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40岁。因“肝癌切除术后10月余,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8月余,左上腹隐痛3天”于2006年10月9日人院。患者于2006年1月5日B超提示“左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为“原发性肝癌Ⅱa期”,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左肝叶及胆囊切除术”。术后2个月复查B超提示“肝内多发性占位病变,脾占位”,考虑“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脾转移癌”,分别于3月8日、4月21日和9月8日行“肝动脉栓塞化疗”3次。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1岁,因肝癌术后7年余,间断发热5个月伴黄疸入院。入院30年前因乙型肝炎多次住院,痊愈后未复发。2003年4月MRI检查发现肝右叶膈顶部-2.8 cm×2.6 cm肿块,局部切除病理提示为高分化腺癌。2年后因肝右前叶2 cm×2 cm病灶,再次局部切除并作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2005年3月发现肝右叶膈顶部有一4 cm×5 cm病灶,遂行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TACE),至2007年7月先后行5次TACE治疗(治疗药物为碘油、表阿霉素等)。近4年来随访病灶无明显增大,肝功能正常,生活自理。患者2010年6月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伴发热(体温38℃),3d后出现轻度皮肤黏膜黄疸,静脉滴注氧氟沙星后发热与黄疸均消退,1个月后又出现类似症状,使用抗生素后症状可缓解。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 ,83岁。因持续腹痛 17h于 2 0 0 2年 6月 9日急诊入院。查体示 :血压 90 / 6 0mmHg ,右上腹持续压痛 ,反跳痛。血红蛋白 6 7g/L ,红细胞 2 81× 10 12 /L。B超提示肝内低回声结节、腹腔积液。行腹腔穿刺抽出红色不凝液体 ,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分别于 2 0 0 2年 6月9日、7月 5日、10月 11日 3次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在此期间患者出现腰痛 ,X线检查及同位素扫描证实胸 12椎体肿瘤转移 ,并于同年 9月行椎体成型术。 10月起患者大便潜处处大小不等活动性溃疡 ,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 ,同时间断输血 ,大便潜血转阴 ,但…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囊腺瘤癌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6岁,因反复上腹胀2年余,尿黄3 d,于2008年8月2日入院.2年前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以中上腹为主,与饮食无关,无腹痛,无反酸嗳气,外院诊断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恶性倾向,拟诊肝癌,建议行肝移植手术治疗,患者拒绝.  相似文献   

5.
周小平  席亚莉 《肝脏》2009,14(3):250-250
例1患者,男性,39岁,因肝区不适半年余,行为异常10d,加重1d入院。患者于半年前行腹部CT示肝脏恶性肿瘤,随即行肝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于入院前10d晨起出现行为异常,心悸,反应淡漠,进食后症状略缓解,1d前出现心悸、出冷汗,意识模糊,急诊入院,查体: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上腹部膨隆,肝肋下4cm,质硬,边缘钝,脾肋下3cm,质中,移动性浊音阴性。入院后测血糖0.96mmol/L,即给予50%葡萄糖静脉推注。2min后意识转清。复查腹部CT示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肿瘤肝内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门脉及分支内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0岁,因“反复腹胀、尿少4个月,加重7d”于2004年10月11日收入院。患者于2004年6月曾住本院治疗,确诊为肝癌晚期、肝硬化、腹水,住院期间行剖腹探查术、门脉切开取栓术、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术,腹水未消退。此后4个月多次因腹水增多住院治疗,每次均腹水有所减少但不能消退。本次于入院前1周腹胀、尿少再次加重,每日尿量少于800ml。既往史:2型糖尿病史3年,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1岁.因“发现上腹部包块半年余”行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肝左叶巨块型肝癌;左肺上叶及右肺中叶小结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血甲胎蛋白(AFP)> 121 000μg/L.分别于2013年1月14日、2013年2月及2013年3月20日在介入放射科行经皮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3次,于2013年4月19日开始行肝脏病灶放疗,DT45Gy/25F,放疗过程顺利.于2013年6月14日、7月7日、7月21日、8月4日、8月26日、9月10日及10月9日行FOLFOX4方案化疗7次,为了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肝癌介入治疗后”收入院.  相似文献   

