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全麻病人P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Vt(潮气量)、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关系,为临床应用PetCO2提供依据。方法将20例ASAⅠ~Ⅱ级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取仰卧位。对照组:正常通气,维持PetCO2在35mmHg左右,实验组:过度通气,维持PetCO2在25mmHg左右。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10min,30min,60min时的潮气量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随Vt增大,PetCO2的降低,PaCO2降低,Pa—etCO2(Pa-etCO2=PaCO2-PetCO2)不同测量时间PetCO2与PaCO2高度相关(r〉0.9028)。结论①心肺功能正常病人全麻机械通气时过度通气可能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Pa—etCO2增大.②PetCO2虽与PaCO2高度相关,但不能准确反映PaCO2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脏术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其波形、数值异常时的原因和护理。方法选择60例无高碳酸血症(PaCO2〈45mmHg)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监测其PetCO2和PaCO2对比307次。同时对其中50次PetCO2波形或数值异常者,积极寻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60例患者的PetCO2与PaCO2均有显著相关性(r=0.935,P〈0.01)。引起PetCO2波型或数值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分泌物阻塞气道。结论 PetCO2可用于判断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状态下PaCO2的变化,可以作为调节呼吸机参数的依据,减少了动脉采血的次数,及时发现通气障碍的主要原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危重患者的监测是ICU室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无创性监测的应用已呈上升趋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是无创伤性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一种方法。国外PetCO2监测已用于新生儿。在国内较少见Pet—CO2监测应用于新生儿的报道。我们在新生儿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中应用PetCO2监测,同时作动脉血气分析,并将二数值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郭旭  张宏  冯泽国  米卫东 《北京医学》2010,32(8):613-615
目的探讨全麻状态下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对脑电非线性参数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5例择期行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麻醉方法采用全凭静脉异丙酚靶控镇静(3μg/ml)。术中将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调至A组(25±2)mmHg,B组(35±2)mmHg,C组(45±2)mmHg,每组维持15min。监测患者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时的脑电非线性参数——近似熵(ApEn)、关联维数(D2)和复杂度(Cx),常规监测BP、HR、SpO2、PetCO2。结果每两组之间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有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额部ApEn和Cx的变化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D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中PetCO2的变化直接影响原始脑电活动,这种变化对麻醉的影响通过非线性脑电监测仪得到认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和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条件下PaCO2与PaCO2差值(ADcu2)的变化。方法 20例需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血流动力学和通气参数稳定后,于机械通气后1、12、24、48、72h调节PEEP分别为0、5、10、15cmH2O时同时测定PaCO2。和PaCO2。结果 机械通气1h、PEEP分别为0、5、10、15cmH2O时PaCO2与PetCO2间均显著相关(分别是r=0.69,P〈0.05;r=0.48,P〈0.05;r=0.54,P〈0.05;r=0.59,P〈0.05);机械通气12h、PEEP为5cmH2O时,PaCO2与PaCO2间最著相关(r=0.69,P〈0.05);PEEP为5cmH2O时PaCO2-PetCO2值最小(除12h外)。结论 PetCO2只能作为机械通气开始时的参考;5cmH2O可能是此类患者机械通气的最佳PEEP。  相似文献   

6.
作为无创伤监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一种方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被广泛用于麻醉及术中、术后监测。但目前对于PetCO2能否准确反映PaCO2有许多争议,因为PetCO2常与Pa-CO2不一致,而且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0差值的稳定性各家报道也颇不一致〔1~2〕。为了证实这一问题,我们在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观察了PaCO2与PetCO2的关系及Pa-etCO2的稳定性,现报告如下:11 对象与方法30例伴有颅内压增高,拟在平卧位下手术的幕上肿瘤患者,诊断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MRI)证实(表1)。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  相似文献   

7.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可以反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规定机械通气时必须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Ⅲ。本文旨在观察全身麻醉持续机械通气对PETCO2和PaCO2差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病人循环和血气监测指标在充入CO2前后的变化。方法ASA分级Ⅰ-Ⅱ级的患者20例,采用静脉诱导下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监测并记录CO2充气前、充气后5min、20min、60min及放气后时的心率(HR)、有创血压(A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血液酸碱度(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CO2充气后PaCO2升高,而pH降低,放气后各项指标恢复到充气前水平。结论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可对循环、血气产生影响,但只要在术中严密监测合理处置,就能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麻醉的安全性,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西兰大白兔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at end-trial,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的关系,探讨无创PetCO2监测用于新西兰大白兔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3只,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后机械通气,呼吸次数40/min,调整潮气量使PetCO2在25~35 mmHg(1 mmHg=0.133 kPa),每增加1 mmHg为1组,共11组,每组3只动物。