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寻R0切除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的生存预测因子,旨在指导个体化治疗,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初治的R0切除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患者76例,随访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应用显微切割联合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的方法检测肿瘤细胞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肿瘤细胞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无瘤生存达5年和未达5年两组间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评估的淋巴结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27、P=0.018和t=9.265、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评估的淋巴结数目是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子(x^2=40.472和39.528,均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分化腺癌的平均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27.67和43.13个月,均低于中高分化腺癌的61.13和64.21个月(X^2=45.015和35.514,均P=0.000),病理评估的淋巴结数目〈11个的患者分别为45.65和53.10个月,低于≥11个者的68.47和70.18个月(x^2=23.134,P=0.011;X^2=22.896,P:0.013)。结论低分化腺癌和病理评估的淋巴结数目〈11个是R0切除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的不良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2.
Ⅱ期结肠癌术后是否需行辅助化疗,目前尚存争议.有研究表明,高危Ⅱ期结肠癌能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T4期、有穿孔和肿瘤周围淋巴管或血管浸润等的Ⅱ期结肠癌患者能从含有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中获益;在基因分子水平方面,Ⅱ期结肠癌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表达较多,且不能从氟尿嘧啶化疗中获益,而染色体18q杂合子丢失(18q LOH)、Cx43及基因表达谱等在辅助化疗中的指导作用尚无定论,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Ⅱ期结肠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评价术后辅助化疗在Ⅱ期结肠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134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Ⅱ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比较,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结果 全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期和生存期均未达到,3年无瘤生存率和生存率分别为91.01%和93.23%.单因素分析显示:T4和淋巴结解剖数目≤10个为不良预后因素(P<0.05);全组共85.07%(114/134)的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年龄和是否具有预后不良因素是影响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主要原因(P<0.05);辅助化疗组和未化疗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辅助化疗组中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显著多于未化疗组(P=0.047).结论 肿瘤局部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解剖不全是Ⅱ期结肠癌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大多数Ⅱ期结肠癌患者均接受辅助化疗,建议对存在不良预后影响因素的Ⅱ期结肠癌患者给予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Ⅱ期结肠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评价术后辅助化疗在Ⅱ期结肠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Ⅱ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侵犯邻近器官、脉管浸润、淋巴结解剖个数及术前CEA为不良预后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和脉管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全组共85.0%(108/127)的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组和未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辅助化疗组中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显著多于未化疗组(P=0.000)。结论Ⅱ期结肠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组织学类型和脉管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建议对存在不良预后影响因素的Ⅱ期结肠癌患者给予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5.
余仙  赵和照 《中国肿瘤》2016,25(12):994-998
微卫星稳定性作为评价DNA错配修复系统(MMR)的功能标记,可作为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患者辅助治疗的风险评估有效工具.全文从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结直肠癌发生及其在Ⅱ/Ⅲ期结肠癌化疗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刘殊  王士勇  张璐  何英 《现代肿瘤医学》2016,(10):1582-1585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肿瘤坏死程度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2例HE染色的结肠癌病理组织切片标本评估肿瘤坏死程度,分析肿瘤坏死程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坏死程度与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7)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37),与性别、年龄、肿瘤侵袭深度、远处转移、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坏死面积小于整个肿瘤面积10%的患者较大于和等于10%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4)。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坏死程度是结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HR=2.162,95%CI=1.032~4.531,P=0.041)。结论:肿瘤坏死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展,是结肠癌病人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Ⅱ期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07例Ⅱ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发病年龄> 60岁、术前CEA水平>50ng/ml和肿瘤浸润深度T4.把没有任何一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定义为低危组,有一个或更多危险因素的患者被定义为高危组.高危组与低危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分别为(79.04±1.51)个月和(96.65±3.14)个月,P=0.017],高危组风险比[hazard ratio(HR)]较低危组明显升高[3.201(95% CI为1.161 ~ 8.83);P =0.025].结论 详细的病史采集、术前全面的检查以及准确的病理分期对于Ⅱ期结肠癌的预后分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1N0M0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03-01-01-200912-3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住院治疗的137例T1N0M0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收治934例I~ⅢA期乳腺癌患者,其中T1N0M0乳腺癌137例,占14.7%。137例T1N0M0乳腺癌患者中有33例(24.1%)为T1mic,42例(30.7%)为T1a~T1b,62例(45.2%)为T1c。