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泽泻不同炮制工艺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一辉  余无双  周丽姣  罗金龙 《中成药》2010,32(10):1736-1740
目的:探讨饮片外观色泽作为工艺评价标准的可行性,优化樟帮法和药典法泽泻炮制工艺条件.方法:以泽泻有效成分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饮片外观色泽差和饮片外观色泽均匀性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各炮制工艺,并用SPSS、数据挖掘工具,分析工艺参数与有效成分含量、饮片色泽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获得各炮制工艺的最优条件;樟帮麸炒盐泽泻各项评判指标都优于其它炮制方法;饮片色度差、饮片色泽均匀性与泽泻饮片的内在质量有显著相关.结论:饮片外观色度差可以作为饮片质量评判指标,樟帮麸炒泽泻最佳炮制工艺为:生泽泻片250 g,麦麸40 g(拌蜂蜜0.25 g),260℃炮制6 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麸炒石菖蒲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石菖蒲总生物碱含量为评价指标,以麦麸用量、炒制时间、炒制温度等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确定麸炒石菖蒲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麸炒石菖蒲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0%麦麸用量,麸炒温度为140℃,麸炒时间为40 s。结论:该研究为麸炒石菖蒲饮片炮制工艺提供了更准确、科学的炮制参数,可为石菖蒲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泽泻盐炙炮制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泽泻盐炙炮制工艺,为规范盐炙泽泻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泽泻醇B23-乙酸酯、乙醇浸出物、成品性状为指标,考察溶解食盐用水量、炮制温度、时间三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对泽泻盐炙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炮制温度、时间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食盐加水量无明显影响,盐炙泽泻的最佳工艺为:每100kg泽泻,食盐2kg加水10kg溶解,100°C炒10min。结论:本研究对规范盐炙泽泻的炮制工艺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樟帮麸炒枳壳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HPLC法测定指标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用加权评分法优选樟帮麸炒枳壳最佳炮制工艺参数,即麦麸含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结果麸炒枳壳的最佳炮制工艺:麦麸量为5%(占药材质量总比例),炒制温度为140℃,炒制时间为6 min。结论优选的麸炒炮制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泽泻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工艺盐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含量,结合外观性状、显微观察评价泽泻的炮制工艺。结果:盐泽泻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生泽泻片先拌盐水后炒药,盐水比2%,渗入均匀后,闷润2h, 150~160℃下炒制20min。结论:该盐炙工艺可为保障我院盐泽泻饮片的质量及制剂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麸炒白芍的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麸炒过程中的锅底温度、炒制时间、麦麸用量为考察因素,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设计,以麸炒白芍的外观性状、浸出物、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为响应值,优选麸炒白芍的工艺参数。结果:麸炒白芍的最佳工艺为350℃撒入麦麸,控制锅底温度330℃炒制4 min,出锅,筛去焦麸。白芍饮片与麦麸用量比为100∶20。结论:本试验优选的麸炒白芍工艺稳定可行,为麸炒白芍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麸炒枳壳的炮制工艺,比较枳壳麸炒前后理气功能的变化,阐释枳壳麸炒的意义。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结合HPLC法对枳壳特征成分进行测定,优化枳壳麸炒的炮制工艺,并结合大鼠胃残留率和肠推进率试验结果,对麸炒枳壳及生枳壳的理气功能进行比较,初步阐释枳壳麸炒的科学性。结果麸炒枳壳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称取100g枳壳,置于180℃炒锅内,加麦麸10g,翻炒90s。不同样品对大鼠胃残留率结果为:空白组炮制组生品组,肠推进率结果为:生品组炮制组空白组。结论优化得到麸炒枳壳的最佳炮制工艺,且麸炒后其理气效果及对胃肠的损伤均低于生品。  相似文献   

8.
中药麸炒古今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莉  陈缤  贾天柱 《中成药》2006,28(9):1311-1313
麸炒又称“麸皮炒”或“麦麸炒”,是一种传统炮制工艺。麸炒是指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一定量的麦麸加以拌炒的炮制方法。麸炒炮制方法渊源已久,散见于历代医方本草及其炮制专著中。本文就麸炒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作一初步探讨,希望能为进一步研究麸炒这一古老的炮制工艺,提供有益的帮助。1麸炒的炮制历史沿革麸炒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多部中医药古籍中都有记载。早在汉·华佗的《华氏中藏经》中就有“枳实,麸炒去瓤[1]”的记载,始开麸炒之先河。在刘宋时期雷学攵的《雷公炮炙论》中对枳壳麸炒方法有了较详细的记载:“以麸炒过,待麸焦黑,遂出[2…  相似文献   

9.
泽泻性寒,味甘、淡,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效。古代泽泻经盐炒、麸炒、土炒等炮制后,水溶性煎生物较生品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尤以盐制品为高,利于有效成分煎出。现代炮制主要包括生泽泻、清炒泽泻、麸炒泽泻、土炒泽泻及盐炙泽泻等,最常用为麸炒泽泻和盐泽泻,泽泻生品以利水渗湿为主,麸炒泽泻以渗湿和脾、降浊生清为主,盐炙泽泻引药下行,增强滋阴泻热及利尿作用。泽泻无明显副作用,少数出现轻度食减退、嘈杂、肠鸣、腹泻等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经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泽泻饮片中两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法对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泽泻麸炒后24-乙酰泽泻醇A的含量为0.04973%,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为0.07771%,均高于生品,而其他炮制品,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均低于生品。结论:泽泻麸炒后两种主要成分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盐制泽泻的微波炮制新丁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及炮制品的外观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微波炮制工艺。结果:微波法炮制盐泽泻的工艺具有一定可行性,最佳的炮制工艺为:盐的用量为3kg,微波热力60%,微波时间为12min。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而且易于控制,可作为盐制泽泻的炮制新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均匀设计法优选苍术麸炒工艺,为苍术麸炒工艺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挥发油量、苍术素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辅料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翻动次数等苍术麸炒工艺参数。结果苍术麸炒工艺参数优选为辅料(麦麸)用量15kg/100kg,炒制温度195℃,炒制时间5min,翻动次数65次/min;验证试验结果基本合理,重现性良好。结论为苍术麸炒工艺提供了依据,并制定了较规范的的炮制工艺及其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3.
