O组为2.83(2.62~3.05)μg/ml。结论 TCI丙泊酚复合1.0μg/kg芬太尼用于肥胖患者结肠镜检查时的Cp50为2.83μg/ml,肥胖患者TCI丙泊酚意识消失时的Cp50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ed,TCI)、持续输注与手控推注在80岁以上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术中的临床效果与副作用,为临床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12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TCI组(Ⅰ)、持续输注组(Ⅱ)、手控推注组(Ⅲ),每组40例.监测患者入室后、插镜时、进镜达末端回肠或回盲部时、睁眼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诱导、注药、入镜、苏醒时间;记录丙泊酚总用药量、副作用和操作者满意度等.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肠镜检查,成功率100%.3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组的诱导时间为(40±6)、(58±10)、(58±8)s;苏醒时间为(3.7±1.3)、(5.0±1.8)、(6.9±1.7)min.TCI组的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0.05).3组丙泊酚总量为(91±11)、(110±14)、(131±16) mg.Ⅲ组患者高于其他两组(P<0.05).注药时间、入镜时间及输液量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的操作者满意率最低,Ⅰ组最高,为100%.Ⅰ组患者麻黄素使用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副作用发生例数最少.结论 TCI、持续输注及手控推注丙泊酚均可安全用于80岁以上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其中TCI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纤维结肠镜技术的发展,婴幼儿进行结肠镜检查术日渐增多。基于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对此种手术采取何种麻醉方法尤为重要。本院近年来对此类婴幼儿采用浅静脉麻醉联合骶管阻滞或单纯静脉麻醉,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环泊酚和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纤维结肠镜治疗中的镇静效果。

