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检测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变化。方法:纤维蛋白原用C lauss法,D二-聚体用ELISA法,试剂均为上海太阳公司产品。结果:脑血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检测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提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1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健康对照组160例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其与肺癌患者的病情关系。方法肺癌组患者96例均为我院确诊为肺癌的住院患者,其中57例有转移,39例无转移;肺炎组患者96例;健康对照组96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肺癌组患者中有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炎组血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平均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通过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以及肿瘤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primary hypertension PH) 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和D-二聚体(D-Dimer D-D) 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磁珠法检测74例高血压患者血浆Fib和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D-D 含量,以30 例健康人作对照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Fib和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二者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Fib 和D-D 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PH 患者的病情程度,为其早期治疗和判断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血清葡萄糖(BS)、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来探讨其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血浆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严重程度、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 分别对PE组和对照组、PE组中高危PE、中危PE、低危PE三个亚组患者血浆Fg和CRP、DD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PE组患者血浆Fg、CRP和DD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PE三个亚组间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治疗后PE组血浆Fg、CRP和DD下降明显(P<0.01),其中有,效组下降的程度明显(P<0.05),无效组有上升趋势;PE组患者血浆Fg、DD和CR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Fg、CRP和DD的实验室联合检测对判断PE严重程度及疗效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大肠癌患者34例及良性病患者31例,于术前采血并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大肠癌患者组内按照Dukes分期标准分为4组,并对组间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大肠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样,两组之间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亦有显著差别,大肠癌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大肠癌患者的各亚组中,Dukes D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期(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且D二聚体对大肠癌的分期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潘爱萍  林英辉 《微创医学》2002,21(6):799-800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心梗患者病程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先进的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32例心梗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D及FIB水平.结果心梗患者急性期血浆D-D和FIB含量明显升高(P<0.01);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重型患者血浆D-D及FIB水平明显高于轻型(P<0.01);预后差的患者恢复期血浆D-D及FIB水平明显高于预后好的患者(P<0.01).结论心梗后血浆的D-D及FIB水平检测对疗效的观察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46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22例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根据血糖浓度把糖尿病分为血糖(BS)≤10 mmol/L(26例)和BS≥10 mmol/L(18例)两组,结果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且随血糖浓度增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病情监测有一定程度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妊高征患者的诊断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妊高征患者,与50例正常孕妇进行比较。采用凝血酶法定量检测纤维蛋白原,用乳胶颗粒凝集法定性检测血浆D-二聚体,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朱秀龙  魏芝宝 《河北医学》2005,11(8):683-685
目的:为观察高血压病患者代文(缬沙坦胶囊)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和血清钾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热浸淀比浊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23例正常人和53例高血压病患者代文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的血浆Fbg和血清钾浓度。结果:治疗前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Fb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4.32±0.46g/L比3.5±0.34mmol/L,P<0.01),而血清钾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3.5±0.34g/L比3.7±0.284mmol/L,P<0.01);代文治疗后血浆Fbg浓度降到3.24±0.35g/L,P<0.01),而血清钾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提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Fbg水平升高而血清钾浓度偏低,代文在降低血压的同时降低血浆Fbg水平,但对血清钾浓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蒙诺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和血清钾浓度的变化。采用热浸淀比浊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23例正常人和53例高血压病患者蒙诺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的血浆Fbg和血清钾浓度。治疗前高血压痛患者的血浆Fb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4.32±0.46g.L~(-1)比3.5±0.34mmol.L~(-1),P<0.01),而血清钾浓度测明显低于正常人(3.5±0.34g.L~(-1)比3.7±0.284mmol.L~(-1),P<0.01);蒙诺治疗后血浆Fbg浓度降到3.24±0.35g.L~(-1),P<0.01)而血清钾浓度测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提示高血压病患者血浆Fbg升高而血清钾浓度偏低,蒙诺在降低血压的同时降低血浆Fbg水平,但对血清钾浓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抽选我院40例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发生下肢DVT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再以同期40例进行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未发生下肢DVT的患者作为比较组,对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主要与年龄、术后D二聚体、高血压和恶性肿瘤有关。结论在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中,高龄、高血压和恶性肿瘤是其易感因素,而D二聚体对下肢DVT有着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代偿期组45例和失代偿期组25例,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ADA、CHE及血浆Fbg、D—Do结果肝硬化代偿期组及失代偿期组ADA、D—D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CHE、Fbg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与代偿组比较ADA、D—D显著升高,CHE、Fbg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A、CHE、Fbg、D—D与肝硬化病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检验回顾性分析50例血液肿瘤患者初发、缓解、部分缓解、复发时Fbg、D-D、AT活性水平的差异。结果缓解组、未缓解组、复发组Fb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复发组Fbg水平较缓解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组D-D水平较对照组、缓解组及部分缓解组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初发组、缓解组、未缓解组、复发组较对照组AT活性显著降低(P〈0.05);复发组AT活性较对照组及缓解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测定Fbg、D—D、AT活性,可评估血液病患者凝血功能,同时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徐革 《河北医学》2014,(1):28-3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 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3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于入院24 h、3 d、7 d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ELISA法和Clause法测定DD和FDP水平。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24 h、3 d 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7 d时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24 h FD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3 d及7 d时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中、重型组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轻型组( P<0.05、P<0.01),而重型组DD、FDP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 P<0.05)。中梗死灶、大梗死灶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P<0.01),而大梗死灶DD、FDP 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灶(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FD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动态监测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对于判断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梗死病灶大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较快,不及时治疗、正确护理,通常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现将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FIB水平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有关,而且与心血管病、血栓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有关,因而倍受临床重视,本文对5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FIB的检测,以了解FIB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方法:对本院300例收治的行口腔颌面外科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感染情况、不同术后感染症状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状况。结果:患者的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率为23%,其中以恶性肿瘤切除、良性肿瘤切除和涎腺手术感染率最高;感染者体内共有病源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27.11%,革兰阳性菌占66.10%,真菌占6.78%;患者的年龄、是否有侵入性操作及误吸都是导致口腔颌面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率在23%,其病源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患者的年龄执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重视减少侵入性操作和误吸是改善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及全血血小板5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02年9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患者在发病后24h内抽肘静脉血抗凝。测定其血浆D—D、Fbg含量及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患者和对照组均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药物。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Fb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PV、PDW、P—L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浆Fbg含量升高和MPV增大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D-D、Fbg、PLT、MPV、PDW及P—LCR的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