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健康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对维护健康、减少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等十分重要。而健康管理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式,应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健康管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模式。方法:选取县医院内科收治的64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并针对患者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模式,观察综合防治前后患者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锻炼、吸烟率、疾病建档与改善等情况。结果:综合防治实施前,患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锻炼、吸烟率分别为24%、27%和21%,且患者疾病建档率仅为11%;综合防治实施后,患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锻炼、吸烟率分别为100%、69%和12%,同时患者疾病建档率提升为36%,效果突出,P<0.05。结论: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综合防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起到较好的预后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在,人类正面对第二次卫生革命对象——非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的源头是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和与不健康社会环境互动的个体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从源头(不健康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行为)又延伸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卒中、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多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增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慢性病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责任感,实现“人人健康”,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重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 ,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提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可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您知道什么是非传染性疾病么?这些疾病会对身体产生哪些伤害呢?如果很年轻,但却被这些疾病包围了,那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有问题了。本期,记者带您一起近距离去了解和认识这些非传染性疾病及其他有年轻化趋势的疾病,帮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您听说过非传染性疾病么?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世界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每年全球约有36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亡率的63%,其中有1400万人因  相似文献   

7.
王嘉玉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400-4401
随着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通过开展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的有效干预,进行综合防治,能够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致死致残率得到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人们对自身健康愈来愈重视 ,卫生意识和卫生要求不断提高 ,对卫生知识的渴求愈来愈迫切。同时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 ,疾病控制工作也由原来的以预防传染病为主 ,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并重 ,健康教育在疾病控制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并且 ,健康教育在疾病控制中的任务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1 倡导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控制和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疾病死因谱已由原来的急性传染病为主转变为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而慢性非传染性…  相似文献   

9.
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心血管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简称“行动”),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医院启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带来的严重危害和沉重负担下,综合性医院必须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发展需要,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探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机制。为此,综合性医院在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之前,应整合临床医学、健康管理学、客户关系管理3个领域的优势资源,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基地,设计服务流程,提供以规范化诊疗为基础,以生活方式干预为重点,以密切医患关系为纽带的全方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董华  张冬梅 《中国校医》2011,25(11):832-833
目的了解某高校教职工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构成比,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以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的教职工死亡原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某高校教职工累计死亡153人,死亡率是11.63‰,引起死亡的前五位主要原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肺部感染、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男性多于女性。结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肺部感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指导教职工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也是今后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慈溪市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晓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00名18岁以上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慈溪市健康教育所自行设计。结果农村居民慢性病的预防控制知晓率为53.9%,40岁以下农村居民知晓率较低,文盲及小学学历的农村居民知晓率较低,对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知晓率较低。结论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晓率较低,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当前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并成为医疗费用过度上涨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人群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 ,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在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同时 ,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对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1 必须充分认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只是发达国家或老年人的问题。但是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威胁人类健康已不只是生物因子导致的传染病 ,还有与心理、社会因素、生活方式和人类自身行为有着密切关系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学科学研究证明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属于生活方式疾病。所谓生活方式疾病 ,它的病因不是细菌 ,也不是病毒 ,而是不合理营养、吸烟酗酒、缺少运动和心理不适应等等因素相互作用而成。国内外医学研究表明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可以使高血压的发病率减少一半以上 ,高血压病人早期治疗又可以减少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占到总死亡的82.5%[1],为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癌症等主要慢性病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水平,2007年9月1日,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下简称行动),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2]。  相似文献   

16.
张冠华 《药物与人》2009,(12):12-12
生活方式病是发达国家在对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就是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包括疾病有: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脑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以部分恶性肿瘤。这些疾病都是现代医学还难以治愈,并严重的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各国老龄化的加速、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促进老年人口的健康成为了世界性挑战。促进健康行为,改善健康相关生活方式,成为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老年性  相似文献   

18.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优势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谱也在发生着改变,一度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已被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老年病所取代。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多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素质、社会和环境因素有关,不卫生的习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行为已成为人类疾病的重要病因^[1]。  相似文献   

19.
谭肸 《保健医苑》2008,(10):22-24
国家卫生部近日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饮食营养、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76.5%上升到目前的82.5%。为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呢?  相似文献   

20.
孙正义  窦斐 《职业与健康》2014,(10):1406-1408
目的评价2009—2012年天津市西青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西青区作为干预区。干预前后均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干预方法为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全人群及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定期随访。结果干预后居民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升高36.66%,其他生活方式疾病相关知识也有显著升高。其接受健康教育率提高27.54%,定期体检率提高6.92%,除饮酒以外的多数高危行为均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西青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已经初见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