方法 选择行纤维结肠镜治疗的老年患者330例,男179例,女151例,年龄65~84岁,BMI 18~29 kg/m2,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环泊酚组(C组,n=160)和丙泊酚组(P组,n=162)。C组麻醉诱导给予环泊酚0.4 mg/kg,麻醉维持泵注环泊酚1~1.5 mg·kg-1·h-1,P组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2 mg/kg,麻醉维持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记录镇静成功率、诱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麻醉诱导前(T0)、进镜时(T1)、进镜后10 min(T2)、完全清醒时(T3)时SBP、DBP、BIS,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注射痛、体动,气道干预、术中追加镇静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结果 与P组比较,C组T2时SBP、DBP明显升高(P<0.05),T2和T3时BIS明显降低(P<0.05),术中低氧血症和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镇静成功率、诱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体动发生率,气道干预、术中追加镇静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丙泊酚比较,环泊酚在老年患者纤维结肠镜治疗中有同样的镇静效果,且有着更低的低氧血症和注射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在小儿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将60例ASAⅠ~Ⅱ级行结肠镜检查的小儿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静脉缓注2mg/kg的丙泊酚;B组静脉缓注雷米芬太尼0.6μg/kg后1min静脉缓注1.8mg/kg的丙泊酚;C组静脉缓注雷米芬太尼0.6μg/kg后1min静脉缓注1.8mg/kg的丙泊酚;分别记录术前、术中、术后2min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检查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各组术前、术中、术后2min的BP、HR、SPO2变化无差异(P〉0.05)。C组丙泊酚用量(68.8±24.3)mg低于B组(92.8±23.1)mg及A组(109.8±43.3)mg(P〈0.05),术后C组的苏醒时间(2.1±1.3)min少于B组(3.8±2.3)min及A组(12.8±5.6)min(P〈0.05)。结果表明,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应用,使患儿在结肠镜检查中无痛苦,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10.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0例ASAⅠ或Ⅱ级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5例。D组10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再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P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必要时追加丙泊酚。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级;观察两组患者注药前(T0)、注药后2 min(T1)、过脾曲时(T2)、过肝曲时(T3)及苏醒时(T4)HR、RR、SBP、SpO2的变化;以及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镇痛效果优于P组(P<0.05)。T1时两组HR慢于、SBP及SpO2均明显低于T0时(P<0.05)。T2~T4时D组HR慢于、SBP低于P组和T0时(P<0.05)。P组起效、苏醒和离院时间长于D组(P<0.05),P组丙泊酚用量明显高于D组(P<0.05)。术中舌后坠和呼吸抑制P组明显高于D组(P<0.05),P组苏醒时头晕、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可以安全用于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且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长时间输注丙泊酚可能的风险-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丙泊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药,但一些病例报告提示:在大剂量、长时间输注后可能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高脂血症、肝脏脂肪浸润和肌肉损伤、难治性的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即所谓的“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ropofol infusion syndrome,PIS)。PIS多见于小儿,也可发生于成人,有作者认为PIS的原因是因为代谢的异常。PIS的死亡率相当高,唯一的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2.
13.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成人麻醉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独或联合使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的不同镇静方案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280例,男128例,女152例,年龄18~65岁,体重45~70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70例。P组采用丙泊酚1mg/kg诱导后,每次给予丙泊酚0.5 mg/kg维持;EP组采用依托咪酯0.2 mg/kg诱导后每次给予丙泊酚0.5mg/kg维持;PE组采用丙泊酚1mg/kg诱导后每次给予依托咪酯0.1mg/kg维持;E组采用依托咪酯0.2mg/kg诱导后每次给予依托咪酯0.1 mg/kg维持。记录四组患者镇静前后的MAP、HR、SpO2;记录患者诱导和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P组(16.7±10.1)mm Hg和E组(14.5±8.7)mm Hg的ΔMAP的下降值明显小于P组(26.2±10.1)mm Hg和PE组(24.4±9.4)mm Hg(P0.05)。EP组(61.3±19.5)s和E组(60.1±20.3)s的诱导时间明显短于P组(70.3±25.9)s和PE组(72.2±29.8)s(P0.05)。EP组(11.42%)和E组(1.85%)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51.42%)和PE组(37.14%)(P0.05)。E组(4.28%)上呼吸道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E组肌颤发生率(41.42%)明显高于其它三组,EP组肌颤发生率(20%)明显高于P组(0%)和PE组(5.71%)(P0.05)。只有E组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结论依托咪酯诱导、丙泊酚维持镇静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能快速诱导;与单独应用依托咪酯比较,肌颤、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术后纤维结肠镜检查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6.
<正>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病变常规首选的检查方法,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检查的过程中可发生恶心、呕吐及腹部胀痛等极度不适而不能很好配合检查。2013-01—2015-01,我们对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应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镇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01—2015-01间在我院门诊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1例,女49例;年龄  相似文献   

17.
丙泊酚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等特点,已被广用于门诊短小手术的麻醉。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方法,与传统静脉输注丙泊酚比较,具有可控性高和简便精确的明显优势。本文将丙泊酚的TCI法与手控注射(MCI)法的应用结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发穿孔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富星 《实用外科杂志》1991,11(11):567-56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人工控制输注(MCI)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组采用丙泊酚MCI;T组采用丙泊酚TCI。分别记录麻醉效果,诱导与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监测不同时间点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体动、舌后坠、术后不良反应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麻醉与苏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泊酚总用量T组明显大于M组(P〈0.05),T组麻醉效果优于M组(P〈0.05)。丙泊酚诱导后血压下降程度M组大于T组(P〈0.05),术中出现体动及术后不良反应例数M组多于T组(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优于丙泊酚人工控制输注。  相似文献   

20.
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神经外科术中唤醒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功能区病变准确切除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一个难题 ,既要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 ,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保护正常脑功能。Duffau[1 ] 和Gumprecht[2 ] 最近提出在患者清醒状态下用神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技术进行术中神经解剖功能定位切除肿瘤等病灶的手术新策略 ,这对麻醉是一个新的挑战 ,要求在肿瘤切除过程中不用任何麻醉药和肌松药让病人处于完全清醒状态 ,既避免了麻醉药和肌松药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干扰 ,又能使患者对指令 (嘱其言语或肢动 )反应自如。我们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 (targetcontrolledinfusion ,TCI)和喉罩技术对 8例患者成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