<正>1 麸炒大黄 是芜湖地区炮制大黄特色之一。方法是,先将锅烧热,倒入适量麦麸,乘冒烟时将净大黄片倾入,炒至格点斑带老黄色取出,筛去麸即可。若炒成焦黑色者为麸炒大黄炭。(每100kg大黄,用麦麸20kg)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泽泻饮片麸炒、盐炙、土炒、酒炙炮制前后14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探讨泽泻及其不同炮制品的利尿作用。方法采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 UPLC C18(2.1 mm×100 mm,1.6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单四级杆质谱采用正离子SIR模式,测定泽泻生品和炮制品饮片中16-羰基-23-乙酰泽泻醇A、16-羰基-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C、泽泻醇F、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L、24-乙酰泽泻醇F、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G、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11-去氧泽泻醇B共14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探讨泽泻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变化;采用水负荷大鼠代谢笼法,比较泽泻炮制前后的利尿作用。结果经方法学验证,所建立UPLC-MS同时测定泽泻饮片中14种三萜类成分的方法符合分析要求。与生品比较,泽泻炮制品化学成分最主要的变化是泽泻三萜类24、25位环氧环发生开环转化,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B、11-去氧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C含量下降,而泽泻醇A类化合物含量升高,且盐炙泽泻的化学成分转化最为明显。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生品组和各炮制品组1 h尿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且利尿效应酒炙品>土炒品>麸炒品>盐炙品>生品;生品组和盐炙品组2 h尿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酒炙品组、土炒品组、麸炒品组尿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且利尿效应酒炙品>土炒品>麸炒品。结论本研究建立的UPLC-MS测定泽泻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含量方法准确、快速。泽泻炮制后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泽泻经酒炙、土炒和麸炒后较生品利尿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5.
正交法优选蜜麸炒樟帮枳壳炮制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并确立樟帮枳壳蜜麸炒工艺,为规范蜜麸炒樟帮枳壳饮片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以柚皮苷含量、新橙皮苷含量、橙皮苷含量、色度差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加麸量、加蜜量4因素,每个因素取4个水平,进行枳壳麸炒工艺优选考察。结果: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对实验结果均有显著影响,确定最佳枳壳麸炒工艺为:炮制温度200℃,炮制时间120s,加麸量10%,加蜜量15%。结论: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合理、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炮制方法对泽泻中泽泻醇B23-乙酸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泽泻中泽泻醇B23-乙酸酯的影响。方法采用RP-HPLC法。反相HypersilODSC18柱(200mm×4.6mm,5μm),以乙腈-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8nm。结果樟帮麸炒法的质量分数为0.1565%,生品为0.155%,而其他炮制品质量分数均低于生品。结论不同炮制方法、辅料对泽泻各炮制品中泽泻醇B23-乙酸酯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盐泽泻的炮制工艺,明确其工艺参数,为盐泽泻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环氧泽泻烯,23-乙酰泽泻醇C,泽泻烯醇,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B成分总量、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和外观性状评分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闷润温度、闷润时间、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及盐炙工艺中的盐浓度、盐水闷润时间、溶液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盐泽泻炮制工艺的影响。采用UPLC测定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8 nm。结果:盐泽泻最佳炮制工艺为泽泻药材75℃闷润1.0 h后趁热切4 mm厚片,65℃干燥得到泽泻饮片,每100 kg泽泻饮片加盐水13 kg(溶解了2.0 kg盐),闷润3 h,在160℃下炒制8 min。结论:优化的盐泽泻中试生产工艺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控性,适用于盐泽泻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麸炒白术的炮制工艺.方法:以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和苍术酮含量为指标,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投麸量对麸炒白术炮制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麸炒最佳工艺为炒制温度170℃,炒制时间2 min,投麸量10%.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6,(9)
目的通过HPLC法研究清炒、麸炒、盐炙对泽泻Alismatis Rhizoma中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B含有量的影响。方法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08 nm;柱温40℃。结果与生泽泻比较,清炒品中上述4种成分的含有量均降低,麸炒品均增加,盐炙品除23-乙酰泽泻醇B外均有所增加。其中,以23-乙酰泽泻醇B变化最显著,其次是24-乙酰泽泻醇A。结论 3种炮制方法对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和24-乙酰泽泻醇A含有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不同粒径的麦麸对麸炒山药外观性状的影响,为制定中药炮制辅料麦麸的质量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借助过不同细目的规格筛将不同粒径的麦麸分开,在保持平行对照的前提下,考察不同粒径的麦麸以及商品麦麸过筛与否对麸炒山药外观性状的影响。结果麦麸粒径越小,其在铁锅中冒浓烟的时间越短,越容易出现糊化、粘片和焦化,造成麸炒山药炮制品出现颜色均匀度差、焦片糊片所占份量增加,在麸炒山药饮片的表面粘附的黑色焦化麦麸增加,影响了麸炒山药的外观性状。还发现过50目筛麦麸的麸炒山药的外观性状明显好于未过筛的麦麸。结论不同粒径的麦麸对麸炒山药的外观性状有明显影响,中药饮片在麸炒时,所用的麦麸应过50目筛除去微屑以控制灰屑含量;在制定炮制辅料麦麸的质量标准时,应将其粒径和灰屑含量作为重要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