8.
外生型肝癌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正德  向庆余  王德宇 《肝脏》2002,7(2):144-144
一、病例资料患者女 ,41岁 ,发现上腹部包块 4年半 ,反复黑便 2年于2 0 0 0年 12月 11日入院。患者于 1996年春无意中触及上腹部质硬肿块 ,无不适。B超、CT检查示“肝左叶占位病灶” ,血清HBV标志、抗 HCV、HBVDNA和HCVRNA均阴性 (PCR法 ) ,AFP >5 0 0ng/L。肿块穿刺病理检查示中等分化肝细胞癌。此后 2年间 ,4次行 5 FU、阿霉素、丝裂霉素肝动脉导管化疗及碘油栓塞治疗 ,术中见肿块由肝左动脉供血 ,血管丰富 ,扭曲。治疗后肿块无明显变化。自 1998年秋后反复解柏油样便 ,停止化疗。 1999年秋发现左下腹…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2 4岁。因水肿、尿少 5个月 ,加重 3d ,于 2 0 0 1年 6月 1 5日入院。患者于 5个月前无诱因水肿、腹胀、尿少 ,B超示肝脾增大 ,诊为“肝硬化” ;服中药 2周 ,无效。转院后发现血肌酐 (Scr) 32 0 μmol/L ,双肾增大 ,肾穿刺活检怀疑“新月体肾炎” ,未经治疗而转入我院。入院前 3d尿量减少至 2 0 0ml/d ,Scr由 32 0 μmol/L升至 72 6μmol/L。 1 2年前发现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异常 ,具体不祥 ,肝功能正常。 2年前发现脾大。无关节痛、皮疹、光过敏和口腔溃疡。体检 :BP1 4 0 / 60mmHg(1mmHg=0 1 3…  相似文献   

10.
王雅青  崔莲  黄平 《肝脏》2008,13(5):371-371
患者男性,61岁,因不明原因发热3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甲胎蛋白711.89ng/ml,CA199〉1000U/ml,CRP9.06mg/dl,腹部CT提示肝右叶富血供病灶,行DSA造影检查发现肝右叶弥漫性片状相对异染灶,诊断为炎症性原发性肝癌。入院后患者体温一直波动在38~39℃,抗生素无效,随即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灌注草酸铂200mg,亚叶酸钙0.4g,5-氟尿嘧啶1g;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53岁,因"肝左叶癌综合治疗1年4个月,腹胀10d"于2018年3月4日入我院肿瘤科。2016年11月患者因"上腹部疼痛不适,外院行相关检查提示肝内占位"在外院行腹腔镜下肝左叶治疗切除术,术后病检示:低分化肝癌。术后口服多吉美靶向治疗,术后2个月复查发现复发,停止靶向治疗,行介入及射频消融治疗。2018年1月6日复查AFP 12052.60ng/ml,腹部MR示:肝脏见散在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肝癌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30例,病例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30例,对比研究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病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第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第2、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安全性与单一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囊型棘球蚴病病例的诊治经过。患者因“间断性上腹部不适半月余”收治入院,行辅助检查提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囊性棘球蚴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囊型棘球蚴病病灶未处理,术后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4.
华法林钠合用苯溴马隆致皮肤、牙龈出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6 3岁。因皮肤、牙龈出血 2d于 2 0 0 2年 9月 2 7日入院。患者于 2 0 0 0年 4月因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瓣膜病变行主动脉瓣、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 ,术后每天服用华法林钠 2 2 5mg ,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在 2~ 3之间 ,无出血并发症。 2 0 0 2年 9月患者体检发现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门诊予阿昔莫司 2 5 0mg每天 2次 ,苯溴马隆 5 0mg每天 1次 ,碳酸氢钠 5 0 0mg每天 3次 ,降血脂、降尿酸治疗。服药 3周后患者发现双下肢皮肤瘀斑 ,牙龈出血 ,查凝血相 :凝血酶原时间 (PT) 4 8 9s、INR 6 1、活化凝血活酶…  相似文献   

15.
病历报告:患者,男,57岁,因腹部不适3年腹胀1年加重1月于1997年4月7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出现腹部不适,曾在某医院行胃镜、肠镜、全消化道钡透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后因腹部不适继续加重,并出现腹部轻微疼痛,而于1995年7月行腹部超声检查考虑“肠道憩室”而在该院行手术治疗,术中病理检查示回肠平滑肌肉瘤,术后一般情况尚可。于1995年11月出现右肋部肿胀疼痛、腹胀,经B超示:转移性肝癌。未给予正规治疗,后病情逐渐加重,于1996年1月住本市肿瘤医院,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3次。化疗后反应较大,形体消瘦,纳差,  相似文献   

