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术后肝、肾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术后12h使用参麦注射液的治疗组,分别测定其手术前后外周血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Cr)。结果自术后24h开始,AST、ALT、Tbil、Dbil及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使用参麦注射液可促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联合PTCD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两组均行PTCD胆道引流,术后予以抗生素抗炎、甘草酸二胺针静脉滴注护肝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胃管注入或口服茵陈蒿汤,观察比较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DBIL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以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加用茵陈蒿汤能降低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血清ALT、AST、TBIL、DBIL的含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梗阻性黄疸的介入加中药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索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加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对103例原发性肝癌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清肝利胆退黄汤。计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改变。结果:有效率91.2%,治疗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血清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显著下降。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加中药治疗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高龄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高龄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结合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于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体温恢复、白细胞恢复、术后排气、术后排便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方面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合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高龄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相比于常规的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治疗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化瘀健脾疏肝法对改善肝癌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中药改善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方法:120例肝癌切除术后的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术后持续服用有化瘀健脾疏肝作用的中药5-6周,两组均在手术后第8-9周复查肝功能。结果:中药组61例中,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转肽酶(GGTP)、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的恢复,分别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化瘀健脾疏肝法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效果。方法:98例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以及相关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4.08±15.7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9.65±11.30)U/L、血清总胆红素(26.08±7.23)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14.65±2.80)μmol/L以及腹膜炎发生率、肾功能衰竭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血淀粉酶升高率、死亡率较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7.40±15.4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9.65±11.30)U/L、血清总胆红素(66.20±10.40)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32.23±7.50)μmol/L以及腹膜炎发生率、肾功能衰竭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血淀粉酶升高率、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等相关指标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1):37-38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法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胆管减压术术后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胃管注入茵陈蒿汤。记录患者手术术后以及茵陈蒿汤治疗一周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总胆红素的数值,并记录其变化情况,同时分析药物治疗后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总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在预后方面,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高(P0.05)。结论:茵陈蒿汤单汤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传统疗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抢救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高龄患者的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风险。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胀陛胆管炎患者20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先减轻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胆管内的压力,在施行二期手术,解决胆管的阻塞问题。结果:通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手术风险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用于抢救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对梗阻性黄疸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腹腔镜术后康复疗效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淀粉样蛋白A(SAA)、糖链抗原19-9(CA19-9)的影响。方法将80例梗阻性黄疸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入院后均接受急诊腹腔镜手术,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应用至术后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肝功能、胆汁病原菌培养和血清CRP、PCT、SAA、CA19-9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第3天、第7天Charcot三联征(发热、腹痛、黄疸)、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胆管扩张、肝脏肿大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以上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CRP、PCT、SAA、CA19-9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第7天胆汁病原菌培养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T管引流时间、病原菌培养转阴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改善梗阻性黄疸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腹腔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保护肝功能,抑制病原菌感染,减少并发症,从而促进康复,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RP、PCT、SAA、CA19-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胆道冲洗联合中药胆石术后方对经口胆道镜术后患者胆管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方法:将50例胆总管结石经口胆道镜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中药组在手术当天至术后4 d,予茵栀黄胆道冲洗联合中药胆石术后方治疗;对照组常规使用生理盐水胆道冲洗。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B、ALT、GGT及AMY水平,记录术后每日胆汁引流量,收集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并评估2组患者术后胆管炎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术后第5 dTB、ALT及AMY水平明显下降;每日胆汁引流量显著增加;且术后第4 d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5 d内胆管炎发生率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胆道冲洗联合中药胆石术后方治疗能有效防治胆总管结石经口胆道镜术后合并胆管炎,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跃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19-120
目的:探讨对5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以5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胆囊切除术、胆囊大部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或胆囊造瘘术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2±0.8)h。治愈41例,好转8例,治愈率为74.5%。有4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例患者发生胆总管结石残留,经T管取石后未再发现结石。有6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把握好手术时间,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镜联合中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方法: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进行了56例次的内镜治疗,治疗组在内镜治疗后联合服用疏肝利胆退黄方;对照组单纯接受内镜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血液分析和肝功能,计算黄疸日均下降值,并依据结果判定疗效。对合并有胆管结石的病人进行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5.0%和60.0%,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疸指标(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日均下降值较对照组下降更快,且统计学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32例次合并有胆管结石中,有22例口服中药,10例未服用,1年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4例复发胆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8.2%和40%,两组的复发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镜联合疏肝利胆退黄方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有效,且能更快恢复黄疸,并且减少胆管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79例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纯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患者在住院天数、并发症率、死亡率均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效果更为明显,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治疗心得,分析舒肝宁注射液对于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普通外科住院患者确诊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50例病人治疗方法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舒肝宁注射液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人降低黄疸具有良好的疗效,其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胆红素代谢,黄疸下降明显,临床疗效值得肯定。50例患者中死亡2例(4%),临床治愈48例(96%)。结论舒肝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黄疸,改善患者肝功能,具合理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AOSC )患者胆汁中IL-6、TNF-α浓度的变化与ll缶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2月间35例行ERCP手术病人,其中15例为非急性胆管炎患者(对照组),20例为AOSC患者(实验组)。对AOSC患者ERCP术中、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后1天、3天胆汁中IL-6、TNF-α进行动态测定。结果:术后1天、3天IL-6、TNF-α表达水平较术中明显降低(P〈0.05)。结论:IL-6、TNF-α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ENBD能较快改善急性重症胆管炎症状,与快速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清热消痈汤对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门诊的8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热消痈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通过清热消痈汤治疗,疗效安全、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镜及中药对梗阻性胆管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58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对照组仅进行内镜治疗,中药组行内镜及中药治疗,测定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并作组间比较。结果: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对照组〈中药组;丙二醛:对照组〉中药组。结论:内镜配合中药治疗梗阻性胆管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化浊解毒方口服、常规西药+化浊解毒方+耳穴贴压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29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观察组,对照1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接受化浊解毒方口服;观察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接受耳穴贴压治疗。观察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血常规中的白细胞(WBC)水平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 <0.05),且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P <0.05)。各组在中医症状各项积分方面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 <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中医症状各项积分方面分别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 <0.05),且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P <0.05)。3组在hs-CRP、TNF-α、IL-6、IL-8、WBC计数方面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 &...  相似文献   

19.
谢冰昕  黄秀峰 《世界中医药》2013,8(10):1197-1198,1201
目的:观察讨论痰热清注射液对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急诊科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以常规抗生素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0.3~0.5 mL/kg入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高于对照组74.4%,相关症状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加减方。治疗两周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 d及5 d时血清淀粉酶、总胆红素、谷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总胆红素、谷氨酸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医联合大柴胡汤加减方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