持续监测有创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PetCO2。PetCO2数值稳定3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PaCO2、HCO3-、P(a-et)CO2[P(a-et)CO2=PaCO2-PetCO2]。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在PetCO2为25~35 mmHg区间时,PetCO2与PaCO2呈高度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05。线性方程为y=1.87 x-15.85,其中y为PaCO2,x为PetCO2。P(a-et)CO2=(9.72±3.97)mmHg。结论持续无创的PetCO2监测能有效反映新西兰大白兔动脉血PaCO2,可用于指导新西兰大白兔机械通气,其合理的PetCO2在28~32 mmH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COPD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COPD患者分为2组,其中30例伴肺源性心脏病(CP)为Ⅰ组,30例不伴CP为Ⅱ组,测血清BNP水平,同时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通气功能测定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彩色多普勒测量肺动脉压(PaP);采用Spearman法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测得PaO2、PaCO2,FEV1(%),FVC(%),PAP水平及检测BNP水平,其Ⅰ组均高于Ⅱ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BNP检测水平与PaP、PaCO2呈正相关,与动脉血PaO2、FEV1(%)、FVC(%)成负相关。结论检测BNP可为临床诊断COPD伴CP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腰椎手术患者俯卧位应用ProSeal喉罩进行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9月解放军总医院单间隙椎间盘突出或腰椎滑脱患者40例,均为美国麻醉师协会(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组(P组,20例)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20例).记录患者翻身前后气道压峰值变化,手术开始时及手术结束缝皮前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中血氧饱和度,以及与喉罩置入或气管内插管相关咽喉部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仰卧位均成功完成气管内插管或喉罩置入,改俯卧位后均成功完成麻醉与预期手术操作.与仰卧位IT组:(16.5±3.6)mm Hg,P组:(18.9±4.5)mm Hg]相比,俯卧位P组及T组患者气道压峰值明显升高[T组:(15.0±2.0)mm Hg,P组:(17.3±2.2)mm Hg],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及手术结束缝皮前PaCO2均明显高于PetCO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但手术前后及两组间PetCO2及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3例在翻身后出现轻度漏气,术中有3例出现轻度漏气,经位置调整及麻醉深度调节后机械通气效果改善.术后恢复期间P组有3例、T组有7例出现轻度以上躁动.P组和T组各有2例和4例发生术后咽疼.结论 ProSeal喉罩用于短时间(<4 h)俯卧位气道管理是可行的.与气管内插管相比,喉罩通气具有相似的通气效果,且相关咽喉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手术病人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手术病人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失血性休克需急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盐酸戊乙奎醚组(Ⅰ组,n=25)和对照组(Ⅱ组,n=25),Ⅰ组患者麻醉诱导前予盐酸戊乙奎醚0.5mg静脉注射,同时3mg肌肉注射;Ⅱ组除未用盐酸戊乙奎醚外,余处理同Ⅰ组。观察两组患者指端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麻醉诱导1h后测量动脉血乳酸(BL)含量,并记录此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整个手术中尿量。结果Ⅰ组BL较Ⅱ组显著降低(P〈0.05);Ⅰ组SPO2较Ⅱ组显著提高(P〈0.05);Ⅰ组术中尿量较Ⅱ组呈显著增多(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病人微循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醛醚(长托宁)在腹腔镜手术中对患者的唾液分泌、口干程度、血流动力学以及肌松拮抗等的影响。方法40例腹腔镜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长托宁组(Ⅰ组)和阿托品组(Ⅱ组)。在麻醉方法、腹腔镜CO2气腹压力等相同条件下,分别于麻醉前静注和术终时与新斯的明配伍静注。观察并记录:1)于麻醉前的注药前与注药后15 min时的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2)于术终的注药前、注药后1 min、5 min、15 min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肌力的变化。结果1)麻醉前用药中,Ⅰ、Ⅱ组注药后15 min唾液分泌量明显减少,口干程度明显高于注药前,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MAP、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HRⅠ组无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与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2)术终用药中,Ⅰ组HR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有一过性显著增加(P〈0.05),15 min后趋于减慢;MAP、SpO2与注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力较注药前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同一时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托宁可作为替代阿托品的麻醉前用药,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与新斯的明配伍用于肌松拮抗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麻时后腹膜腔镜泌尿系手术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及调整通气方式的作用、方法:36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12例,麻醉后控制呼吸,VT8mL/kg,RR10bpm。Ⅱ组患者于手术开始时改变呼吸参数:VT10mL/kg,RR12bpm,Ⅲ组VT10mL/kg,RR14bpm,Ⅰ组则保持呼吸参数不变。于麻醉前、CO2气腹前、气腹后10、30、45、60min记录BP、HR、SpO2、PETCO2、PaCO2和pH。结果:与充气前比较BP、HR3组均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O2Ⅰ、Ⅱ组充分后各时点与麻醉前相比持续升高(P〈0.05~0.01),45~60min达高峰。Ⅲ组于30min内升高不明显(P〉0.05),但其后逐渐升高(P〈0.05)。组间比较,Ⅰ组上升幅度最大,Ⅱ组次之,Ⅲ组在30min后才有明显上升,而且上升幅度低于Ⅰ、Ⅱ组(P〈0.05),但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PaCO2呈现相似的变化。结论:通气增加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过度通气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CO2吸收导致的高碳酸血症或酸中毒,Ⅲ组的通气方式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8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低质量浓度重相对密度组(Ⅰ组)、低质量浓度轻相对密度组(Ⅱ组)和高质量浓度重相对密度组(Ⅲ组),每组36例。