肿瘤大小与组织学分级(P=0.001)有关,与年龄(P=0.526)、ER/PR(P=0.371)、HER-2(P=0.624)、手术方式(P=0.479)和术后辅助化疗(P=0.066)无明显相关性。中位随访47个月,5例患者复发转移,其中1例患者死于肝转移,5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为96.4%,5年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为99.3%。在单因素分析中,T1N0M0乳腺癌的5年DFS与肿瘤组织学分级(P=0.010)和ER/PR状态(P=0.043)有关,而与年龄(P=0.217)、肿瘤大小(P=0.880)、HER-2状态(P=0.769)、手术方式(P=0.477)和有无化疗(P=0.560)无关;在多因素分析中,仅肿瘤组织学分级是5年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5。组织学分级G1、G2和G3患者的5年DFS分别为100.0%、96.3%和84.2%,伴有组织学分级非G3患者的5年DFS(98.3%)优于伴有组织学分级G3(84.2%)的患者,P=0.005;G2(96.3%)和G1(100.0%)患者5年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肿瘤组织学分级是T1N0M0乳腺癌的5年DFS独立影响因素,肿瘤组织学分级高的患者预后差。肿瘤组织学分级可为T1N0M0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的结肠癌辅助化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氟尿嘧啶仍是结肠癌辅助化疗的基本药物,含5-FU/LV/奥沙利铂(FOLFOX或FLOX)的方案是结肠癌辅助化疗的新标准,对部分患者也可以考虑选用5-FU/LV(Mayo,Roswell Park,LV5 FU2)、卡培他滨等单药辅助化疗;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辅助化疗中使用伊立替康能带来额外的获益,反而会增加化疗毒性的风险,因此,不建议在结肠癌辅助化疗中使用含伊立替康的方案。Ⅲ期结肠癌是辅助化疗的主要适应证,而"高危Ⅱ期"结肠癌也应该在患者充分知情后给予辅助化疗,高危因素包括T4肿瘤、伴有肠梗阻、穿孔、肿瘤分化差、伴有神经脉管浸润以及切除或送检淋巴结<12枚。其他的Ⅱ期结肠癌不应该常规行辅助化疗。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年龄不应该是选择辅助化疗的禁忌;结肠癌辅助化疗建议在术后8周内开始,目前的标准疗程是为期6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型铜转运ATP酶(Copper-transporting P-type adenosine triphosphatese,ATP7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估其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47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ATP7B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ATP7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0%(16/47例);(2)组织学分级低分化者ATP7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中高分化患者(P<0.05),ATP7B表达与月经状况、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和激素受体状况均无关(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ATP7B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密切相关(P<0.05);(4)在COX多因素分析中ATP7B表达、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明显相关(P<0.01).结论 ATP7B在乳腺癌组织中具有一定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的微卫星不稳(microsatellite inistability,MSI)状态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有重要作用,但在晚期肠癌中研究较少。该研究探讨微卫星不稳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采用XELOX或FOLFOX为一线化疗方案的Ⅳ期肠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6和hPMS2的蛋白表达,分析微卫星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及化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11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未发现MSI与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以及化疗敏感性存在相关。亚组分析中我们发现79例原发灶姑息性切除的患者中,MSI 患者(22例)较MSS患者(57例)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延长(19.9个月vs 7个月,P=0.005),但MSI与OS无关(P=0.07)。对该79例患者预后行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SI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MSS/MSI,HR=2.079)。此外,该群患者的MSI状态与疾病控制率(59.1%vs 31.6%,P=0.025)相关。结论:在原发灶姑息性切除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无疾病进展时间和化疗的疾病控制率呈正相关,因而有必要对该群患者进行微卫星检测。  相似文献   

12.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结肠癌组织学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经验,观察其组织学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6例术前经肠系膜动脉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及47例未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学疗效0级2例,Ⅰ级24例,Ⅱ级28例,Ⅲ级2例,总有效率96.4%。经术后5年随访,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未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P<0.01)。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结肠癌组织学疗效,改善预后效果,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结肠癌组织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NIBP(NIK and IKKβ binding protein,NIBP)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组织芯片中检测133例结肠癌组织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和92例相匹配的癌旁良性结肠组织中免疫细胞NIB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织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与癌旁结肠组织黏膜腺体间免疫细胞的NIBP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P=0.207)。结肠癌组织肿瘤浸润免疫细胞NIBP蛋白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肿瘤浸润免疫细胞NIBP蛋白阳性表达较阴性表达者总生存期明显延长(P=0.03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NIBP蛋白表达水平是结肠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HR=0.281,95%CI=0.111~0.714,P=0.008)。结论:结肠癌中NIBP阳性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数量增加的患者预后较好,NIBP可能是结肠癌免疫治疗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新辅助化疗是目前乳腺癌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该研究探讨多西他赛加吡柔比星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47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前穿刺取病理学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CerbB-2.