16.
病例:患者男,73岁,因"脑出血2个月,腹泻1个月、黑便半月伴呼吸困难2 d"于2009年9月12日入院。患者4年前曾因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2个月前,患者因脑出血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无自主意识、卧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解黄色稀糊状粪便,4~5次/d,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商品名:培菲康)、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蒙脱石散等治疗,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 ,34岁。因左腿水肿、气促 6个月 ,腹胀半个月 ,于 1998年 11月 2日入院。患者于 1998年 5月因“腰椎骨质增生”于当地医院行“腰部手术”。术后约 3周开始出现左足水肿 ,渐延至左下肢。同时感气促、胸闷 ,多于劳累后出现 ,渐加重。半月前起觉腹胀 ,于当地医院查B超发现腹水 ,给予“利尿”等治疗 (具体药物不详 )无效转入我院。起病后伴乏力、食欲减退 ,无发热和胸痛 ,无间歇性跛行 ,尿便尚可。否认既往肝炎和心脏病史。不嗜酒。查体 :体温 36℃ ,呼吸 2 0 /min ,脉搏 96 /min。神志清楚 ,发育正常 ,面色稍暗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探讨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4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药物,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术后血清TNF-α、IL-2、sIL-2R和VEGF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sIL-2R和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而IL-2升高(R<0.01);双灌注治疗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2.5%、55%和25%,而TACE治疗组则分别为60%、30%和6.7%,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灌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况,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198 0~ 2 0 0 0年 ,我院共收治采用保守治疗无效的烧伤后急性肾衰患者 9例 ,应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多种方法抢救 ,均未成功。 2 0 0 1年 ,我院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运用多种现代治疗技术 ,治疗 2例烧伤后急性肾衰患者 ,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男 ,1 7岁。因液化气火焰烧伤后 8小时于2 0 0 1年 7月 2 0日入院。烧伤总面积 85 % ,深 度45 % , 度 40 %。患者体重 1 0 0 kg。入院前仅输液5 0 0 ml,无尿。入院后积极补液 ,第一个 2 4小时给液体 2 3 0 0 0 ml,尿量 3 0 ml/h。伤后 3 4小时行全身创面磨痂术。第二个…  相似文献   

20.
徐涛  潘兴南  刘钎 《肝脏》2014,(10):807-808
患者,男性,44岁,因“肝癌综合治疗术后1年余”入院,诊断:原发性肝癌IIa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993年发现 HBsAg阳性,2012年5月行肝癌切除术,2013年3月因“肝癌复发”先后3次行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014年1月10日行改良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术。术中用6-O 的Proline线行供体肝总动脉与受体肝总动脉端端连续外翻缝合。1月11日生化TB 52μmol/L,ALT 906 IU/L、AST 825 IU/L,1月12日生化TBil 41μmol/L、ALT 695 IU/L、AST 451 IU/L,1月13日生化TBil 22μmol/L,ALT 733 U/L,AST 413 U/L,彩超:肝固有动脉及肝右动脉未见明显血流。腹腔干造影示:肝固有动脉闭塞(图1)。SP微导管探查肝动脉见肝总动脉吻合口处造影剂外渗(图2),考虑肝动脉主干血栓形成伴吻合口瘘。瘘口位于第一肝门部,造影剂弥散慢,遂予4枚2&#215;4 mm微钢圈行吻合口瘘口血管外栓塞,造影未见造影剂外渗。再予微导丝引导SP微导管通过肝固有动脉闭塞段,造影见:左右肝动脉血管壁光滑,未见明显充盈缺损。予球囊导管扩张肝固有动脉后造影见肝固有动脉充盈仍差,遂于肝固有动脉置入两枚美国雅培omnilink 40×6 mm 支架,支架置入后造影见肝动脉主干及左右肝动脉显影良好(图3),留置 SP 微导管行溶栓治疗。1月15日生化TB 33μmol/L、ALT 5748 IU/L、AST 3790 IU/L,1月16日转氨酶逐渐下降,至1月22日生化 TBIL 42μmol/L、ALT降至245 U/L、AST 降至72 U/L,1月22日彩超示:门静脉及肝动脉未见明显异常,腹腔未见明显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