3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并给予同等剂量的腰麻液甲磺酸罗哌卡因8.94 mg。监测记录3组患者的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麻醉前和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感觉阻滞效果优良率均达到100%;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达3分的例数分别为26、25、36,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组间比较:注药后15 min 3组MAP分别为(114.86±13.65)、(113.56±16.54)、(75.21±15.65)mmHg;HR分别为(94.51±16.53)、(94.65±16.12)、(112.65±23.56)次·min-1,Ⅰ、Ⅱ组与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组内比较:Ⅰ、Ⅱ组与相应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注药前与注药15 min后MAP分别为(116.53±15.32)和(75.21±15.6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Ⅰ、Ⅱ组(P〈0.05)。结论:低质量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满意,副作用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SLIPA喉罩对留置胃管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患者PaCO2、PetCO2、气道压及漏气率、胃胀气等的影响,评估SLIPA喉罩用于该类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 90例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气管内插管组(Ⅰ组)、SLIPA喉罩组(Ⅱ组)和留置胃管使用SLIPA喉罩组(Ⅲ组)。记录气腹前即刻(T0)、气腹后10 min(T1)、气腹后20 min(T2)、气腹结束前即刻(T3)、气腹结束后5 min(T4)、气腹结束后15 min(T5)时患者的气道峰压(Ppeak)、平均压气道(Pmea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测定喉罩植入后即刻气道密封压,观察术中漏气率,评估胃胀气程度。结果气道密封压Ⅱ、Ⅲ组均能满足通气要求,组间无差异;Ppeak、Pmean各时点Ⅱ组和Ⅲ组较Ⅰ组低(P<0.05),Ⅱ、Ⅲ组间无差异;三组PetCO2、PaCO2各时点无差异;漏气率Ⅱ、Ⅲ组较Ⅰ组高,Ⅱ、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胃胀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有18例患者术后随访有咽痛,Ⅱ、Ⅲ组各3例患者术后随访有轻度咽痛(P<0.01)。结论 SLIPA喉罩可安全应用于留置胃管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患者。  相似文献   

17.
姜建利  席琳  李洲强 《医学综述》2008,14(24):F0002-F0002,F0003
目的观察急性血液稀释结合血凝酶用于全髋置换术节约用血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髋置换手术134例,随机分为Ⅰ组(不行急性超容液稀释)和Ⅱ组(行急性超容液稀释结合血凝酶),观察术中血压(BP)、心率(HR)、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av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失血量和输血量。结果①两组失血量及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Ⅱ组BP在麻醉后、术中以及术后维持相对稳定,与Ⅰ组变化比明显,两组不同时间点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血小板计数均下降,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结合立止血,可安全地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胃肠疾病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79例各型胃肠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GⅠ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PGⅡ显著性上升(P〈0.05);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和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GⅠ水平显著下降(P〈0.05),PGⅡ差异无显著性(P〉0.05),PGⅠ/PGⅡ比值下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溃疡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PGⅠ和PGⅡ均显著性增高(P〈0.05);胃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PGⅠ显著性下降(P〈0.01),PGⅡ差异无显著性(P〉0.05),PGⅠ/PGⅡ比值降低。结论: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的改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不同胃肠疾病和胃癌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反馈调控异氟醚吸入麻醉干肥胖病人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择期肥胖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组Ⅰ)和BIS反馈组(组Ⅱ),每组20例。组Ⅰ术中麻醉深度以MAP,HR和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为依据调节麻醉深度。组Ⅱ以BIS值作为控制变量,“吸入麻醉执行者”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运算法则对目标BIS值与实测值进行处理,然后按照TCI-1泵预先设定的命令格式每2s输出新的命令至TCI泵,调节异氟醚至呼吸环路的液量。观察全麻诱导插管期,维持期及恢复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记录术毕停药后两组病人意识恢复时间(睁眼和拔管时间),随访有否术中知晓。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的BIS值较基础值明显为低(P〈0.01),术中两组病人的BIS值差别不显著(P〉0.05)。两组BIS高于60的发生率分别为14.03%和7.4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BIS低于40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21%,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毕唤醒时间组Ⅱ早于组Ⅰ(P〈0.05);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应用BIS值反馈调控吸入麻醉,可更加合理地评估麻醉深度,防止术中知晓,减少麻醉用药量,加快病人苏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Ⅰ组)及全髋关节置换术(Ⅱ组)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各34例,总结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观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Ⅱ组患者,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血量明显少于Ⅱ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88%,Ⅱ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5年,术后1年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Ⅱ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术后5年Ⅱ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各具有优缺点,近期效果基本相同,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