分析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pCR)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化疗前淋巴结状态及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R阳性的患者获得pCR(0%)的比率低于ER阴性者(27.27%),差异有显著性(P=0.0012).PR阳性患者的pCR率(9.38%)低于PR阴性者(90.63%),差异有显著性(P<0.01).CerbB-2过表达者pCR率(33.33%)高于非CerbB-2过表达者(9.74%)(P<0.01),组织学分级(SBR)高者的pCR率高于分级低者(Ⅲ级比Ⅱ级:25%比10.34%)(P=0.0000),年龄、化疗前淋巴结状态与pCR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职、PR、CerbB-2、组织学分级可能成为多西他赛加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Ⅱ期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肿瘤CpG岛甲基化表型(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CIMP)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评价CIMP用于预后判断的可能价值.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135例Ⅱ期散发性结直肠癌中CACNAIG、IGF2、NEUROG1、RUNX3、SOCS1和MLH1基因甲基化水平,确定肿瘤CIMP状态;分析CIMP与MLH1基因甲基化、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3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31例(23.0%)为CIMP+,39例(28.9%)存在MLH1基因高甲基化.CIMP与MLH1基因甲基化呈正相关(P<0.01).CIMP+多见于年龄≥60岁的患者(P =0.006)和右半结肠癌(P=0.018).生存分析显示,CIMP+组患者总生存期较CIMP-组为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无复发生存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73).结论 在Ⅱ期散发性结直肠癌中,CIMP与MLH1基因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CIMP+肿瘤常见于老年和右半结肠癌患者;CIMP可能有助于判断总生存期,但没有独立判断无复发生存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特征及术后放化疗对同侧他叶肺转移的Ⅳ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rcinoma,NSCLC)完全切除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对37例完全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同侧他叶肺转移的Ⅳ期原发性NSCLC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临床特征对生存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性别(P=0·837)、组织学类型(P=0·469)、肿瘤分化(P=0·771)、T分期(P=0·997)和淋巴结状态(P=0·110)对同侧他叶肺转移的Ⅳ期NSCLC完全切除术后的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纵隔区放疗(P=0·082)及鳞癌的术后化疗(P=0·781)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癌的术后辅助化疗能明显延长中位生存期及提高生存率,P=0·047。结论: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分化、T分期、N分期不是同侧他叶肺转移的Ⅳ期NSCLC完全切除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鳞癌术后化疗及纵隔放疗对患者的生存无影响,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及延长中位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宫颈残端恶性肿瘤不良预后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6年间本医院收治的 48例宫颈残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ⅠA-ⅡA期 19例(40%)以手术+辅助治疗为主,ⅡB-Ⅳ期 29例(60%)以放化疗为主。中位发病年龄 51岁,子宫次全切除原因以子宫肌瘤为主,距子宫次全切除平均时间10.76年。结果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83%、74%。单因素分析显示距子宫次全切除时间(P=0.016)、肿瘤直径(P=0.016)、临床分期(P=0.036)、组织学分级(P=0.009)、淋巴结转移(P=0.044)、宫旁受侵(P=0.046)、骨髓抑制(P=0.013)、根治性手术(P=0.019)为不良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宫颈残端恶性肿瘤不良预后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宫旁受侵、骨髓抑制有关,其中组织学分级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接受手术切除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晚期结肠癌肝转移85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生存状况,并对影响远期生存率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5例患者在经过手术切除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85.9% (73/85),27.1%(23/85)和7.1%(6/8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化疗时间、肝外转移、肿瘤大小数目和结肠癌肿瘤原发位置为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内肿瘤大小及数目(P =0.003)、化疗时间的选择(P =0.024)、患者的年龄(P=0.031)以及合并肝外转移(P =0.029)为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采用手术切除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结肠癌肝转移,其预后主要受肝脏肿瘤的数目和大小、化疗时间的选择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是否有肝外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NCT)后未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5年收治的75例经24个周期NCT后未达PCR的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NCT的疗效评价方法包括临床评价、组织学反应、病理残存程度和病理分期。结果 16例病理微小残存和63例病理残存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0%和50.4%(P=0.077),其中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0%、72.2%和47.4%(P=0.039)。临床评价和组织学反应与患者的预后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CT疗效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14),NCT足量化疗有改善预后的趋势(P=0.093),而临床分期、HER-2状态与患者的预后无关。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差,在NCT未达pCR的患者中,术后病理分期是与患者预后最为相关的NCT疗效评价方法,并且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国内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现状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间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1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初诊无转移者499例,其中接受根治性手术484例,根据患者既往接受治疗的医院分为A级(省级和省级以上医院)和B级(地市级和地市级以下医院)。比较不同级别医院、不同治疗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A级医院患者手术后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显著优于B级医院(P=0.01,P=0.05)。A级医院高危Ⅱ期和Ⅲ期患者接受辅助化疗比例显著高于B级医院(P=0.01)。A级医院患者辅助化疗的中位DFS和中位OS较B级医院明显延长(P<0.05,P=0.04)。254例接受根治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中,有99例接受了围手术期放疗,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放疗比例分别为30.8%、25.5%和47.4%。338例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中,原发灶位于左半结肠患者的中位OS优于右半结肠者(P=0.05)。266例Ⅳ期患者中,接受根治性原发灶和转移灶切除手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原发灶姑息性切除联合解救化疗、单纯解救化疗、仅接受局部治疗和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不同级别医院在根治性手术和辅助化疗中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Ⅳ期患者应把握根治性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切除机会,以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